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良煤炉的成功,让林向阳在父亲的新单位小有名气;跳级进入初三并保持优异成绩,也让他在学校里被视为“神童”。林家屯那边,因为高产玉米种子的谨慎分享和持续的技术指导(通过信件和每周回去的口述),家里的日子和几户关系好的乡邻生活都有了切实的改善。
这些变化,点点滴滴,汇聚起来,已经无法再用简单的“病后开窍”、“运气好”或者“自己瞎琢磨”来完全解释了。一个农村少年,突然展现出如此多的、超越年龄和环境的学识与能力,迟早会引起更深的探究。
林向阳深知,在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之前,一个合理且难以证伪的“背景设定”至关重要。系统是他最大的秘密,绝不能暴露。那么,就需要一个符合这个时代认知、又能解释他种种异常的“保护色”。
他想起了之前为了应对哥哥林向军的疑惑,曾随口提过的“白胡子老爷爷”。现在,是时候将这个设定进一步完善,并正式向最核心的家人摊牌了。
一个周末,林大山从单位回来,李秀兰也特意从屯里过来看望父子俩,一家人难得在城里的小屋里团聚。吃过晚饭,收拾停当,林向阳没有像往常一样看书或整理笔记,而是神色郑重地让父母和哥哥(林向军这次也跟母亲一起来了)坐下。
“爹,娘,哥,”林向阳看着三位至亲,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,“有件事,在我心里憋了很久了,今天想跟你们说说。”
家人都被他这郑重的态度感染,不由得坐直了身体。
“其实,从我病好那天起,就有些不一样了。”林向阳缓缓开口,“不只是身体好了,力气大了,脑子里……也多了很多东西。”
李秀兰紧张地攥住了衣角,林大山目光锐利,林向军则是一脸好奇。
“我经常做梦,”林向阳继续说道,眼神带着适当的迷茫和回忆,“梦里,总有一个看不清具体模样、但胡子很长很白的老爷爷。他有时候在山里教我认草药,有时候在河边跟我说怎么引水浇地方便,有时候又拿着些奇奇怪怪的木头铁器,告诉我怎么摆弄更省力气……还有那个炉子,里面的道道,也是梦里老爷爷比划给我看的。”
他将“白须老翁”的形象具体化,并将自己展现出的医术、农业知识、工具改良、乃至煤炉设计,都归源于此。
“一开始,我也以为是烧糊涂了的乱梦。可醒了之后,梦里那些东西,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,清楚得很。我试着按梦里老爷爷说的去做,结果……你们都看到了。”
屋子里一片寂静。
油灯的光晕摇曳着,映照着家人脸上复杂万分的神情。
震惊,困惑,难以置信,却又……隐隐觉得似乎只有这个解释,才能说得通儿子(弟弟)这一年多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那些层出不穷的“本事”。
民间向来不乏鬼神精怪、奇人异士的传说,尤其是“梦中授艺”、“鬼神点拨”这类故事,在信息闭塞的农村更有市场。林向阳之前“病中奇遇”后突然开窍,本就带着点神秘色彩,如今他将这层色彩加深,指向一个更具象的“白须老翁”,反而让一直心存疑虑的家人,找到了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。
是啊,如果不是有“神仙”暗中传授,一个半大孩子,怎么可能懂得那么多大人都不知道的东西?怎么能一次次地“运气”那么好?
李秀兰最先接受这个说法,她本就有些迷信,此刻更是双手合十,喃喃道:“是了是了……定是咱家祖宗积德,或者是哪路神仙看咱娃心善,特意来点拨的……这是福缘,是福缘啊!”
林大山眉头紧锁,他受党的教育多年,本不该信这些怪力乱神。但儿子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,那些改良农具、高产种子、省煤炉子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。用科学的道理,他根本无法解释儿子这身本事的来源。难道……这世上真有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?
他看向林向阳,儿子的眼神清澈而坦然,没有丝毫作伪的痕迹。
林向军则是兴奋多于疑惑,他一拍大腿:“我就说嘛!我弟肯定不是一般人!原来是有老神仙罩着!太好了!”
“爹,娘,哥,”林向阳适时地补充道,语气带着告诫,“这事,我心里清楚就行。说出去,别人未必信,说不定还会惹来麻烦。咱们自己知道就好,千万别往外传。”
这话说到了林大山的心坎上。他脸色一肃,立刻点头:“向阳说得对!这事到此为止,谁也不许往外说!秀兰,向军,你们记住了,就当没这回事!”
他看向林向阳,目光复杂,最终还是化为一声长叹,带着几分无奈,几分庆幸,还有几分如释重负:“不管怎么说,是福不是祸。你有这……际遇,是好事。但往后更要谨慎,踏踏实实做人,用这身本事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,不能走歪路。”
“爹,我明白。”林向阳郑重承诺。
至此,“梦中白须老翁授艺”这个设定,正式在林家核心成员中确立。它成了一个万能解释,完美地掩盖了系统的存在,也为林向阳未来可能展现的更多“非常规”知识或能力,提前铺平了道路。
父母兄长虽然半信半疑,但在无法找到更合理解释的情况下,他们选择接受并共同保守这个秘密。这层神秘的面纱,不仅没有疏远家人,反而因为共享了这个巨大的秘密,让一家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,信任的基石也更为牢固。
林向阳知道,从今往后,他在这个家里,可以更“合理”地施展拳脚了。而下一步,就是利用这个刚刚“认证”过的“老爷爷”传授的知识,开始真正地,介入那个一街之隔的四合院,以及这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