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西风调任轮回司,按说之前日游所的事务要交接完毕,净身走人。
不过,他对“大同计划保护名单”这事兴趣浓厚,想继续跟踪。
于是,他去拜见阴卒司司君贺鲧,一是辞行,二是感谢阴卒司多年栽培。
然后,他试着提出一个小小请求,征求对方意见:可否把“大同计划保护名单”事务带到轮回司。
贺鲧先恭喜萧西风修为破境,祝贺他升职。
然后对萧西风离开阴卒司这事,循例表示十分惋惜。
贺鲧自然知道萧西风手头任务。
对萧西风提到的请求,他表态那不是什么大问题,当场答应。
只是,贺鲧提醒萧西风:那件事涉及轮回司与阴卒司(日游所)两个部门,得各自指定一名联络员,以便魂魄的登记、交接。
萧西风表示自己到轮回司就任后,一定会跟踪此事手尾,避免出纰漏。请贺司君放心。
两人交谈得颇为愉快。
之后,萧西风表达感谢,行礼后离开贺司君衙署。
就这样,萧西风可以继续盯着高欢、宇文泰、贺拔胜、贺拔岳、杨忠、李虎这些人的动向。
至于轮回司的工作,他得逐步了解,慢慢接手。
这方面,遇到什么事时,萧西风首先听取参议邱云斗和主簿高贝曦的意见,然后再做批示。
在轮回司中层修士里,他们两位是老资格职员,对办事流程和相关规定都很熟悉,处理一般事务,完全没有问题。
两位助手在萧西风上任之初,作用很大。
萧西风所不知道的是,他的助理安排、事务分配都是司君孟天舒亲自把关的。
孟天舒得到二长老指令,对萧西风的事很重视,暗地里密切关注着。
萧西风感到事情很顺利,毫不出奇。
萧西风现在真实修为是合道境,也就是与丰都地府顶级大佬在一个层次。
只不过,地府衙署里的合道境修士里,有许多合道中期或后期。
萧西风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满。
他知道,自己孤家寡人,没有靠山,务必低调谦虚。
一路走来,开始是肖师姐罩着,无忧无虑;后来因为与周边修士熟络了,也没遇到大困难。
现在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轮回司,还做了副司君,应该有许多大佬盯着。
稍有差池就会被挑刺。
另外,听柳百叶前辈意思,轮回司是地府香饽饽,自己得进轮回司,似乎是走了大运。
自己的好运,难免招同辈或低层修士妒恨。
……
不过,让萧西风颇感安慰的是,由于修为和职位的晋升,他现在观察高欢、宇文泰那些人,也就更加方便了。
他隐身来到高欢驻地:晋州治所白马城(临汾市),看看这位升上“大同计划名单”第一的主角,准备演绎怎样的传奇故事。
……
530年12月13日,尔朱兆攻破洛阳城内,杀入皇宫,俘虏了皇帝元子攸。
有了这个功勋,尔朱家族上一辈大佬尔朱世隆率先承认尔朱兆的老大地位。
接着,另两位大佬,盘踞关陇的堂弟尔朱天光,和占据河南半壁江山的堂叔尔朱仲远,也带少量亲随赶来洛阳,确认了尔朱兆的领袖地位。
只是,承认归承认,尔朱兆想指挥另外三人,难度太大。
尔朱家族四巨头的洛阳会晤结束后,尔朱天光打道回长安,尔朱仲远回到大梁。
尔朱兆将新皇帝元晔留在洛阳,交给尔朱世隆、尔朱度律、尔朱彦伯三位叔叔辅佐。
自己率领大军,带着被俘前皇帝元子攸,急急忙忙向北方赶回去。
因为,元子攸布置的后手,现在发作了: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听说尔朱兆南下洛阳,其老家并、肆二州空虚,于是带兵杀到了秀容镇尔朱家族,烧杀抢掠、无恶不作。
尔朱兆此时的兵力,并不太多:契胡精骑兵7000人,其他甲士、步兵加起来也只有3万人。
当初,尔朱荣亲自训练的契胡精骑兵,总共两万人左右。
尔朱荣自留一万,另外一万分给手下兄弟、晚辈们。
尔朱荣当时带到洛阳的5000人,战死一部分,剩下的被尔朱世隆收编。
尔朱兆手头的7000契胡精骑兵,包括尔朱荣留在晋阳的5000,他自己原有的2000。
尔朱荣当时在并、肆二州,还有3万军士是从葛荣那里俘虏的六镇降兵。
当年,六镇叛乱平定后,朝廷把六镇降户迁到河北就食。
动迁的军士近20万,加上家属达到60万左右。
这些人是北魏立国以来,命运最悲惨的群体。
他们到了河北,被分散到定、冀、瀛三州,饱受蹂躏。
后来,杜洛周起义,他们全部参加起义军。
几十万人在杜洛周手上死掉近一半。
再往后,葛荣杀死杜洛周,剩下的二十几万人被葛荣收编。
尔朱荣干掉葛荣后,原来六镇降户还剩下来的十几万人,其中3万多军士全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。
他们被尔朱荣从葛荣的几十万降军里筛选出来,带到并、肆二州落户。
这些人到了尔朱荣的地头,依旧是社会底层,遭到契胡族人欺压。
这些人性子刚猛,几年里发起大小暴动十几次。
到现在,六镇降户军士只剩3万多人,加上家属共十几万。
尔朱兆刚接手晋阳大本营就南下报仇,不敢带着那3万六镇老兵。怕他们临阵反水。
纥豆陵步蕃率大军袭击秀容川,尔朱兆感到自己的兵力不够,于是一边赶路,一边派人向晋州刺史高欢传令,要他出兵并、肆州,一同攻打河西贼军。
此时的高欢,与之前的高欢,又有了新的变化。
之前,高欢一直对尔朱荣唯命是从。
同时,他也给尔朱荣灌输了一种观念:强势进入洛阳,把皇帝元子攸身边的淫妇奸夫、贪官污吏……统统清除,给皇帝创造良好的亲政环境。
后来,高欢明显感觉到:尔朱荣身边的兄弟、晚辈们,都盼着尔朱荣更上层楼,跨出那一步:登基。
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。
尔朱荣作为人臣,官品、财富、声威已经到顶了。
这也意味着他手下一大群人,一生大概也就这样了。
但是,假如尔朱荣更进一步,登基称帝。
那么,手下的兄弟们就会完全不同:一批人够资格封王,许多人有机会封公封侯。
高欢明白,老大尔朱荣即使没有篡位的心思,也会被众人拥推着走向那一步。
对此,高欢不是不赞成,而是觉得风险太不可控。
尔朱荣不把洛阳城里的鲜卑贵族、朝廷老臣子们放在眼里。
可这不等于那些庞大势力不存在。
他们盘根错节、无所不在,不是仅仅靠战马铁蹄、皮鞭屠刀可以对付。
而他们随时可能露出獠牙咬破对手喉咙。
高欢觉得:皇帝元子攸已年满18岁,尔朱荣如果全力辅佐元子攸,藉此达成统御天下的目的,应该是最佳方案。
可是,这一切设想,随着元子攸杀死尔朱荣、尔朱兆活捉元子攸,戛然而止。
如今局面变得更加复杂无比了。
但,有一点高欢十分确定:尔朱家族新领袖尔朱兆不是干大事的那块料。
此人的能力只能算是中上,义气有余、智慧不足,镇不住尔朱家族另外几位首领,更谈不上获得尔朱荣老部下全体认可。
前皇帝元子攸现在在尔朱兆手上,高欢对此得仔细思量一番,看能不能做点文章……
拿着尔朱兆的命令,高欢琢磨了老半天。
接着他还是按老套路,召集核心成员来共议此事。
集思广益是一方面。
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更重要。
高欢最信任的人,最初是姐夫尉景,连襟段荣。
后来增加了妹夫窦泰,小舅子娄昭,段荣之子段韶。
最近又增加了两人:高欢的晋州刺史府长史孙腾、主簿高骞。
他们二人这些年一直在晋州刺史府任职,是当初尔朱荣派到高欢身边来的。
这些年,他们与高欢共事,在高欢有心引导下,彼此已经非常默契。
尔朱荣死后,二人立即找到高欢,单膝下跪表了忠心。
二人因此也成了高欢集团核心成员。
姐夫尉景率军随尔朱兆南下洛阳,参加了抓捕皇帝元子攸的行动。现在也随着他去攻打纥豆陵布蕃。
高欢派人通知下去,然后自己先到议事厅,坐在主位等6人到来。
一边等一边想事情。这是他的习惯。
6人陆续到来。
进来一个,相互行礼后,高欢就让他看尔朱兆的军令。
6人到齐后,高欢宣布会议主题:对于尔朱兆的命令,应该如何应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