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又一个秀女被传上去,是户部尚书家的侄女,姓刘,生得明艳动人,一上来就大大方方行了礼,说自己会弹琴作画。朱见深让她弹一曲,她抚琴时指法娴熟,琴声悠扬,听得太后连连点头。
“好,有才艺。”太后看向朱见深,“封个从六品才人吧。”
刘氏谢恩时,眼神有意无意扫过朱见深,带着几分羞怯。万贵妃(巧儿)将这一幕看在眼里,指尖捻着步摇的流苏,神色未变。
选秀接近尾声,太后打了个哈欠,对朱见深道:“哀家乏了,剩下的就交给陛下和贵妃吧。”
朱见深起身扶着太后:“母后先回殿歇息,儿臣和贵妃看着便是。”
太后走后,广场上的气氛松快了些。朱见深对万贵妃(巧儿)笑道:“你瞧着哪个合心意?”
万贵妃(巧儿)目光扫过剩下的秀女,指着一个穿绿袄的姑娘:“那姑娘看着手脚麻利,眼神清亮,留在御前伺候茶水吧。”
那姑娘叫赵春,是个农家女,因容貌清秀被选入宫,闻言激动得说不出话,只知道磕头。朱见深便封了她正八品答应,归在景仁宫。
最后,只剩下三个秀女,朱见深看了看,对万贵妃(巧儿)道:“这三个瞧着都还行,就都封了更衣,分去各宫当差吧。”
选秀结束时,日头已升到半空。新晋的嫔妃们按位份站成一排,从才人到更衣,青红粉绿的衣裳在阳光下格外鲜亮。朱见深看着她们,对万贵妃(巧儿)道:“往后这后宫,就辛苦你多照看了。”
万贵妃(巧儿)屈膝行礼:“臣妾分内之事。”她目光落在周氏、张氏等人身上,朗声道,“各位妹妹既入了宫,当守的规矩都要记牢。和睦相处,共侍君上,才是正理。”
众人齐声应道:“谨遵贵妃娘娘教诲!”
回到寝殿后,周氏、张氏、李氏、岳氏几人聚在钟粹宫说话。张氏喝了口茶,笑道:“今日可算熬过来了,我腿都站麻了。”
李氏揉着膝盖:“我也是,刚才在丹陛上,腿一直在抖。”
岳氏温和地说:“以后日子还长,慢慢就习惯了。”
周氏叹了口气:“我倒不怕站着,就是怕说错话。万贵妃看着和气,可我总觉得……她眼里藏着东西。”
张氏拍了拍她的肩:“想那么多干嘛?咱们好好当差,不惹事就是了。”
正说着,太监来传旨,说陛下晚上要在景仁宫用晚膳,让李氏和赵春准备。李氏一听,脸瞬间红了,紧张地问:“我……我该做些什么?”
周氏笑道:“别紧张,就按平日里学的规矩来,少说话多做事就好。”
张氏也道:“对,拿出你最乖的样子,保准没错。”
李氏点点头,跟着太监去了景仁宫。岳氏看着她的背影,对周氏道:“李妹妹性子单纯,希望别出什么岔子。”
周氏点头:“但愿吧。”
另一边,万贵妃(巧儿)坐在窗前,看着宫墙外的夕阳,手里把玩着一支玉簪。贴身宫女问:“娘娘,今日选的这些人,您看着还满意?”
万贵妃(巧儿)轻笑一声:“满意不满意,得看她们自己的造化。这宫里,能笑到最后的,从来不是光靠运气。”她放下玉簪,“去,让人盯着点新来的几位,尤其是那个刘氏和李月娥。”
宫女应了声“是”,退了出去。万贵妃(巧儿)望着夕阳染红的天际,眼神渐渐深沉——新人来了,旧的风波还未平息,往后的日子,怕是不会太清静了。
夜色渐浓,景仁宫里灯火通明。李氏紧张地站在桌边,看着朱见深用膳,大气不敢出。朱见深见她拘谨,笑道:“不用怕,坐下一起吃吧。”
李氏慌忙摆手:“陛下,臣妾不敢。”
朱见深也不勉强,自顾自吃着,偶尔问她几句家里的事。李氏一一作答,渐渐放松下来,脸上露出了憨态可掬的笑容。
窗外,月光洒在宫墙上,映出一片银辉。新的故事,在这寂静的夜色里,悄然开始了。
夜色渐深,景仁宫的烛火映着窗纸,透出暖黄的光晕。李氏站在廊下,看着太监们收拾晚膳的食盒,指尖还残留着方才为陛下布菜时的微颤。朱见深临走前夸了句“莲子羹炖得不错”,让她红了脸,此刻想起,嘴角仍忍不住往上扬。
“李才人,陛下能来咱们景仁宫,可是天大的体面呢。”宫女捧着暖炉过来,笑着打趣,“往后说不定常来呢。”
李氏接过暖炉,指尖触到温热的铜壁,心里却莫名发慌:“我……我还是觉得紧张,怕哪里做得不好。”
“放心吧,您性子讨喜,陛下定是喜欢的。”宫女扶着她往殿里走,“您瞧周才人和张才人,不也都是慢慢来的?”
正说着,廊外传来脚步声,周氏提着盏灯笼站在门口,身后跟着张氏。“李妹妹,陛下走了?”周氏笑着进来,“我们来瞧瞧你,没打扰吧?”
“周姐姐、张姐姐快进来。”李氏忙让宫女沏茶,“陛下刚走,还夸我炖的莲子羹呢。”
张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拿起块点心就往嘴里塞:“我就说你能行!看你那脸红的样子,是不是紧张坏了?”
李氏被她说得脸更红,低下头笑:“可不是嘛,手一直在抖,生怕把汤洒在陛下身上。”
周氏抿了口茶,轻声道:“陛下待人温和,倒也不用太怕。只是……我傍晚听说,刘才人被陛下留在承乾宫了?”
张氏挑眉:“哦?她刚入宫就侍寝?倒是比咱们快一步。”
岳氏这时也来了,手里捧着件素色披风:“夜里凉,我想着李妹妹可能用得上。”她将披风递给李氏,又道,“刘才人能被留下,许是陛下喜欢她那身才艺吧,听说她弹的琴确实不错。”
李氏接过披风,心里有些不是滋味,却还是笑道:“刘妹妹有才,该得陛下喜欢的。”
张氏哼了一声:“才艺再好,也得懂规矩才行。我今日瞧她看陛下的眼神,总觉得有点……”她没说下去,却被周氏用眼神制止了。
岳氏轻声道:“宫里的事,少说多做总是好的。咱们姐妹几个,还是互相照应着更稳妥。”
四人正说着,太监来传万贵妃(巧儿)的口谕,让新晋的嫔妃明日卯时去长春宫请安。“贵妃娘娘说,新人入宫,该学学宫里的规矩,往后每日卯时都要去请安。”太监尖着嗓子说完,又补充道,“万贵妃特意交代,谁也不许迟到。”
送走太监,张氏撇撇嘴:“卯时?天还没亮呢,这也太早了吧。”
周氏却正色道:“贵妃娘娘是好意,让咱们学规矩,免得日后出错。明日咱们早些起,可不能迟到。”
次日天还没亮,李氏就被宫女叫醒,揉着惺忪的睡眼梳洗。窗外的启明星还亮着,廊下的灯笼泛着昏黄的光,她跟着周氏等人往长春宫走,寒气透过薄靴渗进来,冻得她打了个哆嗦。
长春宫里早已燃着炭火,万贵妃(巧儿)端坐在上首,穿着一身石青色宫装,鬓边只簪了支碧玉簪,瞧着比昨日更显威严。新晋的嫔妃们按位份跪下请安,膝盖磕在冰凉的金砖上,谁也不敢出声。
“起来吧。”万贵妃(巧儿)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分量,“你们刚入宫,规矩不懂的地方多,往后每日卯时来这儿,由嬷嬷教你们规矩。”她指了指身边的刘嬷嬷,“刘嬷嬷在宫里待了三十年,你们都得听她的。”
刘嬷嬷上前一步,声音严厉:“往后每日卯时学站姿,辰时学请安,午时学侍膳,谁要是偷懒,或是学不会,可别怪老奴不客气!”
接下来的日子,新晋的嫔妃们被规矩缠得喘不过气。刘嬷嬷要求极严,站姿差一分要罚站,请安的姿势不对要重练,连布菜时手指的弧度都得一模一样。李氏性子软,常常被训斥,有时练到午时,腿都站麻了,偷偷抹眼泪,却不敢吭声。
张氏是将门之女,性子爽朗,最受不了这般拘束,一次被刘嬷嬷罚站两个时辰,回到承乾宫就摔了茶盏:“这哪是学规矩,分明是折磨人!刘嬷嬷那老东西,故意针对我!”
周氏劝道:“张姐姐忍忍吧,贵妃娘娘也是为咱们好。听说前几日有个更衣请安时没站稳,被贵妃罚去浣衣局了。”
张氏咬着牙:“我才不怕!大不了被送回家,总比在这儿受气强!”话虽如此,次日卯时,她还是准时出现在长春宫。
岳氏性子温婉,学规矩最认真,刘嬷嬷常夸她“有大家闺秀的样子”。她见李氏总被训斥,便私下里教她:“李妹妹,请安时膝盖要并紧,腰要挺直,你试试这样……”
李氏跟着学,渐渐有了模样,刘嬷嬷的脸色也缓和了些。
这日学完规矩,万贵妃(巧儿)留下周氏和岳氏:“周才人,听说你祖父是周太傅?”
周氏躬身道:“是。”
“那你定是读过不少书,”万贵妃(巧儿)点点头,“陛下近日在看《资治通鉴》,你去御书房伺候笔墨吧,也好陪陛下说说话。”
周氏又惊又喜,连忙谢恩:“谢贵妃娘娘恩典!”
万贵妃(巧儿)又看向岳氏:“岳才人,你性子静,去掌管御花园的花草吧,那里清净,适合你。”
岳氏也谢了恩,心里明白,这是贵妃在给她们安排差事,既是信任,也是考验。
两人离开长春宫,周氏对岳氏道:“贵妃娘娘这是……在提拔咱们?”
岳氏笑道:“许是吧,咱们好好做事就是了。”
回到钟粹宫,张氏和李氏听说了,都替她们高兴。张氏拍着周氏的肩:“周姐姐这下能常伴君侧了,可得多帮着咱们说说好话。”
周氏笑着点头:“自然。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,新晋的嫔妃们渐渐适应了宫里的生活。周氏在御书房伺候,常能陪朱见深讨论诗书,得了不少赏赐;张氏性子爽朗,偶尔陪朱见深骑射,倒也得了些青睐;李氏炖的汤羹合了朱见深的口味,时不时被传去侍膳;岳氏将御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,花开时节,朱见深常去那里散步。
刘才人仗着会弹琴,也得了几次侍寝的机会,渐渐有些骄纵,见了周氏等人,有时连招呼都懒得打。
这日傍晚,周氏从御书房回来,见张氏正和李氏、岳氏在殿里生气。“怎么了?”周氏忙问。
张氏气道:“还不是刘才人!刚才在御花园,她故意撞了李妹妹一下,把汤洒了一地,还说李妹妹笨手笨脚!”
李氏眼圈红红的:“我也没惹她,她……她就是看我不顺眼。”
岳氏叹了口气:“她如今得了些恩宠,就越发张扬了。”
周氏皱眉:“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,明日去请安,得告诉贵妃娘娘。”
张氏却道:“告诉贵妃又能怎样?说不定还会说咱们斤斤计较。我看啊,得给她点教训!”
周氏连忙制止:“张姐姐别冲动,宫里不比外面,鲁莽不得。”
正说着,太监来报,说万贵妃(巧儿)请她们去长春宫。四人心里一紧,不知出了什么事,连忙往长春宫赶。
进了殿,见刘才人也在,跪在地上瑟瑟发抖,万贵妃(巧儿)坐在上首,脸色阴沉。“你们来了?”万贵妃(巧儿)看向周氏等人,“刘才人说,她今日在御花园冲撞了李才人,还说了些不敬的话,你们说,该怎么罚?”
刘才人哭着道:“贵妃娘娘饶命!臣女不是故意的!”
张氏抢先道:“冲撞姐妹,目无规矩,该罚去闭门思过!”
李氏小声道:“只要她往后不再这样,就算了吧。”
万贵妃(巧儿)看了看她们,对刘才人冷冷道:“念你初犯,罚你抄《女诫》一百遍,禁足承乾宫一个月,好好反省!”
刘才人连忙谢恩,被太监带了下去。
万贵妃(巧儿)看向周氏等人:“你们能和睦相处,是好事。但也别忘了,这宫里虽有规矩,却也容不得仗势欺人。往后谁再敢放肆,可就不是抄书这么简单了。”
四人齐声应道:“谨遵贵妃娘娘教诲!”
走出长春宫,月色已升上树梢。张氏笑道:“还是贵妃娘娘有办法,这下刘才人该老实了。”
周氏点头:“贵妃娘娘心里亮堂着呢,谁好谁坏,她都清楚。”
李氏拉着岳氏的手:“多亏了姐妹们,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岳氏笑道:“咱们是姐妹,本就该互相帮衬。”
四人并肩往回走,月光洒在她们身上,拉出长长的影子。宫里的日子或许有风波,有算计,但此刻,她们心里都暖暖的——在这深宫里,能有几个真心相待的姐妹,或许就是最难得的幸运了。而远处的长春宫里,万贵妃(巧儿)正看着窗外的月光,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,这后宫的平衡,终究是要靠她们自己去维系,才更稳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