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去夏来,田里的玉米秆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,郁郁葱葱,预示着如果风调雨顺,今年或许能有个不错的收成。林向阳家那块小小的“试验田”里的玉米,长势更是格外喜人,茎秆粗壮,叶片肥厚油绿,惹得路过的村民都忍不住多看两眼,心里对那“南边来的种子”更多了几分期待。
家里的日子在缝纫机的“咔哒”声和逐渐充盈的粮缸映衬下,似乎平稳了许多。但林向阳知道,真正的风雨尚未到来,他和他的家,都需要变得更加强大。
这天,民兵哥哥林向军难得有了一天休假,回到了家里。与往常回来时那种精干外露、带着些许疲惫的状态不同,这次他眉宇间锁着一股化不开的郁气,吃饭时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,连小向红叽叽喳喳地跟他说话,他都只是勉强应付着。
饭后,他一个人蹲在院子的磨盘旁,拿着根树枝,无意识地在泥地上划拉着什么,唉声叹气。
林向阳观察了他一会儿,走过去,在他旁边坐下:“哥,遇上难事了?训练不顺利?”
林向军抬起头,看到是弟弟,苦笑了一下,也没有隐瞒:“唉,别提了。最近上面搞什么‘整训’,要学文化,还要学看地图,讲什么战术配合……我一个大老粗,扁担倒下来不知道是个‘一’字,哪懂这些弯弯绕绕?”
他用力将手里的树枝折断,语气带着 frustration(挫败感):“训练场上拼刺刀、比枪法,我谁也不怵!可一上课,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字,还有那些曲里拐弯的地图线条,脑袋就嗡嗡响。好几次考核都垫底,被队长点名批评……真他娘的憋屈!”
林向阳明白了。哥哥这是在从单纯的“战斗员”向需要一定文化基础的“基层骨干”转变过程中,遇到了瓶颈。在这个即将迎来巨大变革的时代,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,哥哥和他的民兵战友们,正被时代推着向前,而哥哥显然有些跟不上了。
这是一个机会。一个将哥哥彻底拉到自己这边,成为他最坚定支持者的机会。
“哥,认字看地图,没那么难。”林向阳语气轻松地说道,“不就是些横竖撇捺的符号嘛,我教你。”
林向军狐疑地看着他:“你教我?你才认几个字?” 他虽然知道弟弟“开窍”后变得不同,但认字教书这种事,在他看来还是太玄乎了。
林向阳笑了笑,没有辩解。他拿起另一根树枝,在泥地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“林向军”三个字。
“看,这就是你的名字。” 他指着那几个字,开始用最形象的方式讲解,“‘林’,就是两个木字,代表树林;‘向’,你看像不像一个人朝着太阳(日)走?‘军’,上面是个‘冖’像帽子,下面是个‘车’,合起来就是戴帽子、跟车打仗的人,就是军人。”
他讲得浅显易懂,结合具体事物,瞬间就让抽象的字符变得鲜活起来。
林向军看着地上那三个代表自己名字的符号,又看看弟弟,眼神里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惊奇。
林向阳趁热打铁,又写下了“民兵”、“保家”、“卫国”等几个与林向军息息相关的词语,一一用类似的方法解释。他还用树枝画了简单的等高线示意图,解释地图上怎么看出哪里是山,哪里是沟。
“哥,你看,这就像咱们屯子后面的土坡,高的地方线密,低的地方线稀……看懂了这图,打起仗来,就知道哪里好埋伏,哪里容易挨打,是不是比傻乎乎地往前冲强?”
林向军听得入了神。弟弟的讲解,完全是从他熟悉的场景和需求出发,剥去了文化知识那层神秘而令人畏惧的外衣,让他感觉这些东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书,而是实实在在、能帮助他打胜仗、保性命的工具!
“对对对!就是这么个理儿!” 林向军猛地一拍大腿,脸上焕发出兴奋的光彩,“向阳!你咋懂这么多?说得太明白了!”
从那天起,只要林向军回家,林向阳就成了他的“专属文化教员”。他没有固定的教材,教学内容完全围绕林向军的实际工作需要展开:识字从常用的军事术语、地名、人名开始;算数从计算弹药补给、判断距离开始;甚至还会结合一些他知道的经典战例(用模糊的、听故事的方式讲述),分析里面的战术思想,比如集中优势兵力、迂回包抄、夜袭等等。
林向阳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,有时在泥地上写画,有时利用家里的物件摆沙盘,有时甚至通过下一种他自创的、蕴含简单兵棋推演道理的土棋来启发思维。
林向军如饥似渴地学习着。他本来就不笨,只是缺乏引导和合适的方法。在弟弟这个“超级家教”的辅导下,他的进步堪称神速。以前看到文书就头大,现在能磕磕绊绊地念出通知的主要内容;以前看地图如同看天书,现在能大致分辨出地形地貌;以前战术训练只会猛打猛冲,现在开始懂得思考配置和协同了。
在接下来的民兵整训考核中,林向军的成绩突飞猛进,从吊车尾一路飙升到了前列,甚至还因为提出了一个利用当地地形进行防御的巧妙建议,得到了区里下来视察干部的表扬!
这在民兵队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所有人都想知道,林向军这个“大老粗”是怎么突然开窍的。
林向军对此毫不隐瞒,甚至带着几分骄傲:“都是我弟教的!我家向阳,那可是个小能人!”
至此,哥哥林向军对弟弟林向阳,已经是彻底的心服口服,外加无比的感激和钦佩。在他心中,弟弟的形象已经变得无比高大和神秘,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存在。他成了林向阳最坚定、最狂热的拥护者和保护者。
家里有什么重活,他抢着干;听说谁在背后议论弟弟,他第一个瞪眼;林向阳说的话,在他这里几乎成了“真理”。他甚至开始将民兵队里一些不涉及机密、又能体现弟弟“本事”的事情,悄悄说给父母听,进一步巩固林向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。
通过成为哥哥的“引路人”,林向阳不仅帮助哥哥突破了个人发展的瓶颈,更赢得了一份毫无保留的、来自血亲的强力支持。这份支持,在未来风起云涌的日子里,将是他不可或缺的臂助。林家兄弟二人,一个在明,一个在暗;一个凭借勇武和逐渐增长的能力在民兵队伍中崭露头角,一个凭借智慧和系统在家庭和幕后积蓄力量,共同构成了这个家庭应对未来变局的坚实双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