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起)
接风宴上的不欢而散,如同在汴京平静的湖面下投下了巨石,暗流汹涌。西夏使团被“保护”在国宾馆内,行动受限,但嵬名聿介并未显得焦躁,反而异常沉静,每日只是品茶看书,偶尔在使馆院落内散步,仿佛真是来度假的贵宾。这种反常的平静,让负责监视的皇城司提举心里更加没底,加派了双倍的人手,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盯着。
赵祯对此并不意外。他知道,嵬名聿介在等,等一个发难的机会,或者,在等汴京城内某些可能与他们暗通款曲的人主动联系。他一边严令皇城司盯死,一边继续推行他的“认知作战”计划。运动场工地在范仲淹的坐镇和司马光“改良”后的监督下,进展迅速,地基部分已经初见雏形,那宏大的规模和前所未见的施工方式,本身就成了汴京一景,引得无数百姓和偷偷溜出使馆探查的西夏探子侧目。
(承)
这一日,赵祯召范仲淹、司马光、以及新任三司使(度支、盐铁、户部)的张方平至崇政殿偏殿,也就是发改委的“总部”。
“西夏使团滞留不去,其所图必然不小。”赵祯开门见山,“我们不能被动等待。运动场建设需加速,国债资金需确保万无一失。另外,朕欲借此机会,推动另一件事。”
他看向张方平:“张卿,盐铁茶专卖,积弊已久,官营效率低下,贪腐丛生,而民间私盐私茶屡禁不绝。朕有意,在保证朝廷税收的前提下,引入……‘特许经营’制度。”
“特许经营?”张方平一愣,这是个新词。
“正是。”赵祯解释道,“即朝廷不再直接经营部分盐场、茶山,而是制定标准,划定区域,通过竞标方式,允许有实力、信誉好的商户获得一定年限的‘特许经营权’,由其负责生产、运输、销售,朝廷则按约定收取‘特许权费’和税款。如此,既可引入竞争,提升效率,降低终端价格,惠及百姓,又能减少官吏贪腐之中间环节,确保朝廷收入,更能借此扶持一批守法大商,规范市场。”
这是他酝酿已久的,对僵化国营经济体系的一次试探性改革。盐铁茶利,是朝廷财政命脉之一,触动此地,风险极大。但若能成功,其释放的活力和增加的税收,将是未来一系列改革的重要基石。
范仲淹眼中精光一闪,他立刻意识到此法若能推行,对革除弊政、富国强兵的意义。张方平则是眉头紧锁,陷入沉思,计算着其中的利弊与风险。
而司马光,几乎是立刻站了起来:“陛下!此事万万不可!盐铁之利,乃国家命脉,岂能假手于商贾?商贾逐利,必盘剥百姓,以次充好!且此例一开,朝廷失去掌控,若遇战事急需,如何保证供应?此乃与民争利之极致,动摇国本之策!臣坚决反对!”
熟悉的反对声再次响起,但这一次,赵祯注意到,司马光的反对虽然依旧激烈,却少了几分之前那种完全基于典籍的迂腐,多了几分对现实影响的考量。这算不算一种进步?
(转)
就在殿内关于“特许经营”争论不休时,陈忠和匆匆而入,在赵祯耳边低语了几句。
赵祯神色微动,抬手止住了司马光的慷慨陈词:“诸卿,争论暂且放下。我们等的‘客人’,有动静了。”
皇城司来报,监视发现,今日清晨,一名西夏护卫伪装成商人,试图与汴京一位颇有势力的皇亲——一位平日里不太起眼的郡公爷府上的采买管事接触!虽然接触非常短暂隐蔽,似乎只是“碰巧”问路,但足以引起警觉。
“果然沉不住气了。”赵祯冷笑,“是想通过内线探听虚实,还是想里应外合搞些动作?继续盯着,不要打草惊蛇,朕要看看,他们到底想玩什么把戏,又能牵出哪些藏在暗处的‘自己人’。”
他看向范仲淹和司马光:“二位爱卿,运动场工地,尤其是存放重要建材和图纸的区域,立即加派可靠人手,明暗双岗,严加看守!西夏人若无所获,很可能狗急跳墙,进行破坏,以此打击朕的威信,搅乱汴京!”
“臣遵旨!”范仲淹立刻领命。
司马光也肃然道:“臣这就去安排督察属员,参与巡守,绝不让宵小有机可乘!”涉及国家安全和工程安全,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皇帝一边。
赵祯满意地点点头,随即又对张方平道:“张卿,‘特许经营’之议,朕知你顾虑。你可先行调研,选取一两处规模不大、问题较多的盐场或茶山,做一份详细的利弊分析与推行预案,供朕与诸卿参详。此事,不急在一时,但必须未雨绸缪。”
张方平松了口气,躬身道:“臣,领旨。”皇帝给了他缓冲和调研的时间,这让他安心不少。
(合)
会议结束,众人领命而去。赵祯独自走到那面巨大的规划图前,目光深邃。第一部分的故事,似乎即将走向一个阶段性的节点。运动场项目在争议中艰难起步,国债成功发行,与保守派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甚至司马光这座冰山也似乎被撬动了一丝缝隙。然而,外部势力的介入,内部潜在的隐患,以及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所将面临的巨大阻力,都预示着,真正的风浪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西夏使团像一条闯入池塘的鲶鱼,搅动了汴京看似平静的局面,也迫使赵祯必须更快地成长,更果断地布局。
他伸出手,手指在代表运动场工地的那个标记上轻轻一点,然后缓缓划过,落在地图上西北的方向。
“李元昊……嵬名聿介……”赵祯低声自语,“你们想试探朕的底线,想看大宋的笑话。那朕就让你们好好看看,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皇帝,能在这古老的时代,掀起怎样的风暴。”
殿外,春日的阳光正好,照耀着正在飞速变化的汴京城,也照耀着远处运动场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和飞扬的尘土。
悬念: 西夏使团与那位郡公爷的接触仅仅是开始,还是另有深意?他们真正的破坏目标究竟是什么?赵祯能否成功挫败他们的阴谋?而初步提出的“特许经营”改革,在经历了西夏风波后,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?一切,都将在第二卷《改革深水区的暗礁与巨浪》中,徐徐展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