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泉顿了顿,目光投向那几架静静停在草地上的滑翔机,以及远处还在喷吐着火舌的演习场,声音低下来:
“这次是演习,空域完全由我们掌控,地面没有真正的敌人高炮和战斗机威胁,通讯畅通无阻,气象条件完美。但‘雷霆行动’……”
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:
“那将是跨越马六甲海峡,进攻一个面积巨大的岛屿——苏门答腊。几十公里的海空距离,看似不远,却是我们南洋国防军建军以来,第一次真正的跨海、跨大陆进攻作战。”
他掰着手指,一项项道出潜在的阻碍:
“到时候,天上飞的不仅有运输机、滑翔机,还有护航的战斗机、执行对地攻击的轰炸机、以及侦察机;海面上,是负责运送登陆部队的运输船、提供火力支援的巡洋舰、潜水重炮舰、负责扫雷护航的驱逐舰;
地面上,是伞降的、机降的、抢滩登陆的几股力量……海陆空三军,几十个单位,上千架飞机,上百艘舰船,几万部队。
如何确保他们在正确的时间,出现在正确的地点?
如何确保空中打击不误伤自己人?如何确保舰炮支援能及时响应地面呼叫?一个环节出错,那就是连锁反应。”
谭志杰点点头,表示认同:
“确实,滑翔机,太脆弱了。海上气流变幻莫测,鬼子高炮哪怕只有零星火力,都可能让这些‘一次性’的运输工具在半空解体。机降部队能否安全落地、落地后能否快速集结形成战斗力,变数太大。伞降更是如此,一旦偏离预定区域,落入丛林或敌阵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这也是霸王行动中,盟军的痛点,而参加d-day的盟军部队,十倍于南洋国防军即将展开的‘雷霆行动’。
但同时,一旦迈过去这个坎,这就将成长为一支打磨过的利剑、一支真正的,能进行陆海空三军合成化作战的现代军队。
好在,他们的对手,苏门答腊岛上的鬼子,并不是一支强军,留给南洋国防军的容错率还是很足的。
齐泉深吸一口气,张弛点名让他担任雷霆行动地面部队的总指挥,把第一空降旅和刚整编完的第一集团军直接交给了他。
他很清楚,这场庞大的行动,指挥体系、对通信保障、对后勤调度、对各兵种协同默契,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。
肩上的担子,沉得很啊。
谭志杰脸上的笑容也收敛起来,他拍了拍齐泉的肩膀。
“老齐,你说的问题,都是实打实存在的硬骨头。正因为难,才让你上。也正因为是第一次,才更要打出个样子来!”
安民军时代,张弛带领大家横扫了勃固、马来的鬼子,接下来,如果南洋国防军能够顺利的跨海登陆苏门答腊岛,摧枯拉朽的摧毁岛上的6、7万鬼子,那南洋的战斗力就算立住了。
一个拥有跨海,跨区域大规模远征能力的南洋合众国,国际上到时候谁还敢小瞧?
强大的陆军意味着保家卫国的实力,而强大的投送能力、尤其是两栖登陆和空降能力,则是意味着向外输出的能力。
毫无疑问,‘雷霆行动’就是南洋的立棍之战。
------
同一时间,仰光船厂的舾装码头上。
巨大的龙门吊在众人头顶缓缓移动,发出沉闷的金属摩擦声。
南洋共和国海军司令张广松,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色海军将官服,正带着几名高级军官和技术专家,站在一艘外形奇特、刚完成主体建造、正在进行紧张舾装和武器安装的军舰旁。
这艘军舰吨位不大,约千余吨,船体线条相对低矮流畅,显然强调了适航性和吃水浅的特点。
最引人注目的,是它那经过特别强化的前甲板和后甲板——上面赫然安装着四座巨大、密集、令人望而生畏的钢铁装置。
那是四座100联装的多管火箭发射器。
每一座都由一百个联装的发射管模块组成,密密麻麻的发射管如同钢铁刺猬的背脊,散发着致命的威慑力。
四座加起来,就是整整四百根根132毫米口径的火箭发射管。
“报告司令!惊雷型两栖登陆火力支援舰一号舰,主体建造及火箭发射器基座安装已完成,正在进行火控系统联调与内部管线铺设。”
船厂总工程师激动地汇报道,声音在海风中有些颤抖。
由不得他不激动,这可是完全由南洋人自己设计,自己建造的对地火力支援舰。
和强调模块化,近程速射火力的‘海狼’级护航舰不同,惊雷型火力支援舰强调的就是疯狂的面覆盖、面杀伤能力。
张广松锐利的目光扫过那狰狞的发射器阵列,眼底同样燃烧着兴奋光芒,仿佛已经看到滩头驻守的鬼子在火箭弹的覆盖下哀嚎的场景。
他沉声问道:“这款火箭弹能管饱吗?”
“全部自产,司令。” 负责弹药研发的军官立刻上前,语气充满自豪,“132毫米固体燃料火箭弹,战斗部装药量15公斤高爆炸药,配触发\/延时引信。采用本土精炼燃料和自研稳定翼,散布精度经过反复测试,已达到设计要求。库存充足,首批实弹已装载完毕,随时可以测试。”
“火控?” 张广松的目光投向舰桥顶部一个加装的、带有防护罩的旋转平台。
“光学测距仪配合晶体管火控计算机。” 火控专家声音拔高,带着难以抑制的自豪,“司令,这是我们电子研究所的最新突破,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、发热低、运算速度快。配合高精度光学测距仪,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目标测距、风速风向修正、弹道解算。
指挥仪直接联动发射器方向机和高低机,射程能够精准覆盖10公里。”
张广松非常满意,10公里射程,这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只要重型岸防炮台被压制,“惊雷型”可以远远地躲在敌人其余中小口径岸防炮的有效射程之外,放心的进行输出。
意味着当登陆艇还在海面上冲锋时,“惊雷型”的毁灭性火力已经可以像铁扫帚一样,将预设的登陆滩头来回犁上几遍。
意味着当部队深入内陆,只要还不超过10公里,停在岸边的“惊雷型”就能继续提供大规模火力支援。
这正是海军两栖部队最需要的武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