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志杰的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。
南洋国防军第一伞兵旅,这支由他亲自擘画、倾注了无数心血和资源的“空中利刃”,正在展现其无与伦比的投送能力。
每一个下坠的身影,都代表着南洋共和国对外快速投射力量的触角。
伞花迅速下降,精准地覆盖了预定的空降场。
落地、翻滚、解脱伞具、收拢伞绳、据枪警戒……伞兵们的动作流畅而迅捷,展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平和战术素养。
他们迅速以班为单位集结,动作快而不乱。
谭志杰的望远镜焦点,落在一个正在集结的伞兵班上。
这支精锐中的精锐,其装备配置堪称豪华,却也带着一丝“幸福的烦恼”:
两名士兵手持着标志性的大弹鼓汤姆逊冲锋枪,50发的大弹鼓提供了恐怖的持续泼水火力,他们是班组清扫房屋、丛林遭遇战的中坚。
另外八名士兵装备着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,那清脆的“叮”声(打空弹夹弹出的声音)是可靠与火力的象征,300米内的精确压制是他们的职责。
还有一名士兵则扛着与众不同的长家伙——加长枪管、配有两脚架和50发弹鼓的Ntb44丙型战斗步枪(轻机枪化的G3)。
这种采用新式7.62x51mm子弹的利器,在配备长枪管后有效射程远超加兰德,达到了惊人的800米以上。
两脚架提供了稳定的射击平台,在开阔地带或压制敌方机枪阵地时,是无可替代的精确火力点。
最后两名士兵,其中一人略显吃力地扛着一门88mm无后坐力炮的炮身,他的副手则背着沉重的炮弹和脚架。
这门炮是伞兵班组直射火力的终极保障,对付碉堡、轻型装甲车甚至临时工事,一炮定乾坤。
“一个班,三种弹药体系:.45 Acp(汤姆逊)、.30-06(加兰德)、7.62新弹(G3)。”齐泉上将在一旁低声说道,语气带着一丝感慨,“后勤的压力可不小啊,光是配发弹药就得格外小心。”
谭志杰没有移开望远镜,声音沉稳:
“我知道,老齐。这确实累赘。但想想他们要面对的环境:茂密的雨林、开阔的种植园、复杂的城镇巷战、还有可能出现的敌方装甲目标。我们需要他们在落地后的第一时间,无论远近,无论目标软硬,都能有最直接、最凶猛的火力回应。
牺牲一部分后勤便利性,换取极致的、覆盖全射程的即时战斗力,这笔买卖,值了。再说,等我们自己的中间威力弹量产了,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,但现在,这就是最优解。”
齐泉点了点头,他理解总参谋长的考量。
空降兵是尖刀,是孤军,落地后的每一分钟都生死攸关,强大的、立即可用的火力,就是生存和完成任务的最大保障。
就在这时,天空中传来了另一种更加沉重的呼啸声响。
几架体型庞大、造型怪异的wAco重型滑翔机,脱离了c-47的拖曳索,如同失去动力的巨鸟,沉默地滑翔而下。
它们的目标是空降场边缘一片相对平坦、松软的草地。
滑翔机沉重的机身带着巨大的惯性砸向地面,机腹下安装的滑橇在泥土中犁出深深的沟壑,泥土翻飞。
巨大的摩擦力让机身剧烈颤抖,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。
终于,在滑行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距离后,滑翔机停了下来,机头因惯性微微翘起。
“哐当!” 滑翔机前部的舱门被猛地从内部撞开!
一台涂着丛林迷彩的m22“蝉”式空降坦克咆哮着冲了出来(图)。
它小巧轻便(不足8吨),装备一门37mm炮和一挺同轴机枪,装甲薄如纸,但在缺乏重火力的伞兵眼中,它就是无可争议的陆战之王。
履带卷起泥浆,m22迅速调整方向,炮塔转动,为正在集结的伞兵提供装甲掩护和火力支援。
其他cG-4A滑翔机(图)舱门打开,涌出的不是坦克,而是携带重型装备的步兵班组:
一组士兵快速推出一门分解状态的75mm m1A1山炮,熟练地开始组装。
这门轻便但威力不俗的火炮,将为伞兵提供至关重要的曲射支援火力。
另一组则抬着沉重的120mm迫击炮底座、炮管和弹药箱,迅速寻找有利地形建立发射阵地。
还有的滑翔机运载着额外的弹药、无线电、甚至折叠起来的轻型吉普车。
落地后的伞兵并未停留,他们在班排长的口令下,迅速向滑翔机机降点靠拢。
坦克、山炮、迫击炮班组与步兵伞兵们如同熟练拼合的积木,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初步的合成编组。
没有过多的言语,只有清晰的手势和简短的口令,一支支具备完整轻步兵火力、拥有直射\/曲射支援、甚至装甲突击力量的合成战斗群,便在这片土地上迅速成型。
“进攻!” 演习导演部的信号弹升空。
瞬间,刚刚完成集结的伞兵战斗群如同出闸的猛虎,在m22坦克的引导下,向数公里外预设的“敌方”防御阵地发起了迅猛冲击。
加兰德的精准点射、汤姆逊的泼水扫射、Ntb44丙型战斗步枪稳定而有力的中远距离压制、无后坐力炮的怒吼、迫击炮弹划破空气的尖啸、75山炮沉稳的轰鸣、以及m22坦克37mm炮的脆响……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一曲立体突击的钢铁交响曲。
谭志杰和齐泉通过望远镜,清晰地看到伞兵们灵活运用地形地物,步坦协同默契,火力层次分明。
突击组在汤姆逊的火力掩护下快速跃进,机枪射手和步枪手在后方提供持续压制和精确打击,无后坐力炮和坦克则负责拔除坚固火力点。
整个攻击过程行云流水,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和合成作战能力。
“好!”谭志杰终于放下望远镜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他转头看向齐泉,“老齐,看来这帮‘天兵天将’没白练,这骨头,啃得动硬茬子。”
齐泉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,但笑容深处,却藏着一丝凝重:
“总长,部队的技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,没得说,绝对是顶尖的。演习场上,他们配合无间,如同一个人。但是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