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师父,我回来了!”店堂里响起晓棠清脆的嗓音。
诚诚举着新买的小人书蹦到晓棠面前:“小姨你看!姆妈给我买的《三毛流浪记》!”
晓棠抱住诚诚的脑袋连亲了好几口:“想死小姨了!”吓得诚诚捂着脸往后堂逃:“姆妈!小姨亲我!我不要女生亲!”
陆伯轩放下手中的毛笔,慈爱地端详晓棠:“在学校一切都好?伙食还吃得惯吗?”
“都好都好。”晓棠不敢提之前铺位风波,只甜甜一笑。
“快去洗手吃饭。”玉凤小心翼翼端着一大锅奶白色的鱼头汤从灶披间出来,
“杨奶奶呢?”晓棠四处看着。
“在楼上哄宝宝睡觉呢。”玉凤打量着晓棠,“晓棠,学校里真的一切都好?”
“好…都好!”晓棠突然想起什么,“差点忘了,下午班主任要来家访。”
“家访?”玉凤十分诧异——从小学到现在,还从未有老师上门家访过。
“说是学校新规定,高一新生都要家访。”
玉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先去洗手,汤要凉了。”
…………
此时,陆国忠正站在教会学校后门焦灼地踱步,不时望向路口。一旁的国全忍不住问:“听你意思,是个姑娘家?”
陆国忠点了点头,目光仍紧锁着路口。
“这可怎么弄?”国全越说越不安,“谁来照顾?总不能让我个大男人照顾姑娘吧?每日都要吃喝拉撒的,吃喝没问题,其他事多不方便!还有换药呢?”
“国全,”陆国忠烦躁地打断他,“等人到了再商量。办法总比困难多!”
国全没好气地白了哥哥一眼,低声嘟囔:你说得轻巧,把人往这儿一放。我可要对人家姑娘负责的!
这时,一辆军用吉普悄无声息地拐进小路。陆国忠悬着的心终于落下,快步上前拉开车门:小孙慢点,我扶你下来。
清明也从驾驶座绕过来,手里拎着个包袱,里面是换洗衣物和药品。
路上还顺利吗?陆国忠一边搀扶孙卿一边问。
不太平,清明压低声音,刚过四川路桥就被盯上了,绕了好几个圈子才甩掉。不清楚对方什么来路。
先进屋再说。
…………
小孙,这儿你也不陌生。陆国忠将孙卿安顿在床边坐下,就在这儿安心养伤。这是我弟弟陆国全,他会照顾你的。
孙卿朝国全微微欠身:陆师傅,给您添麻烦了。
国全搓着手,不好意思地回道:不麻烦不麻烦!就是……你个人的……那个……他涨红了脸,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全话。
孙卿会意一笑:没事的,我自己能行,这些琐事我会处理好。
那就好,那就好。国全摸着后脑勺,憨憨地笑了。
“国全!”宿舍外传来皮埃尔老神父那口带着洋腔的中国话,“人都到了吗?”
国全赶忙一瘸一拐地去开门。皮埃尔神父站在门口朝里张望,见陆国忠也在,立刻露出亲切的笑容:“陆长官也在啊!请放心,这位小姐在这里会很安全的。”
老神父慈祥地端详着孙卿,忽然觉得有些面熟:“这位小姐,我们是不是上次……”
国全见老神父又要打开话匣子,连忙将他拉到一旁,低声耳语了几句。
“哦!哦!”老神父连连点头,转身对孙卿温和地说,“小姐请放心,我这就去请一位可靠的嬷嬷来照顾你。”
陆国忠上前紧握老神父的手:“神父,实在太感谢您了。”
老神父顿时激动起来,双手合十:“主赐予的恩典,我浑身是口也说不尽。我全心……”
国全见神父又要开始传道,急忙搀住他的胳膊往外走:“神父,您不是要去找嬷嬷吗?”
皮埃尔神父恍然大悟:“哦,是的!我的主啊!这可是正事!”
说完,他拄着手杖匆匆离去。孙卿望着老神父佝偻却坚定的背影,轻声感叹:“皮埃尔神父真是位善良的老人。”
待孙卿安排妥当,国全将陆国忠和清明送到后门
“这件事一定要保密,你跟神父也要说明其中的利害”走之前,陆国忠再次叮嘱国全务必要当心特务。
............
回到民福里家中时,早已过了午饭时辰。玉凤见陆国忠一脸倦容,不禁问道:侬下午不去警局了?
不去了,想睡个回笼觉,这两日实在累得很。陆国忠说着打了个哈欠,正要转身上楼,却听见店门外有人轻声唤道:
房东太太在家吗?
“谁呀?”晓棠闻声跑了出去,片刻后领着一位仪态端庄的年轻女子回到店堂。
师父,姐,晓棠脆生生地喊道,我们班主任魏老师来家访了。
玉凤连忙迎上前——她认得这位魏老师:魏老师快请进!这边坐,我给您沏茶。
陆伯轩也拄着拐杖起身致意:老师辛苦了,还劳烦特地跑一趟。
晓棠解释道:魏老师是看着学生登记表找到我妈的那幢房子,结果问了好几户人家都说不认得我。幸亏遇上老租客王师傅指路。
“怪不得呢”玉凤歉意的笑道:“现在住的大多是新租客,没见过晓棠。”
原本要上楼的陆国忠心生好奇,也折返回来,站在一旁默默端详这位文雅的青年教师。
囡囡乖,莫哭闹,最爱凑热闹的杨家姆妈抱着小毛头兴冲冲地下楼,晓棠阿姨的老师来啦!
魏老师,我给您介绍一下......晓棠热情向魏老师介绍了家里每位成员。
魏老师听得云里雾里,怎么也理不清这其中的亲缘脉络,这一大家子人关系错综复杂——师父、大姐、兄长、杨奶奶......还有个小学生叫晓棠——小姨,真是摸不着头脑。
玉凤见魏老师面露困惑,便将晓棠的身世娓娓道来。杨家姆妈在一旁不时插话补充,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将那段往事细细铺陈开来。
待听完这段曲折经历,魏老师眼眶早已湿润。她仿佛亲眼看见了当年的场景:
寒冬腊月,朔风如刀。一个衣衫褴褛的三岁小女孩蜷缩在十六铺码头的巷弄里,冻得瑟瑟发抖。围观的人们裹着厚棉袄,对她指指点点。不知捱了多久饥饿,小女孩浑身冰凉,意识渐渐模糊。就在即将失去知觉时,一道温暖的光晕中浮现出曼莉妈妈圣洁的身影——是她给了这个垂死的孩子新生。后来小女孩来到陆家,这户善良的人家待她如亲生骨肉,悉心养育至今。
“原来是这样……”魏老师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痕,“晓棠是个幸运的孩子,能遇见曼莉妈妈,又来到你们这样善良的人家。”她将手帕折好收进包里,声音还有些哽咽。
“老师请用茶。”陆伯轩将茶杯往前推了推,“这就是缘分,冥冥中注定的缘分。”
“陆老先生说得是,”魏老师连连点头,从提包里取出一张表格,略显迟疑地看向玉凤,“学校要求每位新生都要重新填写家庭状况表。晓棠这一栏……该怎么写才好?”
玉凤一时没了主意,求助似的望向陆国忠。陆国忠会意上前,接过表格扫了一眼。
“魏老师,就如实填写吧。”他沉稳地说,“按寄养家庭的情况填写。若按户口本,晓棠只有孤零零一个人。”
“那就麻烦陆先生代笔吧。”魏老师从手提包里取出一支派克钢笔,递到陆国忠手中。
“好,我来写。”陆国忠接过笔,旋开笔帽,俯身仔细填写起来。
不多时,他直起身将表格递还给魏老师:“魏老师,您看这样填写可以吗?”说话间,他顺手将笔帽盖回——就在这一刹那,他的手指突然僵住了。
这支笔……太熟悉了。
他不由自主地将笔举到眼前,仔细端详。笔杆末端,两个纤巧的刻字映入眼帘:父赠。
陆国忠猛地站起身,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,攥着那支钢笔疾步冲上楼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