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的早高峰,长浏地铁站仿佛一个被搅动的蜂巢,熙攘的人流在各个通道口汇聚成一股股躁动的旋涡。林晓梦站在三号通道的x光机后,感觉自己像是激流中的一块顽石,被不断冲刷却必须岿然不动。“请将随身物品放入安检机。”她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,但仍保持着职业性的平稳。连续几个小时的高度紧张让她的太阳穴微微发胀,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。
七点五十分,人流达到峰值。晓梦的通道前已经排起了十几人的长队,人们不时踮脚张望,脸上写满焦急。她尽可能加快速度,但每个包裹都需要至少两三秒的仔细查看,这是安全底线,快不得。就在这时,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。他背着沉重的书包,不断看着腕表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眼神中满是焦虑。“同学,请将包放入安检机。”晓梦提醒道。
男生像是没听见,直接朝着安检门走去,试图绕过排队的人群。“同学!”晓梦提高声音,“请排队接受安检!”男生猛地转身,声音因焦急而尖锐:“我考试要迟到了!八点开考,就剩十分钟了!”“很快的,只需几秒钟。”晓梦保持职业性的微笑,心中却升起一丝警惕。男生不情愿地将背包扔进安检机,脚步却不停歇地继续向前移动,仿佛随时准备冲刺。
背包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,晓梦的目光紧锁屏幕。书本、笔袋、水杯...突然,一个细长的金属物体引起了她的注意——那形状,很像是一把裁纸刀。
“请稍等,”她叫住已经迈过安检门的男生,“需要开包检查一下。”男生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:“你说什么?我真的要迟到了!这次考试占期末40%的成绩!”
后面等待安检的人群开始骚动: “快点啊!都堵着呢!” “就是,一个学生能带什么危险品?” “特殊人物啊?不过安检就让进!”
晓梦感到脸颊发烫,但仍坚持道:“包里有一个金属物品需要确认...”“那只是我的圆规!”男生几乎是在吼叫,“数学考试要用!你知道这场考试多重要吗?”
就在这时,广播响起:“各位乘客请注意,开往大学城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...”男生的眼睛一下子红了:“求求你,让我过去吧!如果我错过这场考试,这学期就完了!”
晓梦的心被触动了。她看着男生焦急的样子,想起自己学生时代对考试的重视,想起那些为分数焦虑的日日夜夜。但那个金属物体的形状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——万一是刀具呢?“我理解你的心情,但规定...”晓梦的话被打断了。“规定规定!你们就知道规定!”男生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我复习了整整一个月!每天只睡四小时!就因为你们这破安检,一切都要完了!”
后面的人群中传来不满的议论声,有人甚至试图推开隔离栏。晓梦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,但她知道,一旦破例,后果不堪设想。“这样,”她迅速做出决定,“你开包让我看一眼,如果是圆规,我立即让你通过。”
男生像是抓住救命稻草,颤抖着手打开背包,翻找出一个金属圆规:“你看!就是圆规!现在可以了吧?”晓梦仔细检查确认无误,立即侧身让开:“快去吧!”
男生像箭一样射出去,甚至来不及拉上背包拉链,书本散落一地也浑然不觉。晓梦看着他狂奔的背影,心里五味杂陈。后面的乘客不满地抱怨:“为什么他就可以特殊?”“我们也赶时间啊!”
晓梦弯腰捡起男生落下的书本,默默放回暂存处,然后提高声音:“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。接下来我会加快速度,但也请大家理解,安检是为了每个人的安全。”
工作继续,但晓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那个男生绝望的眼神和带着哭腔的声音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。她忍不住想:如果因为她的坚持,那个男生真的错过了考试,她会后悔吗?
午休时,晓梦在食堂又看到了那个男生。他独自坐在角落,机械地扒拉着饭,眼神空洞。晓梦犹豫了一下,还是走了过去。“考试...还好吗?”她轻声问。男生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黯淡下来:“迟到了十分钟,不让进考场。”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,“这门课,挂了。”
晓梦的心沉了下去:“对不起,如果我...”“不怪你。”男生打断她,“是我自己没算好时间。只是...”他苦笑一下,“三个月的努力,就这么没了。”
看着男生落寞的背影,晓梦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和自责。她坚持了原则,守护了安全,却可能毁了一个学生的学期。
下午工作时,晓梦的状态明显受到影响。她的判断变得犹豫不决,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。王班长注意到她的异常,休息时特意找她谈话。“早上那件事,我听说了。”王班长的语气出乎意料地温和,“你做得对。”“可是那个学生因为迟到,考试作废了...”晓梦的声音带着哽咽。
王班长叹了口气:“我理解你的感受。但你想过没有,如果那真的是刀具,而你又放行了,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?”
晓梦沉默了。“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。”王班长的目光变得深远,“每天都在做艰难的选择。很多时候,我们会因为坚持原则而伤害到个别乘客的利益。但这不是为了为难谁,而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安全。”
下班后,晓梦意外地在公交站遇到了张磊。他显然听说了早上的事,第一句话就是:“那个学生后来怎么样了?”
晓梦把情况简单说了,声音中难掩低落。张磊沉默片刻,轻声说:“你知道我第一年工作时,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?”
晓梦惊讶地抬头。“那是个孕妇,急着去医院产检,但是没带零钱买票。”张磊的目光有些遥远,“我当时坚持要她按规定排队买票,结果她情绪激动,差点晕倒。后来被投诉,扣了奖金。”“然后呢?”晓梦问。“然后我想通了。”张磊笑了笑,“规则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。后来我再遇到类似情况,会先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,而不是死守规定。”
这句话像一盏灯,突然照亮了晓梦心中的迷雾。是啊,她可以既坚持原则,又想办法帮助学生减少损失——比如提前让他通过安检,或者帮他和老师沟通。
回出租屋的路上,晓梦的心情轻松了一些。她意识到,成长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,而是在规则与人情之间找到平衡的智慧。
手机响起,是母亲发来的消息:“梦梦,今天工作顺利吗?有没有遇到什么难事?”
晓梦想了想,回复道:“遇到一点小挑战,但学到了重要的一课。妈妈,我觉得自己在慢慢成长。”
发送成功后,她望着窗外的夜景,忽然觉得今天的经历虽然令人难过,但却让她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是的,她可能永远无法让每个人都满意,可能经常要在原则与人情之间做艰难的选择。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,也是这份工作的意义。
夜深了,晓梦躺在床上,回想那个学生绝望的眼神。她在日记本上写下:“今天,我可能毁了一个学生的考试;但也许,我阻止了更大的危险。这就是选择的重量。”
成长的道路上,有些决定注定艰难,有些代价必须承受。而她要学习的,不仅是如何坚持原则,还有如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展现人性的温度。
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,而她会带着今天的教训,继续学习,继续成长。因为这就是生活教给她的又一课:在守护安全的同时,也要学会守护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