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书在朝堂上久久伫立,望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,心中五味杂陈。待众人散尽,他缓缓转身,迈着沉重却又坚定的步伐,返回书房。一进书房,他便径直走到书桌前,再次摊开那些关于经济改革的方案,目光灼灼,似在向这僵局宣告,他定能找到破局之法。
书房内静谧无声,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桌上的奏章和绘制经济政策的图纸上。洪书坐在书桌前,眉头紧锁,仍在思考如何打破经济改革遇阻的僵局。他深知,此次改革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,绝不能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轻易放弃。
思索良久,洪书心中渐渐有了主意。他决定私下召集支持改革的官员,共同商讨应对之策。于是,他提笔写下几封密信,分别派人送往几位亲信官员的府邸,邀他们深夜前来书房一聚。
夜幕降临,皇宫被黑暗笼罩,万籁俱寂。几个人影趁着夜色,悄然潜入洪书的书房。来者皆是洪书的心腹,他们深知此次密会的重要性,神色凝重。
众人围坐在书房内的一张小桌旁,桌上点着一盏油灯,豆大的火苗摇曳不定,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,忽长忽短。洪书看了看众人,低声说道:“今日朝堂之上,诸位也看到了,保守势力坚决反对经济改革,我们必须另寻他法。”
一位官员皱着眉头说道:“大人,保守势力根深蒂固,他们以祖制为由,对新政策百般阻挠,想要说服他们,谈何容易。”
洪书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地说:“我明白此事艰难,但并非毫无办法。我们需先分析他们的弱点与诉求,方能找到突破口。”
众人陷入沉思,片刻后,另一位官员开口道:“依我看,保守势力之所以反对,一是担心改革会触动他们的利益,二是对新政策的效果心存疑虑。”
洪书眼睛一亮,说道:“你说得对。他们既担心利益受损,又对新政策不信任,那我们便从这两方面入手。”
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,众人逐渐理清了思路。洪书和支持者们制定了一个逐步渗透的计划。先从一些小的、对传统冲击较小的经济政策入手,比如在部分地区试点简化商业税收流程,降低一些小商户的赋税,以此来减轻商户负担,促进商业活动。同时,暗中收集支持新政策的实际案例,用事实说话,让保守势力看到新政策的好处。
洪书详细地阐述着计划的每一个细节:“我们先在几个经济较为活跃的城镇推行简化税收流程的政策,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实施效果,包括商户的经营状况、税收增长情况等。同时,要注意收集商户和百姓的反馈,将这些实际案例整理成册。”
一位官员担忧地说:“大人,此计划虽好,但保守势力警惕性极高,我们暗中推行,一旦被他们察觉,恐怕会再生事端。”
洪书神色凝重地说:“所以我们行事一定要谨慎。参与此事的官员,务必严守机密,不得走漏半点风声。在推行过程中,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尽量低调行事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,表示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。洪书接着说道:“待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成功案例后,再将其呈递给保守势力中的关键人物,并邀请他们实地考察。让他们亲眼看到新政策带来的积极变化,届时,或许能改变他们的态度。”
密会持续了许久,众人反复商讨计划的每一个环节,力求做到万无一失。油灯的火苗渐渐微弱,窗外的夜色也愈发深沉。
洪书看着众人,严肃地说:“此次计划关乎国家的未来,我们责任重大。大家务必全力以赴,不可有丝毫懈怠。”
众人齐声应道:“大人放心,我等定当竭尽全力!”
密会结束,众人趁着夜色,悄然离去。洪书站在书房门口,望着他们消失在黑暗中,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打破这僵局,让经济改革顺利推行。
回到书桌前,洪书再次审视着桌上的计划,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。尽管前路充满挑战,但他坚信,只要坚持不懈,定能找到破局之法。
然而,洪书心里清楚,保守势力绝非易与之辈,他们在朝堂上经营多年,势力盘根错节。这个暗中谋划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,能否改变保守势力的态度,一切都还是未知数。但他别无选择,只能勇往直前,为了国家的繁荣,为了实现自己的“明君”理想,他必须放手一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