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口的风浪日夜不息,卷起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,溅起漫天水雾。凌霜率领的三万水师战船整齐列阵,帆樯如林,“周”字大旗在海风中招展,猎猎作响。旗舰“破浪号”的甲板上,凌霜一身银甲,手持海图,目光紧锁着东南方向——那里,是南明最后的负隅顽抗之地,台湾。
“将军,据探马回报,郑经在台湾海峡部署了百余艘战船,沿岸修筑了炮台,兵力约两万余人,凭借天险固守,一时难以强攻。”副将赵毅单膝跪地,沉声禀报。
凌霜指尖划过海图上的台湾海峡,眉头微蹙。台湾海峡洋流复杂,暗礁密布,且郑经水师久居于此,熟悉水文气象,贸然进攻,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。她想起吴三桂临行前的嘱托,想起江南百姓期盼统一的目光,心中暗下决心:此战,必须速胜,且要以最小的伤亡,收复台湾。
“传令下去,全军在舟山群岛休整,密切监视台湾海峡的洋流与风向,每日记录潮汐变化,不得有误。”凌霜下令道。她深知,海战的胜负,往往取决于对天时地利的把握,想要攻克台湾,必须找到最恰当的时机,制定最精准的战术。
接下来的十余日,凌霜每日都在甲板上观测天象,研究海图,与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探讨洋流规律。她发现,每月初三、十八前后,台湾海峡会出现大潮,潮水上涨,水位升高,恰好能掩盖水下的暗礁;而每日凌晨,海峡会刮起短暂的东南风,正是突袭的绝佳时机。
“赵毅,传我将令!”凌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,“今夜三更,全军启航,借助涨潮时机,悄然靠近台湾鹿耳门港口,待天色微明,发起突袭!”她顿了顿,补充道,“命士兵备好火箭、火油、炸药包,此战,我们要用火攻,烧毁郑经的战船,断他退路!”
“将军英明!”赵毅领命,转身快步离去,传令声在舰队中迅速传开。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,得知即将发起总攻,个个精神抖擞,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作战物资。
夜色如墨,海风微凉。北伐军水师战船收起风帆,凭借潮水的推力,缓缓向台湾海峡驶去。船身被夜色笼罩,悄无声息,只有船头的了望手,紧盯着前方的海面,警惕地观察着动静。
凌晨时分,舰队顺利抵达鹿耳门港口外。此时,涨潮已至,海水漫过暗礁,战船稳稳地停靠在港口附近。凌霜立于船头,看着远处沉睡的台湾港口,眼中寒光一闪:“发射火箭,点火!”
刹那间,数百支火箭带着熊熊火焰,划破夜空,如流星般射向港口内的郑经战船。火箭落在船帆和甲板上,瞬间燃起大火,海风助燃,火势迅速蔓延,浓烟滚滚,直冲天际。
“不好!敌袭!快救火!”郑经水师的士兵从睡梦中惊醒,看到漫天大火,顿时乱作一团,纷纷拿起水桶、木板,试图扑灭大火。然而,火油助燃的火势异常凶猛,根本无法控制,一艘艘战船接连被烧毁,噼啪作响的燃烧声与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,响彻港口。
“冲锋!抢占港口阵地!”凌霜一声令下,北伐军战船放下小艇,精锐士兵手持刀枪,迅速登陆。郑经的士兵早已被大火和混乱冲散了阵脚,面对北伐军的猛攻,根本无力抵抗,纷纷丢弃武器,四散奔逃。
鹿耳门港口很快就被北伐军占领,郑经得知港口失守,水师覆灭,顿时面如死灰。他深知,失去了水师的庇护,台湾就如同断了翅膀的鸟儿,再也无法固守。但他仍不死心,率领残余兵力,退守台南城,企图做最后的抵抗。
北伐军顺利登陆后,迅速推进,一路势如破竹,很快就兵临台南城下。凌霜将台南城团团围住,却并未急于攻城,而是派人将劝降信送入城中。
郑经看着劝降信,心中犹豫不决。他想起父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,想起自己肩负的南明宗室使命,心中不忍投降;可眼前的局势,却让他无力回天,继续抵抗,只会让城中百姓遭受战火之苦。
就在郑经左右为难之际,苏婉清乘坐一艘小船,抵达了台南城下。她受吴三桂之命,前来协助凌霜招抚郑经。苏婉清一身素衣,立于城下,语气平和却坚定:“郑将军,大明气数已尽,天下一统是民心所向,大势所趋。新朝善待降者,将军若开城投降,不仅能保全城中百姓性命,还能保住郑氏一族的基业,何乐而不为?”
“你是谁?凭什么劝我投降?”郑经在城楼上怒喝道。
“我乃新朝礼部侍郎苏婉清。”苏婉清从容不迫地说道,“将军,你坚守台湾,本是为了延续大明香火,可如今,南明早已覆灭,你再抵抗下去,不过是徒劳无功,徒增伤亡。新朝承诺,只要你投降,台湾仍由你郑氏一族治理,只是需归顺新朝,遵守新朝法度,共享太平盛世。”
郑经沉默了,他看着城下苏婉清坚定的眼神,又回头望了望城中惶恐的百姓,心中终于做出了决定。他长叹一声,眼中满是无奈:“罢了,罢了!我降!”
随着台南城城门缓缓打开,郑经率领文武官员,出城投降。凌霜上前,扶起郑经,语气诚恳:“郑将军深明大义,归顺新朝,实乃百姓之福。”
郑经苦笑一声:“大势已去,我不过是顺势而为,只求新朝能善待台湾百姓。”
“将军放心,新朝一向仁政爱民,定会让台湾百姓安居乐业。”凌霜承诺道。
台湾收复的消息传回江南,百姓们欢呼雀跃,奔走相告。楚嫣然很快就率领政务团队抵达台湾,开始建立地方政务体系。她深知,台湾孤悬海外,开发程度较低,想要稳定人心,必须推行利于民生的政策。
“传我命令,在台湾各地设立官府,选拔当地贤才与大陆官员共同治理;推行‘移民实边’政策,鼓励大陆百姓迁往台湾,开垦荒地,给予移民三年免税的优待;同时,修复水利设施,发展农业生产,保障百姓温饱。”楚嫣然有条不紊地布置着政务,她的声音温和却有力,让台湾百姓感受到了新朝的诚意。
在楚嫣然的治理下,台湾很快就恢复了秩序。大陆百姓纷纷迁往台湾,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,台湾的荒地被大量开垦,粮食产量逐年增加,百姓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。
叶轻眉则在台湾设立了海关,开通了台湾与大陆、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航线。台湾的蔗糖、茶叶、樟脑等特产,通过海上航线运往大陆和海外,换取丝绸、瓷器、铁器等物资,不仅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,也为新朝增加了丰厚的财政收入。
凌霜率领水师在台湾海域巡逻,打击海盗,保障海上贸易航线的安全。她凭借收复台湾的赫赫战功,成为新朝水师第一人,将士们尊称她为“水师战神”。而苏婉清,则通过招抚郑经,进一步巩固了新朝在江南的文化影响力,让更多的人认可新朝的统治。
数月后,台湾的治理步入正轨,百姓安居乐业,经济蒸蒸日上。凌霜率领水师,踏上了凯旋之路。战船沿着海岸线缓缓航行,两岸百姓夹道欢迎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长江口岸,吴三桂亲自率领文武百官,等候着凌霜水师的归来。当“破浪号”缓缓靠岸,凌霜一身银甲,英姿飒爽地走下战船时,吴三桂快步上前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凌将军辛苦,收复台湾,平定江南,你立下了不世之功!”
凌霜单膝跪地,双手抱拳道:“臣幸不辱命,已收复台湾,江南全域统一,不负将军所托!”
“快请起!”吴三桂扶起凌霜,目光扫过身后的水师将士,高声道,“水师将士们,你们都是新朝的功臣,朕为你们骄傲!”
将士们齐声欢呼,声音震耳欲聋,响彻长江两岸。此时的新朝,已经完成了除西域外的全国统一,疆域辽阔,百姓安乐,一个崭新的时代,正缓缓拉开序幕。
吴三桂站在长江口岸,望着滔滔江水,心中感慨万千。从山海关起兵,到攻克北京,再到平定南北,收复台湾,一路走来,历经无数艰难险阻,如今,终于迎来了天下一统的局面。他知道,这一切,离不开红颜姐妹们的辅佐,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,更离不开天下百姓的支持。
“传令下去,举国同庆三日,与民同乐!”吴三桂高声下令。
消息传开,全国上下一片欢腾。北京、南京、杭州、盛京……各地张灯结彩,锣鼓喧天,百姓们载歌载舞,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。
凌霜站在吴三桂身边,望着眼前的欢庆景象,心中充满了自豪。她知道,收复台湾,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接下来,她将继续镇守海疆,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统一与和平,为新朝的盛世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长江滚滚向东流,承载着新朝的希望与梦想,奔向大海。江南收官,台湾归航,天下一统的伟业,终于得以实现。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朝,正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冉冉升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