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尔富尔的晨雾还没散尽,001号茶苗的叶片上挂着露珠,像缀了串碎钻。李伟蹲在茶苗旁系鞋带时,突然听见周小雨的尖叫:“李老师!看那边!是联合国的直升机!”
轰鸣声由远及近,机身喷涂的“UN”标识在晨光中格外醒目。直升机刚停稳,舱门就打开了——阿花扎着羊角辫,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裙,举着写有“012号茶苗”的纸牌,像只小鸟似的扑下来:“李老师!杜尔弟弟!我来啦!”
杜尔从茶苗丛里冲出来,怀里抱着精心养护的012号茶苗,嫩梢上刚抽的新芽沾着他的体温。两个孩子隔着三步远站定,突然同时把手里的“礼物”递过去——阿花带来的湘西茶种装在竹编小盒里,杜尔的茶苗叶片上系着根红绳,是他攒了半个月糖纸换的。“你的茶种,在湘西发了芽。”“你的茶苗,在这里长了新叶。”两人异口同声,又同时红了脸,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。
沈亦舟举着相机抓拍这一幕,镜头里,阿花身后的中非青少年交流营师生正陆续下车,他们带来的行李箱上贴满了“春芽”“和平”的贴纸。“秦大山托我带话,”交流营张老师握着李伟的手,递过个油纸包,“这是湘西老茶农秘制的茶苗肥,说掺着沙漠红土用,茶苗能抗风沙。”
周小雨的直播镜头早被弹幕淹没。“破防了!跨洋茶苗之约成真了!”“阿花的小裙子好眼熟,是不是上次直播里说的‘攒了三个月零花钱买的’?”“我捐的儿童书包到了吗?上面绣着茶苗图案的!”李伟刚接过手机,就看见“母婴店主阿燕”的Id带着物流截图刷屏:“书包走的联合国难民署通道,昨天到喀土穆,今天应该能到种植园!”
话音刚落,远处就传来卡车的鸣笛声。三辆喷着“春芽爱心专线”的卡车碾着晨雾驶来,车斗里的物资堆得像小山——阿燕捐的儿童书包挂在最外面,每个书包侧面都绣着“中非友谊”;“退休教师阿桂”捐的绘本摊在油布上,《茶苗的旅行》封面画着湘西与达尔富尔的地图,用红线连在一起;最显眼的是“医疗志愿者阿莉”捐的流动医疗箱,绿色的箱体上印着白色的十字,格外醒目。
“这些物资,走了整整十九天。”中国援非物流公司的王司机跳下车,裤腿上还沾着红海港口的盐渍,“从湘西装货,经广州港海运到苏丹港,清关时卡了三天,多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卡洛斯团长帮忙协调。”他指着最前面的卡车,“这里面还有‘水利工程师阿江’的水质检测设备,说让孩子们喝上干净水。”
阿花拉着杜尔的手去卸书包,两个孩子踮着脚把书包分给难民营的小伙伴。一个失去右腿的小男孩摸着书包上的茶苗刺绣,突然问:“姐姐,茶苗长大了,我的腿能像它一样再长出来吗?”阿花蹲下来,认真地帮他系好书包带:“茶苗能在沙漠里扎根,你也能在这片土地上长大。等你学好中文,我们一起去湘西看茶海。”
李伟看着这一幕,突然被沈亦舟拽了拽衣袖。西边的天际线处,一股黑烟正滚滚升起,穆罕默德骑着骆驼疯了似的跑来,头巾被风吹得遮住了脸:“不好了!邻近的瓦迪省遭袭了,叛军把难民营烧了,上千个难民正往这边逃,还有很多重伤员!”
“立刻启动紧急救援预案!”李伟的声音瞬间沉下来,转身对着人群喊,“晓茶,带医疗组的人整理急救箱,优先备齐止血药、抗生素和截肢术后护理用品!奥马尔,你带兄弟们加固种植园围栏,把工棚改造成临时安置点,用粉丝捐的帆布搭遮阳棚!”
“我来开直播!”周小雨立刻架起设备,镜头扫过正在忙碌的人群,“家人们,瓦迪省难民紧急转移,我们需要医疗物资、食品和帐篷,有渠道的家人请立刻联系我们!”
沈亦舟已经在核对物资清单,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:“现有医疗物资只能支撑五十人,食品储备够三百人吃两天。阿莉捐的流动医疗箱里有两台心电监护仪,刚好能用上,但缺少除颤仪和麻醉剂。”他抬头看向李伟,“我已经联系维和部队张队长,他们能派军医支援,但物资缺口太大。”
“先解决吃饭问题。”李伟拽下沾着茶汁的围裙,往灶台走去,“沈亦舟,来搭把手,咱们做‘沙漠续命粥’。”他掀开米缸,里面是粉丝捐的糙米和小米,“糙米耐煮顶饱,小米养胃,加些沙漠里的野苋菜和晒干的驼肉干,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抗饿。”
沈亦舟已经默契地烧起了火,铜锅被烧得发烫,他往里加了三大桶从春芽井打来的水:“每100克糙米含膳食纤维3.5克,能预防难民长期吃粗粮导致的便秘;驼肉干蛋白质含量高,泡软后容易消化,适合老人和孩子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野苋菜要焯水,去除草酸,不然容易引起肠胃不适。”
“还是你专业。”李伟笑着往锅里倒米,“上次阿梅捐的压缩饼干还剩多少?先拿出来应急,等粥煮好再分。”
“别提阿梅的饼干了。”沈亦舟翻找物资时忍不住笑,“刀疤脸说那饼干能当砖头用,上次修围栏,他用饼干垫着敲钉子,饼干都没碎。”
直播镜头里,两人一递一接的动作流畅自然,弹幕瞬间笑疯。“厨房杀手阿梅”的Id带着委屈的表情包跳出来:“我这次捐的是自热米饭!已经在路上了!走的航空加急,三天必到!上次的饼干是厂家发错货了!”
“阿梅你可别再翻车了!”“机械师阿伟”打趣道,“我捐的便携式燃气灶和铁锅已经到苏丹港了,这次的锅是加厚的,就算你煮石头都不会糊!”他甩上一张设备图,“顺便捐了十罐液化气,够李老师煮一百锅粥了!”
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!”“医疗器材商阿峰”的蓝色Id格外醒目,“我刚联系了国内的医疗器械厂,除颤仪、麻醉剂和一次性注射器各备了五十套,走联合国人道主义空运通道,明天中午就能到喀土穆,下午就能送到种植园!”他附上捐赠凭证,“另外,我联系了苏丹当地的华人医疗队,他们带着药品正往这边赶,预计四小时后到达。”
“太及时了!”周小雨激动得声音发颤,镜头转向远处,第一批难民已经出现在地平线处,像一群疲惫的候鸟。“家人们看,难民快到了!他们大多是老人、妇女和孩子,很多人都受了伤!”
李伟往粥里加了把野苋菜,绿色的菜叶在沸水里翻滚,瞬间让浑浊的粥变得鲜亮。“家人们,这锅粥叫‘春芽粥’,每一粒米都带着你们的心意。”他用勺子搅了搅粥,“等难民安置好,我教大家做沙漠版的‘茶香驼肉干’,既能当零食又能储备,以后难民们自己也能做。”
说话间,第一个难民已经走进种植园。是个抱着婴儿的妇女,她的裙摆被鲜血染红,怀里的孩子脸色发青,嘴唇干裂得渗血。晓茶立刻迎上去,用粉丝捐的无菌纱布包扎她的伤口,沈亦舟则递过一杯温水,用小勺一点点喂给孩子。“别担心,我们有医生,有吃的,你们安全了。”晓茶的声音温柔,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越来越多的难民涌进来,种植园的临时安置点很快被挤满。奥马尔和易卜拉欣带着兄弟们抬伤员、搭帐篷,曾经的敌对部落首领,此刻配合得无比默契。刀疤脸把粉丝捐的毛毯分给老人和孩子,粗糙的手轻轻拍着发抖的孩子:“别怕,有中国朋友在,没人能伤害你们。”
阿花和杜尔捧着碗粥,挨个儿给难民分发。当他们走到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面前时,小女孩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,不肯松开。阿花把粥递给她,轻声说:“我妈妈说,吃饱了才有力气等爸爸妈妈回来。”她把自己的书包摘下来,“这个给你,里面有绘本,你可以看着书等他们。”
小女孩接过书包,摸着上面的茶苗刺绣,突然问:“茶苗会开花吗?”杜尔蹲下来,指着012号茶苗:“会的,等春天来了,它会开白色的小花,像雪一样。到时候,我们一起给它浇水。”
镜头拍到这一幕,弹幕瞬间被“心疼”“加油”刷屏。“珠宝设计师阿琳”的Id刷来十组火箭:“我定制了一批‘春芽守护’银锁,给难民营的孩子每人一个,刻上他们的名字和茶苗编号,保佑他们平安长大!”“海外华人商会阿明”则留言:“我们商会包下了未来三个月的食品供应,物资已经从欧洲发往苏丹港,一周内到达!”
夕阳西下时,华人医疗队终于抵达种植园。带队的陈医生刚下车,就立刻投入抢救工作,“医疗器材商阿峰”捐的除颤仪刚好派上用场,成功救回一个心脏骤停的老人。“这里的条件比想象中好,”陈医生擦着汗说,“有干净的水,有消毒设备,还有这么多热心人,太难得了。”
李伟和沈亦舟煮了整整二十锅春芽粥,累得瘫坐在灶台边。阿花端来两碗凉好的粥,递到他们手里:“李老师,沈老师,你们快吃点。杜尔说,你们从早上到现在都没休息。”
沈亦舟接过粥,看着远处正在安置的难民,突然说:“卡洛斯团长刚才发消息,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机认证已经下来了,春芽茶可以正式出口欧洲。还有,中欧班列的集装箱已经在苏丹港待命,下个月就能装货。”
“太好了。”李伟喝了口粥,米香混着野苋菜的清香在舌尖散开,“等这批茶卖出去,我们就能建一所学校,让杜尔和阿花这样的孩子都能上学。”
话音刚落,周小雨突然跑过来,脸色苍白:“李老师,叛军的小分队往这边来了!大概有二十多个人,举着枪,说要‘征用’我们的物资!”
所有人都瞬间紧张起来。奥马尔立刻召集兄弟们,手里握着锄头和钢钎:“李老师,你带老人和孩子躲进茶苗区,那里有中国援建的标识,他们不敢动!我们来挡住他们!”
“不行。”李伟站起身,眼神坚定,“我们不能再让冲突发生。沈亦舟,联系张队长,让他们立刻支援;周小雨,开着直播,把镜头对准中国援建标识和联合国旗帜,让全世界都看到这里的情况。”他走到种植园门口,手里握着秦大山寄来的湘西铁铲,木柄上的“春芽”二字被汗水浸得发亮。
叛军小分队很快出现在视线里,为首的是个留着光头的壮汉,脸上带着刀疤,手里的AK47枪口对着天空。“把你们的粮食和药品交出来!不然就烧了这里!”他的声音粗哑,带着威胁的语气。
“这里是中国政府援助的春芽种植园,受国际法保护。”李伟往前走了一步,指着门口的标识牌,“你们可以看看,上面有联合国的认证标志。如果你们敢动这里的一草一木,就是违反国际法,维和部队马上就到。”
光头壮汉眯起眼睛,盯着标识牌上的“中国援建”字样,犹豫了。他身后的一个年轻士兵突然说:“首领,我姐姐就在喀土穆的中国援建医院治病,是中国医生救了她的命。他们的物资,都是用来帮助难民的,我们不能抢。”
“住嘴!”光头壮汉呵斥道,但语气明显软了下来。他看着种植园里正在喝粥的难民,看着抱着布娃娃的小女孩,看着正在给茶苗浇水的阿花和杜尔,手里的枪慢慢垂了下来。“我们……我们只是来看看。”他顿了顿,突然从背包里拿出几包压缩饼干,“这是我们剩下的粮食,给孩子们吃吧。”
李伟愣住了,随即伸出手:“谢谢。如果你们愿意,也可以留下来,和我们一起种茶。种茶能赚钱,比打仗好。”
光头壮汉看着李伟真诚的眼神,突然笑了:“我叫马赫迪。以前我是个农民,后来家乡被战火毁了,才当了叛军。如果这里真的能种出希望,我愿意试试。”他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,“把枪都收起来!从今天起,我们不再是叛军,是种茶人!”
周小雨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幕,弹幕瞬间沸腾。“这就是中国力量!”“以茶化武,太牛了!”“春芽种植园就是和平的灯塔!”“海外华人阿明”的留言被顶到最前:“我们商会决定,聘请马赫迪当春芽茶欧洲市场的代言人,让他把‘炮火中长出的茶’的故事,讲给全世界听!”
当晚,种植园的篝火晚会格外热闹。马赫迪和他的士兵们帮着搭建帐篷,奥马尔教他们辨认茶苗,易卜拉欣则弹着阿拉伯传统乐器,歌声悠扬。晓茶带着女人们给难民缝补衣服,粉丝捐的布料五颜六色,缝在一起像一道彩虹。
李伟和沈亦舟在灶台边教大家做“茶香驼肉干”。“驼肉要切成条,用盐、胡椒和茶叶末腌制半小时,”李伟一边示范一边讲解,“茶叶要用咱们自己种的春芽茶,既能去腥又能增香。”
沈亦舟在一旁烤驼肉干,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:“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细菌生长,这样做出来的驼肉干能保存更久。烤的时候要注意翻动,避免烤糊,温度控制在80c左右最合适。”
“沈老师比李老师还讲究。”阿花拿着小本子记笔记,“我回去要教爷爷做,这样湘西的茶农也能吃到达尔富尔的驼肉干了。”
杜尔举着刚烤好的驼肉干,递到马赫迪面前:“叔叔,你尝尝,这是用春芽茶做的,很好吃。”
马赫迪咬了一口,茶香和肉香在嘴里散开,他眼眶突然有些发热。“我很久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了。”他看着身边正在欢笑的人们,“以前打仗的时候,我们只能吃生的骆驼肉,从来没想过,驼肉还能做得这么好吃。”
直播镜头里,世界各地的粉丝都在互动。“我在法国,已经下单了春芽茶,什么时候能发货?”“我在巴西,想认养一株茶苗,给它取名‘和平’!”“我是留学生,能不能去种植园当志愿者?”
李伟对着镜头笑着说:“春芽茶下个月就能通过中欧班列运到欧洲,认养茶苗的通道一直开放,志愿者我们也非常欢迎。只要大家心中有和平,春芽茶就会在全世界扎根。”
第二天中午,“医疗器材商阿峰”捐的医疗物资和“阿梅”的自热米饭同时抵达种植园。当难民们吃到热气腾腾的自热米饭时,一个老人捧着饭盒,对着中国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:“谢谢中国朋友,是你们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。”
下午,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卡洛斯团长再次到访,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“春芽种植园的模式被评为‘全球战乱地区农业援助典范’,下个月将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安全会议上,邀请你们做主题发言。”他递给李伟一份邀请函,“这不仅是你们的荣誉,更是中国援助非洲的荣誉。”
李伟接过邀请函,手有些颤抖。他看向沈亦舟,看向奥马尔、易卜拉欣和马赫迪,看向正在茶苗旁嬉戏的孩子们,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,”他说,“是所有帮助春芽种植园的人的荣誉,是中非友谊的荣誉。”
卡洛斯团长笑着点头,走到001号茶苗旁,轻轻抚摸着叶片:“这株茶苗,从湘西来到达尔富尔,在炮火中扎根、生长,它代表的是希望,是和平,是跨越国界的友谊。我相信,它的故事,会激励更多的人。”
夕阳西下时,阿花和杜尔带着难民营的孩子们,在茶苗区种下了新的茶种。每个孩子都在木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愿望,有的写“希望再也没有战争”,有的写“希望能去中国上学”,有的写“希望春芽茶能卖到全世界”。
李伟和沈亦舟站在一旁,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,相视而笑。沈亦舟递给他一杯刚泡好的春芽茶,茶香清冽,带着沙漠的阳光气息。“秦大山发来消息,湘西的辣木苗已经收获了第一批,和春芽茶一起出口欧洲,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。”
“太好了。”李伟呷了口茶,望向远处的春芽井,井水清澈,倒映着漫天的晚霞。“等我们从罗马回来,就开始建学校,建茶叶加工厂,让这里的人们都能靠种茶过上好日子。”
手机突然震动起来,是秦大山发来的视频。湘西的茶园里,茶农们正在采摘茶叶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“小伟,亦舟,”秦大山的声音格外激动,“咱们的春芽茶,被评为‘中国十大援非特色产品’,外交部的同志都来考察了,说要把春芽茶作为中非友谊的象征!”
视频里,阿花的爷爷举着一包春芽茶,对着镜头喊:“小伟啊,等你们回来,咱们一起炒茶,用湘西的泉水,泡达尔富尔的茶!”
李伟的眼眶湿润了。他举着手机,让镜头扫过种植园的每一个角落——绿油油的茶苗,欢快的孩子们,忙碌的人们,还有远处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。“爷爷,我们等着那一天。”他的声音哽咽着,却充满了力量,“春芽茶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”
夜色渐浓,种植园的灯光亮了起来,像撒在沙漠里的星星。春芽井的水潺潺流淌,滋润着茶苗,也滋润着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。李伟知道,只要茶苗还在生长,希望就不会熄灭;只要中非人民的心连在一起,和平就会在炮火边缘,绽放出最美的春芽。
沈亦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也皱起了眉。他知道李伟的心思,这些茶苗不只是植物,是难民营孩子们的希望,是奥马尔那些前叛军兄弟“放下枪拿起锄头”的底气,更是跨越国界的牵挂。“要不先从工棚的储水罐里匀水?”他提议,“虽然不多,但能救急。”
“不行。”李伟摇头,“储水罐里的水刚够难民营的老人和孩子饮用,上次沙暴把输水管道砸坏了,现在全靠拉水维持。咱们不能跟孩子抢水喝。”他抬头望向远处的地平线,那里隐约能看到一道干涸的河床轮廓,“只能去挖井了。”
“挖井?我去!”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奥马尔扛着把磨得发亮的锄头跑过来,晒得黝黑的胳膊上沾着茶汁,额角的汗珠顺着刀疤往下淌,却笑得格外精神。自从放下枪跟着学种茶,这个曾经的叛军首领像换了个人,脸上的戾气淡了,取而代之的是庄稼人的踏实。
“我小时候跟着部落老人在北边的干河床挖过井,那里的沙层下藏着水!”他拍着胸脯保证,锄头把被他握得温热,“我带兄弟们去,一天就能挖出水!”
李伟刚要点头,远处突然传来“砰”的一声枪响,紧接着是骆驼的嘶鸣。穆罕默德骑着一匹瘦骆驼疯了似的往种植园冲,白色头巾被风吹得变形,脸上满是惊慌,连缰绳都快攥不住了:“不好了!李老师,奥马尔首领!邻近的拉赫曼部落也在干河床挖井,他们说那片土地是他们的,看到我们的人就开枪,已经有两个兄弟被打伤了!”
“这群疯子!”奥马尔猛地举起锄头,眼里瞬间燃起怒火,“那片干河床是咱们两个部落共用的,凭什么他们独占?我现在就带兄弟们过去,把他们赶出去!”
“站住!”李伟一把拉住他,“现在去就是火并,受伤的只会是更多人。”他看向沈亦舟,两人交换了个眼神——在非洲的战乱地区,资源争夺往往是冲突的导火索,一旦开枪,之前所有的和平努力都可能化为泡影。
沈亦舟立刻掏出手机:“我联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张队长,让他们派人去调解。”
“来不及了。”穆罕默德喘着气说,“拉赫曼部落的首领说,天黑前要是我们的人不撤,他们就烧了咱们的种植园!”
周小雨举着直播设备跑过来,镜头里已经挤满了弹幕。“李老师,粉丝们都看到刚才的枪声了,都在问怎么回事,还有人说要捐水和抗旱设备。”她把屏幕转向李伟,上面的留言刷得飞快——“是不是又有武装分子来捣乱?”“我家里有抗旱保水剂,现在就寄!”“需要捐款吗?随时待命!”
李伟深吸一口气,接过手机对准自己。他脸上的汗还在流,却笑得沉稳:“家人们别慌,只是点小摩擦,能解决。不过现在有两个急事要麻烦大家,一是茶苗缺水,二是挖井的兄弟们还没吃午饭。咱们先开个‘紧急教学场’,我教大家做沙漠里的抗旱杂粮饼,顺便听听你们的抗旱妙招。”
他转身往灶台走,沈亦舟已经默契地拎来半袋玉米面——那是“厨房杀手阿梅”上次捐的,虽然她做饭翻车,但捐的食材都实打实的好。旁边还放着一小桶骆驼奶和一碗沙枣泥,是哈立德的妻子早上送来的。“玉米面加骆驼奶,能补充蛋白质,沙枣泥含糖量高,顶饿。”沈亦舟一边帮李伟围上围裙,一边报出营养数据,“每100克玉米面含碳水化合物75克,骆驼奶的蛋白质含量比牛奶高30%,刚好适合体力消耗大的人。”
“还是你想得周到。”李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,拿起面瓢舀起玉米面。阳光透过灶台上方的破油布,照在两人身上,扬起的面粉像金色的粉尘。这种无需多言的默契,是在湘西一起种茶、在沙漠一起抗沙暴练出来的,比亲兄弟还亲。
“李老师又在危机时刻开小灶,这心态我服了!”“厨房杀手阿梅”的Id带着个焦黑的饼干表情包跳出来,还附了张她上次做杂粮饼的“翻车照”——饼底烧得漆黑,中间却还是生的。“上次学你的杂粮饼,我把平底锅烧穿了,差点被我老公赶去阳台睡。这次我不献丑了,刚下单了十箱即食麦片,走顺丰空运,虽然到非洲要一周,但至少不会糊!”
弹幕瞬间笑成一片。“机械师阿伟”打趣道:“阿梅你可别再寄吃的了,上次你捐的压缩饼干,刀疤脸用它砸开了石头,硬得能当武器。这次捐点实用的,比如钻井机配件?”
“就是就是,阿梅你负责搞笑,专业的事交给我们!”一个蓝色的Id跳了出来,头像的是水利工程师的标志,正是“水利工程师阿江”。他刚发完言,就甩上来一张手绘的沙漠找水示意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干河床的地形、沙层厚度和可能的水源位置。
“李老师,沙漠找水有技巧,干河床的‘V’型弯道处是水流沉积区,容易藏水;还有就是看植物,要是有沙棘丛成片生长,下面肯定有地下水。”阿江的留言一条接一条,专业又细致,“挖井的时候不能垂直挖,要斜着45度角,避开流沙层,不然刚挖好就会塌。我捐的无人机勘测设备昨天已经到苏丹港了,带热成像仪和地下水源探测功能,能精准定位水源,走联合国的中转通道,三天之内肯定能到种植园!”
“阿江牛逼!”“机械师阿伟”立刻跟帖,“我刚联系了国内的厂家,定制了一套便携式钻井机和三十米钢管,跟阿江的无人机同批运输。这钻井机是小型的,拆开来能用车拉,沙漠里也能用,挖井效率比人工快十倍,保证一天之内就能挖出水源!”
李伟正把揉好的面团拍成薄饼,闻言停下手里的动作,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:“谢谢阿江,谢谢阿伟,也谢谢所有家人们。你们的每一份心意,都是茶苗的救命水,也是这里的希望。”他把薄饼贴在烧热的石板上,“滋滋”的香气透过屏幕传出去,“这饼叫‘春芽饼’,等挖出水,咱们就用新水炒新茶,跟大家一起分享。”
杜尔抱着个小陶罐跑过来,罐子里装着他攒了好几天的沙枣。“李老师,我也帮着做饼。”他踮起脚尖,把沙枣倒进面盆里,小脸上沾着面粉,像只小花猫,“阿花茶苗不能死,我要等着阿花姐姐来一起看它长大。”
镜头拍到杜尔认真的样子,弹幕瞬间被“心疼”“加油”刷屏。“湘西小笔友阿花”的Id突然出现,发了一段语音,是个清脆的小女孩声音:“杜尔弟弟,别担心,我爸爸已经把我们家的抗旱茶苗营养液寄过去了,是爷爷配的秘方,能让茶苗在干旱的地方活下来。还有,我跟老师申请了,要去参加中非青少年交流营,下个月就能去达尔富尔看你和茶苗啦!”
杜尔的眼睛瞬间亮了,抱着手机不肯撒手,反复听着语音,嘴角咧得能看到小豁牙。李伟摸了摸他的头,心里暖暖的——这些孩子的纯真,正是化解仇恨、孕育和平的最好种子。
“奥马尔,你带一半兄弟去干河床外围警戒,只守不攻,跟拉赫曼部落的人说明情况,我们不是来抢水的,是来一起挖井的。”李伟把烤好的春芽饼装进布包,递给奥马尔,“带上这个当干粮,告诉他们,等水挖出来,咱们两家平分,茶苗也可以一起种。”
奥马尔接过布包,饼的香气钻进鼻子,心里一热。以前他带兵打仗,靠的是枪和威胁,现在跟着李伟,才明白原来用真诚和分享,就能解决问题。“放心吧李老师,我不会冲动的。”他用力点头,转身对身后的兄弟们喊,“都把枪留下!带上锄头和铁锹,咱们去跟拉赫曼部落的人讲道理!”
刀疤脸凑过来,手里拎着两把磨得锋利的钢钎:“李老师,我带另一半人准备沙袋和加固材料,等设备到了就能立刻开工。上次修防护棚剩下的玄武岩还有不少,正好用来砌井壁,防止塌方。”
“好。”李伟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注意安全,别太累着。”刀疤脸咧嘴一笑,露出脸上的疤痕:“比起以前在采石场挖石头,这算啥。现在有奔头,越干越有劲。”
所有人都行动起来,种植园里一派忙碌的景象。晓茶带着几个妇女给难民营的孩子分发春芽饼,周小雨则一直开着直播,实时播报情况,粉丝们的捐款和物资清单不断更新——“退休教师阿桂”捐了五十斤腐熟的茶粕肥,能改良土壤保水;“母婴店主阿燕”捐了一批儿童防晒帽和水壶,怕孩子们挖井时中暑;“农业专家老陈”则发来了一份沙漠茶苗养护手册,里面详细写了干旱天气的浇水技巧。
沈亦舟一边联系维和部队,一边整理粉丝捐赠的物资清单,时不时还要给李伟打下手。“张队长回消息了,他们下午会派两个人去干河床调解。”他擦了擦额角的汗,“还有,阿江刚才发消息说,他的无人机在苏丹港遇到点麻烦,清关文件需要咱们这边的种植园证明,我已经把文件发过去了。”
“辛苦你了。”李伟递给他一块刚烤好的春芽饼,“先垫垫肚子,别忙得忘了吃饭。”
沈亦舟接过饼,咬了一大口,玉米的香气和沙枣的甜味在嘴里散开。“说起来,咱们刚来的时候,谁能想到现在会这样。”他望着远处忙碌的人群,奥马尔的兄弟们正和难民营的老人一起搭建临时遮阳棚,“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,现在有茶苗,有朋友,还有这么多牵挂咱们的人。”
李伟笑了笑,看向001号茶苗。虽然叶尖还是发卷,但在他心里,这株茶苗已经不仅仅是植物,是跨越国界的友谊,是战火中的希望。“会越来越好的。”他轻声说,“只要咱们不放弃,只要茶苗还在生长,这里就会有和平。”
冲突还是提前爆发了。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种植园的狗突然狂吠起来。李伟和沈亦舟立刻抄起旁边的钢钎跑出去,只见拉赫曼部落的人举着AK47,骑着骆驼闯进了种植园,为首的首领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,腰间别着把弯刀,眼神凶狠。
“你们的人还在干河床,是不是想耍花招?”他用生硬的阿拉伯语吼道,枪口指着茶苗区,“我再说一遍,干河床是我们的地盘,要么你们的人立刻撤,要么我就把这些破茶苗全烧了!”
奥马尔带着兄弟们冲过来,手里握着锄头,挡在茶苗前:“干河床是两个部落共用的,我们只是想挖井浇茶苗,不是来抢地盘的!水挖出来,咱们平分!”
“平分?我凭什么信你?”拉赫曼首领冷笑一声,“以前你们部落抢我们的粮食,现在又来抢水,当我是傻子吗?”他挥了挥手,身后的人立刻举起枪,气氛一触即发。
“都住手!”晓茶突然举着手机从工棚里跑出来,跑得太急,差点摔在地上。她把手机屏幕对准拉赫曼首领,上面正播放着一段视频——湘西的“和平茶园”里,秦大山带着村民们给辣木苗浇水,阿花举着一块用彩笔写的纸牌,上面是阿拉伯语和中文两种文字:“拉赫曼部落的朋友,欢迎来种茶,茶苗能赚钱,比抢水好。”
视频里,阿花用生涩的阿拉伯语喊:“我的朋友杜尔在达尔富尔种茶,我在湘西种辣木,我们一起赚钱,一起和平生活。”她身后的湘西村民也跟着喊:“欢迎来湘西做客!”“中非是朋友!”
拉赫曼首领愣住了,眼睛死死盯着屏幕。他的小儿子突然从骆驼后面钻出来,拽着他的衣角,指着茶苗区的木牌:“爸爸,我想认养一株茶苗,像奥马尔叔叔的儿子一样。学校的中国老师说,种茶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不用再打仗。”
孩子的声音不大,却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。拉赫曼首领看着儿子期盼的眼神,又看了看屏幕上阿花纯真的笑脸,手里的枪慢慢垂了下来。他想起自己的妻子,上次战乱中被流弹打伤,因为缺水缺药,差点没挺过来;想起部落里的孩子,每天都要走几十里路去拉水,嘴唇裂得全是口子。
“你们真的会把水分给我们?”他的声音软了下来,带着一丝不确定。
李伟走上前,把一块刚烤好的春芽饼递给孩子:“我们不仅会分水,还会教你们种茶、炒茶。等茶苗长大了,我们一起把茶叶卖到中国,卖到欧洲,赚的钱平分。”他指着茶苗区,“这些茶苗,是希望,不是冲突的理由。”
拉赫曼首领看着儿子接过饼,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眼眶突然有点发热。他放下枪,伸出手:“我叫易卜拉欣,拉赫曼部落的首领。以前的恩怨,是我太冲动了。”
李伟握住他的手,他的手粗糙有力,是常年握枪和锄头的手。“我叫李伟,来自中国。以后,我们是朋友,是一起种茶的伙伴。”
两只曾经可能敌对的手,紧紧握在了一起。阳光渐渐升起,照在茶苗上,也照在两个部落的人脸上,驱散了所有的阴霾。周小雨举着镜头,泪水模糊了双眼,弹幕里全是“破防了”“和平真好”的留言,“春芽后援团”的粉丝们甚至自发组织了“跨洋祝福”活动,把中文和阿拉伯语的“和平”“友谊”字样刷满了屏幕。
第三天下午,阿江的无人机和阿伟的钻井机终于抵达种植园。三辆卡车冒着沙尘驶来,车头上插着的“春芽救援”旗帜格外醒目。中国援非物流公司的司机跳下车,黝黑的脸上全是汗,却笑着敬礼:“李老师,沈老师,我们到了!路上绕开了两个战乱区,比预计晚了半天,实在不好意思。”
“不晚,一点都不晚!”李伟快步迎上去,和司机紧紧拥抱。卡车的车厢打开,阿江的无人机被装在特制的箱子里,上面贴着“精密仪器,小心轻放”的标签;阿伟的钻井机拆成了几个部分,旁边放着整齐的钢管,每一根都刷着防锈漆。
阿江远程连线的声音从音响里传来:“李老师,无人机我已经提前调试好了,开机就能用。热成像仪的探测深度能到地下十米,屏幕上红色的区域就是水源,越红水源越丰富。我把操作教程发在你手机上了,很简单,跟着步骤来就行。”
“好,辛苦你了阿江。”李伟拿起遥控器,按照教程开机。无人机“嗡”的一声腾空而起,螺旋桨卷起的风沙吹起了他的衣角。所有人都仰着头,眼睛紧紧盯着无人机,连孩子们都停止了打闹,屏住了呼吸。
无人机越飞越高,热成像仪的画面实时传送到临时搭建的屏幕上。屏幕上先是一片代表干旱的黄色,随着无人机向干河床飞去,画面渐渐出现了橙色,最后在干河床的“V”型弯道处,出现了一片醒目的红色。
“找到了!就是那里!”阿江的声音带着兴奋,“这个位置的水源深度大概在五米左右,水量充足,足够灌溉茶苗和供两个部落饮用!”
人群爆发出欢呼,奥马尔和易卜拉欣紧紧抱在一起,曾经的敌对部落首领,此刻像亲兄弟一样。“我们现在就开工!”易卜拉欣喊着,转身对身后的兄弟们说,“把家伙都拿出来,今天一定要挖出水源!”
钻井机很快组装好了,柴油发动机启动,“突突突”的声音打破了沙漠的沉寂。奥马尔和易卜拉欣并肩站在钻井机旁,亲自扶着钢管,曾经用来握枪的手,现在稳稳地握着钻井机的操作杆。刀疤脸和兄弟们则在旁边准备沙袋和玄武岩,一旦挖出水源,就立刻砌井壁,防止塌方。
李伟和沈亦舟在一旁指挥,时不时给大家递水。周小雨的镜头一直对着钻井机,粉丝们的留言刷得飞快——“加油!马上就能出水了!”“阿江的无人机太给力了,中国技术牛!”“等出水了,我捐的水质过滤器就能派上用场了!”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太阳渐渐西斜,钻井机已经钻到了地下四米深。突然,钻井机的声音变了,从沉闷的“突突”声变成了清脆的“哗哗”声。“快停!”沈亦舟大喊,“碰到水层了!”
操作员立刻关掉发动机,所有人都围了过来,眼睛死死盯着井口。几秒钟后,一股清水从钢管里喷涌而出,溅起的水花落在干渴的红土上,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。
“水!是水!”孩子们欢呼着,光着脚冲进浅水区,水花溅得满身都是,却笑得格外开心。大人们也激动得拥抱在一起,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。奥马尔和易卜拉欣跪在地上,用手捧着清水喝了一口,甘甜的泉水滋润了干渴的喉咙,也滋润了他们曾经充满仇恨的心。
周小雨的镜头颤抖着,刚好捕捉到一个画面——001号茶苗的叶片上,沾着溅起的水珠,在夕阳的映照下,像一颗璀璨的钻石,闪闪发光。“家人们看!水来了!茶苗有救了!”她的声音带着哭腔,却充满了力量,“你们的爱心,真的在沙漠里开出了花!”
“这口井就叫‘春芽井’!”“水利工程师阿江”的留言刷爆了弹幕,他还附了一张水质过滤设备的图片,“我捐的过滤设备明天就到,能去除水中的泥沙和细菌,保证孩子们喝上干净卫生的水。以后咱们的茶苗,就用这口井的水灌溉,长出的茶叶肯定特别香!”
“我捐的pVc管也到了!”“建材老板阿强”的Id跳了出来,“刚好用来搭建滴灌系统,比漫灌省水80%,还能精准控制水量,茶苗长得更好。我的工程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,明天就能帮着安装。”
当晚,种植园举行了一场热闹的篝火晚会。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,奥马尔和易卜拉欣一起弹着阿拉伯传统乐器,孩子们则围着李伟,听他讲中国的故事。晓茶用粉丝捐的蔬菜种子,煮了一大锅蔬菜汤,香味飘出了很远。
直播变成了“跨洋茶话会”,李伟在达尔富尔的土灶上炒着新采的茶青,秦大山在湘西的炒茶坊里同步操作,两地的茶香透过屏幕交融在一起。“小伟,亦舟,咱们湘西的辣木苗长势很好,下个月就能收第一批辣木叶了。”秦大山的声音从屏幕里传来,背景里是湘西茶园的郁郁葱葱,“我已经联系好了收购商,辣木叶和春芽茶一起卖到欧洲,肯定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奥马尔穿着粉丝捐的印有“春芽种植园”的t恤,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,显得有些紧张。他握着手机,用生硬的中文说:“以前我用枪,伤害了很多人。现在我用锄头种茶,中国朋友教我,和平比打仗好,种茶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。谢谢中国,谢谢所有帮助我们的朋友。”
他的儿子举着刚写好的中文作业,凑到镜头前,上面是歪扭却认真的“和平”“友谊”“春芽”三个词。“我以后要去中国上学,学种茶,学炒茶,做中非友谊的小使者。”孩子的声音清脆,像沙漠里的清泉。
弹幕瞬间被感动的留言刷屏——“这才是最动人的画面”“孩子是未来的希望”“为中国骄傲,为春芽骄傲”。“海外华人商会阿明”的留言被顶到了最前:“我们商会已经订了第一批春芽茶,一共一万斤,通过中欧班列运到欧洲。包装上就印‘炮火中长出的茶’,让全世界都知道,在中国的帮助下,沙漠里能长出和平与希望。”
“珠宝设计师阿琳”甩来一张银饰设计图,上面是一株栩栩如生的茶苗,茶苗的根部刻着“中非友谊”四个字。“我设计的‘春芽勋章’已经做好了,每一位认养茶苗的粉丝都能收到一枚,勋章上刻着茶苗编号和认养人的Id,这是咱们共同的荣誉。”
“农业专家老陈”则发来了一份《春芽种植园发展规划》,里面详细写了扩大种植面积、建设茶叶加工厂、开展农业培训等计划:“我已经联系了国内的农业大学,下个月会派专家过来,给两个部落的人做培训,教他们科学种茶,让春芽种植园成为非洲的‘茶叶硅谷’。”
李伟捧着刚炒好的春芽茶,对着镜头举起茶杯:“这杯茶,敬祖国,敬每一位帮助我们的家人,敬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希望。春芽茶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”
第五天,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考察团抵达种植园。为首的团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名叫卡洛斯,曾经在非洲工作了三十年,见证过无数的战乱与苦难。当他看到曾经的交战双方正一起给茶苗浇水,孩子们在茶苗旁追逐嬉戏,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笑容。
“我在非洲工作了三十年,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。”卡洛斯蹲下身,轻轻抚摸着001号茶苗的叶片,叶片饱满翠绿,充满了生机,“你们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,更用一株小小的茶苗,化解了部落之间的仇恨,孕育了和平。这是战乱地区的和平范本,值得全世界学习。”
他参观了“春芽井”和滴灌系统,当看到粉丝捐赠的无人机、钻井机和水质过滤设备时,由衷地赞叹:“中国的民间力量太了不起了,这种跨越国界的爱心,是解决非洲问题的关键。”他当场宣布,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为春芽种植园提供全套有机认证,同时拨款建设茶叶加工厂和农业培训中心,助力春芽茶走向全球市场。
“我们还会把春芽种植园的模式推广到其他战乱地区,让更多的人放下枪,拿起锄头,通过种植改变生活。”卡洛斯握着李伟的手,“谢谢你,李老师,谢谢你带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爱心。”
考察团离开后,种植园里一片欢腾。易卜拉欣带着拉赫曼部落的人,送来的一批优质的骆驼粪,作为茶苗的肥料;奥马尔则组织兄弟们,开始扩建茶苗区,准备种植粉丝们新捐的茶苗种子;刀疤脸和工程队一起,忙着安装滴灌系统,pVc管在红土上蜿蜒,像一条绿色的生命纽带。
沈亦舟拿着一份文件,快步走到李伟身边:“秦大山发来的,中欧班列的集装箱已经订好了,下个月十号就能到苏丹港。还有,中非青少年交流营的通知也下来了,阿花他们下个月十五号就能到达尔富尔。”
“太好了!”李伟接过文件,手有些颤抖。他想起刚到达尔富尔的时候,面对的是漫天的风沙、冰冷的枪口和绝望的眼神,而现在,他看到的是绿油油的茶苗、温暖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未来。这一切,离不开祖国的支持,离不开粉丝们的爱心
第三天下午,阿江的无人机和阿伟的钻井机终于抵达种植园。当无人机腾空而起,热成像仪的画面投在临时屏幕上时,所有人都围了过来——干河床的“V”型弯道处,清晰地显示着红色的水源信号。“就是这!”阿江远程连线指导,声音透过音响传来,“往下挖五米,就能碰到地下水层!”
钻井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沙漠的沉寂。奥马尔和拉赫曼首领并肩站在钻井机旁,曾经对峙的枪口,如今换成了紧握的铁锹。当第一股清水从钢管里涌出时,人群爆发出欢呼,孩子们光着脚冲进浅水区,水花溅起的瞬间,周小雨的镜头刚好捕捉到——001号茶苗的叶片上,沾着溅起的水珠,在阳光下闪着光。
“家人们看!水来了!茶苗有救了!”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哭腔,镜头里,李伟和沈亦舟正用粉丝捐的pVc管搭建简易灌溉系统,奥马尔和拉赫曼首领则带着兄弟们挖水渠,水流顺着渠沟流向茶苗区,滋润着每一株茶苗的根系。弹幕里,“水利工程师阿江”刷来火箭:“这口井就叫‘春芽井’,我再捐一套水质过滤设备,保证孩子们喝上干净水!”
当晚的直播变成了“跨洋茶话会”。李伟在达尔富尔的土灶上炒着新采的茶青,秦大山在湘西的炒茶坊里同步操作,两地的茶香透过屏幕交融。奥马尔穿着粉丝捐的印有“春芽种植园”的t恤,对着镜头用中文说:“以前我用枪,现在我用锄头,中国朋友教我,种茶比打仗好。”他的儿子举着刚写好的中文作业,上面是歪扭的“和平”二字。
“这才是真正的‘以茶会友’!”“海外华人商会阿明”的留言被顶到最前,“我们商会订了第一批春芽茶,通过中欧班列运到欧洲,包装上就印‘炮火中长出的茶’!”“珠宝设计师阿琳”甩来银饰设计图:“我设计的‘春芽勋章’做好了,每株认养茶苗的粉丝都有一枚,刻着茶苗编号和‘中非友谊’!”
第五天,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考察团抵达种植园。当看到曾经的交战双方共同管理灌溉系统,茶苗区旁的田地里种满了粉丝捐的蔬菜种子时,考察团团长由衷赞叹:“春芽种植园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,更用茶苗化解了冲突,这是战乱地区的和平范本。”他当场宣布,将为种植园提供全套有机认证,助力春芽茶走向全球市场。
夕阳西下时,李伟和沈亦舟坐在“春芽井”旁,看着孩子们围着茶苗追逐嬉戏,远处的水渠里,水流正欢快地流淌。“秦大山刚发来消息,湘西的辣木苗长势很好,下个月就能收第一批辣木叶。”沈亦舟递给李伟一杯茶,“中欧班列的集装箱也订好了,咱们的春芽茶,下个月就能运出非洲。”
李伟呷了口茶,清香在舌尖散开。他望着茶苗区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,突然想起刚到达尔富尔时的场景——那时的种植园还是一片荒地,如今却充满了生机。“你说,等这些茶苗长成大树,这里会是什么样?”沈亦舟笑着回答:“会有学校,有工厂,有更多的孩子,再也听不到枪声。”
手机突然震动,是阿花发来的视频。小姑娘站在湘西的茶苗旁,身后跟着几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孩子:“李老师,沈老师,我们要去参加中非青少年交流营,下个月就能去达尔富尔看茶苗啦!”视频里,孩子们齐声喊:“春芽加油!中非加油!”
李伟和沈亦舟相视而笑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与茶苗的影子交织在一起。沙漠里的风不再带着沙砾的粗糙,而是裹着茶芽的清香。春芽茶的故事,还在继续;而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希望,正随着茶苗的生长,愈发茁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