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读的朗朗声刚落,学堂外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 —— 王二扛着几根粗木杆走过来,杆上缠着磨软的藤条,是他特意找马大壮帮忙削的 “练拳桩”。以前在黑松坡时,他跟着老猎户学过几年基础拳,专练下盘稳和出拳劲,现在见孩子们每天只学认字认草药,便找李猛提议:“孩子们也得学点拳脚,万一遇着小妖兽,能自保,以后长大了也能帮着守家。”
李猛当即应了,还让老周把学堂后的空地整平,撒上细沙防滑。此刻王二把木杆插进沙地里,摆成三排,每排四根,间距正好够孩子站着练拳,“这桩子用来扎马步,贴着杆站,能纠正姿势,免得练歪了伤腰。”
孩子们早围在旁边,小宝攥着之前的小铜铃,蹦着问:“王二叔,练拳是不是能像猛哥那样打妖兽?” 王二笑着揉了揉他的头:“先练基础的,把腿练稳、拳练有力,以后才能学打妖兽,今天先教扎马步和‘冲拳’,简单得很,你们肯定学得会。”
先练扎马步 —— 王二站在中间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膝盖弯曲往下蹲,腰背挺直,双手握拳贴在腰侧:“脚要踩实,像扎进地里的麦根,膝盖别超过脚尖,腰别塌,这样站着才稳,能练下盘劲。” 他边说边走到小木身边,帮他调整膝盖角度:“小木,膝盖再往后收点,不然时间长了腿会疼。”
小宝学得最认真,贴着木杆站得笔直,小脸憋得通红也不晃,王二夸他:“小宝有劲头,再坚持半刻钟,以后准是个练拳的好料子!” 其他孩子见了,也都咬着牙坚持,连之前爱偷懒的小豆子,也盯着旁边的木杆,生怕自己站得不如别人稳。
歇了片刻,开始教冲拳 —— 王二先示范:“拳要握紧,从腰侧往前冲,胳膊别完全伸直,留点劲能收回来,出拳时喊‘哈’,能借劲,也能提精神!” 他一拳冲出去,带着风响,孩子们看得眼睛发亮,跟着学起来。
阿墨的弟弟阿豆年纪小,出拳总歪,王二蹲下来,握着他的拳头帮他找方向:“拳心要朝下,对准前面的桩子,慢慢冲,别急,练熟了就准了。” 阿豆跟着练了几遍,渐渐找着感觉,冲拳时也小声喊 “哈”,惹得旁边的孩子都跟着喊,空地上的 “哈” 声此起彼伏,透着股朝气。
练到晌午,孩子们虽满头汗,却没一个喊累。孙老药提着个陶壶走过来,里面装着熬好的薄荷水:“歇会喝点水,解解暑,练拳虽好,也别累着,我还带了药油,谁要是腿疼胳膊酸,过来擦点。”
李猛路过时,正好看见王二在教孩子们 “格挡”—— 用小臂挡住冲过来的 “拳”(王二用软藤条代替),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,小宝还成功挡住了王二的一下 “进攻”,兴奋得跳起来。李猛笑着点头:“王二,你教得好!孩子们多学点,既是锻炼身体,也是为家园添份保障,以后武课就固定下来,每天晨读后半时辰练。”
王二赶紧应下,心里盘算着:明天教孩子们练 “踢腿”,练下盘灵活性;等基础拳练熟了,再教简单的躲闪,万一遇着地穴妖的偷袭,能及时躲开。他看着孩子们围着孙老药要擦药油,叽叽喳喳说下次还要练,心里暖烘烘的 —— 这些孩子,都是家园的未来,教他们练拳,就是给未来多铺一层安全垫。
傍晚,孩子们回家时,还在院子里对着树干练冲拳,小宝拉着李猛的手,非要展示自己练的马步:“猛哥,你看俺站得稳不稳?王二叔说俺再练几天,就能学新动作了!” 李猛蹲下来,摸了摸他的头:“稳!以后小宝练好了拳,就能帮着护着小羊羔,不让妖兽靠近。”
学堂外的练拳桩还立在空地上,细沙被踩出一个个小脚印,夕阳照在木杆上,泛着暖光。王二收拾好藤条,心里想着明天要带的 “小奖品”—— 捡来的光滑石子,谁练得好就给谁,激励孩子们更认真。他知道,这武课不只是教拳脚,更是教孩子们 “守护” 的意识,让他们从小就明白,家园的安稳,需要每个人都出份力,哪怕是个孩子,也能凭着练出的劲头,成为守护的一份子。
夜风里,孩子们的笑声还在据点里飘,练拳桩旁的薄荷水气息渐渐淡去,却留下了满是朝气的盼头 —— 等这些孩子长大,他们会记得,小时候在学堂外练过的基础拳,记得那份为了护家而努力的劲头,而这份劲头,会像种子一样,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,长成守护家园的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