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逸看着系统上的绿点,手指停在终端上没动。他没有马上让人去查。凯瑟琳站在一旁,手里还拿着战术板,等他说话。
“先别管那边。”段逸说,“东北方向不急。”
凯瑟琳没问原因。她知道段逸做事都有理由。她只是点点头,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轮训名单。
段逸转身往沙盘室走。门一开,墙上的绿色光幕就亮了,昨天四场演习的数据正在滚动。他坐进主控椅,调出第一条记录——幽影斥候发现敌人后晚了上报,防线慢了八十七秒。
“问题在这里。”他说,“信息不能一层层传。战场上没人有时间等命令。”
凯瑟琳走进来,站到沙盘对面。“普通军队要按流程报情报。但你们不一样。你能直接和他们联系。”
“对。”段逸点头,“但我一直觉得这是正常的。现在我想明白了,这种联系得变成规定,不能靠我临时决定。”
他开始翻数据。从四场演练里找出十三个关键点:幽影斥候直连指挥、林语者提前设陷阱、大地力士躲开火力区、工兵打通坑道的时间……每个都是问题,也是改进的机会。
“把这些做成标准流程。”他说,“不只是怎么下命令,还要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。”
凯瑟琳拿起笔,在战术板上画阵型。“我们可以用兵法里的词来命名动作。比如‘侧翼包抄’‘诱敌深入’,好记也好传。”
“行。”段逸一边听一边操作,“你起名字,我加细节。比如上次‘诱敌深入’,林语者慢了十秒,是因为等确认。以后这种行动提前定好条件,警报一响就做,不用再问我。”
两人一条条整理。
第一条:情报可以直接上报。幽影斥候队长可以跳过上级,直接给段逸或指定的人发紧急信号。
第二条:划分责任区。每个单位有自己的防区,行动路线标出安全边界,靠近危险区域会自动提醒。
第三条:提前准备预案。林语者在岗位周围埋宁神花种子,警报响后十秒内启动陷阱。
第四条:突发情况处理规则。通讯断了,最近的军官接替指挥;主官出事,按事先定好的顺序接手任务。
……
十三条规则慢慢定下来。段逸把每条都改成简短口令,放进子体的训练程序里。这些口令会通过意识广播定期推送,变成习惯。
“还不够。”凯瑟琳说,“你知道怎么做,我也能讲清楚。但他们呢?子体不会自己学会。”
“所以得有人带。”段逸打开岩步和影刃的状态页面,“他们是最早觉醒的。我能通过生命链接,把整套战术模块传给他们。”
“然后让他们教别人?”
“不是教。”段逸摇头,“是示范。你设计训练课,让他们带队重演战例。我在旁边开低强度意识共享,其他人看着就能慢慢学会。”
凯瑟琳想了想,“就像小动物看大人捕猎,看多了就会了。”
“差不多。”
下午,训练场重新布置。岩步带五个大地力士列队,模拟南线推进。影刃带三个幽影斥候分散侦查,随时报告情况。林语者守在原地,面前土地刚翻过,底下埋了新的宁神花种子。
段逸站在高台,开启共享模式。能量轻轻波动,像一张看不见的网,盖住全场。
演练开始。
这次没有统一指挥。所有行动由岩步和影刃自己决定。他们用刚学的十三条原则判断,调整队形,改变节奏。
段逸看数据流。指令传得更快了,配合更紧密。最关键的是,当模拟敌军突然分兵两翼时,影刃没等命令,直接带人绕后切断退路。
“成了。”段逸轻声说。
凯瑟琳也在看。“他们开始自己动脑了。”
“不是动脑。”段逸说,“是反应。把经验变成本能,才算真正掌握。”
太阳快下山时,训练结束。子体们有序离开场地,清理陷阱,上传损伤记录。一切安静又整齐。
段逸回到指挥所,打开终端新建文件夹。光标闪了几下,他输入名字:“绿裔之道·卷一”。
十三条原则、两场训练录像、子体行为报告……全部存进去。
“以后每季度办一次‘经验传承日’。”他对凯瑟琳说,“大战结束后,核心成员一起总结,更新知识库。”
凯瑟琳点头,“还得让人愿意学。光有制度不行。”
“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奖励。”她说,“设‘战术徽记’。谁在训练中配合得好,或者用了新打法,就给一个小标记。刻在调度碑上,全军都能看到。”
段逸同意。“荣誉比命令有用。”
他把“战术徽记”加进系统,设定自动识别条件:连续三次正确执行预案、第一次完成跨单位反击、主动补防线缺口等。
“第一批徽记,给岩步和影刃。”
“应该的。”凯瑟琳低头记安排,“下周开始军官培训,先从大地力士和幽影斥候里选人。”
段逸靠在椅子上,闭眼几秒。头有点疼。连续指挥加上意识共享,让他有些累。
但他没停下。
他知道不能再一个人做所有决定。绿裔要活下去,必须有一套能自己运转的体系。
以前他忙着解决问题。现在他要把解决办法变成规则。
从做事的人,变成定规矩的人。
这才是真正的成长。
凯瑟琳合上战术板,“明天我带第一批学员进训练场。你去吗?”
“去。”段逸睁开眼,“第一次共享很重要。”
他起身走到主控台前,准备导入“绿裔之道”第一卷内容。绿色光幕上,十三条原则正慢慢滚动。
凯瑟琳站在他身边,手放在战术板边上。
指挥所外,天黑了。训练场没人,地上还有白天演练的痕迹。几根藤蔓从土里冒出来,轻轻摇了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