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深吸一口气,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道:“娘娘所言甚是。此时昭告天下,确实有诸多好处。一来,可以彰显我朝之威武雄壮,令天下各国对我大汉敬畏有加。二来,也能让那些突厥残党认清现实,让他们知道复国无望,唯有顺应天意,方可保得自身平安。”
上官云锦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:“既然如此,张丞相,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。务必将昭告天下之事办得妥当,让世人都知晓我大汉的赫赫战功。”
张琛连忙领命:“娘娘放心,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辱使命。”
莫厝也上前一步,抱拳说道:“娘娘,末将愿率大军驻守突厥,以防残党生乱,保我朝边境安稳。”
上官云锦面带微笑,眼中流露出对莫将军的赞赏之意,颔首说道:“有莫将军镇守突厥,本宫心中自然安稳许多。至于这驻守之事,就交由莫将军与张丞相共同商议决定吧,你们二人经验丰富,想必定能妥善处理。”
莫将军闻言,连忙躬身施礼,表示定会不负所托。
上官云锦见状,满意地点点头,接着又道:“莫将军初至婺城,军中事务定然繁多,本宫便不再过多叨扰,以免耽误将军处理正事。”
说罢,她又看向张琛,语重心长地嘱咐道:“张丞相,此次我朝大军出征突厥,一路艰辛,实属不易。大军物资供应与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需要丞相费心,务必为将士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,切不可让他们心生寒意啊。”
张琛连忙称是:“娘娘放心,臣定会统筹安排,保障大军所需。”
莫厝也再次抱拳:“多谢娘娘关怀,末将定率将士守好突厥。”
两人从殿内退出来,殿外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。莫厝抬手遮了遮阳光,转头看向身旁的张琛。这位当朝丞相的鬓角又添了几丝白发,想必这几日为了陛下的事操碎了心。
\"张相,\"莫厝拱手行礼,声音压得很低,\"陛下昏睡究竟是怎么回事?不知张相能否相告?\"
张琛警惕地看了看四周,确认无人后,才凑近莫厝耳边:\"莫将军有所不知,陛下昏睡乃是中了阴寒之毒。\"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愤怒,\"此事乃是完颜幽梦那妖女所为。云霄真人与江真人皆束手无策,只说脉象并无大碍,却就是唤不醒陛下。\"
\"还好,陛下并无性命之忧。\"莫厝沉声说着,眉头紧锁,声音里带着几分忧虑:\"不过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呀!如今陛下昏睡消息已传至突厥,若京都再知晓,定会引起轩然大波。\"
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张琛,\"张相还需尽快商议出详细对策,稳定局势才是啊。\"
张琛叹了口气,额间的皱纹更深了:\"这正是本相的忧心之处。莫将军,你驻守突厥,需密切关注各方动静,有任何风吹草动,及时告知于我。\"
莫厝抱拳行礼,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:\"张相放心,末将明白。我这就回军营安排驻守之事,同时安排人加强对突厥残党的监视。\"
他顿了顿,补充道:\"前往婺城时,我已命人封锁了通往突厥的要道,任何可疑之人都会严加盘查。\"
张琛点点头:\"如此甚好。\"
两人又简单商议了一番驻守和后勤保障的细节便各自离去。一个奔赴军营,一个着手昭告天下之事,都为了大汉的安稳而忙碌起来。
殿内,上官云锦目送两人离开,幽幽叹出口气。
莫厝的抵达,对她而言无疑是颗定心丸。他麾下精兵强将无数,毫不夸张地说,只要有他麾下的主力在,就算再来三个完颜世宏,也无所畏惧。
\"范统领,\"殿内响起上官云锦略显疲惫的声音,\"本宫如此安排,可有何不妥之处吗?\"
一直闭口不言的范天雷上前一步,拱手道:\"娘娘安排妥当,莫将军驻守突厥可震慑残党,张丞相昭告天下能稳定人心。此消息一旦传出,还可昭告世人,陛下无碍。\"
他顿了顿,眉头微皱:\"只是...陛下昏睡一事,仍需尽快寻得解法。时间拖得越久,朝中恐生变故。\"
说来说去,到最后还是皇帝昏睡之事。上官云锦心中又何尝不想让他早点醒来?这几日她几乎没合过眼,亲自守在龙榻前,心就像被刀绞一般!
傍晚时分,一份昭告天下的诏书,被张琛送到上官云锦面前。
由于皇帝昏睡不醒,无法亲自处理这些事务,所以一切都只能由上官娘娘来做主。上官云锦接过诏书,仔细地阅读着上面的内容。她的眉头微微皱起,似乎在思考着其中的深意。
看完之后,上官云锦抬起头,目光落在一旁的范天雷身上。她轻轻点了点头,示意他将皇帝的玉玺取出来。
范天雷会意,迅速走到房间的一角,打开一个精致的盒子,取出了那枚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。
上官云锦接过玉玺,仔细端详了一番,然后将它轻轻地放在诏书的下方,缓缓地按下玉玺。
这一动作完成后,这份诏书便具有了最权威的象征意义,它将被传递到各地,让所有人都知晓皇帝的旨意。
诏书颁布后,必会犹如一道晴天霹雳,震撼着整个天下。这道诏书不仅会让大汉的百姓们震惊不已,就连周边的诸国也会对此消息感到愕然。毕竟突厥这个国家在塞北诸国中,其实力堪称强盛,其威名远扬。
大汉与突厥之间的战争,一直以来都是诸国关注的焦点。但是谁也未能料到,仅仅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,大汉竟然就将突厥这个强大的国家彻底消灭了,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!
要知道突厥并非是一个毫无实力的国家。在塞北诸国中,它的国力可以说是相当强大的。那么,为何突厥会如此迅速地被大汉所灭呢?
这其中最大的原因,便是鲁斯颊利的错误决策。
当初,鲁斯颊利不顾众人反对,执意出兵汉境,参与了大汉平定上三州的战争。
他原本的想法非常精妙,企图借助这次机会,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如狂风骤雨般长驱直入,灵活机动地捕捉战机,最好能够一举攻破大汉的京都。即便无法顺利攻入京都,也可以采取退而求其次的策略。
只要能够成功占据上三州中的任意一州,就如同在大汉的心脏部位狠狠地插入了一颗尖锐的钉子。
有了这颗钉子作为战略支点,突厥便可以俯瞰汉境,进而从容不迫地寻找合适的时机,逐步侵蚀大汉的广袤疆土。
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破绽,如果不是因为秦狄是大汉的国君,这个计划很有可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。然而鲁斯颊利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,那就是他严重低估了这个所谓的“昏君”皇帝,选错了对手。
当他决定出兵交州时,所派遣的铁骑无一不是精锐中的精锐,这充分显示出鲁斯颊利当时的雄心壮志和对这场战争的高度重视。
结果却是百密一疏,他万没想到,秦狄会带着区区两千多的兵马,就敢孤军深入前往婺城。秦狄此举无疑是端了突厥的老巢,突厥政权直接遭到毁灭性打击。
政权都没了,就算突厥铁骑在勇猛,又有何用,到最后不还是被汉境击溃。
他万万没有想到,这一决策竟然会导致突厥的灭亡。如果鲁斯颊利还活着,一定会为曾经的决策悔恨不已。
诏书既然已经拟定好,接下来便是昭告天下。即便身在突厥,但昭告天下这种大事,自然还是要隆重些。
翌日,在张琛的召集下,近百名军中将帅与数十名归顺朝廷的突厥官员进入王宫。
大殿中央的汗位宝座上,挂起一道帘栊,此刻坐在上面的正是上官云锦。
在张琛的带领下,众人入殿后,齐齐跪地朝拜。
上官云锦轻咳一声,声音透过帘栊清晰地传了出来:“诸位,今日将你们召集于此,是有要事宣告。张丞相,就由你代替陛下宣布。”
“喏。”张琛上前两步,底气十足的应允一声。
帘栊挑开,范天雷双手捧着个精致托盘走了下来,里面盛放着的正是昨夜张琛亲自拟定的诏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