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安的冬天,来得干脆而凛冽。几场北风过后,气温骤降,天空变得高远而苍白,偶尔会飘下细碎的雪花,给城市披上一层薄薄的银装。
河面结了一层薄冰,钓鱼变得困难而辛苦。沈屿的“躺平”生活,也随之进入了“猫冬”模式。
外出活动大大减少。清晨的慢跑改成了室内的简单锻炼,下午雷打不动的钓鱼时间,也大多被其他室内活动所取代。
他的小公寓里,暖气开得足,窗台上几盆绿植依旧葱郁,与窗外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。
大部分时间,他窝在沙发里,抱着笔记本电脑或游戏手柄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游戏,成了他这个冬天消磨时光的主要方式。依旧是那款他玩了不少时间、技术依旧很“菜”但却乐在其中的《绝地枪神》。
不过,与以往独自“苟分”或随机匹配路人不同,这个冬天,他的游戏生活热闹了许多。
肖诗雅是常客。她巡演结束,进入了一段休整期,空闲时间多了起来。不知从何时起,她养成了习惯,只要晚上没有通告或应酬,就会准时上线,拉上沈屿“开黑”。
她游戏技术比沈屿还烂,属于“又菜又爱玩”的典型,经常走着走着就掉进河里,或者对着队友(沈屿)疯狂扫射,但她乐此不疲,游戏里咋咋呼呼,笑声不断,与舞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天后判若两人。
沈屿话不多,但会默默地给她丢药包、挡子弹,偶尔被她蠢萌的操作逗得嘴角微扬。两人配合谈不上默契,却有种奇怪的和谐感。
游戏成了他们之间一种轻松的、无需过多言语的联络方式。
更让沈屿意外的是,琉璃和若若这两个“小祖宗”,又一次摸到了他新的游戏Id,时不时也会加入进来。
琉璃技术稍好,有点莽撞,若若则完全是“医疗兵”人设,跟在后面疯狂救人。四个“菜鸟”组队,经常上演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“下饭”操作,落地成盒是家常便饭,但欢乐也很多。
游戏里的语音频道,充满了少女的尖叫、肖诗雅的笑骂和沈屿偶尔无奈的提醒,驱散了冬日的冷清。
这种隔着网络、无需面对面的陪伴,轻松、随意,没有压力,让沈屿感到舒适。
他享受这种热闹中的宁静,仿佛与朋友们在虚拟世界里围炉夜话,温暖而惬意。
日子就这样在游戏的枪声、窗外的风雪和屋内的暖意中,平静地流淌着。沈屿几乎切断了与外界不必要的联系,安心享受着这段难得的蛰伏时光。
他阅读了大量关于环境科学、生态保护的书籍,整理着巡游时拍摄的影像资料,思考着未来的方向。
外界关于他的喧嚣渐渐平息,他乐得清静。
然而,平静的生活,总会被一些不期而至的涟漪打破。
这天下午,窗外飘着细雪,沈屿刚结束一局游戏,正准备煮茶看书,手机响了。是陈妈妈打来的。
“小屿啊,在家吗?”陈妈妈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同往常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和……微妙的热络?
“在,陈妈妈,有事?”沈屿放下手中的书。
“那个……院里今天来了位客人,说是……你的朋友,来看望孩子们,带了好多礼物。你看……方不方便过来一趟?”陈妈妈的话说得有些吞吐。
朋友?看望孩子们?沈屿微微蹙眉。他在宁安朋友极少,钓友老张算一个,但老韩去外地谈生意了。
肖诗雅?她如果来,肯定会提前打招呼。会是谁?
“哪位朋友?”沈屿问道。
“是……一位姓苏的女士,叫苏晚晴。”陈妈妈说道,“她说你们以前合作过,挺熟的呢。人很客气,孩子们可喜欢她了!”
苏晚晴?
听到这个名字,沈屿愣了一下,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个明艳张扬、曾在娱乐圈掀起风波、与他有过一段“合约情侣”往事的身影。
她怎么会来宁安?还找到孤儿院来了?合作过倒是事实,但“挺熟”?似乎谈不上。
他们之间,更多的是公事公办的交易和默契的疏离,私下并无深交。她此举,意欲何为?
沈屿心中升起一丝警惕。他讨厌这种突如其来的、带有目的性的打扰,尤其是涉及到孤儿院。
“她有什么事吗?”沈屿语气平静,听不出情绪。
“也没什么事,就是来看看,说是顺路经过宁安,听说你常回来,就想着来院里看看,献点爱心。”陈妈妈解释道,“她带了好多学习用品、玩具、还有过冬的新衣服,孩子们可高兴了!正在院子里做游戏呢。我看她人真不错,又大方又和气……你要不,过来见见?毕竟是你朋友,大老远来的……”
陈妈妈话语里透着对苏晚晴的好感和一丝期待,显然被对方的“热情”和“慷慨”打动了。
沈屿沉默了几秒。他本能地想拒绝。他不喜欢应酬,更不想与苏晚晴这种心思复杂、背景麻烦的人有过多牵扯。
但陈妈妈已经开口,而且对方是以“献爱心”的名义来的,直接拒绝显得不近人情,也可能会让陈妈妈难做。
“好,我知道了。我一会儿过去。”沈屿最终答应了。他倒要看看,这位苏大小姐,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挂了电话,沈屿没有立刻动身。他慢条斯理地喝完杯中的茶,又看了会儿书,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,才穿上外套,围上围巾,步行前往孤儿院。
雪已经停了,地上积了薄薄一层,空气清冷。走到孤儿院门口,就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喧闹声。
沈屿推开门,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微微怔住。
院子里,积雪被打扫出了一块空地,孩子们正围成一个圈,中间站着的,正是苏晚晴。
她今天穿得很休闲,一件米白色的长款羽绒服,围着红色的围巾,长发随意披散着,素面朝天,少了平日的精致锐利,多了几分难得的柔和与亲切。
她正带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,扮演着“母鸡”的角色,张开手臂,护着身后一串“小鸡”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动作有些笨拙,却格外投入。孩子们在她身后躲闪嬉笑,气氛热烈。
陈妈妈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。院子里堆满了崭新的文具盒、书包、毛绒玩具,还有几大箱未拆封的羽绒服。
眼前的苏晚晴,与沈屿记忆中那个精明世故、时刻保持着明星架子的女人,简直判若两人。
沈屿没有立刻上前,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。苏晚晴似乎玩得有些累了,弯下腰喘着气,一抬头,恰好看到了门口的沈屿。
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凝滞了一下,随即绽放出一个更加明媚、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的笑容,直起身,拍了拍手,对孩子们说:“好啦好啦,休息一下!你们看,谁来了?”
孩子们顺着她的目光望去,看到沈屿,顿时爆发出一阵更响亮的欢呼:“小屿叔叔!”然后一窝蜂地涌了过来,将沈屿团团围住。
“小屿叔叔!你终于来啦!”
“苏阿姨带了好多好多礼物!”
“苏阿姨陪我们玩游戏呢!”
沈屿摸了摸孩子们的头,目光越过他们,与站在原地的苏晚晴对视。苏晚晴也正看着他,眼神复杂,有笑意,有一丝紧张,还有几分探究。
“来了?”苏晚晴走了过来,语气尽量显得自然随意,“听说你回来了,正好我在附近有个活动,就顺路过来看看陈妈妈和孩子们。”她指了指满地的礼物,“一点心意。”
“破费了。”沈屿点点头,语气平淡,“谢谢。”
“哎呀,客气什么!”陈妈妈连忙打圆场,拉着沈屿的胳膊,“苏小姐人真好,又漂亮又善良!孩子们可喜欢她了!快进屋坐,外面冷!”
一行人进了屋。客厅里烧着暖炉,暖意融融。陈妈妈忙着倒茶拿点心。孩子们围着礼物,叽叽喳喳,兴奋不已。沈屿和苏晚晴坐在沙发上,一时有些沉默。
“没想到你会来。”沈屿率先开口,打破了略显尴尬的气氛。
苏晚晴端起茶杯,抿了一口,笑了笑:“怎么?不欢迎?”
“没有。”沈屿摇头,“只是意外。”
“我也挺意外的。”苏晚晴看着窗外,语气有些飘忽,“就是……突然想来看看。看看你长大的地方,看看……陈妈妈。”
她转过头,看向沈屿,眼神真诚了些,“沈屿,说真的,我挺佩服你的。活得……很纯粹。”
沈屿没有接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她,等待她的下文。他可不认为苏晚晴大老远跑来,只是为了表达佩服和献爱心。
苏晚晴似乎也察觉到了沈屿的疏离,自嘲地笑了笑:“别这么看着我,我没别的意思。就是……最近遇到些事,有点累,有点……迷茫。
看到你,好像总能找到一种……嗯,怎么说呢,一种让人安定的力量。所以就想来走走,散散心。没提前跟你说,是怕你嫌麻烦,直接拒绝我。”
这话半真半假。沈屿能感觉到她话语里的疲惫和一丝真诚,但绝不相信这就是全部理由。苏晚晴是个目的性极强的女人,不会做无的放矢的事。
“现在看到了?”沈屿淡淡地说。
“嗯,看到了。”苏晚晴点点头,目光扫过整洁却简朴的客厅,扫过窗外和孩子们一起收拾礼物的陈妈妈的背影,轻声说,“挺好的地方。很温暖。”
她顿了顿,看向沈屿,语气变得轻松了些,“行了,不打扰你了。我坐会儿就走,晚上还有个饭局。”
她又坐了一会儿,和陈妈妈聊了会儿天, 都是关于孩子们的情况和院里的一些琐事,态度亲切自然,丝毫没有明星架子。
临走时,她又给陈妈妈塞了一个厚厚的红包,说是给院里添点过冬的物资,陈妈妈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,千恩万谢。
沈屿送她到门口。苏晚晴系好围巾,看着沈屿,忽然说:“沈屿,如果……我是说如果,以后我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,找你帮忙,你会帮吗?”
沈屿看着她,没有立刻回答。夜色中,她的眼睛亮晶晶的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和期待。
“看情况。”沈屿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。
苏晚晴似乎并不意外,笑了笑:“好吧,算我没问。走了,再见。”她挥挥手,转身走向停在巷口的保姆车,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。
沈屿站在门口,看着汽车尾灯消失的方向,眉头微蹙。苏晚晴的突然到访,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虽然涟漪不大,却让他感觉到一丝隐隐的不安。
她到底想干什么?真的只是散心?还是另有所图?
他摇了摇头,不再去想。无论如何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便是。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,不打扰孤儿院的宁静,他也懒得深究。
转身回到温暖的屋里,孩子们的欢笑声再次将他包围。他将苏晚晴带来的那点疑虑暂时抛到脑后,继续享受这冬日里难得的团聚时光。
外面的风雪再大,至少这个家,是温暖而坚固的港湾。而他的“躺平”冬天,还将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