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元年八月,李翔携文武百官,以及从各地归来的藩王。
当然,南亚那边的没有让他们回来,这一来一回的只怕要将近两年的时间,没必要让他们折腾。
庞大的队伍,正式由洛阳出发,踏上了前往泰山的路程。
中间历经三个多月,直到了建安元年十一月三日,庞大无比的队伍,终于来到了泰山脚下。
经过了三天的准备之后,于建安元年十一月七日,封禅仪式正式开始。
十一月七日,晨。
东方既白,泰山脚下已是旌旗如林。黑压压的禁军甲士沿御道两侧肃立。
吉时已至,鼓乐九响,声震寰宇。
皇帝李翔并未乘坐步辇,而是卸下冠冕,仅是以一袭玄色深衣,赤足便踏上了第一级石阶。
这是古礼,天子登封,当天子亲履天梯,以诚感天,以步丈量山河。
李翔身后,文武百官,甚至诸侯藩王,也包括那位神色复杂的“洛阳舞王”。
这位藩属国主在这个即将泰山封禅的时候,被叫到了洛阳,本身也是准备带着他来的,以彰显大晋国威。
泰山封禅,对于君王的意义重大!
秦皇汉武都曾来此,唐宗心心念念了一辈子,但都因为种种的原因没有来成。
当然,李翔只希望后世不要再出现像宋朝那样,硬生生的凭借一己之力,将泰山封禅这件事情给霍霍掉的君主。
但至少到现在为止,就像封狼居胥是一个武将的荣耀一样。
泰山封禅,也是一个很多君王的追求。
李翔身后跟着的这些人,皆着礼服,徒步相随,跟随在皇帝的后面。
通往泰山山顶的石阶上,青石冰凉,硌在脚底,每一步都仿佛是在叩问。
如果是功绩不够的君主,只怕这个时候,都会扭头打道回府了。
而皇帝李翔目光沉静,一步步继续向上。
他于内统一天下,对外,灭倭国,收半岛,定东南,取南亚,在草原东部,设北庭都护以辖之,在草原西部,四度出塞,灭三汗国,令元蒙不敢南顾。
文治上,他首开科举,他废丞相,又设六部制,以内阁参议国事,开发南方,广修道路,更开大运河,当然,这个大运河还在进行过程中。
文化上,他收四方之才,设三馆,于乾元年间修乾元大典。
经济上,他将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向四方,改进制盐制糖法,大力发展商业,开海上丝绸之路,大晋的丝绸、陶瓷、茶叶等商品远销至萨珊波斯以及欧洲的罗马帝国,甚至少量传入了埃及。
外交上,晋萨之间,平等合作的外交关系已经保持了近十年,两大帝国立志于共建大亚洲共荣圈,商船所至,西方一众小国对大晋之繁荣心向往之,多国向大亚递交国书。
官营商船与私营商船,在商业远航的过程之中,将大晋的强大与威严宣扬四方。
尤其是以宝船为根基的官营商船,半商半军,一路上航行到了极西之地。
甚至,当大晋的商船一路远航,有不少小国在认识到了大晋的强大之后,表达了成为藩属国的意愿。
这个时候,有不少白人通过丝绸之路或者是海上丝绸之路不远万里前来大晋。
这条路,他走的问心无愧。
他正在走的这条路,是秦皇汉武曾经走过的路,脚下仿佛不是石阶,同样也是沉甸甸的历史。
两侧崖壁刻满前朝铭文,暴泰的小篆、汉隶的雄浑,在晨光中若隐若现,无声诉说着大晋之前的那两个帝国过往的荣耀与沧桑。
队伍虽然庞大,但却秩序井然,在这种庄重的时候,没有人会,也没有人敢做出出格的举动。
故而,这一路以来,也就只有靴底踏石之声,旌旗猎猎之风声,再加上偶尔传来的远山鸟鸣。
越往上,风越大,吹得衣袍翻滚,如云涌动。
回首望去,队伍如一条长龙,蜿蜒于苍翠山峦之间,山下云气渐生,汇聚成海,唯有几座高峰如岛礁般探出云海,气象万千。
半路的时候,皇帝李翔和文武百官在朝阳洞稍作休整。
洞内供奉东岳神君,皇帝亲自焚香奠酒,仪轨繁琐而庄严。
不过,似乎,活着的东岳神君就跟在他的旁边。
可是,飞虎的年纪,终是也大了呀!
那个曾经在战场上骁勇无敌的将军,现在却走这么几步台阶,都要喘半天气!
也不知,还能再有几载春秋!
终是浪花淘尽了英雄!
朝阳洞内,礼官高声诵读祷文,文辞古奥,颂扬皇帝一统天下、开辟盛世之功绩,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
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上行,过升仙坊,坡度愈陡。
石阶湿滑,不少文官已气喘吁吁,全靠身旁侍卫搀扶。
皇帝额角亦见汗珠,但步伐却依旧无比沉稳。
他目光扫过身旁的卫青、霍去病、岳飞等将领,这些曾为他荡平四海的功勋之臣,此刻皆屏息凝神,护卫于侧,眼神锐利地扫视四周。
终于,南天门赫然在望。
那座巨石垒砌的天门,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仿佛真是通往天界的入口。
门前平台开阔,早已设好祭坛。祭坛以五色土筑成,对应四方中央,陈列着太牢祭品,青铜礼器在天光下泛着幽深的光泽。
皇帝于天门下净手漱口,重新戴上十二旒冕冠,身着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的玄色衮服,气势陡然变得无比威严。
此刻,云海已在脚下,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,将整个岱顶染成金色。
山顶之上,狂风呼啸,吹得冕旒剧烈晃动,衮服猎作响,却更添其顶天立地之姿。
礼乐大作,钟磬齐鸣,古朴苍凉的乐声穿透云层。
皇帝手持玉圭,面向东方,诵读亲自撰写的封禅文书。
“……朕承天命,平乱世,终抚有四海,非敢自矜武功,惟念生民之艰……今登岱宗,告成功于天,祈佑吾土,永享太平……”
读毕,李翔亲自点燃祭文,火焰腾起,纸灰随风直旋入云海,仿佛真可直达天听。
随后,是庄严至极的三跪九叩大礼。
随着一声礼成响起,刹那间,山呼万岁之声自山顶爆发,如雷鸣般滚过层层山峦,直透云霄。
文武百官、诸侯藩王、将士仪卫,所有人齐刷刷跪倒在地,向君王呈上最崇高的礼节。
作为这一次随行人员之中,最为特殊的那一个,玄烨亦随众跪伏在地,额头紧贴冰冷的石面。
李翔在众臣子的身上停留过一瞬之后,方才转身,俯瞰那万里山河。
他的目光掠过了脚下云海,穿过重重云雾,仿佛看到了他铁蹄踏过的草原、舟师横渡的无边海域,以及洛阳城中那万家灯火。
从十二岁开始,到如今,已经五十岁了。他在这乱世之中,苦苦挣扎了将近四十年,方才终于站在了这里。
念及此处,他的心中也不由得激荡不已。
“十二挥戈出并土,五十封禅岱宗巅。
铁蹄踏破九州雾,王旗卷尽四海烟。
南征贵霜缚夷主,北狩草原熄狼烟。
三十八载弹指过,不负青史不负天!”
“人生很长,但也太短,如此江山,岂能不让人留恋呀!”心中念头千百转,李翔的嘴中不由得喃喃自语道。
“叮,恭喜宿主达成成就泰山封禅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