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式火器的锋芒初露,虽在战场上有效地遏制了黑鞑的凶焰,迫使其收敛了大规模袭扰的势头,但朱宸瑄与苏雪凝都清醒地认识到,仅凭技术优势的防御与局部反击,远不足以根除这盘踞北疆的恶疾。黑鞑如同跗骨之蛆,虽一时受挫,却仍能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对苦寒之地的熟悉,不断舔舐伤口,伺机再动。就在前线将士为新武器欢欣鼓舞之际,一场更为隐蔽、也更为致命的战斗,已在蓟州的密室与北疆的暗影中悄然展开。这一次,北疆的利刃,直指黑鞑赖以生存的命脉根基。
宁安堂内,檀香袅袅,却驱不散朱宸瑄眉宇间的凝重。他将前线最新的战报与韩振云关于黑鞑活动规律的分析,详细说与母亲沈清漪听。
“母亲,火器之利,虽暂挫敌锋,然此獠退而不乱,避而不散,依旧活跃于边境以北的深山荒原,其韧性之强,实属罕见。长此以往,我北疆耗资亿万,军民疲于奔命,终非长久之计。”
沈清漪半阖着眼,手中念珠捻动不息,声音平缓却直指核心:“瑄儿可曾细思,此等凶悍之族,盘踞于那等不毛之地,其甲胄兵刃从何而来?其箭簇盐铁由何而补?其部众繁衍,又依赖何等物资维系?”
她缓缓睁眼,目光深邃如古井:“昔年汉武击匈奴,除卫霍之勇,亦行‘断匈奴右臂’之策,联络西域,隔绝其与外界勾连。凡强敌,纵有万夫不当之勇,亦非无根之木。其社会结构越显原始,对外部特定物资之依赖便越强。若能寻得其命门所在,断其补给,窒其生机,则其内部必生变乱,可不战而屈人之兵,或为我创造决胜之机。”
沈清漪的话,如同黑夜中的灯塔,为朱宸瑄指明了另一条破敌之路。单纯的军事对抗是“伐兵”,而找到并攻击敌人的经济命脉与生存基础,则是更高层次的“伐谋”、“伐交”。他立刻意识到,苏雪凝掌控的“蛛网”,在此刻将发挥比千军万马更为关键的作用。
朱宸瑄将母亲的见解与自己的想法告知苏雪凝,苏雪凝深以为然。“王爷,太妃所言,正是破局之关键。妾身这便令‘蛛网’全力转向,务必挖出黑鞑的命脉所在!”
“蛛网”这台精密的谍报机器,再次高速运转起来。苏雪凝调整了其工作重心,指令沿着隐秘的渠道迅速下达:
· 深入敌后:挑选最精明强干、通晓胡语、熟悉北方地理的探子,伪装成逃亡的部落民、胆大包天的走私商贩、或是游方萨满,携带少量黑鞑可能感兴趣的货物(如劣质铁器、盐块、布匹),尝试向北渗透,进入黑鞑实际控制的区域,观察其部落聚集地、交易场所、乃至可能的矿源或工匠聚集点。
· 外围突破:重点接触那些曾被黑鞑侵袭、与之有血仇的极北小部落残部,或是与黑鞑活动区域接壤的其他势力(如态度暧昧的喀尔喀部边缘部落)。通过威逼利诱,从他们口中套取关于黑鞑物资来源、贸易路线、以及内部权力结构的任何信息。
· 贸易追踪:严密监控北疆境内及周边所有可能与北方有联系的商路,尤其是那些以往不太起眼的、通往更北方的小道。分析近期市场上是否有异常流向的盐、铁、硫磺等战略物资。
这是一项极其危险且需要耐心的任务。数批探子一去不返,杳无音讯,显然已遭不测。但苏雪凝不为所动,继续投入人力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历经数月艰苦卓绝的努力,零碎的信息开始从不同的渠道汇聚到苏雪凝手中,经过她缜密的拼接与分析,黑鞑生存模式的模糊轮廓逐渐清晰。
一份绝密的分析报告呈送到了朱宸瑄面前。报告中指出:
1. 盐铁依赖:黑鞑自身缺乏成熟的采矿与冶炼技术,其兵刃、箭簇、乃至部分生活工具所需的铁料,主要依赖外部输入。同时,盐更是其维持部众体力、腌制肉食(以备严冬)的绝对必需品。
2. 南方通道:黑鞑获取这些关键物资的主要渠道,并非来自西面的喀尔喀部(双方关系紧张,时有冲突),而是来自其势力范围东南方向。那里存在着几个规模不大、但位置隐蔽的部落,充当着中间商的角色。这些部落利用复杂的地形作为掩护,从更南方或东方(可能通过劫掠或与未知势力交易)获取盐铁,然后转手交易给黑鞑,换取皮毛、奴隶和战利品。
3. 脆弱链条:这条补给线并不稳固,运输量有限,且严重依赖那几个中间部落的维系。一旦这条通道被切断,黑鞑将很快面临盐铁短缺的困境,其战斗力与部落稳定都将受到严重冲击。
“果然如此!”朱宸瑄拍案而起,眼中闪烁着猎人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光芒,“其筋骨虽硬,命脉却握于他人之手!断此一路,便是扼住了其咽喉!”
战略目标已然明确,接下来便是雷霆般的执行。朱宸瑄与苏雪凝、韩振云(通过密信)共同制定了一套名为“锁链”的组合行动。
第一步:军事清剿与封锁。韩振云接到密令后,立刻抽调精锐,以阿尔斯楞的胡骑为前锋,辅以装备“轻型车载炮”和“迅雷铳”的机动部队,对已探明的几个充当黑鞑“输血管”的中间部落,发动了精准而迅猛的打击。行动目的并非屠戮,而是摧毁其交易能力,俘虏其首领,并明确警告任何与黑鞑进行盐铁交易的行为,都将被视为对北疆的敌对行动,格杀勿论。同时,派出小股部队,封锁通往黑鞑控制区的几条隐秘通道,设立巡逻区,截杀任何试图穿越的运输队。
第二步:经济与外交孤立。苏雪凝通过“蛛网”及官方渠道,向北疆所有归附部落、乃至与喀尔喀部有联系的商人放出明确消息:严禁任何形式的、可能流向黑鞑的盐铁贸易。北疆将对此类行为进行最严厉的惩罚,包括但不限于取消互市资格、没收财产、乃至军事打击。同时,许以重利,鼓励各方提供关于黑鞑物资来源的情报,并暗示可与喀尔喀部就遏制共同威胁进行有限度的情报合作。
第三步:情报误导与内部煽动。“蛛网”的探子在被清剿的部落残部和黑鞑边缘区域散播谣言,称北疆已获天助,拥有无穷无尽的盐铁,并有意与“真心归附者”进行交易,离间黑鞑内部普通部众与上层贵族的关系,暗示其困苦皆因上层贪婪引来北疆怒火所致。
“锁链”行动展开后,效果立竿见影,却又并非一蹴而就。
在军事打击下,那几个中间部落或降或遁,通往黑鞑的物资通道被硬生生掐断。北疆的经济禁令与外交压力,使得其他潜在的交易者望而却步,无人敢再轻易触碰这条死亡贸易线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黑鞑控制区内开始出现明显的物资匮乏迹象。前线斥候回报,发现黑鞑巡逻队使用的箭簇开始出现骨质、石质替代品;缴获的兵刃也多有破损后简单修复的痕迹,新兵器极为罕见。甚至抓获的俘虏也供认,部落中盐的配给已大幅减少,普通部众怨声载道。
更重要的是,黑鞑的活动模式开始改变。他们不再满足于小股袭扰,开始尝试组织更大规模的兵力,试图强行突破北疆的封锁线,攻击囤积物资的堡寨,这正说明了其内部补给的窘迫。虽然这些进攻在北疆严密的防御和新式火器面前大多被击退,但也显示出黑鞑的焦躁与困境。
“王爷,釜底抽薪之策,已见其效。”苏雪凝看着最新的情报汇总,冷静分析,“黑鞑如困兽,其势虽仍凶,然其力已渐衰。如今,他们要么坐以待毙,要么……便会行险一搏,寻求决战,或远遁他方。”
朱宸瑄负手立于舆图前,目光落在北方那片广袤而寒冷的土地上,沉声道:“彼竭我盈,战机已至。雪凝,通知韩振云,前线各部,做好应对黑鞑狗急跳墙、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准备。同时,‘蛛网’继续深入,务必找到其巢穴确切所在!这根链条,我们要一直勒到他们彻底断气为止!”
断其根基之策,如同无形的绞索,正一点点收紧,扼住了黑鞑的命脉。北疆的战争,从单纯的军事对抗,进入了更为复杂、也更具决定性的经济与战略绞杀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