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昼短夜长,五天光阴如指间流沙,转瞬便逝。
到了腊月二十四,小年夜的清极院已添了几分岁末气象。
清晨,檐角的积雪在初阳下泛着细碎的光,昨日内宫监的人已按规矩完成了扫年,廊宇梁柱、窗棂角落都擦拭得洁净光亮。
谢知意出门往启元宫去给皇后余少云请安,谷雨拉着霜降,小心叮嘱,“照顾好娘娘,启元宫今日事务繁多,仔细伺候着。”
“知道了,放心吧。”霜降快步跟上,手里提着为皇后准备的岁节薄礼。
送走主子,谷雨吩咐小太监往廊下挂宫灯,又让几个宫女去贴宜春帖子。
那帖子是翰林院的学士们撰写的吉祥诗句,用洒金红笺书写,透着文雅气息。
新制的六角纱灯格外精巧,纱面上的“寒梅报春”纹样是匠人用金银线细细勾填的,梅枝虬劲处缀着几粒莹白珍珠,远看倒像落了残雪。
小太监挂好最后一盏,呵着白气笑道:“谷雨姑姑您瞧,这灯纱瞧着就厚实,夜里点起来定是暖融融的。”
谷雨伸手抚过灯穗,嘴角噙着笑意道:“这灯瞧着就喜庆,等过了年时,我在娘娘跟前提一句,让娘娘给你一个大红包。”
小太监闻言,脸上立刻绽开喜色,连忙躬身谢恩:“谢姑姑提携!奴才定当尽心伺候,不负姑姑和娘娘的恩典!”
话音刚落,便见御膳房的掌事嬷嬷领着两个小太监提着食盒踏雪而来。
谷雨迎上前,福身行礼:“嬷嬷怎么来了?可是有什么吩咐?”
“今日小年夜,特来送消寒糕。”掌事嬷嬷笑着让小太监将食盒交给谷雨,“消寒糕用的是江南糯米,掺了桂圆、荔枝这些贡品果料,糕体上还有八宝吉祥纹样呢。”
“有劳嬷嬷了。”谷雨拿出了一大两小的红封,这是给下人的押岁钱,“提前给嬷嬷拜年了。”
“谷雨姑娘太客气了。”掌事嬷嬷乐呵呵地收下红封,带着小太监离开清极院。
“芒种,把消寒糕拿去水房蒸着,等娘娘回来正好能吃上热乎的。”谷雨扬声道。
芒种应着,将食盒拿去水房。
打开装消寒糕的盒子,清甜的米香混着桂圆的蜜甜漫出来。盘中消寒糕码得整整齐齐,糯米糕体透着莹润的玉色,表层嵌着殷红的红枣与琥珀色的桂圆肉,青红丝切成纤细的羽毛状,撒在上面像落了层彩雪。
芒种一一检验后,还掰开一块尝了味,确认无有害之物后,方放在蒸笼里温着。
半个时辰后,谢知意从启元宫回来,陈育琳和谷雨赶紧将人迎进暖阁。
芒种端着一盅刚炖好的汤羹以及消寒糕进来,掀开青瓷盖时,一股清甜温润的香气漫开来:“娘娘,炖了莲子桂圆山药羹,您尝尝?消寒糕也热好了。”
白瓷碗里,去皮的山药切成细丁,炖得绵密如泥,莲子去了芯,卧在羹里像一颗颗莹白的珍珠,几颗去壳的桂圆肉沉在碗底,汤汁稠而不腻,泛着淡淡的米白色。
谢知意接过银匙,舀了一勺送入口中,山药的绵甜混着桂圆的温润,顺着喉咙滑下去,暖得五脏六腑都舒服起来。
她放下银匙,目光落在旁边那碟消寒糕上。
刚蒸过的糕点还冒着热气,糯米的软糯香气丝丝缕缕钻进鼻腔,勾得人食欲渐起。
谷雨适时递过一双银箸,轻声道:“娘娘,这消寒糕是御膳房今早新做的,糯米性黏滞,恐滞了脾胃,您吃一块尝尝味道就好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谢知意笑,夹了一块消寒糕送入口中,“味道还不错,但不及芒种的手艺。”
芒种脸上泛起腼腆的笑意:“谢娘娘夸奖,奴婢的手哪及得上御膳房的老师傅们精工细作,是娘娘疼奴婢才这么说。”
“你做的点心,有着家常的温软,吃着舒心。”谢知意弯眉笑道。
一旁的谷雨听着,也跟着笑道:“可不是嘛,上次娘娘说想吃枣泥糕,芒种琢磨着减了些糖,加了点山药粉,娘娘吃着就说合胃口。御膳房的点心是精致,就是总少了点咱们院里的贴心劲儿。”
芒种被夸得脸颊微红,低头道:“能做出合娘娘口味的糕点,是奴婢的本分。”
“把消寒糕拿出去,让大家都尝尝。”谢知意搁下银箸,继续拿银匙喝莲子桂圆山药羹,“这小年夜的吃食,大家一起尝尝才热闹。”
酉时三刻的御膳房,檐角的羊角宫灯已亮得通透,暖光裹着雪粒子落下来,在青砖地上洇出点点湿痕。
萧浔踏着碎雪进门时,殿内烛火“噼啪”跳了跳,映得供桌上的鎏金供器泛着温润的光。
大皇子萧烁紧随其后,宝蓝色锦袍下摆扫过门槛,带进来些寒气,在他身后是抱着四个多月大的二皇子的刘永顺。
大虞遵行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的习俗。
糖瓜堆得像座晶莹的小山,裹着的白芝麻在烛火下闪成一片碎星;三碗胶牙饧泛着琥珀光,用金箔纸包着边角。
最中间的白煮白羊卧在银盘里,皮上凝着层薄薄的油霜,是依规制,去了内脏留着完整头蹄的“全礼”。
“吉时到了。”钦天监的官员扬声道。
御膳房的总管太监忙捧过三炷沉香,恭敬地递给萧浔。
萧浔接过沉香,在烛火上缓缓引燃。
三缕青烟袅袅升起,混着殿内糖瓜的甜香漫开来,他举香对着供桌后的灶君画像躬身,沉声道:“维腊月二十四,天子萧浔,谨以柔毛、庶羞,致祭于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之神前:岁聿云暮,节及小年。烟火万家,皆赖神恩......春夏秋冬,护我生民康泰;旦夕晨昏,佑我社稷安宁。
今者,烹羔宰豕,备此微诚;设饧陈瓜,聊表寸心。愿神食此甘饴,口灿莲花,上达天听之际,多言人间善举;愿神纳此诚心,意存庇佑,下临凡世之时,广降年谷丰登。
更祈:皇长子烁,勤勉向学,德业日新;皇次子......”
顿了顿,续道:“襁褓安康,岁岁无忧。四海风调,无饥寒之苦;万民乐业,享太平之福。尚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