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西晋覆灭、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后,北魏和南朝,总会出现非常相似的领导人。
东晋末年权臣及南朝刘宋国创始人刘裕,对应着魏国皇帝拓跋珪。
他们的个人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南朝宋文帝刘义隆,对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。
二人年龄相仿,在位时间几乎同时。
前者文治水准一流,后者武力统一北方,功业少有人及。
而神奇的是,二人都是被弑杀的。
只不过刘义隆是被自己的太子弑杀,拓跋焘是被身边太监弑杀。
南朝孝武帝刘骏,对应北魏文成帝拓跋濬。二人在位时间差不多,前后相隔一年去世。
现在,北魏皇帝元宏,和南齐皇帝萧鸾,相隔几个月前后去世。
他们二人的继承者都是17岁:北魏太子元恪;南齐太子萧宝卷。
不久前去世的南齐皇帝萧鸾,给太子萧宝卷指定的辅政大臣也是六人。数目与北魏一样多。
南齐的六位辅政大臣是:
始安王、扬州刺史萧遥光。他是萧鸾侄子,皇帝萧宝卷的堂兄。
中书监徐孝嗣,中书省一把手。
尚书右仆射江祏,萧鸾表弟,尚书省一把手。
侍中江祀,江祏之弟,门下省一把手。
卫尉刘喧,皇帝萧宝卷的舅舅,皇宫门卫禁军统领。
右将军萧坦之,台城(皇城)禁卫军统领。
这六位辅政大臣被时人称为“六贵”。
同时期,南齐掌握兵权的主要人物还有:
江州刺史陈显达、豫州刺史裴叔业、益州刺史萧懿、雍州刺史萧衍、荆州刺史萧宝融、护军将军崔慧景。
萧宝卷当上皇帝后,最信任的得力干将是侍卫茹法珍、太监梅虫儿这两名黄门侍郎。
茹法珍、梅虫儿以皇帝为倚仗,横行于建康城,干了许多缺德事。
比如欺行霸市、抢夺财物。
又如玷污人妇、强抢民女。
六位辅政大臣先后谏言、规劝皇帝,分别都受到皇帝侮辱。
六人同时起了废帝再立的心思。
废掉萧宝卷,对这点,大家的想法一致。
可是立谁做新皇帝,六人分成了三派,无法达成统一。
江祏、江祀、萧遥光三人谈妥:支持萧遥光上位。
另外三人有不同意见。
六人的争吵走漏了风声。
萧宝卷得知消息,利用六人之间的矛盾,指示刘喧的禁军杀死江祏、江祀这两位亲舅舅。
然后干掉堂兄萧遥光。
最后,萧宝卷让茹法珍、梅虫儿统帅皇宫门卫禁军,设计杀掉刘喧、萧坦之、曹虎、徐孝嗣、沈文季、沈昭略等重臣。
“六贵”辅政大臣集体团灭。萧宝卷完全掌控了皇宫禁卫军这支重要力量。
接下来,萧宝卷的目光盯上了几位先帝旧臣,并放出风声,希望他们交出地方军队掌控权。
江州刺史陈显达首先起事,号召天下义士一起诛昏君、立贤能,扶持建安王萧宝寅上位。
萧宝卷任命崔慧景为平南将军,统帅几路大军,讨伐陈显达。
陈显达不久被杀。
豫州刺史裴叔业曾接到军令:率军配合崔慧景攻打陈显达。
裴叔业派出一队兵马,慢慢行军,赶到时战事已结束。
这引起萧宝卷十分不满。
裴叔业得知皇帝打算对自己动手,于是率全部人马连同寿阳城,向魏国投降。
寿阳城是南齐重要军事据点,魏国非常重视,先命就近的奚康生、杨大眼两员大将接管寿阳城,然后派骠骑大将军、彭城王元勰和车骑将军王肃,率10万大军前来接收豫州。
萧宝卷调萧懿任豫州刺史,领三万陆军,崔慧景领四万水军,讨伐裴叔业、争夺寿阳。
崔慧景早有反意。此时兵符在手,他动员族人崔恭祖以及旧时同僚,起兵诛讨昏君、声称另立新皇萧宝玄。
叛军一路抵达京口,与萧宝玄合兵,攻打建康城。
萧宝卷调令萧懿放弃攻打寿阳,先救建康。
萧懿大军抵达建康城,崔恭祖脱离叛军,向萧懿投降。
二人合攻崔慧景、萧宝玄。
崔慧景、萧宝玄被杀。
萧懿立下大功,被擢升尚书令。
其弟萧衍得知这事,立即修书一封,急送到兄长手上。
萧衍在信里建议兄长:要么趁手中大军控制了建康城,像霍光那样,死死拿捏住皇帝;要么立即回益州刺史任上。千万不要放弃军权,入朝为官。
萧懿没有接受弟弟建议。他销毁来信,兴致勃勃到尚书省赴任,打算辅助皇帝干一番大事。
茹法珍向萧宝卷进言:萧懿入朝掌握大权,其弟萧衍在外掌握重兵。二人今后一定是朝廷大患。
萧宝卷听从劝告,找个借口,给萧懿送去一杯毒酒,了结了后者性命。
萧衍在襄阳听说了兄长死讯,大怒之下,立即宣布起兵讨伐昏君,拥立荆州刺史萧宝融为帝。
上庸太守韦睿,第一时间率2000部曲投靠萧衍。
萧宝卷命令辅国将军兼巴蜀郡太守刘山阳、荆州行州府事(军政实际掌控者)萧颖胄,联合北上,讨伐雍州刺史萧衍。
经过多方考量、博弈,萧颖胄最后斩杀了刘山阳。
萧颖胄以荆州刺史、南康王萧宝融名义,任命萧衍为使持节、都督前锋诸军事,准备一起攻打建康。
公元501年正月,萧衍正式领军从襄阳出发,与荆州大军会合后,拿下了郢州(武昌附近)。
三月,13岁的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,任命萧颖胄为尚书令,萧衍为左仆射。
南齐于是有了两个皇帝。
萧衍与萧颖胄分工:萧颖胄率一部分军队就地抵御各路扑来的征虏军;萧衍集中精锐兵力,向下游江州方向进发,直指建康城。
江州刺史陈伯之经过权衡,最后投降。
萧衍大军士气更加高昂,所到之处,朝廷派来的军队尽皆溃败。
6月,萧衍大军与萧宝卷的最后10万征虏军,在建康南面秦淮河上朱雀桥一带决战。
萧宝卷亲自登上朱雀桥督战。
经过激烈战斗,萧衍军占上风,打得朝廷军一路退至台城(皇城)南门宣阳门。
皇帝萧宝卷退入台城,凭借坚固城墙堡垒,以剩下的7万兵力殊死抵抗。
关键时刻,茹法珍、梅虫儿等人在台城内清除意志不坚定者。
他们的行为招致领军老将们气愤。
王珍国等将领暗中派人与萧衍联系,请降。
萧衍大军在城内守将接应下,进入台城,展开近身搏杀。
最后,萧衍大军获胜。
参军张齐将萧宝卷诛杀。
萧衍造反取得成功。
消息传到江陵,朝廷军四散溃退。
但坐镇江陵的功臣萧颖胄却忽然病死了。
建康城内,对弑君套路非常熟练的皇宫里,有人以太后名义发布诏书,历数皇帝萧宝卷罪行,将其废为东昏侯。萧衍升任中书监、大司马、录尚书事、骠骑大将军、扬州刺史,封建安郡公。
总之,萧衍与当初东晋末年太尉刘裕一样,就等着走完那套大伙耳熟能详的流程,攀上顶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