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6年12月25日,天还未亮,西安新城大楼内已是灯火通明。张雪亮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,军靴踏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。杨虎成坐在一旁,面色凝重地抽着烟。
“必须立即送校长回金陵。”张雪亮突然停下脚步,声音坚定。
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。东北军参谋长晏道刚猛地站起身:“副总司令,至少要等校长签署书面协议!否则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?”
“不可!”张雪亮语气严厉,“现在送校长回去是表明我们的诚意。若是等到城外大军压境,我们反而陷入被动。”
杨虎成掐灭烟头,缓缓开口:“汉青,此事还需慎重。没有书面协议,万一校长回去后改变态度……”
“虎成兄!”张雪亮打断他,“我张雪亮行事,向来重信守诺。既然校长已经口头承诺停止内战、一致抗日,我们就该相信他。”
就在新城大楼内激烈讨论的同时,李宇轩已经在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开始部署。
“命令第五军前锋部队立即进驻灞桥,十八军推进至华阴。”李宇轩对黄伟吩咐道,“再给城内的卫队发密电,立即控制钟楼、鼓楼等关键位置,注意观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动向。”
黄伟略显迟疑:“主任,这样会不会引发冲突?”
李宇轩神色严肃:“特殊时期,必须采取特殊措施。你去安排副官与张雪亮的卫队接洽,以保护委员长安全为由,了解他们的撤离路线。”
新城大楼会客厅内,委员长端坐在主位上,神色平静地看着面前的张雪亮和杨虎成。
“汉青,虎成,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。”校长缓缓开口,“我说话算话,停止内战、一致抗日的事,我既然答应了,就一定会做到。”
张雪亮立即起身:“委员长英明!学良愿亲自护送您回金陵,以个人名誉担保您的安全。”
杨虎成谨慎地问道:“校长,可否将这些承诺形成书面文件?也好让将士们放心。”
校长眼中闪过一丝不悦,但很快恢复平静:“虎成啊,你我都是军人,一言九鼎。书面协议反倒显得见外了。”
与此同时,李宇轩正在指挥部里听取汇报。
“杨虎成的亲信孙名九最近活动频繁,”特务处长低声报告,“似乎在暗中联络各方人士。”
李宇轩眼神一凛:“通知下面的人,密切关注杨虎成和他的核心部下。若有异常动向,立即采取必要措施!”
他转身对黄伟说:“在西安机场准备两架专机,一架供委员长使用,另一架备用。务必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正午时分,西安西关机场戒备森严。校长在二宋的陪同下走向专机,张雪亮紧随其后。
杨虎城站在送行队伍的最前面,面色凝重。他与校长简单握手后,便退到一旁,默默注视着这一切。
李宇轩率领卫队在机场外围警戒。见到校长后,快步上前。
“少东家受惊了。”李宇轩向少东家敬礼,“属下已令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全面布防西北,确保后续局势稳定。”
校长满意地点头:“景行,西北的善后工作就交给你了。记住,要妥善处理。”
“宇轩明白。”
就在专机准备起飞时,张雪亮突然对杨虎城说:“虎成兄,东北军就暂时拜托你了。”
杨虎成欲言又止,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。
下午1时整,专机腾空而起。李宇轩目送飞机远去,随即转身对黄伟说:“立即通电西北各军,令其听候中央调遣。擅自行动者,按军法处置!”
专机在洛阳中转加油时,委员长立即向金陵军委会发电:“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,令中央军暂缓西进,但需保持戒备。”
同时,一封密电传到李宇轩手中:“全权负责西安及西北防务,整编东北军、十七路军。”
李宇轩立即展开行动。他首先派人联络东北军将领王以者和于学忠。
“王将军,于将军,”李宇轩的特使开门见山,“景公向你们承诺,只要东北军服从中央调遣,不仅保留原有编制,还会补发所有欠饷。”
王以者沉吟道:“我们需要汉青的安全保证。”
“这个自然,”特使表示,“校长一向宽厚待人。”
与此同时,十七路军改编筹备组已经进驻西安,开始接管部分军政事务。杨虎城在自己的司令部里焦虑地踱步。
“李宇轩这是要逐步削弱我们的实力啊!”他对亲信孙铭九说。
孙铭九低声道:“总指挥,不如我们……”
“不可轻举妄动!”杨虎成打断他,“现在最重要的是维持稳定。”
金陵机场,委员长的专机在午后降落。机场上,军政要员们列队迎接。然而张雪亮刚下飞机,就被一群便衣人员“保护”起来。
“副总司令,请往这边走。”徐恩真亲自前来,“为了您的安全,需要暂时委屈一下。”
张雪亮脸色微变,但很快恢复平静:“我既然来了,就做好了心理准备。”
与此同时,在西安的李宇轩住处,一场秘密会议正在进行。
“主任,您找我?”戴雨浓匆匆从南京赶来。
李宇轩示意他坐下:“雨浓,需要你协助处理杨虎城的事,妥善解决西安事变的后续问题。”
戴雨浓会意:“主任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先安置,再作打算。”李宇轩平静地说,“另外,制定十七路军改编细则,让孙蔚如任改编后的军长,给杨虎成安排个适当职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