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黔东南的群山。“黔山源”加工厂内外,早已是灯火通明,一切准备就绪。厂区道路清扫得不见一片落叶,墙壁上连夜粉刷的标语——“质量是生命,信誉是根本”——墨迹仿佛还未干透。工人们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,精神抖擞地站在各自岗位前,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。
杨涛穿着一身熨烫平整的深色中山装,站在厂门口,身姿挺拔。王大山、水生等人分列两侧,神情肃穆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、期待和淡淡腊肉香的复杂气息。
八点整,两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,碾过潮湿的柏油路面,稳稳地停在了厂门口。
车门打开,五位气质沉稳、年龄各异的中年男女陆续下车。为首的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瘦高男子,约莫五十岁年纪,目光锐利,自带一股学术权威的气场,正是省轻工厅的资深专家,姓严。他身边跟着省质检所的女工程师、食品协会的理事,以及两位大学食品专业的教授。
地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和县里的分管副县长也陪同前来,脸上带着略显拘谨的笑容。
“欢迎各位领导、专家莅临‘黔山源’指导工作!”杨涛上前一步,不卑不亢地与严专家等人握手,声音沉稳有力。
严专家扶了扶眼镜,打量了一下杨涛,又扫了一眼整洁的厂区和精神饱满的工人,微微颔首,没有多余寒暄:“杨涛同志是吧?我们时间有限,直接开始吧。”
“好的,严专家,各位领导这边请。”杨涛侧身引路,心中凛然。这位严专家果然如传闻中一样,严谨、直接,不留情面。
考察的第一站,是原料库。
库房内,通风良好,温度适宜。一筐筐精选的带皮土猪肉按照部位、肥瘦等级,分区域整齐码放,每一筐都挂着标签,注明产地、农户、入场时间。旁边单独的区域,存放着晾晒好的各种野生香料和药材,同样标识清晰。
“我们的原料,主要来自与我们有长期合作协议的本地农户散养猪,确保源头可追溯。”杨涛介绍道,“所有原料入库前,都会经过严格的感官和简单理化指标检验,不合格的坚决退回。”
严专家没有说话,走到一堆猪肉前,随手拿起一块,仔细看了看色泽和脂肪分布,又凑近闻了闻,然后递给旁边的质检所女工程师。女工程师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和测温仪,仔细检查了一番,默默点了点头。
“香料和药材呢?来源怎么保证?”严专家问,目光如炬。
“大部分来自村民的传统采集区,我们与采集户也签订了协议,要求他们按照我们规定的时节和采集方法进行,确保可持续利用。”杨涛从容应答,并示意工作人员拿来几份协议样本。
严专家快速翻阅了一下,不置可否,只是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。
接下来是生产车间。
切肉车间里,几台电动切肉机发出均匀的嗡鸣,工人们戴着口罩和手套,将猪肉切成标准厚薄的肉条,动作熟练。严专家驻足观看了一会儿,甚至还上前调整了一下机器的一个参数,观察切出的肉条变化,工人有些紧张,但操作并未出错。
腌制车间,巨大的陶缸排列成行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料气息。杨涛详细介绍了自家调配的秘制腌料成分,并强调了不同季节、不同湿度下,盐分和香料比例的微调标准。
“这个微调,依据是什么?”那位大学教授突然发问。
“依据是我们长达一年多的生产记录和数据统计分析。”杨涛早有准备,示意王大山拿来几本厚厚的记录册,“我们记录了每一批次的温湿度、配料比例和最终的成品口感反馈,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动态调整的经验公式。”
教授翻看着记录册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简图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与严专家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熏制车间是重点考察区域。新建的标准化熏房采用了更科学的通风和温控设计,松柏枝的烟气通过管道均匀送入,避免了传统熏制易产生的焦糊和致癌物问题。
“我们引入了温度计和计时器,严格控制熏制的温度和时间区间。”杨涛指着墙上的操作规程和记录表,“确保每一批产品风味稳定,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。”
严专家走到熏房门口,深深吸了一口那带着松木清香的烟气,又看了看记录表上工整的数据,依旧没有表态,但紧绷的嘴角似乎柔和了一毫米。
包装车间窗明几净,工人们在流水线前忙碌着。真空包装机咔哒作响,将成品腊味封装入印有“黔山源”商标和Sc标志的包装袋中。严专家随手拿起一包刚封好的腊肠,仔细检查封口是否严密,标签信息是否齐全。
“你们的真空度标准是多少?保质期如何确定的?”质检所的女工程师发问,问题专业而刁钻。
杨涛对答如流,不仅说出了具体的真空度数值范围,还解释了通过加速实验和定期抽检来确定保质期的方法。
整个考察过程紧凑而高效。专家们看得仔细,问得专业,有时甚至会突然打断介绍,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。杨涛和王大山等人始终沉着应对,既有问必答,又不过分渲染,一切以事实和数据说话。
工人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,操作规范,回答提问时虽然略带紧张,但都实事求是,展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。
临近中午,考察接近尾声。专家们被请到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会议室稍事休息,准备进行最后的座谈。
杨涛站在会议室窗外,看着里面低声交谈的专家们,手心微微沁出汗水。他知道,最关键的座谈环节即将到来,那将是对“黔山源”内核的一次深度拷问。
王大山凑过来,低声道:“杨哥,专家们好像……还挺满意的?”
杨涛轻轻吐出一口气,目光沉静:“不到最后,不能放松。准备一下,把我们的‘新东西’拿出来。”
他指的是那份凝聚了全厂心血的补充材料,以及新改良的“木姜子香薰腊肉”和“野生蜜酿药酒”样品。
亮剑的时刻,才刚刚进入高潮。真正的考验,或许就在接下来的座谈之中。他整理了一下衣领,深吸一口气,推开了会议室的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