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将军,城外有紧急军情!”
值守在城门处的姆尔尘得知城外斥候送回的消息后,片刻不敢耽搁,将消息给阿史那库鲁送了过来。
阿史那库鲁听他这么一说,心中咯噔一下,当即从座位上站起来,迎了上去:“什么情况?快说!”
姆尔尘定了定神,缓了口气,说道:“将军,城外的斥候刚刚传回消息,说在二十里外发现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,正朝着婺城方向行进。”
阿史那库鲁脸色一沉,眉头紧紧皱起,“这么大的一支军队,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?他们是哪方的势力?”
姆尔尘摇了摇头,“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的来历,不过看他们行军的速度和规模,应该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,人数过万。”
阿史那库鲁在营帐内来回踱步,思考着应对之策。他知道,婺城虽然有一定的防御力量,但面对数万人的大军,恐怕难以抵挡。
“立刻加强城防,通知所有士兵做好战斗准备。”阿史那库鲁果断下令,“同时,再派出更多的斥候,去打探这支军队的具体情况。”
姆尔尘领命而去,迅速传达了将军的命令。
整个婺城顿时忙碌起来,士兵们纷纷奔向城墙,加固防御工事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姆尔尘绝对可以被称为是他最为忠诚的追随者。
自从孤狼岭归降汉帝之后,姆尔尘就全心全意地效命于阿史那云赏。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始终站在阿史那云赏的立场去思考问题。
后来阿史那库鲁返回突厥,姆尔尘成为了他麾下的一名副将。虽然这个职位相对于之前在孤狼岭时有所降低,权力也相应地减少了一些,但姆尔尘对此却毫无怨言。
阿史那库鲁率领着数名身经百战的将士,步履匆匆地朝着城墙走去。刚刚抵达城门,还没来得及登上城墙时,城门打开,一名斥候如疾风般疾驰而来。
“阿史那将军!”斥候在距离阿史那库鲁几步之遥的地方勒住缰绳,翻身下马,单膝跪地,“即将抵达的那支军队打着大汉的旗号,统兵之人乃是莫厝将军,已经抵达十里之外!”
这个消息如同巨石入水,激起千层浪。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被打破,众将士们面面相觑,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。
阿史那库鲁心中更是一阵狂喜。他深知莫厝将军的威名,这位将军不仅勇猛善战,其麾下统领大军更是恐怖如斯,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大军在突厥境内横扫而过。有了莫厝军团的支援,婺城的防御力量无疑会大大增强。
“太好了!莫厝将军来得正是时候!”他转头对身旁的将士们说道,“兄弟们,打开城门,随本将前去迎接莫厝将军!”
在安排好人将莫厝抵达的消息送入王宫之后,阿史那库鲁便率领着几百名将士浩浩荡荡地出城去迎接。
还没有走出多远,前方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影。这些人影逐渐清晰起来,可以看到他们手中挥舞着战旗,迎风飘扬,猎猎作响。
阿史那库鲁见状,立刻大手一挥,示意队伍停止前进。他站在原地,目光如炬,紧紧地盯着远处那逐渐逼近的人群。
待到莫厝的军团终于抵达近前时,阿史那库鲁翻身下马快步上前,迎向莫厝。
“末将阿史那库鲁,见过莫将军!”阿史那库鲁的声音洪亮而有力,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着。
目光落在了阿史那库鲁身上,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人。只见他年纪似乎已经不小了,胡须都已经花白,但整个人却依然显得精神矍铄,称得上是老当益壮。
莫厝轻盈地跃下马背,身姿矫健,动作流畅自然。落地后快步走向单膝跪地的阿史那库鲁,脸上洋溢着豪爽的笑容。
伸出双手稳稳的扶起阿史那库鲁,力气恰到好处,既显示出对阿史那库鲁的尊重,又不会让对方感到过于沉重或尴尬。
“阿史那将军,快快请起!”莫厝的声音洪亮而亲切,“久闻将军大名,如雷贯耳啊!本帅一直都希望能与将军相见,今日终于得偿所愿,实乃人生一大快事!”
阿史那库鲁站起身来,目光与莫厝交汇,眼中闪过一丝敬意:“莫将军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,末将对您亦是仰慕已久。今日得以亲眼见到将军,才知将军果真如传闻中那般威武不凡!”
莫厝笑着点点头,算是对他的回应。随后话锋一转,脸色也变得格外凝重。
\"本帅听闻陛下昏睡不醒,不知如今情况如何?\"
此言一出,阿史那库鲁脸色一黯:\"陛下依旧昏迷未醒。\"
他顿了顿,目光如炬地直视莫厝,\"敢问莫将军,此事您是从何得知?\"
莫厝有些不明所以,眉头微蹙:\"一路走来,许多地方都在议论此事,怎么?将军为何有此一问?\"
听到他的回答,阿史那库鲁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,胸膛剧烈起伏。
上前一步,沉声道:\"不瞒将军,陛下昏睡不醒乃绝密。上官娘娘早已下令,此消息不得外泄,只怕是有人故意散布消息......\"
他的声音越来越低,最后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
莫厝闻言脸色骤变,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。两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。
“莫将军,此地并非讲话之所,还是先入城吧。”
莫厝点头,大手一挥,对身后的将士们喊道:“随本帅入城!”
阿史那库鲁在前带路,莫厝的大军井然有序地跟进。
一进城门,豺狼二位将军已在城门处等候。两人看莫厝出现,当即上前拱手抱拳道:“莫将军,上官娘娘请您入宫相见。”
上官云锦相请,莫厝自是不敢怠慢。
“有劳二位将军传令,本帅这便前往。”
说罢,便随二人前去。
王宫内,莫厝单膝跪地,抱拳道:“末将莫厝,参见娘娘,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。”
上官娘娘示意他平身,开口问道:“莫将军此行可还顺利?突厥局势如何了?”
莫厝起身回道:“回娘娘,此行还算顺利。突厥境内大部分势力已归顺我朝,但仍有一些部落蠢蠢欲动,末将已下令各部清剿突厥残党,不足为惧。”
“如此说来,突厥大势已定?”
面对上官云锦的询问,莫厝给出了肯定回答:“回禀娘娘,我朝大军已平定突厥战乱,突厥疆域十之七八纳入我朝版图......”
说完战事他话锋一转,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,将在路上得知皇帝昏睡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。
上官云锦听闻这个消息后,原本就紧皱的眉头变得更加紧蹙,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忧虑。
“皇帝昏睡不醒一事,原本是绝密,只有极少数人知晓。想不到如今竟然传扬得如此之快,依本宫看,此事必定是完颜世宏所为,他想借此煽动那些尚未完全归顺的部落再次叛乱。”
“莫将军,你即刻安排人手,密切监视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。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异动,立刻采取果断措施,绝不能让他们得逞。”
莫厝闻言,连忙抱拳领命:“娘娘放心,末将定会全力以赴,确保万无一失。只是陛下昏迷不醒,这实在是令人忧心啊!长此以往,恐怕会生出许多祸乱。”
上官云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脸上露出一丝愁容,叹息道:“你的担忧本宫自然知晓,可是目前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陛下苏醒过来。莫将军对于眼下的局势,可有什么高见吗?”
听到询问,莫厝急忙躬身施礼,恭恭敬敬地回答道:“娘娘言重了,高见末将可不敢当。不过,对于目前的局势,末将倒是有一些想法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上官云锦微微点头,示意他说下去:“莫将军但讲无妨!”
莫厝道:“如今陛下昏迷,消息外泄,令归降于我朝的突厥部落蠢蠢欲动。如此消息只是在突厥境内传播倒也好说,倘若此消息传入京都,只怕朝野动荡。”
“故此末将以为,可对外宣称陛下已经康复,以此来稳定人心。同时,在突厥各地散布我朝大军还有后援将至的消息,威慑那些不安分的部落。”
听他说完,上官娘娘双眸看向站立一旁的张琛,仿佛是在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。
张琛迈出一步,拱手道:“娘娘,臣以为莫厝将军所言,乃是目前唯一的法子了。陛下昏睡不醒的消息既然早已扩散,或许已经传回我朝境内。正如莫将军所言,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军心,稳定民心,更要稳定朝廷安稳。”
上官云锦:“既然张丞相认同,那此事本宫就交给你去操办,务必尽快稳定突厥局势,万不可再生战乱。”
张琛领命道:“娘娘放心,臣定会竭尽全力。”
商议完这些事情,在上官云锦的示意下,张琛将婺城前几日发生的事情,详细的告诉了他。
莫厝听后,心中一阵后怕,如果没有阿史那库鲁及时赶到解围,后果不堪设想。万幸,皇帝并未发生意外。
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,莫厝当即上前,跪倒在地:“莫厝救驾来迟,请娘娘降罪责罚,末将绝无半句怨言。”
此举无非是表态表忠心,有时候态度比实际行动更重要。
上官云锦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,当即说道:“莫将军不必自责,本宫知道你此行路途遥远,绝非朝夕便可抵达。更何况此次突厥之乱,多亏了你才可平定。”
莫厝起身,感激道:“多谢娘娘宽宏大量。”
上官云锦的目光再次投向张琛,接着说道:“张丞相,既然突厥大势已定,是否可以昭告天下,突厥已被我大汉灭国。”
张琛忽听此言,倒吸口气,脑袋里飞速思索,拱手道:“娘娘所言极是。此刻昭告天下不仅能彰显我朝国威,更能让突厥残党知道,他们想要复国已不切实际,想要存活于世,唯一的选择便是顺应天时。”
上官云锦眼眸再次看向张琛,朱唇轻启,说道:“张丞相,如今突厥的局势已然明了,是否可以将这一消息昭告天下呢?如此一来,世人皆知突厥已被我大汉所灭,这不仅能扬我大汉之威名,还能让那些心存侥幸的突厥残党明白,他们妄图复国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。”
张琛闻听此言,心中猛地一震,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上官云锦的话语虽然不紧不慢,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让他不敢有丝毫怠慢。他眉头微皱,脑海中如闪电般飞速思索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