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11 日清晨七点,渔村的海风突然变了性子。原本只是拂过面颊的微风,此刻裹着碎雪粒子,像无数细针般扎在人脸上,临时搭建的施工棚帆布被吹得 “哗哗” 作响,几根固定的竹竿已经微微弯曲,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拦腰折断。
李伟裹着两层厚外套,站在 “望海贝坊” 地基旁,望着远处缓缓驶来的物流货车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货车在风中摇摇晃晃,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时,好几次差点打滑,司机老张探出头来,对着李伟比划着 “风太大,不好卸货” 的手势,声音被风吹得支离破碎,只能隐约听见 “卷材怕被吹跑”。
“赶紧搭临时防风障!” 工程队张师傅喊道,手里攥着捆麻绳,“用昨天剩下的木板和帆布,在地基西侧挡一下,那边是迎风面,不然卷材一展开就被吹飞了!” 村民阿强也赶了过来,三轮车里装着刚从自家仓库翻出来的沙袋:“用沙袋压帆布,比竹竿结实,我这就帮忙搬!” 小玥和小涛也跑过来,小手抱着小沙袋,虽然力气小,却一趟趟往地基旁运,小涛的脸冻得通红,却笑着说:“李叔叔,我们也能帮忙,不让风把卷材吹跑!”
临时厨房的帐篷里,沈亦舟正给孩子们分早餐,是昨天剩下的海菜肉末粥,用保温箱温着,还带着余温。“外面风这么大,防水卷材能顺利铺吗?” 他问刚进来的周小雨,后者手里拿着账本,脸色有点凝重:“‘宝妈群’捐的 50 套儿童防水围裙,物流说已经到镇上了,王主任帮忙协调了三轮车,大概半小时到;还有‘退休教师刘姨’捐的 300 元,说是给孩子们买鸡蛋的,昨天下午到账,我已经联系了镇上的鸡蛋铺,今天早上送 100 个鸡蛋过来,应该快到了。”
帐篷帘被风吹得猛地掀开,寒风裹着雪粒子灌进来,李伟搓着手走进来:“风太大,卷材卸货得慢点开,张师傅说先搭防风障,不然铺的时候接缝处粘不牢,以后还是会渗水。” 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刘工已经联系了县住建局,看看能不能调点防风网过来,铺卷材的时候能用上,不然今天这活不好干。”
上午九点,“烟火厨坊” 的直播准时开启。李伟举着相机站在临时防风障旁,镜头里能看到村民们和施工师傅们正合力固定帆布,沙袋堆在帆布底部,像一道矮矮的城墙。“家人们,今天咱们遇到了‘风阻卷材’的难题,” 他对着镜头苦笑,“海边的风说变就变,昨天还好好的,今天就刮起了‘雪粒子风’,卷材刚卸下来,差点被吹跑,现在正搭防风障,等会儿铺卷材的时候,还得麻烦大家在线出出主意。不过咱们先教一道简单又鲜口的邪修菜 ——‘虾仁滑蛋’,用阿强送的虾干和刚到的鸡蛋做,虾仁不用剥壳(虾干提前泡软去壳),鸡蛋滑嫩,孩子吃着安全,还能补充蛋白质,施工师傅们吃了也能攒劲干活。”
在线人数慢慢涨到 1.8 万,弹幕里很快热闹起来。Id “建筑师傅老杨” 又来支招:“李老师,铺卷材时用‘双缝固定法’!接缝处不仅要重叠 10 厘米,还要每隔 20 厘米钉个水泥钉,再涂防水剂,风再大也吹不开!我以前在海边铺卷材,就这么干,台风来了都没漏!” 还发了张现场操作的照片,上面标着钉子的间距。
有人开玩笑:“杨师傅这是把压箱底的技术都拿出来了!别让咱们的卷材变成‘海边风筝’!” Id “布艺店张姐” 留言:“我捐 10 米厚帆布!在镇上仓库,让三轮车送过去,能加固防风障,再冷的风也挡得住!20 分钟到,不用钱!” 弹幕里顿时刷满 “张姐给力”“防风障稳了”,Id “县住建局” 居然也官方留言:“已协调 5 卷防风网,10 点前送到‘望海贝坊’工地,刘工现场指导铺设,确保防水施工顺利!”
沈亦舟这时凑到镜头前,手里拿着泡软的虾干:“这是阿强昨天送的虾干,提前用温水泡 30 分钟,去壳切碎,不用煮,和鸡蛋一起炒,鲜得很。鸡蛋是‘退休教师刘姨’捐的钱买的,100 个,够炒两锅,孩子每人能吃两小勺,补充蛋白质,冬天长身体需要。” 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鸡蛋和虾仁的比例是 3:1,这样炒出来的蛋不会太老,虾仁也能均匀分布,每口都能吃到虾鲜。”
【虾仁滑蛋实操细节】
食材预处理
虾干泡发与去壳:小玥和小涛帮着泡虾干,用的是温热水 —— 虾干有点硬,温热水泡 30 分钟,既能泡软,又能保留鲜味。“泡虾干的水别倒,” 小玥边泡边说,“李叔叔说,水是鲜的,煮在粥里或者拌在鸡蛋里,都好吃,不能浪费。” 她的小手很灵活,泡软的虾干轻轻一剥,壳就掉了,小涛则帮忙把虾仁切碎:“切得碎点,炒在鸡蛋里,小弟弟小妹妹不用吐刺,也不用剥壳,吃着方便。”
沈亦舟在旁边检查虾仁:“泡发的虾干别挤太干,留点水分,炒出来的蛋更嫩。” 他还准备了葱花:“放一勺葱花,提香还好看,孩子看到绿色,也爱吃。” 周小雨则帮忙打鸡蛋:“100 个鸡蛋分两盆打,每盆打 50 个,加半勺盐,少许料酒(去蛋腥味),搅拌均匀,要搅到没有蛋清块,这样炒出来的蛋才滑嫩。” 她边搅边说,“料酒是‘调料店王哥’上周捐的,还剩不少,够用来去腥。”
蛋液调配与调味:李伟教大家调蛋液,“每 50 个鸡蛋加 100 毫升温水,” 他边加边说,“加温水能让蛋炒出来更滑嫩,不会老,比加牛奶还管用,还省钱,适合咱们公益厨房。” 小玥学着加温水,小手拿着量杯,虽然动作慢,却很精准:“李叔叔,这样妈妈吃的时候,蛋就不会硬了吧?” 李伟笑着点头:“对,妈妈咬着软,还能吃到虾仁的鲜。”
阿强这时送帆布来了,看到大家在做虾仁滑蛋,笑着说:“我来帮忙炒!我炒海鲜最拿手,虾仁滑蛋得用猪油炒,香!” 他从车上拿了块猪油,是自己家熬的,递给李伟:“放一小块就行,融化后炒鸡蛋,比植物油香,孩子肯定爱吃。” 弹幕里有人刷 “猪油炒蛋 yyds”“阿强是隐藏大厨”,Id “退休教师刘姨” 留言:“看到孩子们能吃虾仁滑蛋,我这 300 元花得值!不够再捐!”
辅料准备与预热:沈亦舟准备了平底锅,是 “厨具商周姐” 上周捐的,不粘锅底,炒鸡蛋不用怕粘。“锅要提前预热,” 他边预热边说,“小火预热 2 分钟,再放猪油,猪油融化后,转中火,倒入蛋液,这样蛋不会粘锅底,也不会炒老。” 周小雨则帮忙准备盘子:“用粉丝捐的陶瓷盘,保温好,炒好的蛋盛出来,不会很快凉,施工师傅们回来吃,还是热的。” 小涛帮忙摆盘子,每个盘子里放一张纸巾,“妈妈说,盘子里放纸巾,能吸油,吃着不腻。”
炒制操作
蛋液下锅与翻炒:阿强掌勺,猪油融化后,倒入蛋液,“蛋液下锅后,别马上搅,” 他边说边晃动平底锅,“让蛋液底部先凝固,形成一层薄蛋皮,再用铲子轻轻推,这样蛋不会碎,还能炒出‘滑蛋’的口感。” 小玥站在旁边,帮着递虾仁:“阿强叔叔,虾仁什么时候放?” 阿强笑着说:“等蛋液凝固一半,再放虾仁,这样虾仁不会炒老,还能裹上蛋液,更鲜。”
虾仁倒进去后,用铲子轻轻翻炒,“中火炒 1 分钟,” 阿强边炒边说,“看到蛋液完全凝固,虾仁变色,就可以出锅了,别炒太久,不然蛋老了,虾仁也柴了,不好吃。” 沈亦舟在旁边帮忙撒葱花:“最后撒葱花,香味才足,趁热撒,葱花一接触热蛋,香味就出来了,比提前放香多了。” 周小雨则帮忙分蛋,每个盘子里盛两勺,“孩子先吃,施工师傅们等会儿回来吃,留一半保温。”
小玥端着盘子,先给林伯送了一盘:“林伯,你吃,这是我和阿强叔叔一起做的虾仁滑蛋,鲜得很。” 林伯接过盘子,尝了一口,笑着说:“玥玥真能干,比我老婆子炒的还好吃,以后‘望海贝坊’建成了,玥玥就是小厨师了。” 小涛则端着盘子,给施工师傅们送过去,虽然风大,却跑得很稳:“张师傅,你们吃点蛋,攒劲干活,风大小心点。” 张师傅接过盘子,心里暖暖的:“谢谢小涛,咱们快点铺卷材,早点让你们在新厨房吃饭。”
上午十点,县住建局的防风网准时送到,刘工也跟着来了,手里拿着图纸:“防风网铺在地基西侧和北侧,这两个方向是迎风面,用沙袋固定底部,顶部绑在施工棚的竹竿上,形成‘L’形防风区,这样铺卷材时,风就吹不到了。” 施工师傅们和村民们一起铺防风网,阿强帮忙绑绳子,小玥和小涛帮忙递沙袋,李伟则和刘工一起检查防风网的固定情况:“一定要绑紧,不然风一吹,防风网松了,还是会影响卷材铺设。”
十一点,防风网铺好了,地基旁的风果然小了很多。施工师傅们开始铺防水卷材,张师傅按照老杨说的 “双缝固定法”,接缝处重叠 10 厘米,每隔 20 厘米钉个水泥钉,再涂防水剂:“这样铺出来的卷材,比普通方法结实,以后就算刮台风,也不怕渗水,‘望海贝坊’的地基就稳了。” 刘工在旁边检查:“钉得不错,防水剂也涂得均匀,等会儿铺完,再浇一层水泥保护层,明天就能开始砌墙了。”
直播还在继续,李伟举着相机,镜头扫过铺卷材的场景,师傅们分工明确,有的铺卷材,有的钉钉子,有的涂防水剂,防风网外的风再大,里面也很平稳。“家人们,你们看,防风网到了,卷材开始铺了,用的是老杨教的‘双缝固定法’,刘工现场指导,肯定没问题!” 他对着镜头说,“这虾仁滑蛋,有刘姨捐的鸡蛋,阿强送的虾干,张姐捐的帆布,还有住建局的防风网,大家一起出力,什么困难都能解决。” 弹幕里有人刷 “望海贝坊越来越近了”“加油”,Id “瓷砖厂刘哥” 留言:“我捐的 20 箱防滑瓷砖,明天上午到,正好赶上砌墙用!不用捐款,算我为孩子们出份力!”
下午两点,防水卷材全部铺好,开始浇水泥保护层。施工师傅们用铁锹把水泥和海沙的混合物(比例 1:2)均匀地铺在卷材上,“要铺 5 厘米厚,” 张师傅边铺边说,“这样才能保护卷材,以后砌墙时,不会把卷材刮破,也能防止卷材老化。” 小玥和小涛帮着递水泥桶,虽然桶有点重,却坚持要搬:“李叔叔,我们也帮着建厨房,以后厨房建成了,我们就能在这里做虾仁滑蛋给妈妈吃了。”
周小雨这时走过来,手里拿着账本:“今天新增物资:宝妈群的防水围裙 50 套(已到),布艺店张姐的帆布 10 米(已到),住建局的防风网 5 卷(已到),瓷砖厂刘哥的防滑瓷砖 20 箱(明天到);收到捐款 300 元(刘姨捐的,已买鸡蛋),还有‘上班族小李’捐的 200 元,说是给施工师傅们买水的,下午到账。” 她顿了顿,补充道,“王主任刚才说,县民政局明天会送 10 袋水泥过来,支持咱们砌墙,不用花钱,算政府的支持。”
傍晚时分,水泥保护层铺好了,刘工检查后说:“没问题,明天早上水泥凝固,就能开始砌墙了,砖的话,王主任已经协调了镇上的砖厂,明天送 500 块砖过来,够砌一面墙的。” 大家都松了口气,李伟看着平整的水泥保护层,心里满是期待 —— 望海贝坊的地基终于稳了,下一步就是砌墙,离建成越来越近了。
小玥这时突然想起妈妈,问林伯:“林伯,妈妈今天出海能早点回来吗?我想让她看看咱们铺好的卷材,还有新做的虾仁滑蛋。” 林伯摸了摸她的头:“会的,今天风虽然大,但潮水好,你妈妈肯定能早点回来,到时候你给她留一碗滑蛋,她肯定高兴。” 小玥点点头,赶紧去临时厨房,把剩下的虾仁滑蛋放进保温桶,“这样妈妈回来就能吃热的了。”
晚上七点,渔船陆续靠岸,小玥的妈妈果然回来了,手里拿着刚捕的小海鱼:“玥玥,妈妈今天捕了好多鱼,明天给你做鱼汤喝。” 小玥跑过去,把保温桶递给妈妈:“妈妈,我做的虾仁滑蛋,还热着,你快吃。” 妈妈接过保温桶,打开盖子,蛋的香味飘出来,她吃了一口,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:“玥玥真能干,比妈妈做的还好吃,咱们的‘望海贝坊’快建成了,以后就能在新厨房做饭了。”
李伟站在旁边,看着这一幕,心里暖暖的 —— 这就是望海贝坊的意义,不仅是让孩子吃上热饭,更是让亲情有了温暖的寄托,让渔村的日子,因为这小小的厨房,变得更有盼头。施工师傅们收拾工具准备回家,阿强也关了三轮车的发动机:“明天我还来帮忙,砌墙需要人,我有的是力气!” 刘工则和李伟商量:“明天砌墙,我再过来指导,确保墙砌得直,不会歪,以后厨房也结实。”
晚上九点,临时厨房的灯还亮着。李伟、沈亦舟、周小雨坐在帐篷里,商量着明天的工作:“明天早上砖和水泥到,开始砌墙,先砌西侧和北侧的墙,这两面是迎风面,先砌好能挡点风。” 周小雨补充道:“宝妈群的防水围裙到了,明天让孩子们穿上,帮忙递砖或者递水泥,体验一下建厨房的乐趣,也让他们有参与感。” 沈亦舟则说:“明天早餐煮小米粥,配着今天剩下的虾仁滑蛋,施工师傅们吃了有劲儿砌墙。”
李伟望着窗外的月光,洒在刚铺好的水泥保护层上,像铺了层银霜。他知道,望海贝坊的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—— 砌墙、装门窗、贴瓷砖、搭灶台,但今天的困境,让他更坚信 —— 有政府的支持(住建局的防风网、民政局的水泥、刘工的指导),有村民的参与(阿强的帆布、林伯的帮忙、孩子们的助力),有粉丝的牵挂(刘姨的鸡蛋、张姐的帆布、小李的捐款),再难的路,也能一步步走下去。
就像今天的虾仁滑蛋,简单的食材,却凝聚着大家的心意,每一口都鲜得暖心;平凡的施工场景,却满是温情,每一个人都在为 “望海贝坊” 出力。明天,太阳升起时,砖和水泥会准时送到,砌墙工作会顺利开始,望海贝坊会离建成更近一步。而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,会继续在渔村里传递,直到 “望海贝坊” 的烟囱升起第一缕烟,直到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厨房里,吃上热乎饭,盼回心爱的人,直到渔村的冬天,因为这小小的厨房,变得格外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