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五的傍晚,地铁站的喧嚣逐渐平息。最后一班列车驶离站台后,站厅里只剩下清洁工推着清洁车发出的轱辘声。林晓梦站在3号安检口旁,看着李哥正在锁安检机的柜门。
“李哥,有空聊几句吗?”她的声音在空旷的站厅里显得有些单薄。
李哥的动作停顿了一下,没有回头:“有什么事就在这儿说吧。”
“我想请教您一些班组管理的问题。”林晓梦斟酌着用词,“您经验丰富,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。”
这句话让李哥终于转过身来,脸上带着些许讶异。他打量了林晓梦一会儿,点了点头:“去休息室吧。”
休息室里,日光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林晓梦为李哥倒了杯热水,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。这个细小的举动让李哥的表情柔和了些许。
“李哥,您休假这段时间,班组经历了不少变化。”林晓梦开门见山,但语气平和,“我推行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,可能有些操之过急,导致大家不太适应。”
李哥抿了口水,不置可否:“你是代理班长,有权做这些决定。”
“但我发现,没有您的指导和帮助,很多工作推进起来确实很困难。”林晓梦诚恳地说,“比如交叉复核制度,初衷是为了减少漏检,但现在看来增加了大家的工作负担。”
李哥挑了挑眉,似乎没料到林晓梦会主动承认问题。
林晓梦继续道:“我反思了一下,可能我太专注于解决问题,却忽略了大家的感受。您管理班组这么多年,一定有很多经验可以教我。”
这番坦诚的话打破了李哥的防御。他放下水杯,语气缓和了些:“管理不是想当然。你那些从书上看来的理论,在实际工作中未必行得通。”
“您说得对。”林晓梦点点头,“所以我特别需要您的指导。比如说,如何在提高效率和减轻负担之间找到平衡?”
李哥沉思片刻:“你那个交叉复核,想法不错,但太理想化。高峰期人都忙不过来,哪还有精力互相监督?平峰期又没必要。”
“那您觉得应该怎么改进?”
这个问题让李哥愣了一下。他原本准备了一套反驳的说辞,却没想到林晓梦会虚心求教。
“可以分时段执行。”李哥不自觉地进入了讨论状态,“高峰期简化流程,确保通行效率;平峰期严格执行,加强培训。特殊情况特殊处理,不能一刀切。”
“这个建议很好。”林晓梦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录,“还有,我注意到最近团队士气不太高,您觉得是什么原因?”
李哥哼了一声:“你一下子推行太多改革,大家吃不消。我们这些老员工,习惯了原来的工作方式,突然要学这么多新东西,难免有情绪。”
“是我考虑不周。”林晓梦坦然承认,“那您觉得,我们应该优先改进哪些方面?哪些可以暂缓?”
这个问题打开了话匣子。李哥开始详细分析班组现状,从人员分配到工作流程,从设备维护到考核标准。林晓梦发现,尽管李哥对她的管理方式有意见,但对班组的情况了如指掌,提出的建议也都很中肯。
“说实话,你刚来的时候,我就看出你是个好苗子。”李哥突然话锋一转,“认真负责,肯动脑筋。但是晓梦啊,管理不仅仅是要把事情做好,还要把人带好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林晓梦轻声说,“这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。”
“我在地铁系统干了十几年,从最基层做起,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年轻人。”李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,“一开始满腔热情,想要改变一切,最后要么碰得头破血流,要么被同化。”
“那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做?”
李哥深深看了她一眼:“既要坚持对的,也要懂得妥协。既要推动改变,也要尊重传统。这个度,需要你自己去把握。”
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,从班组管理聊到个人发展,从工作困难聊到职业理想。林晓梦发现,卸下防御的李哥,其实是个经验丰富且深思熟虑的前辈。
“李哥,谢谢您今天跟我说这么多。”谈话结束时,林晓梦真诚地说,“我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担任班组的顾问?特别是在我推行新措施时,帮我把把关。”
这个提议让李哥明显感到意外。他沉默了一会儿,最后点了点头:“我可以给你提建议,但具体决策还是你来。”
虽然这次谈话没有完全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,但至少打破了持续数周的僵局。当两人一起走出休息室时,站厅里还未下班的几个同事都投来惊讶的目光。
第二天一早,林晓梦在班前会上宣布:“经过与李班长讨论,我们对交叉复核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。今后该制度只在平峰期执行,高峰期以保证通行效率为主。”
这个决定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赞同。更让大家意外的是,李哥主动补充道:“晓梦的这个制度初衷是好的,我们现在做的调整是为了让它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。大家有什么建议,还可以继续提。”
班前会后,小王悄悄问林晓梦:“晓梦,你和李哥和好了?”
林晓梦笑了笑:“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,只是管理理念有些不同而已。”
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林晓梦注意到李哥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。他不再对她的决策冷嘲热讽,偶尔还会提出建设性意见。虽然两人远未到推心置腹的程度,但至少建立了基本的工作默契。
午休时,林晓梦收到陈默发来的消息:“听说你昨天和李哥长谈了?”
林晓梦有些惊讶:“消息传得这么快?”
“站里没有秘密。”陈默回复道,“做得很好,主动沟通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。”
“谢谢,但我做得还不够。”林晓梦回复,“这只是个开始。”
下班后,林晓梦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这次谈话的收获:
“真诚是打开心门的钥匙。
倾听比说服更有力量。
经验是宝贵的财富,尊重前辈就是尊重历史。
改变需要循序渐进,不能一蹴而就。
管理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在对立中寻找统一。”
写完这些,她轻轻抚摸着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。在台灯的光线下,那只小麻雀仿佛活了过来,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。
她想起李哥说的那句话:“既要坚持对的,也要懂得妥协。”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?就像那位老工匠雕刻木雕,既要遵循木头的纹理,又要塑造理想的形态。
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妈妈发来的消息:“女儿,这周末回家吃饭吗?你爸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。”
林晓梦心里一暖,回复道:“回,明天下午就回去。”
家的温暖,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。无论在外经历多少风雨,家永远是那个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。
夜深了,林晓梦却毫无睡意。她翻开陈默送的管理书籍,在“冲突管理”那一章做了重点标记。今天的谈话让她明白,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,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
成长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但有挫折,有教训,也有收获。今天的这次谈话,就是她管理之路上重要的一课。
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,为那只小木雕麻雀披上了一层银辉。林晓梦轻轻将它握在手中,感受着那份历经岁月打磨的温润。
明天的太阳升起时,她将继续她的旅程,带着新的领悟,新的智慧。前路或许依然坎坷,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