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果(布)的雨林像块吸饱水的黑海绵,每走一步都陷进半尺深的腐叶泥里。李伟的登山靴刚踩碎一片巴掌大的阔叶,头顶就传来“哗啦”一声——巴卡族少年蒙戈吊在藤条上,手里的吹箭筒对准他们,箭头上涂着深绿色的毒液,“你们是艾娃的人?”
阿锐慌忙举起卫星平板,屏幕上是匿名消息里的非洲地图,血钻产区的红点在雨林深处闪着光:“我们是来找艾娃的军火库,救你们的长老。”蒙戈的吹箭筒抖了抖,突然指向远处的河谷,“长老被关在血钻矿里,艾娃的人每天用鞭子抽他,逼他说出部落的藏钻洞。”他晃了晃腰间的藤编袋,里面掉出颗沾着红泥的种子,“这是从赞比亚传过来的春芽,长老让我们藏着,说能把血钻矿的毒吃掉。”
周小雨举着直播手机跟上,镜头刚扫过雨林上空的雾气,弹幕就被“预警”刷屏。“雨林植物学家老林”的留言带着叶片图标:“刚果雨林常年湿度90%,‘雨林固氮春芽’要种在腐叶层下,避开地表的瘴气!”他甩来张雨林土壤剖面图,“河谷东侧的橡胶树区有白蚁巢,白蚁粪能当肥料,春芽长得快!”
“退伍军人老雷”的战术支持来得更快:“我捐的雨林战术装备到黑角港了!带红外夜视仪和防水雷管,艾娃的人喜欢在雨林里埋跳雷,夜视仪能看见金属反光!”他附了段自嘲视频,画面里他穿着战术靴在泥潭里摔了个四脚朝天,“这靴子昨天测试,把我家狗的爪子勾住了,你们穿的时候小心点!”
沈亦舟突然蹲下身,用树枝拨开腐叶,下面的泥土泛着诡异的砖红色。“是血钻矿的氰化物污染。”他掏出检测试纸,试纸瞬间变成深蓝色,“浓度够高,连雨林的苔藓都长不了——但‘雨林固氮春芽’的根须能把氰化物转化成氮气,刚好给橡胶树当养分。”他从背包里翻出秦大山寄来的种子,种子表皮裹着一层褐色的雨林腐殖质,“提前用巴卡族的草药泡过,不怕瘴气。”
蒙戈带着他们往雨林深处走,藤条在头顶交织成网,阳光透过叶缝洒下,在泥地上投出斑驳的光点。“艾娃的军火库藏在溶洞里,就在血钻矿旁边。”他突然停住,指着前方的一片野芭蕉林,“那里有她的巡逻队,都带着AK47,还有条大狼狗。”野芭蕉林里传来狗叫声,接着是男人的哄笑——艾娃的人正在烤野猪,肉香混着火药味飘过来。
周小雨立刻把直播镜头对准野芭蕉林,弹幕里的“军师团”瞬间激活。“程序员阿哲”的消息跳出来:“我黑进了刚果(布)的林业卫星!这片芭蕉林下面是空的,有个废弃的雨林通道,能绕到巡逻队后面!”他配了张卫星热力图,“红色是巡逻队,蓝色是通道入口,就在那棵歪脖子橡胶树下面!”
“军工迷阿强”的装备指南紧跟着到:“我捐的‘雨林蝰蛇’红外绊雷到黑角港了!绑在通道出口的藤条上,巡逻队一碰到就炸,声音像雨林打雷,不会惊动溶洞里的人!”他补了条吐槽:“这绊雷昨天在雨林测试,把老雷的战术靴炸了个洞,他现在正追着我赔鞋呢!”
傍晚的雨林营地,巴卡族的孩子们帮着架起篝火,火塘周围用石头垒起防风墙。李伟从物资包里翻出粉丝捐的糯米和竹筒,这是云南的傣族粉丝寄来的,用防水布包了五层,泡在雨林的溪水里都没受潮。“今天做‘雨林虫酿饭配春芽汤’,雨林版邪修菜。”他把糯米泡进竹筒里,“巴卡族的木蠹虫含高蛋白,和糯米一起酿在竹筒里,埋进火塘边的热泥里烤,比粽子香——沈亦舟,看看这虫子能不能吃。”
沈亦舟正蹲在一旁处理春芽种子,他把种子和巴卡族的草药一起捣成泥,涂在竹筒外侧:“虫子没问题,木蠹虫是雨林的‘清洁工’,吃腐木长大的,比猪肉还补。春芽汤要加野姜,能解瘴气——粉丝捐的野姜粉刚好能用,比新鲜的方便携带。”他突然竖起耳朵,“巡逻队的狗不叫了,可能要往通道这边走。”
蒙戈的妹妹娜雅抱着藤编篮凑过来,篮子里装着刚摘的野果:“我去引他们过来!”她把野果往野芭蕉林的方向扔,接着学了声猴子叫。野芭蕉林里的巡逻队果然有了动静,有人喊“有猴子,抓来玩”,脚步声和狗叫声越来越近。
“准备好!”李伟按住红外绊雷的开关,绊雷的指示灯变成绿色。巡逻队的身影刚出现在通道出口,领头的男人就被藤条绊了一下——“砰”的一声闷响,绊雷炸起一团泥雾,狗叫声戛然而止。剩下的人刚要举枪,巴卡族的男人们突然从树上跳下来,用藤条缠住他们的腿,把人按在泥里。
雨林陷阱反杀——一个巡逻队员挣扎着摸枪,阿凯一脚踩住他的手,从他怀里搜出张地图,上面用红笔圈着溶洞的位置。“艾娃的军火库在溶洞最深处,里面有迫击炮和手榴弹。”阿凯拍着地图笑,“老雷捐的夜视仪真管用,刚才在通道里就看见他们的枪反光了!”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,“老雷”的留言带着得意:“当年在雨林拉练,就靠这招抓过走私犯!”
深夜的雨林格外安静,只有虫鸣和溪水声。李伟带着阿凯、沈亦舟和蒙戈,借着夜视仪的光线往溶洞走。溶洞入口藏在瀑布后面,水流从头顶倾泻而下,像道银色的帘子。“里面有监控。”沈亦舟指着瀑布后的摄像头,“用粉丝捐的信号屏蔽器,能让监控黑屏五分钟。”他按下屏蔽器的开关,摄像头的红灯瞬间灭了。
溶洞里很潮湿,地面的水洼倒映着他们的影子。走了约一百米,前方传来灯光,是艾娃的人在看守军火库,门口架着一挺重机枪。“左边的岩石有裂缝,能绕到他们后面。”蒙戈用手指了指,“我爷爷以前在溶洞里采过水晶,知道这里的路。”他带头钻进裂缝,裂缝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,岩石上的水珠滴在脖子上,凉丝丝的。
“老茶客的物资到了!”阿锐的卫星电话突然响了,是老茶客发来的消息,“我捐的‘雨林神行’橡皮艇到黑角港了,还有粉丝捐的定向炸药,用刚果河的货船运过来的,明天一早就能到!”他附了张物资清单,“定向炸药能精准爆破,不会塌了溶洞——是‘爆破工程师老陈’捐的,他说上次炸山修路,把自己的安全帽炸飞了。”
李伟让蒙戈回去报信,带着阿凯和沈亦舟留在溶洞里观察。军火库的门是铁做的,上面挂着大锁。“里面的军火够装备一个营。”沈亦舟用望远镜看进去,“有好多木箱,上面印着‘比利时制造’——艾娃是用血钻从比利时买的军火。”突然,溶洞外传来汽车的引擎声,是艾娃的车队到了。
艾娃的声音从溶洞外传来,带着傲慢:“长老,再不说藏钻洞在哪,我就把你的部落全埋进血钻矿里!”接着是长老的怒吼:“巴卡族没有叛徒!春芽会吃掉你们的毒,会毁掉你们的军火!”李伟心里一紧,刚要行动,就听见“砰”的一声枪响——长老中枪了。
“不能等了!”李伟掏出粉丝捐的撬棍,这是“五金店老板老周”捐的,钢质特别好,一撬就把铁锁撬开了。里面的军火果然堆得像山,木箱上的黑钻标志在灯光下闪着光。沈亦舟把定向炸药贴在木箱上,设置好引爆时间:“五分钟后爆炸,我们从裂缝撤出去。”
精准爆破——他们刚钻出裂缝,就看见艾娃的人押着长老往溶洞走。“抓住他们!”艾娃尖叫着,举着枪追过来。李伟扔出颗烟雾弹,烟雾弥漫中,他们带着长老往瀑布外跑。刚跑出溶洞,身后就传来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定向炸药爆炸了,军火库的铁门被炸开,却没塌了溶洞。“老陈的炸药真管用!”阿凯拍着手笑,“艾娃的军火全炸成废铁了!”
艾娃气得浑身发抖,带着人往雨林里追。雨林里突然响起哨声,是巴卡族的信号,无数根藤条从树上垂下来,缠住了艾娃的人的腿。“是粉丝捐的红外绊雷!”阿凯指着远处,绊雷接二连三地爆炸,艾娃的人乱作一团。老茶客的橡皮艇队也到了,载着纳米比亚的维和部队,从刚果河上冲过来,枪口对准艾娃的人。
艾娃想往血钻矿的方向跑,那里有她的接应直升机。李伟跳上橡皮艇,阿凯划着桨追过去。“你的血钻生意到头了!”李伟举起长老交给他的藏钻洞地图,“巴卡族的钻石不会再用来买军火,会用来建学校和医院!”艾娃的直升机刚要起飞,维和部队的直升机就追了过来,用探照灯照着它:“不许动!立刻降落!”
血钻新生——艾娃的直升机被迫降落,她被维和部队押着走下来,嘴里还在嘶吼:“我还有血钻!我能买更多军火!”长老突然走过来,举起一把锤子,砸碎了艾娃手里的血钻:“钻石是石头,春芽是希望,你永远不懂。”周小雨的直播镜头对准血钻矿,巴卡族的孩子们正在种“雨林固氮春芽”,种子埋进红色的泥土里,很快就冒出了嫩绿色的芽尖。
第二天清晨,雨林的雾气散了,阳光照在血钻矿上。李伟和长老一起,把最后一颗“雨林固氮春芽”种子种在矿场中央。“这颗种子会长成大树,挡住氰化物的毒。”长老摸了摸种子,“巴卡族会守护春芽,就像守护雨林一样。”蒙戈和娜雅带着孩子们,在种子周围插上藤编的围栏,上面挂着粉丝们的网名卡片。
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,粉丝们的礼物刷屏了。“美食博主阿梅”的留言带着食谱:“我捐的雨林酱料到黑角港了!有傣味酸汤酱和麻辣酱,给孩子们做春芽炒肉吃!”她附了张酱料的照片,“上次寄的时候,海关以为是危险品,查了我三个小时!”
“老茶客”的合作消息更让人振奋:“我和刚果(布)政府签了协议,要在血钻矿建春芽种植基地和学校!中资企业会来修公路,巴卡族的年轻人能去上班,不用再靠采钻石为生。”他指了指远处的施工队,“推土机已经到了,下个月就开工!”
沈亦舟拿着检测报告走过来,脸上带着笑容:“春芽的净化效果比预期的好,血钻矿的氰化物浓度已经下降了30%。秦教授发来消息,‘雨林固氮春芽’的研究成果会在联合国环保大会上展示,非洲有十个国家都想引进这种种子。”
艾娃被押上维和部队的飞机时,突然回头看向血钻矿。春芽的芽尖在阳光下闪着光,巴卡族的孩子们围着春芽唱歌,歌声飘得很远。她的眼神里充满了不甘,却又带着一丝迷茫——她或许永远不会明白,为什么一堆“石头”能打败她的军火。
深夜,阿锐的卫星平板又收到一条匿名消息,这次附带的是段杂音交错的录音,艾娃的傲慢和男人的冷硬在电流声里撞得刺耳。“加蓬锰矿的备用血钻,够你招兵买马——但别耍花样,马库斯。”艾娃的声音突然压低,“你丈夫的旧部只认黑钻,不认我。”被称作马库斯的男人冷笑一声,尾音带着咬牙切齿的恨:“放心,我比你更想毁掉春芽。当年你为了夺权,把我弟弟扔进卢旺达的军火库当诱饵,这笔账,得用春芽基地的废墟来还。”他顿了顿,背景里传来金属被腐蚀的“滋滋”声,“加蓬锰矿的水ph值只有2.5,比胃酸还酸,你的春芽种子敢种进去,第二天就烂成泥——我在矿场的蓄水池里等着,看你怎么救你的‘希望’。”消息最后是张加蓬锰矿的照片:黄褐色的池水浮着泡沫,岸边的矿车底盘被腐蚀得坑坑洼洼,一块木牌插在池边,用红漆写着“毒蝎”二字,字体边缘还沾着干涸的血渍。
李伟反复听着录音里“滋滋”的腐蚀声,掌心的春芽种子像被烫到一样。沈亦舟凑过来,手指在卫星平板上滑动,调出加蓬锰矿的环境监测数据——是“雨林植物学家老林”提前发来的预警。“锰矿废水渗透进地下水,形成了酸性矿坑湖,”他指着屏幕上的红色区域,“ph值2.5,能直接腐蚀钢铁,普通春芽的根须接触后会迅速坏死。秦教授说‘耐酸春芽’还在最后的培育阶段,种子要后天才能从国内发运。”阿凯突然拍了下桌子,夜视仪的包装盒被震得跳起来:“那家伙提到‘蓄水池’,肯定是把酸性水引去了种植区的水源——老雷捐的战术靴防刺但不防酸,咱们得提前让粉丝准备耐酸装备!”
第二天清晨,车队驶离雨林时,巴卡族的人们举着春芽种子站在路边送行。蒙戈吹着用藤条做的笛子,娜雅抱着新的春芽种子,递给李伟:“这是给你的,种在加蓬的土地上。”李伟接过种子,种子在掌心温热,像一颗跳动的心脏。
雨林的路很窄,车队慢慢前行,身后的春芽基地越来越小,却像一颗绿色的星星,在刚果(布)的雨林里闪耀。阿凯突然指着前方:“看!犀鸟!”一只巨大的犀鸟落在车窗外的树枝上,啄着上面的果实,羽毛在阳光下闪着彩色的光。“这是雨林的吉祥鸟,会给我们带来好运。”长老的声音从电台里传来,带着笑意。
车窗外的雨林越来越密,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,在地上投出无数个小太阳。李伟摸出卫星电话,拨通了秦教授的号码——听筒里传来培育箱的“嗡嗡”声。“‘耐酸春芽’的种子加了层生物胶涂层,能暂时抵御酸性环境,”秦教授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坚定,“我和团队轮班盯着,明天一早就送机场。”挂了电话,他看向副驾上阿锐正在整理的装备清单:耐酸手套、防腐涂料、水质中和剂,粉丝捐赠的物资清单已经列了满满三页。“马库斯和艾娃是互相咬的野狗,”李伟把春芽种子放进防水袋,“但他们的目标都是春芽——下一站加蓬,咱们既要防酸性水,还要盯着他们内讧。”
车窗外的雨林越来越密,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,在地上投出无数个小太阳。李伟知道,春芽的旅程还在继续,黑钻联盟的残余势力或许还在暗处,但他不再害怕——因为他的身后,有千千万万的粉丝,有并肩作战的伙伴,有雨林里每一个渴望和平的生命。只要春芽还在生长,希望就不会熄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