浮图僧双手合十,笑道:“多谢将军关心,贫僧习有天竺秘法,些许伤势并无大碍,
只是伤口不能愈合,肠子老是掉出,十分不便,需得堵住才好。”
李晓明一阵无语,又问道:“你怎地洗起肠子来了?这是能拿出来洗的东西么?”
浮图僧苦笑道:“原本未曾要洗的,只是昨晚吃粥时,吃出了牛肉,
虽有将军的“三净肉”之说,但贫僧总是破了戒律,心中烦恶,
便想着到此处洗洗肠胃,以图洗涤罪过。”
李晓明闻言,怒道:“是谁干的这缺德事?我饶不了他。”
想了想,那日众人走后,只有昝瑞和公主,不是公主干的是谁干的,立刻转身想回去拧她一顿,
浮图僧却拦住,笑道:“她也不过一时贪玩好奇,是贫僧执念在作怪,怨不得旁人。”
李晓明叹了口气,说道:“你这伤口一直不愈合,可不是个事,
我倒可以给你治上一治,说不定能治好呢。”
浮图僧苦笑道:“贫僧一向食素,又食量甚小,想来就是这个原因,致使伤不能愈,
恐怕是治不好的,白让将军操心了。”
李晓明心想,这和尚受这么重的伤,却云淡风轻,行动自如,显然是个金刚不坏的,
我正好拿他做个试验,试试我从赤脚医生手册上,学来的缝合手术灵不灵验。
若是掌握了伤口缝合术,那以后再有亲近之人受伤,可大大降低死亡率。
想到这里,便拉住浮图僧,笑道:“大和尚,我早年间曾得异人传授本领,专治红伤不能愈合之症,
只是治疗过程有些疼痛,不过你放心,包好的,让我给你治治吧!”
浮图僧虽是行善慈悲之人,却不是个傻子,而且颇惜命,
闻听李晓明之言,脸上露出狐疑之色,问道:“是怎么个治法?”
李晓明笑道:“嘿嘿,我用一根钢针,穿上丝线,将你肚皮上的伤口贴合缝紧,
不出七天,伤口便能愈合,怎么样?治不治?”
浮图僧闻言,吃了一惊,说道:“贫僧从天竺走到中原,历经大小国度一二十个,
从未听说过能用针线缝人治伤的,只怕......只怕将军之法不甚得当吧!”
李晓明劝道:“我的方法极灵验的,只需大和尚忍耐片刻苦楚,我必能针到病除。”
浮图僧苦着脸道:“将军,非是贫僧惜命,我早已发下宏愿,
要在中国之地,度一位君王向佛,创立一个佛国,借此弘扬佛法,度化世人脱去苦厄。
若是将军将贫僧治死了,那这......”
李晓明面带微笑,谆谆善诱地道:“大和尚,请听在下一言,
你的伤本将军若能治好,自然是一桩美事,你以后传经讲道,再不用担心肠子掉出来出丑,
就算不能治好,你不是正好可以涅盘,成就大光明境界嘛!
左右都是有益无害的事呀!不妨试试吧!”
浮图僧大惊道:“将军此言差矣,涅盘是涅盘,丧命是丧命,大不相同哩!
请将军看在咱们曾一起,从堡匪手中逃脱的情份上,饶恕贫僧则个。”
说罢,匆匆离去,连头都不敢回了。
“哎,大和尚,我这是为你好呀!大和尚......”
见和尚讳疾忌医,匆忙逃遁,李晓明十分惆怅,嘴里嘟囔道:“出家人还这么怕死......”
李晓明心想,伤口缝合之术的确要认真研究一番,公主害得有阑尾炎,迟早要复发,
到时候说不定能救命呢!
正慢慢走回去,正好看见公主正在抱着阿嘟踢皮球玩,
想起她将肉放到和尚粥里,害得浮图僧破戒洗肠子,气就不打一处来,
上前一脚将皮球踩烂,
公主吃惊地尖叫道:“死阿发,你干嘛?快赔我的球。”
李晓明怒气冲冲地道:“是不是你将牛肉放到大和尚粥里的?你害出家人破戒,太缺德了吧!”
公主上前扯住李晓明的袍子,哭道:“臭阿发,赔我的球......”
李晓明生气道:“什么你的球?你哪有球,这是小瑞的球。”
昝瑞、王吉、王祥、沈宁、郡主等人听见这边吵架,都过来看。
郡主上前拉开两人,问道:“发哥,明熙,你们怎么啦!”
公主哭道:“死阿发踩坏了我的球,还凶我,呜呜......”
郡主将公主搂在怀里,责怪李晓明道:“发哥,你为什么欺负明熙?”
李晓明向众人摆理,说道:“大家都知道的,浮图大和尚是个慈悲的高僧,
昨天饿着肚子,给他们讲经讲到半夜,
公主竟然趁人家不注意,将牛肉偷放到人家粥里,害得大和尚破戒,
你们说,缺德不缺德?”
昝瑞第一个跳出来,生气地对公主说道:“大和尚怎么得罪你了?
你贵为一国公主,怎么能干出这种事?我以后再也不跟你玩了。”
说罢,拾起烂掉的牛尿泡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公主见状,将头埋在郡主怀里,哭的更厉害了,
王吉小声劝道:“将军,和尚再怎么说,也是个外人,何必因为这事和公主生气呢?”
一边说着,一边冲着李晓明使眼色。
李晓明仍不解气,说道:“大和尚救过我的命,怎么能说是外人?
你们知不知道,人家因为破了戒,把肠子都掏出来放水里洗了。”
“啊......”
几人闻言都惊讶的不敢相信,
沈宁、王吉、王祥都跑过去,去找浮图僧,要看看洗肠子的事,是真是假。
李晓明又指着公主说道:“你们天天都惯着她,今天我偏不惯着她,
她不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么?让她将我处死好了。”
郡主丢开公主,走上来,皱着眉头捶了李晓明一拳,
说道:“发哥,你别再说了,她就这样的性子,你又不是不知道,别没完没了了。”
又悄悄在李晓明耳边说道:“你要是把她的病气犯了,就知道厉害了。”
说完仍过去搂住公主,轻声安慰她。
李晓明心里咯噔一下,顿时不敢再说话了,
公主这时呜咽道:“我是......我是帮你忙的......”
李晓明虽不敢再大声训斥她了,但仍没好气地道:“好了,你别强词夺理了,快回去睡觉吧!”
郡主朝李晓明做了个鬼脸,搂着公主往帐篷里走,
又听公主呜咽着对郡主说道:“我见阿发......阿发让和尚吃肉,他不吃......所以想的办法......”
李晓明一听,如遭雷击,“我草,是这么档子事呀!”
难怪,无缘无故的,公主怎么会捉弄和尚,竟然是帮我忙,让和尚吃肉。
李晓明顿时手脚无措起来,有心上前哄哄公主,又不知从何说起,只好呆呆地看着公主离开。
(本章结束)
历史人物传记:
竺佛图澄大师(232年~348年),西域人,后赵时期高僧。
本姓帛氏(以姓氏论,应是龟兹人),一说本姓湿,天竺人。
九岁在乌苌国出家,两度到罽宾(今喀布尔河流域) 学法。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。
晋怀帝永嘉四年(公元310年)来到洛阳,时年已七十九岁。
他能诵经数十万言,善解文义,虽然没有读中土儒家典籍,但一法通,万法通。
平常与诸位饱学之士高谈论辩,没有辩论败过。
他知见超群、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,有天竺、康居名僧佛调、须菩提等不远数万里足涉流沙来从他受学。
中土名德如释道安、竺法雅等,也跋涉山川来听他讲经。
佛图澄重视戒学,平生“酒不逾齿、过中不食、非戒不履”,并以此教授徒众;
对于古来相传的戒律,也反复考证真伪。
佛图澄到了洛阳之后,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,适值刘曜攻陷洛阳,地方扰乱,因而避祸潜居草野。
佛图澄后来不远千里,从洛阳向北方而去,会见了石勒。
澄劝石勒少行杀戮。当时即将被杀戮的人,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。
澄对于石勒多所辅导,石勒既称帝,对佛图澄十分尊重,有事必谘而后行。
石勒卒,石虎废其子石弘而自立称天王,对澄更加敬奉。
佛图澄既在后赵弘扬佛法,所经州郡,建立佛寺,有八百九十三所。
他对弟子和教众的教诲十分真诚。
石虎的尚书张离、张良家中十分富裕,为了信奉佛教,都劳民伤财地盖起宏伟的佛塔。
佛图澄反而斥责他们:“你们因为贪婪吝啬、搜刮积聚财富,现在才遭受现世的苦难惩罚,这种情况下,还指望求得什么福报呢?”
由此可知他的教导注重在励行慈济,当时群众由于他的影响奉化,竞造寺宇,相率出家。
《高僧传》上记述:佛图澄腹部有个小洞,有时佛图澄把肠子从小洞中取出来,有时佛图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。
逢到斋戒之日时,佛图澄来到河边,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,用水洗净,然后再装进腹中。
种种神异之事,非止一端。
佛图澄在后赵建武十四年(348年)十二月八日卒,享年一百一十七岁。
他在赵国弘扬佛法,推行道化,所经州郡,建立佛寺,有八百九十三所。
追随他的弟子,常有数百,前后门徒,多达万人,而且门徒中高僧辈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