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州城外的雪原上,两万援军踏着残雪而来,旌旗与先前驻守的北伐军“周”字大旗汇聚成一片赤色海洋。李定国率领的步兵阵列整齐,御寒的皮甲上还沾着路途的霜雪,粮草车与军械车在队列后绵延数里,为休整多日的北伐军注入了强心剂。
穆青岚一身玄色战甲,立于高台之上,望着援军与旧部汇合的壮阔景象,眼中燃起熊熊战意。锦州一战的伤亡犹在眼前,柳如眉的遗骸尚未归葬,慕容雪的伤痕还未痊愈,这些都化作利刃,刻在她心底,催促着她尽快踏平盛京,了结这场血海深仇。
“将军,援军已到,粮草与御寒衣物也已补足,盛京就在前方百里,是时候发起总攻了!”纳兰沁策马而来,她的貂皮帽上落着碎雪,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经过锦州一战,她早已不是那个需要刻意证明自己的降将,北伐军将士看她的眼神里,只剩敬佩与信赖。
穆青岚抬手按在腰间的长剑上,剑鞘上的冰棱折射出冷冽的光:“传我命令,全军整合,步兵在前结阵,骑兵分列两翼,明日拂晓,兵发盛京!”她顿了顿,看向纳兰沁,语气多了几分沉稳,“蒙古雇佣军是顺治的依仗,劝降之事,就拜托你了。”
“放心。”纳兰沁点头,“我已备好劝降文书,蒙古各部本就与满洲离心,不过是为粮草所迫才效力,只要许以生路,他们必会倒戈。”
夜色如墨,盛京皇宫内却灯火通明。顺治帝端坐龙椅,脸色苍白如纸,下方的满洲贵族与蒙古首领窃窃私语,眉宇间满是惶恐。锦州失守的消息如同惊雷,炸碎了他们固守东北的幻想,如今北伐军兵临城下,八万大军看似庞大,却早已是人心涣散。
孝庄太后一身华贵的旗装,端坐于顺治身侧,强作镇定:“诸位不必惊慌,盛京乃我满洲龙兴之地,城防坚固,粮草充足,只要我们同心协力,定能击退反贼!”话虽如此,她紧握的手帕却暴露了内心的不安。她清楚,满洲经此重创,早已不复当年入关时的锐气,如今不过是困兽犹斗。
次日拂晓,天色微明,北伐军的号角声划破盛京的宁静。七万大军列阵于城外,步兵结成紧密的方阵,长矛如林,盾牌如墙,骑兵则蓄势待发,马蹄踏在积雪上,震得大地微微颤抖。穆青岚与纳兰沁并驾齐驱,立于阵前,目光死死锁定盛京城门。
“开城门!迎敌!”顺治帝亲自披甲,率领大军出城迎战。满洲骑兵率先发起冲锋,他们挥舞着弯刀,嘶吼着冲向北伐军方阵,试图凭借骑兵的冲击力撕开缺口。然而,北伐军早有准备,步兵方阵迅速收缩,长矛齐齐向外,形成一道无懈可击的钢铁屏障。
“噗嗤!噗嗤!”战马撞上长矛,发出凄厉的嘶鸣,满洲骑兵纷纷坠落马下,被后续的马蹄踏成肉泥。第一轮冲锋,便以满洲军的惨败告终。
顺治帝脸色铁青,正要下令再次冲锋,却见北伐军两翼的骑兵动了。穆青岚率领三万精锐骑兵,如黑色的洪流,朝着满洲军的侧翼猛冲过去,马刀挥舞间,鲜血飞溅,染红了脚下的白雪。
“蒙古的兄弟们!”纳兰沁的声音透过号角传遍战场,“新朝善待各族,归附者既往不咎,待遇与北伐军士兵同等,何苦为满洲卖命,白白送死!”她一边喊话,一边让士兵将劝降文书射向蒙古雇佣军阵中。
蒙古士兵本就军心浮动,听到纳兰沁的喊话,又看到满洲军节节败退,顿时乱了阵脚。一名蒙古首领高举弯刀,大喊一声:“我们降了!”随即率领部众调转马头,朝着满洲军反戈一击。
连锁反应瞬间爆发,越来越多的蒙古雇佣军倒戈,满洲军的阵型瞬间大乱。顺治帝气急攻心,险些从战马上摔落:“叛徒!都是叛徒!”
就在战场陷入混乱之际,盛京城内突然燃起熊熊大火,浓烟滚滚,直冲天际。苏凝香的情报小队早已潜入城中,趁着城外激战,四处放火制造混乱,同时合力打开了盛京的东门。
“城门开了!冲进去!”穆青岚见状,高声下令。北伐军将士士气大振,步兵方阵稳步推进,骑兵顺势冲入东门,内外夹击之下,满洲军彻底崩溃,士兵们纷纷丢弃武器,四散奔逃。
穆青岚一马当先,率领骑兵冲入城中,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混乱的战场。突然,一道魁梧的身影拦住了她的去路,那人头戴铁盔,身披重甲,手持一柄巨斧,正是满洲第一猛将——鳌拜。
“反贼休走!某家在此!”鳌拜怒吼一声,巨斧带着呼啸的风声,朝着穆青岚劈来,力道之猛,竟将空气撕裂出刺耳的声响。
穆青岚眼神一凛,不敢大意,侧身躲过巨斧,同时长剑出鞘,寒光一闪,直刺鳌拜的咽喉。鳌拜反应极快,横斧格挡,“铛”的一声巨响,火花四溅,穆青岚只觉手臂发麻,胯下战马也被震得连连后退。
“好身手!”鳌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狞笑道,“可惜,今日你必死无疑!”他再次挥斧猛攻,巨斧翻飞,招招致命,凭借着天生神力,压制得穆青岚一时难以还手。
穆青岚心中暗道不妙,鳌拜的武艺远超她想象,硬拼绝非对手。她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想起吴三桂传授的实战技巧,避开鳌拜的锋芒,转而攻击他的破绽。她的身形灵动如蝶,长剑在她手中舞出一道道残影,时而刺向鳌拜的关节,时而袭向他的要害。
两人在乱军之中激战数十回合,难分胜负。穆青岚渐渐体力不支,额头上渗出冷汗,而鳌拜也被她的灵活缠得烦躁,招式渐渐失去章法。看准一个破绽,穆青岚猛地矮身,长剑贴着巨斧的边缘滑过,顺势刺入鳌拜的小腹。
“呃啊!”鳌拜惨叫一声,低头看着小腹上的长剑,眼中满是难以置信。穆青岚手腕用力,长剑搅动,鲜血喷涌而出。她抽出长剑,一脚将鳌拜踹倒在地,随即长剑直指他的脖颈:“你该死!”
鳌拜躺在雪地里,气息奄奄,却依旧桀骜不驯:“成王败寇,要杀便杀,我满洲男儿,绝不求饶!”
穆青岚眼中杀意翻腾,想起那些死于满洲铁蹄下的同胞,想起柳如眉的惨死,她没有丝毫犹豫,长剑落下,鳌拜的头颅滚落在雪地中,双目圆睁,死不瞑目。
斩杀鳌拜的消息迅速传遍战场,北伐军士气如虹,而满洲军则彻底失去了斗志,纷纷放下武器投降。顺治帝在亲卫的护送下,一路奔逃,回到皇宫之中,看着四处燃起的大火,听着城外的喊杀声,知道大势已去。
“朕乃天子,岂能受辱!”顺治帝拔出腰间的匕首,对准自己的脖颈,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。
“皇上!不可!”孝庄太后扑上前,死死抱住他的手臂,泪水夺眶而出,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!我们投降,或许还能保住满洲一脉!”
顺治帝挣扎着,嘶吼道:“投降?向那些反贼投降?朕不甘心!”
就在这时,纳兰沁率领士兵冲入皇宫,看到这一幕,厉声喝道:“住手!新朝将军有令,善待降者,若你自刎,满洲百姓必遭屠戮!”
顺治帝浑身一震,匕首险些落地。他看着纳兰沁,眼中满是复杂,这个昔日的满洲格格,如今却成了北伐军的将领,站在自己面前,居高临下地看着他。
孝庄太后趁机夺下顺治手中的匕首,对着纳兰沁福身道:“我们降了,只求新朝善待满洲百姓。”
纳兰沁看着眼前的族人,心中五味杂陈。她曾是这里的格格,享受过荣华富贵,也见证过满洲的残暴,如今亲手终结这一切,不知是悲是喜。她沉声道:“放心,新朝向来各族平等,绝不会滥杀无辜。”
盛京的战斗渐渐平息,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满目疮痍的城池上,积雪被鲜血染成红褐色,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。穆青岚登上盛京城楼,亲手将一面崭新的“周”字大旗插上城楼,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,宣告着满洲残余势力的彻底覆灭。
她望着远方的天空,眼中含泪,声音哽咽:“柳姐姐,我做到了,盛京已破,满洲已亡,你可以安息了。”风吹过城楼,仿佛传来柳如眉温柔的回应,慰藉着她心中的伤痛。
纳兰沁走到她身边,轻声道:“将军,城中秩序已初步稳定,顺治与孝庄已被控制,只是……满洲百姓惶恐不安,还请将军下令,约束士兵,避免冲突。”
穆青岚转过身,看着纳兰沁眼中的恳求,心中的戾气渐渐消散。她点点头:“传我命令,全军严守军纪,不得骚扰百姓,如有违抗,军法处置!”她顿了顿,补充道,“另外,善待投降的满洲士兵与百姓,不得歧视,不得报复。”
“多谢将军。”纳兰沁心中一松,深深行了一礼。
不久后,吴三桂收到盛京大捷的消息,龙颜大悦,当即下令举国同庆,同时传旨嘉奖北线全体将士。当得知纳兰沁请求善待满洲百姓时,吴三桂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她的建议,颁布圣旨:“各族平等,一体保护,禁止种族歧视,违者严惩不贷。”这道圣旨,彻底打消了满洲百姓的顾虑,也赢得了各族民心,为新朝整合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盛京城内,北伐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场,安抚百姓。炊烟渐渐升起,取代了战火的硝烟,这座承载着满洲兴衰的都城,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。穆青岚站在城楼上,望着渐渐恢复秩序的城池,心中豁然开朗。她知道,这场胜利,不仅是为了复仇,更是为了天下一统,为了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。
东北纳入新朝版图的消息,如春风般传遍全国,百姓们欢呼雀跃,奔走相告。北京城内,张灯结彩,一派喜庆景象,沈落雁站在城头,望着东北的方向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北线大捷,南线江南已定,统一全国的梦想,终于近在眼前。
穆青岚与纳兰沁站在盛京皇宫前,看着往来忙碌的士兵与百姓,心中充满了感慨。这场决战,终结了一个时代,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。她们知道,接下来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君臣同心,红颜相伴,新朝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。
风雪渐渐停歇,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盛京的每一个角落,融化了积雪,也温暖了人心。满洲的末路,是新朝的开端,天下一统的序幕,在此刻,正式拉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