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5 日清晨六点,台风过境后的渔村还浸在潮雾里。李伟踩着未干的泥泞往渔港方向走,胶鞋陷进软泥时发出 “咕叽” 的声响,像极了昨晚小玥学做鱼丸时,鱼泥从指缝漏下来的黏腻声。远处,几艘翻覆的渔船正被村民们合力扶正,木桨碰撞的 “咚咚” 声里,混着孩子们清脆的喊号子声 —— 小玥、小涛和几个孩子搬着小石块,帮大人垫船脚,小脸沾着泥也不在意。
“李老师!你看我捡的贝壳!” 小玥举着个巴掌大的花贝壳跑过来,贝壳上还沾着海水,在晨光里泛着虹彩,“阿海叔叔说,用这个装鱼丸,妈妈回来一眼就能看见!” 她身后的小涛抱着竹筛,筛子里是刚挑好的细沙 —— 昨天直播时,有粉丝说 “用细沙铺灶台,煎菜不粘底”,他今早天不亮就去海边筛的。
“李老师,这边!” 林伯的喊声从渔港东侧传来。老人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图纸,旁边放着个旧陶缸 —— 是阿海家传的腌鱼缸,缸沿还留着孩子们画的小鱼图案。“就这儿最合适,” 林伯指着空地,“背风,离水井近,还能让孩子们看着渔船回来。” 他蹲下来,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灶台的形状,“孩子们说,要做个‘小灶台’,自己能做饭,不用总麻烦大人。”
李伟刚蹲下来拨碎石,身后就传来汽车引擎声。镇民政办王主任带着县乡村振兴办的李科长,还搬着两个大箱子:“李科长特意给孩子们带了小厨具,迷你菜刀、小锅铲,都是圆头的,安全!” 李科长打开箱子,里面的厨具印着彩色的小鱼图案,小玥和小涛眼睛瞬间亮了,伸手想去摸又不敢,怕碰坏了。
“咱们‘烟火厨坊’的直播,最打动我的就是孩子们跟着学做饭的样子,” 李科长笑着把小锅铲递给小玥,“以后在‘望海贝坊’,孩子们也能有自己的操作台,跟着李老师学做海鲜菜,既安全又能学本事。” 他掏出《渔村公益厨房建设建议》,特意翻到 “儿童操作区” 那页,“这里留了 1.2 米高的灶台,配小水池、小储物柜,孩子们伸手就能够到,还加了防撞条。”
上午九点,“烟火厨坊” 直播准时开启。李伟举着相机,镜头先对准孩子们手里的小厨具 —— 小玥正用圆头菜刀小心地切茄子蒂,小涛用竹筛筛面粉,面粉落在筛子里,扬起细白的粉雾。“家人们,今天咱们的主角不只是‘望海贝坊’的地基,还有这些小厨师!” 李伟的声音带着笑意,“咱们要教的‘咸鱼茄子煲’,从切菜到调味,都让孩子们跟着上手,我和阿海在旁边护着,保证安全又好玩。”
在线人数慢慢涨到 1.5 万,弹幕里满是对孩子的关注。Id “宝妈小敏” 留言:“小玥切菜的样子好认真!我家孩子也爱跟着做饭,这种圆头菜刀在哪买?我也想给孩子备一把!” Id “退休厨师老周” 则关注厨艺细节:“咸鱼脱盐很关键,李老师可以教孩子们用筷子戳鱼块,判断咸淡,既安全又能学技巧!”
李伟立刻呼应:“老周老师说得对!咱们邪修厨艺讲究‘就地取材、零门槛’,今天教孩子们两个小技巧:一是咸鱼泡 1 小时后,用筷子戳鱼皮,能戳透就说明盐泡掉不少了;二是茄子切好泡醋水,不仅防氧化,还能让茄子更嫩,孩子嚼着不费劲。” 他让阿海把泡好的咸鱼递给小玥,“小玥来试试,用筷子轻轻戳,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?”
小玥踮着脚,筷子尖轻轻戳在鱼皮上,突然眼睛一亮:“能戳进去!软软的,不像刚拿出来时硬邦邦的!” 弹幕里顿时刷起 “小玥好棒”“学会了”,Id “建材店张姐” 留言:“孩子们这么认真,我再追加捐 5 箱防滑瓷砖,专门铺儿童操作区,让孩子跑着做饭也安全!”
沈亦舟这时凑过来,手里拿着个茄子,对着镜头讲解:“咱们选的渔村短粗茄子,茄肉厚、籽少,特别适合孩子吃。大家看,茄子蒂这里有个小凹陷,孩子们切的时候从凹陷处下刀,不容易切到手。” 他手把手教小涛切茄子,“手腕不用太用力,像划小船一样慢慢切,就能切成滚刀块。” 小涛学得认真,虽然第一块切得有点歪,却没泄气,接着切第二块,越切越匀。
【咸鱼茄子煲实操细节(儿童参与版)】
食材预处理 —— 孩子能上手的邪修小技巧
咸鱼脱盐与 “筷子测试法”:
阿海提前把黄花鱼腌了 3 天,咸度刚好适合孩子。“孩子们来,把咸鱼放进清水里,” 他给每个孩子递了个小脸盆,“泡的时候要翻一翻,让每块鱼都泡到水。” 1 小时后,李伟教孩子们用筷子测试:“筷子尖轻轻戳鱼皮,能戳透就说明盐泡掉了,戳不透就再泡 10 分钟。” 小玥泡的咸鱼最先通过测试,她举着鱼块给镜头看:“大家看!筷子戳进去了!” 沈亦舟补充:“泡鱼的水别倒,里面有咸鱼的鲜味儿,煮煲时加进去,比放味精还鲜,这是咱们邪修厨艺的‘废物利用’技巧。”
茄子防氧化与 “醋水浸泡法”:
周小雨准备了大盆,里面加了清水和半勺醋,“孩子们把切好的茄子放进盆里,像给茄子洗澡一样搅一搅。” 小涛好奇地问:“周小雨姐姐,为什么要放醋呀?” 周小雨笑着解释:“醋能让茄子不变黑,还能让茄子更嫩,你等会儿煮好尝一尝,肯定比没泡醋的好吃。” 孩子们边搅边等,5 分钟后捞出来,茄子果然还是白白嫩嫩的,小涛忍不住闻了闻:“好香啊,有淡淡的醋味!”
面粉裹匀小技巧:
沈亦舟把粉丝捐的面粉倒进竹筛,“孩子们把茄子放进筛子里,轻轻晃一晃,面粉就能均匀裹在茄子上,比用手抓更干净,还不会弄满脸粉。” 小玥晃筛子的样子特别认真,面粉落在茄子上,像撒了层细雪。“大家看,这样裹的面粉薄薄一层,煎的时候不会吸太多油,” 李伟对着镜头展示,“孩子吃着不腻,家长也放心,这就是邪修厨艺‘适配孩子’的关键。”
煎制环节 —— 孩子安全操作的 “小火慢煎法”
咸鱼煎制(大人护持 + 孩子观察):
李伟在便携灶上放了口平底锅,调至最小火:“咸鱼煎的时候要鱼皮朝下,小火慢煎,煎到鱼皮金黄就能翻面。” 他让小玥站在旁边观察,“小玥来数时间,1 分钟后告诉大家鱼皮有什么变化?” 小玥盯着锅,大声数:“1、2……60!李叔叔,鱼皮变黄了!” 李伟立刻翻面,金黄的鱼皮露出来,孩子们都惊呼:“好香啊!”
茄子煎制(孩子上手 + 大人扶腕):
轮到孩子们煎茄子,李伟和阿海分别站在小玥、小涛旁边,扶着孩子的手腕:“手腕轻轻动,让茄子在锅里转一转,每面煎 2 分钟。” 小玥握着小锅铲,在李伟的帮助下把茄子翻过来,突然开心地喊:“茄子变黄了!像小月亮一样!” 弹幕里刷起 “小厨师上线”,Id “本地药店王哥” 留言:“孩子们这么厉害,我捐 10 盒儿童洗手液,以后孩子们做完饭就能洗手,干干净净的!”
“鱼油再利用” 邪修技巧:
煎完咸鱼的锅里留着鱼油,李伟教孩子们:“这鱼油不用倒,直接煎茄子,茄子能吸满鱼的香味,比重新倒油还好吃。” 小涛好奇地问:“李叔叔,鱼油会不会很咸呀?” 李伟笑着说:“咱们泡咸鱼的时候已经把盐泡掉了,鱼油只有香味,没有咸味,放心煎。” 孩子们煎的茄子吸满鱼油,香味飘满整个临时厨房,林伯忍不住说:“比我年轻时煎的还香!”
炖煮与调味 —— 孩子能掌控的 “酸甜平衡法”
加汤炖煮(孩子加食材):
周小雨把过滤后的泡鱼水倒进锅里,“孩子们来,把煎好的咸鱼和茄子放进锅里,” 她给每个孩子递了个小勺子,“轻轻放,别溅到油。” 小玥和小涛一起放食材,动作小心翼翼,生怕把汤溅出来。李伟教孩子们观察汤汁:“水没过食材就行,煮到汤汁少一半,变得稠稠的,就说明煲快好了。”
“一勺糖、两勺酱” 调味法:
为了让孩子能掌控调味,李伟准备了小勺子:“一勺白糖、两勺酱油,就能调出酸甜咸鲜的味道。” 他让小玥来加调料,“小玥来试试,先加一勺糖,再加两勺酱油,慢慢倒,别倒太快。” 小玥加得特别认真,加完后还搅拌了一下:“李叔叔,这样是不是就好吃了?” 沈亦舟尝了尝汤:“味道刚好!小玥是天生的小厨师!”
葱花点睛(孩子撒葱花):
最后一步撒葱花,李伟给每个孩子递了个小盘子,里面装着切好的葱花:“孩子们把葱花撒在煲上,像撒小雪花一样,既好看又香。” 小涛撒的葱花特别均匀,他对着镜头说:“大家看!我撒的葱花,是不是很好看?” 弹幕里刷起 “小涛好厉害”“我家孩子也想学”,Id “渔村阿婆” 留言:“明天我送 20 斤海带芽来,让孩子们教我做煲!”
煲做好后,周小雨用儿童保温碗分装,每个碗里都有孩子自己煎的茄子和咸鱼。小玥端着碗,先递给林伯:“林伯爷爷,你尝尝我做的煲,可香了!” 林伯尝了一口,眼眶发红:“好吃!比我吃过的任何煲都好吃!” 小涛则端着碗给李科长:“叔叔,谢谢你给我小厨具,这是我做的煲,你快吃。” 李科长接过碗,边吃边说:“这是我吃过最香的咸鱼茄子煲,‘望海贝坊’有这些小厨师,以后肯定特别热闹。”
中午十二点,直播还没结束,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突然赶来,手里拿着份《渔村儿童厨艺课程计划》:“我们看了直播,想把‘邪修厨艺’纳入渔村小学的课后服务,让孩子们每周都能在‘望海贝坊’学做饭,既学技能,又能吃热饭。” 李科长立刻响应:“县里可以拨专项经费,给‘望海贝坊’配儿童厨具、食材,让课程长期办下去。”
下午两点,村民们自发清理地基,孩子们也没闲着。小玥带着几个孩子捡贝壳,专门挑颜色鲜艳、形状好看的,“这些贝壳要贴在‘望海贝坊’的墙上,上面还要画小鱼,让妈妈回来能看到。” 小涛则用小铲子平整地面,“儿童操作区要平平整整的,这样切菜才不会晃。” 李伟举着相机,镜头里孩子们忙碌的身影,和村民们的笑声混在一起,格外温馨。
傍晚时分,李科长和王主任商量着明天去县里协调物资:“儿童操作区的小灶台要定制,还要配防滑地砖、小储物柜,争取下周就能动工。” 周小雨则在账本上记下新的捐赠:“张姐追加 5 箱防滑瓷砖,王哥捐 10 盒儿童洗手液,教育局捐 20 套儿童厨具,这些都要专门标注‘儿童专用’。”
小玥躺在临时棚里,怀里抱着小锅铲,小声说:“妈妈,我学会做咸鱼茄子煲了,等‘望海贝坊’建好,我就做给你吃,还用你捡的大贝壳装,你肯定能找到我。” 月光洒在地基上,孩子们白天捡的贝壳被摆成 “望海贝坊” 四个字,在月光下闪着微光。
李伟站在地基中央,望着远处的大海,心里满是感慨。邪修厨艺不只是教做菜,更是给孩子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—— 小玥用厨艺盼妈妈回来,小涛用厨艺证明自己能帮忙,这些才是 “望海贝坊” 最珍贵的意义。他对着镜头说:“家人们,今天孩子们教会我们,最好的厨艺不是多复杂的技巧,而是带着心意做的饭菜。明天,我们继续建‘望海贝坊’,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的厨艺小天地,也成为渔村最温暖的烟火地。”
弹幕里有人刷 “泪目了”“支持儿童厨艺课”,Id “上班族小李” 留言:“我再捐 300 元,给孩子们买食材,让孩子天天能学做饭!” 李伟对着镜头鞠躬:“谢谢大家,咱们明天见,一起为孩子们的‘望海贝坊’加油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