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影的反扑被艰难地遏制,万物网络核心陷入了短暂的沉寂,仿佛一台重启后等待输入新指令的机器。裂痕遍布的晶体不再散发压迫性的绿芒,而是流淌着一种混合了银白(盟约)、翠绿(新生)、混沌灰(混沌意识)的、复杂而温和的光晕。
三元平衡的初步框架勉强维持住了,但极其脆弱。接下来,是最为关键的一步——如何为这个新生的、空白而强大的“世界网络”编写最初的、也是最核心的底层指令?这将决定世界未来的走向。
不同的观点立刻涌现。
一部分成员,尤其是经历过无数牺牲的老兵,主张必须施加严格的限制。“我们必须确保它永远不会再滑向绝对控制的深渊!给它戴上枷锁,设定不可逾越的红线!”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以盟约意志为主导的、监管性的框架。
另一部分,以洛尘和一些学者为代表,则倾向于更开放的态度。“我们不能重蹈覆辙。新的网络应该是工具,是平台,而不是被严格管制的对象。我们应该只设定最基本的安全准则,然后引导它自主演化,就像……对待一个新生儿。”
而那个已经壮大、但依旧懵懂的混沌意识,则在一旁躁动不安地徘徊,它对任何形式的“规则”都本能地排斥,却又对“创造”和“变化”充满好奇。
争论非常激烈,这关乎整个世界的未来。然而,时间不等人,网络核心不能长时间处于无指令的空白状态。
最终,一个融合了多方智慧的方案被提出。不再是由盟约单方面“编写”指令,而是由盟约石碑作为“初始引导器”,将盟约的精神内核——尊重、包容、勇气、责任——以及混沌意识代表的“无限可能性”作为最初的“种子”,植入网络核心。同时,设定一个极其简单但牢固的底层协议:禁止任何形式的、强制性的意识统一与剥夺。 除此之外,给予网络最大的自由演化空间。
“未来的规则,不应由我们独断。”云九幽的声音虽然疲惫,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清醒,“应该由所有接入网络的智慧生命,在漫长的时光中,共同探索、协商、订立。这个网络,应该是服务于众生,而非主宰众生。它需要的不是枷锁,而是一颗正确的‘初心’。”
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。仪式再次启动,但这一次温和了许多。盟约石碑的光芒柔和地笼罩住网络核心,将那颗蕴含着多元、包容与可能的“种子”,缓缓注入其中。混沌意识似乎也理解了什么,分出一部分力量缠绕上去,为这颗种子注入了“变化”的属性。
随着“种子”的植入,万物网络核心的裂痕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,光芒变得稳定而充满活力。一种全新的、温和的波动开始从中散发出来,不再是压迫性的扫描,而是如同春风般拂过所有人的意识,带着好奇、探索,以及一丝初生般的稚嫩。
它苏醒了,但不再是从前的“天道”。它是一个新生的、等待被书写未来的——“万物共生网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