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氏集团总部大厦顶层,总裁办公室。
巨大的落地窗外,是星城繁华璀璨的天际线,车流如织,霓虹闪烁,勾勒出权力与资本的冰冷轮廓。室内,却是一片极致的静谧,只有恒温空调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鸣,以及偶尔纸张翻动的沙沙声。
空气里弥漫着雪松与皮革混合的冷冽香气,一如它的主人。沈聿珩端坐在宽大的黑檀木办公桌后,身后是一整面墙的嵌入式书架,陈列着精装典籍和商业奖项,冰冷而有序。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灰色高定西装,没有系领带,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纽扣,露出一小截线条利落的锁骨,少了几分刻板的商业气息,多了几分居于上位者的慵懒与掌控感。
他修长的手指正快速而精准地翻阅着一份份需要他最终签批的文件。眼神专注,侧脸线条在顶灯光线下显得冷硬分明,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。整个空间仿佛都凝固在他高效、冷静、不容置疑的工作节奏里。
笃笃。
两声极轻却清晰的敲门声响起,打破了室内的绝对寂静。
“进。”沈聿珩头也未抬,声音平淡无波。
首席特助陈恪推门而入,步伐无声,姿态恭敬。他手中拿着一台轻薄的最新款平板电脑,走到办公桌前适当距离停下。
“沈总,今日的舆情摘要。”陈恪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,冷静、专业,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色彩,如同最精密的仪器,“重点部分已标红。”
沈聿珩的目光终于从文件上抬起,落在那台平板上。他伸出一只手,陈恪立刻将平板无声地递到他手中。
沈聿珩靠向宽大舒适的真皮椅背,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滑动。快速浏览着今日财经版块、社会版块、科技版块的重要新闻和舆论风向。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关乎股市波动、政策动向、竞争对手动态的标题时,速度极快,几乎是一目十行,眼神没有任何变化,如同浏览早已预料到的数据。
直到……他的指尖滑动到娱乐及社会文化版块的舆情摘要。
一个名字,再次出现在了“热度飙升”、“正面舆情占比上升”、“讨论度异常”的标签之下。
林星冉。
这个名字,在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出现在他每日舆情报告上的频率,高得有些不正常。
沈聿珩滑动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。
屏幕上,清晰地罗列着与她相关的核心信息:
· 话题焦点: #林星冉 环保袋红毯# #林星冉 身体力行# #林星冉 冉式发言#
· 舆情走势: 持续高热。初始争议较大,质疑“炒作”、“博眼球”声浪占30%,但随后“急智”、“幽默”、“正能量”、“反矫情达人”等正面评价迅速占据主导(65%),路人好感度显着提升。
· 媒体评价: 多数娱乐及时尚媒体赞赏其“危机处理能力”和“独特的个人风格”,评价其“或将重新定义新生代偶像的另类可能性”。《星娱乐周刊》甚至专门撰文,标题为《从群演盒饭到慈善晚宴:林星冉,一种新锐的“野蛮生长”》。
· 商业价值初显: 已有三个契合其“亲民”、“接地气”形象的国民快消品及互联网App代言进入初步接触阶段。一个主打环保理念的小众设计师品牌公开表示欣赏。
· 关联人物: 林薇薇(负面关联,网友自发对比“真千金大气”vs“假千金茶艺”,林薇薇口碑小幅下滑)。星耀娱乐(受益方,知名度提升)。
· 最新动态: 确认加盟生活体验类真人秀《乡野漫游记》第三季,担任常驻嘉宾。该节目口碑良好,但热度一般,此举被视为巩固其“真实”、“不矫情”人设的战略选择。
报告旁边,甚至还附上了几张关键配图:一张是她在红毯上,穿着那身惊世骇俗的“环保袋战袍”,眼神平静看向镜头的抓拍,背景是疯狂闪烁的灯海;另一张是她事后被狗仔抓拍到的,穿着简单卫衣牛仔裤,素颜扎着马尾,在路边小摊排队买煎饼果子的模糊侧影。
沈聿珩的目光在那张红毯抓拍上停留了数秒。
照片拍得极好,捕捉到了她那一刻的核心特质——并非惊慌失措,也非刻意卖弄,而是一种近乎坦荡的、带着点破罐破摔却又无比坚韧的平静。那种在绝境中硬生生撕开一条生路的野蛮生命力,与周围浮华虚假的环境形成了极其强烈的戏剧张力。
他的指尖无意识地轻点着平板边缘。
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报告里看到这个名字了。从最初江澈那小子咋咋呼呼地提起,到后来她几次小范围的出圈(比如那个沙雕群演自拍,比如在某个小网剧里灵光一现的演技片段),再到这次轰动全网的慈善晚宴事件……这个叫林星冉的女孩,就像一颗不按常理出牌的棋子,突兀地、一次又一次地闯入他的视野。
她的行事风格,与他所熟知的那个圈子里所有精心包装、循规蹈矩的产物截然不同。没有套路,难以预测,时而莽撞,时而又透着一股惊人的敏锐和急智。像一株在钢筋水泥缝隙里顽强钻出的野草,带着一身不合时宜的泥土气息,却偏偏生机勃勃,让人无法彻底忽视。
“《乡野漫游记》……”沈聿珩低沉开口,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,“制作方是蓝海文化?”
“是的,沈总。”陈恪立刻回应,“蓝海文化近年来主打慢综艺,制作精良,但商业表现一直不温不火。与我们集团旗下的视频平台有部分版权合作。”
沈聿珩的目光从平板上移开,重新落回桌面的文件,语气平淡无波,仿佛只是随口一问:“星耀那边,谁负责跟进这个项目?江澈?”
“目前是金牌经纪人苏棠全权负责林星冉的经纪事务。江少……更多是战略层面的关注。”陈恪回答得一板一眼。
苏棠。 沈聿珩对这个名字有印象。能力出众,眼光毒辣,性格强硬,是星耀的顶梁柱之一。由她亲自带队,看来星耀对这颗突然冒出来的“怪味豆”确实颇为重视。
他不再说话,指尖在平板侧面的按键上轻轻一按,屏幕暗了下去。他将平板递还给陈恪,动作流畅自然,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关注只是每日无数信息处理中微不足道的一环。
陈恪接过平板,恭敬地微微躬身,准备像往常一样无声退下。
“等等。”沈聿珩忽然又叫住了他。
陈恪立刻停下脚步:“沈总请吩咐。”
沈聿珩的目光落在窗外遥远的某点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桌面,沉吟了片刻,才淡淡道:“让市场部那边,后续关于视频平台综艺合作的评估报告里,把《乡野漫游记》新一季的潜在热度变量……也适当考虑进去。”
他的语气极其平淡,就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没有任何指向性。
但陈恪的瞳孔却几不可察地微微收缩了一下。作为跟随沈聿珩多年的心腹,他太清楚老板的每一个指令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。视频平台综艺合作的评估报告?这根本不需要沈聿珩亲自过问,更不需要特意吩咐将一档原本评估等级仅为b类的慢综艺的“潜在热度变量”考虑进去。
这个“变量”指的是什么,不言而喻。
“是,沈总。我会通知市场部负责人。”陈恪面不改色地应下,语气没有任何波澜,仿佛这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工作指令。他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。沈总对那个叫林星冉的新人……关注度似乎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商业价值评估范畴。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、带有个人倾向性的……留意。
“嗯。”沈聿珩淡淡应了一声,挥了挥手,示意他可以离开了。他的目光已经重新聚焦在桌面的文件上,仿佛刚才那句吩咐只是心血来潮。
陈恪再次躬身,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办公室,轻轻带上了门。
厚重的实木门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。
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之前的绝对静谧。沈聿珩手中的钢笔在文件上签下名字,笔锋凌厉,一如往常。
只是签完那份文件后,他并没有立刻拿起下一份。而是将钢笔随手放在一旁,身体再次向后,靠进了椅背里。
他转过椅子,面向巨大的落地窗。窗外,城市的灯火在他深邃的瞳孔中明明灭灭。
那个女孩的形象,却莫名地穿透了这冰冷的商业图景,再次浮现在他脑海。
不是红毯上那个惊世骇俗的造型,也不是舆情报告里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分析图。
是更早之前,在那个嘈杂混乱的片场外围,他偶然乘车经过时,惊鸿一瞥看到的画面——那个穿着灰扑扑宫女服的女孩,躲在简陋的休息棚角落,捧着一个毫不起眼的泡沫饭盒,吃得一脸满足和虔诚。阳光透过塑料棚的缝隙照在她脸上,鼻尖还沾着一点汗珠,眼睛亮得惊人,仿佛捧着的不是廉价的盒饭,而是什么稀世珍馐。
那画面,与他所熟悉的世界里的一切,都格格不入。却带着一种原始而强大的生命力,粗暴地撞入了他的视野。
后来,是慈善晚宴后台监控里,她套上那个可笑的环保袋时,眼中一闪而过的决绝和近乎狂野的坦然。
以及,助理汇报的,她竟然真的穿着那身衣服,走完了全程,还用一种近乎儿戏的、却又无比有效的幽默方式,化解了危机。
有趣。 沈聿珩的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。
他见过太多野心勃勃、费尽心思想要引起他注意的人。各种精心设计的“偶遇”,各种投其所好的“巧合”,各种楚楚可怜或锋芒毕露的表演。
但这个林星冉……似乎完全不同。
她所有的举动,都透着一股“我只想活下去,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痛快”的莽撞和直接。她似乎根本不在意别人怎么看,更不在意……他沈聿珩会不会看到。
这种“不在意”,在这种环境下,反而成了一种最稀缺、也最引人探究的特质。
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,或许微不足道,却实实在在地激起了涟漪。
沈聿珩深邃的眼眸中,掠过一丝极淡的、连他自己都未曾深刻剖析的兴味。
他拿起内线电话,接通陈恪。
“之前让你查的,关于林家那位养女近期的一些‘小动作’,有进展了么?”他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冽平静。
电话那头,陈恪的声音立刻传来:“正在整理,沈总。初步看,确实和一些口碑不佳的八卦周刊及网络水军团队有异常资金往来。更详细的证据链,还需要一点时间。”
“嗯。”沈聿珩淡淡应了一声,“尽快。资料直接发我加密邮箱。”
“明白。”
挂断电话,沈聿珩的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无边的夜色。
林星冉。 星耀娱乐。 林家那潭浑水……
他嘴角勾起一个极其微小的、冰冷的弧度。
或许,这盘棋,因为这颗意外棋子的出现,会变得比预想中……更有趣一些。
他不再深思,转回办公桌,重新拿起钢笔,投入下一项工作。只是那飞速审批文件的间隙,偶尔,他的目光会短暂地扫过安静躺在桌角的私人手机。
屏幕漆黑,没有任何新消息提示。
那个被他特意让陈恪以“酒店经理”名义送去的、印着某个她微博小号曾点赞过的老字号川菜馆logo的外卖碗,不知道有没有真的起到“安抚胃部”的作用。
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,快得抓不住痕迹,便迅速被他脑海中更庞大的商业数据和战略布局所淹没。
但那颗名为“林星冉”的石子,已然投下。涟漪,正在无人察觉的深处,缓缓荡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