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会议室的桌面上投下细长的光带。林晓梦坐在长桌一侧,面前摊开着昨晚整理的应急处理报告。她的声音依然有些沙哑,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。
“...在持续三小时的大客流期间,我们启动了全部六个安检口,启用两套备用设备,疏导乘客约一万两千人次,处理突发事件23起,全程零安全事故。”
坐在主位的站长微微颔首,目光中带着赞许。会议室里坐着站务各部门负责人,以及闻讯赶来的李警官。
“晓梦同志,能详细说说你们是如何在设备超负荷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的吗?”客运部主任问道。
林晓梦翻开另一份文件:“我们采取了分级安检策略。对只携带小件行李的乘客启用快速通道,仅进行手持安检;对大件行李坚持过机检查,但优化了排队方式。同时,我们在关键位置增设人工岗,确保无漏检。”
李哥在一旁补充:“我们还临时调整了岗位安排,让经验丰富的员工负责判断和处置,新人负责引导和协助,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。”
李警官仔细阅读着事故报告,突然抬头问道:“我注意到报告里提到隔离带被挤垮的险情,你们是如何控制的?”
林晓梦与李哥对视一眼,李哥示意由她回答。
“当时情况确实很危险。”林晓梦回忆道,“我们立即组成了人墙,同时用扩音器反复提醒乘客保持冷静。令我感动的是,一些乘客也开始自发帮助我们维持秩序。”
她顿了顿,继续说:“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,在面对极端情况时,与乘客的沟通和理解比强制措施更有效。”
会议室里一片寂静,随后站长带头鼓起掌来。
“应对得当,总结到位。”站长环视全场,“这次突发事件,3号安检班组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特别是在压力下的现场指挥和团队协作,值得全站学习。”
会议结束后,李警官特意留下林晓梦。
“小林,”他用了一个更亲切的称呼,“我看过监控录像了。在那种情况下能保持冷静,及时调整策略,很不简单。”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,“我们准备将这次事件的处理过程作为典型案例,纳入全市地铁系统的应急培训教材。”
这份肯定让林晓梦既惊喜又惶恐:“谢谢李警官,但这都是整个团队的功劳...”
“功劳属于团队,但指挥和决策的能力值得肯定。”李警官难得地露出笑容,“好好干,年轻人。”
回到班组时,林晓梦发现休息室的气氛格外热烈。小王正眉飞色舞地向新来的同事描述昨晚的经历,张姐在整理被汗水浸透的制服,脸上却带着自豪的笑容。
“晓梦姐!”小林看到她,立即递过来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,“这是今早收到的乘客表扬信,一共有五封!”
林晓梦接过那些信件,仔细阅读着。其中一封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:
“...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,那位年轻的女班长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业。她不仅确保了安检工作的正常进行,还帮助我找到了走散的孩子。感谢地铁站有这样负责任的员工...”
信的末尾没有署名,但林晓梦记得那位焦急的母亲和最终团聚的喜悦。
“看这里,”张姐指着墙上的通告栏,“站长刚刚贴出了表彰通知,我们班组被评为本月的安全生产标兵!”
欢呼声中,林晓梦却显得异常平静。她走到窗前,望着外面井然有序的站厅,回想起昨晚那惊心动魄的三个小时。
李哥走过来,站在她身边:“怎么,不高兴?”
林晓梦轻轻摇头:“只是在想,如果下次遇到更大的客流,我们还能不能做得更好。”
李哥若有所思:“你开始像个真正的管理者了——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,总是想着如何改进。”
午休时,林晓梦召集全班组成员开了一个简短的复盘会。
“昨天的成功应对,证明我们的应急预案是有效的,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。”她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,“设备可靠性、人员调配、乘客沟通,这些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。”
令她欣慰的是,这次没有人对她的“改革”表示抵触。大家积极发言,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。
小王建议:“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大客流演练,让应对成为一种本能。”
张姐提出:“可以准备更多便携式隔离带,应对突发情况。”
小林则说:“我觉得需要加强各班组之间的协作演练,昨天如果其他班组能更早支援,压力会小很多。”
李哥最后一个发言,他的话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:“我建议,让晓梦牵头制定全站的应急管理规范。我们班组的经验,应该让更多人受益。”
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。
下午,林晓梦正在整理大家的建议,陈默不知何时出现在休息室门口。
“听说你昨天成了拯救地铁站的英雄?”他微笑着,手里依然拿着两杯咖啡。
林晓梦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别取笑我了。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。”
陈默递过一杯咖啡:“这次是庆祝。站长特意给我打电话,对你的表现赞不绝口。”
两人坐在休息室里,阳光透过窗户,为这个忙碌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。
“说真的,你做得非常出色。”陈默认真地说,“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种压力下保持清晰的思维和果断的决策。”
林晓梦轻轻搅动着咖啡:“其实当时我很害怕,怕出事,怕辜负大家的信任。”
“正是这种敬畏之心,让你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。”陈默注视着她,“你知道吗,最危险的领导者是那些从不害怕的人。”
这句话让林晓梦深思。确实,对责任的敬畏,对安全的重视,才是她能够带领团队渡过难关的根本原因。
下班前,林晓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——全班组成员共同签名的一份感谢信,感谢她在关键时刻的领导和担当。
“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。”李哥代表大家说,“你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。”
握着这份沉甸甸的感谢信,林晓梦的眼眶微微湿润。这一刻,她感觉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值得了。
当晚,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一天的感悟:
“成功不是一个人的荣耀,而是团队的胜利。
认可是动力,更是责任。
敬畏之心,是安全工作的根本。
从应对到预防,是管理能力的升华。”
写完这些,她轻轻抚摸着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。在月光下,那只小麻雀仿佛活了过来,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。
她想起那位老工匠的话:“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。”对她而言,保障地铁安全就是她的“这一件事”。不是因为它能带来多少荣誉,而是因为它关系到千万乘客的安全,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信任。
手机响起,是妈妈发来的消息:“女儿,今天邻居在电视上看到你们地铁站的报道了,说你们处理得很好。爸爸妈妈为你骄傲。”
林晓梦回复道:“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。”
是的,在这个平凡却不平庸的岗位上,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。今天的认可不是终点,而是新征程的开始。
明天的太阳升起时,她将继续坚守在这个熟悉的岗位上,继续她的成长,继续她的追求。因为她知道,真正的成功,不是一时的闪光,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担当。
而这,就是她选择的人生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