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十一点,宿舍里只剩下张汉玉一个人。
桌上摆着一张白纸,墨水瓶盖已经拧开,钢笔在他手中转动。外面的梧桐叶子在秋风中哗哗作响,偶尔有几片飘到窗台上。
他提笔,又放下。
这封信已经在心里写了无数遍,但真正要落笔时,却不知道从何说起。
“婉清。”
他终于写下第一个字。
“收到这封信的时候,我可能已经在去深圳的火车上了。”
笔尖在纸上停顿了很久。
“我知道你在等我的答案,关于出国的事。答案是,我不能跟你一起去。”
“不是因为害怕,也不是因为没有勇气。是因为我的根在这里,在这片土地上。”
他站起来,走到窗前。校园里一片安静,只有几盏路灯还亮着。远处的教学楼黑压压的,但他仍然能够想象出白天时那里的喧闹。
“三年前,我从大山里走出来,想的是用知识改变命运。”
“现在我明白了,改变命运不是逃离,而是回归。回到需要我的地方,用我学到的知识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。”
张汉玉重新坐下,钢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。
“你说过,中国的计算机技术落后美国十年。我承认这是事实。但正因为落后,所以更需要有人去追赶。”
“如果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走了,谁来追赶?”
“如果所有的人才都去了发达国家,谁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?”
他的手停下来,看着纸上的字迹。这些话在心里翻滚了太久,写出来反而觉得轻松了些。
“我知道你会说我幼稚,说我不现实。”
“但是婉清,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芯片技术的那个晚上吗?你说过,真正的工程师不是去追随最先进的技术,而是要创造出最适合的技术。”
“现在我想创造出最适合中国的技术。”
窗外传来脚步声,是巡夜的保安。张汉玉抬头看了看时钟,已经快十二点了。
“深圳那边有个项目,是国家的计算机产业化试点。他们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。”
“这是个机会,一个从零开始建立中国自己的计算机工业的机会。”
“我不能错过。”
他的笔尖顿了顿,接着写道:
“你一定会问,为什么不能等你回国后一起做这件事?”
“因为机会不等人。改革开放的窗口期有限,如果我们不抓住,可能就再也没有了。”
“而且说实话,我等不起。我已经二十二岁了,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。”
张汉玉放下笔,揉了揉酸胀的手腕。这封信比他预想的要难写。
“婉清,我不是在拒绝你,我是在选择我的路。”
“你的路在国外,在那些最先进的实验室里。你能学到最前沿的技术,见识最广阔的世界。”
“我的路在国内,在这片需要技术的土地上。我要把你将来学到的先进技术,变成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产品。”
他站起来,在房间里踱了几步,然后重新坐下。
“也许若干年后,你会回国。那时候,我希望你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中国,一个已经有了自己计算机工业的中国。”
“到那时,我们还可以一起工作,一起为这个国家的科技事业做贡献。”
“但现在,我们只能各自选择不同的路。”
张汉玉的笔尖在纸上停留了很久,最后写下:
“婉清,我知道这封信会让你失望。但请你相信,这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。”
“我爱你,正因为爱你,所以我不能为了留住你而放弃我的理想。”
“同样,我也不希望你为了我而放弃你的机会。”
“我们都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。”
他合上钢笔盖,看着桌上的信纸。月光从窗户照进来,把字迹照得模模糊糊的。
“如果有一天,你觉得我做的这些事情有意义,请记住,这一切都是从今晚开始的。”
“记住今晚这个选择,记住那个为了理想而放弃爱情的张汉玉。”
“也记住那个为了理想而被放弃的林婉清。”
他拿起信纸,仔细地折好,装进信封。在信封上写下“林婉清收”四个字。
然后他走到衣柜前,把信夹在一本厚厚的专业书里。明天一早,他会把这本书连同信一起交给室友,请他们转交给林婉清。
做完这一切,张汉玉坐在床边,看着窗外的夜色。
明天,他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三年的地方,离开这些朋友,离开这个让他爱过的女孩。
但他不后悔。
每个人的青春都会结束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结束青春的方式。
他选择了最困难的那条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