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清晨,六点刚过,地铁站里还残留着夜间的清冷。白炽灯将站厅照得一片惨白,早班的同事们陆续到来,带着没睡醒的惺忪和周一特有的低气压。
林晓梦正低头检查着安检机的履带,班长老周背着手踱步过来,在她身边站定。
“晓梦,”老周的声音不高,带着惯有的沉稳,“今天早高峰,你负责三号口的安检点调度。”
林晓梦手里的动作一顿,以为自己听错了,抬起头,有些茫然地看着班长。调度?那通常是班长或者王姐那样的老员工临时负责的活儿,要协调好几个安检员,处理突发状况,确保通道畅通。她一个刚转正没多久的……
“班长,我……”她下意识地想推拒,心里有点发虚。
“让你去你就去。”老周打断她,脸上没什么表情,但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,“我看你前段时间处理事情挺稳当,试试。七点到九点,就两个小时。”
他说完,也不等林晓梦回应,把一个小小的、带着天线的黑色对讲机塞到她手里,又递过来一张早班人员排班表,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三号口几个人的名字,包括李哥和一个新来的实习生。
“人员安排按表上,特殊情况用对讲机喊我。”老周说完,拍了拍她的肩膀,力道不轻,“稳住就行。”
看着班长离开的背影,林晓梦手里攥着那个沉甸甸的对讲机和轻飘飘的排班表,感觉心跳骤然加速。三号口是早高峰压力最大的入口之一,靠近公交枢纽,客流量大,而且……有李哥。
她低头看了看排班表上“李国强”那个名字,感觉舌尖有点发苦。这担子,比她想象的要重得多。
六点五十分,她深吸一口气,走到三号口的安检区域。李哥已经在了,正慢悠悠地调试着x光机,看见她过来,尤其是看到她手里拿着的对讲机,嘴角立刻扯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。
“哟,林调度,这么早就来指导工作啊?”那声“林调度”拖得老长,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。
旁边那个新来的实习生小赵,是个怯生生的女孩,看着这场面,有点不知所措。
林晓梦感觉脸颊有点发烫,但她强迫自己忽略李哥的阴阳怪气,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:“李哥,小赵,早。今天早高峰我们三个负责这里。李哥还是负责盯x光机主屏幕,小赵协助引导乘客把包放上传送带,我负责手持检查和协调。”
她按照排班表和自己提前想好的分工安排下去,声音不大,但条理清晰。
李哥从鼻子里哼了一声,没说话,算是默认。小赵则赶紧点头:“好的,晓梦姐。”
七点整,如同开闸泄洪,汹涌的人流瞬间涌入了三号口。嘈杂声、脚步声、行李箱轮子摩擦地面的声音混成一片,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人淹没。
“快点快点!要迟到了!”
“这包要不要过啊?”
“让一让!让一让!”
林晓梦立刻进入了状态。她站在通道关键位置,眼睛像雷达一样扫视着整个区域。
“请大家提前准备好包裹!大包小包都要过机!”
“这位女士,婴儿车需要折叠一下,我帮您。”
“先生,请把您手里的水杯试喝一口。”
她的声音在嘈杂中努力保持着清晰和稳定。同时,她还要分神关注着李哥那边的屏幕,以及小赵是否忙得过来。
很快,问题就出现了。一个背着巨大登山包的年轻小伙试图直接绕过安检机,被小赵弱弱地拦了一下,对方很不耐烦,眼看就要起冲突。
“先生!”林晓梦立刻上前一步,挡在小赵身前,脸上带着职业微笑,但语气不容置疑,“按照规定,所有行李必须过机安检,为了大家的安全,请您配合。”她同时指了指旁边“请配合安检”的醒目标志。
或许是她的态度坚决,也或许是后面排队乘客不满的目光,那个小伙嘟囔了一句,不情愿地把包卸下来塞进了安检机。
刚处理完这个,对讲机里传来班长简短的声音:“三号口,加快速度,后面压人了。”
林晓梦心里一紧,看向通道。果然,因为李哥检查得格外“仔细”,每个包都要盯上好几秒,传送带前端已经开始堆积包裹,后面的队伍越排越长,乘客抱怨声四起。
“李哥,”她走到李哥身边,尽量用商量的语气,“客流太大了,咱们稍微加快点节奏行吗?普通背包看一眼没异常就过吧。”
李哥眼皮都没抬,盯着屏幕上一个大妈塞得满满的编织袋,慢条斯理地说:“加快?出了漏检你负责?我可担不起这责任。林调度要是觉得我干得不好,你自己来?”
他的话像软钉子,扎得人生疼。林晓梦知道他是故意的。她攥了攥拳头,压下心头的火气。不能吵,一吵就更乱了。
她没再跟李哥纠缠,转身快步走到传送带末端,对小赵说:“小赵,你过来帮我一起快速把过了机的包取下来,按顺序摆好,提醒乘客拿走,别堵住出口!”她又提高音量,对着排队的人群说:“大家别急!包过了机请尽快从这边取走!谢谢配合!”
她和小赵两个人,像两只忙碌的工蜂,快速地将传送带上源源不断的包裹取下来,整齐码放在旁边的取物台上,同时大声引导乘客。这样一来,出口畅通了,排队乘客看到包能快速取出,焦躁情绪也缓解了一些。
李哥看着她们忙得脚不沾地,撇了撇嘴,手上的速度倒是微不可察地快了一点点。
整个早高峰,林晓梦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。她既要盯着全局,又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小状况:乘客拿错包的,小孩哭闹的,问路的……她感觉自己像个旋转的陀螺,脑子和高跟鞋里的脚一样,又胀又痛。
对讲机不时响起,班长的,其他点的,她需要简短回应,准确传达。她第一次发现,拿着这个小小的机器,需要的不只是力气,更是清晰的思路和快速的反应。
八点五十分,客流高峰终于过去。林晓梦感觉自己的嗓子快冒烟了,后背的制服也被汗水浸湿了一片,紧紧贴在皮肤上。她靠在冰冷的安检机上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李哥已经没事人一样地坐到一边喝水去了。小赵则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她:“晓梦姐,你好厉害啊!刚才那么乱,你一点都没慌。”
林晓梦苦笑一下,没说话。只有她自己知道,手心里全是冷汗。
班长老周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,看了看虽然疲惫但井然有序的三号口,又看了看满头汗水的林晓梦,点了点头,只说了三个字:“还行。收队。”
看着班长离开,林晓梦低头看了看手里那个被自己攥得发热的对讲机。
这更重的担子,她算是勉强扛下来了。很累,比单纯站在机位前累得多。但心里,除了疲惫,似乎还有一种陌生的、微小的东西在悄然滋生。
那是一种……能够掌控局面的雏形,和一份被交付责任的重量。
她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未来的路上,还会有更多、更重的担子。但这一次的经历,让她隐约觉得,自己或许,比想象中更能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