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五点的草原,冻土在融雪后翻出黑褐色的泥浆。三辆满载砖瓦的卡车陷在学堂东侧的洼地,轮胎半个身子扎进泥里,引擎轰鸣着却只溅起更多泥浆,在车身上画出一道道肮脏的痕迹。巴图领着五个牧民,光着脚站在泥里,肩膀顶着车厢挡板,每发力一次,脚掌就往泥里陷深一分,粗糙的手掌被绳子勒出红印,渗出血珠。
“再加把劲!孩子们还等着砖盖教室呢!” 巴图吼着,声音被晨风吹得发颤。他身后,阿古拉领着蒙根等四个孩子,抱着石块往车轮下垫,最小的孩子力气小,石块刚放到车轮旁就被泥浆淹没,蒙根急得哭了,用冻得发紫的手去挖泥里的石头,指甲缝里全是黑泥。
方静背着医药箱跑过来,蹲下身给巴图包扎手掌:“先歇会儿,别把伤口磨破了。” 巴图却摆了摆手,目光落在远处的临时学堂 —— 蓝色防火板搭的教室在风中摇晃,窗户还没装玻璃,只用塑料布蒙着,“昨天风大,塑料布破了,孩子们上课冻得直搓手。要是能早点盖好砖瓦教室,就不用遭这份罪了。”
突然,蒙根捂着眼睛蹲在地上,眼泪顺着指缝流出来:“方老师,我看不见了……” 方静赶紧翻开孩子的眼皮,眼白上布满了红血丝,“是风沙迷眼了?还是疼得厉害?” 阿古拉小声说:“蒙根这几天总说看不清楚黑板,还总咬嘴唇。” 方静心里一沉,想起沈亦舟之前说的 —— 草原春天缺新鲜蔬菜,孩子们容易缺维生素 A 和 c,会导致视力模糊、嘴角干裂。
上午九点,“烟火厨坊” 的直播镜头对准了陷在泥里的卡车和蒙根通红的眼睛。李伟举着相机,镜头扫过孩子们干裂的嘴唇和沾满泥浆的脚掌:“家人们,砖瓦运到了,却陷在了冻土泥浆里;孩子们盼着新教室,却因为缺维生素,眼睛看不清、嘴角裂得流血。今天咱们既要解决建材运输的难题,更要给孩子做道补营养的热粥。”
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7000 万,弹幕里的心疼与诙谐立刻交织。Id “粮油店王哥” 率先弹出,头像里堆着成袋的小米,“李老师!缺营养就喝小米粥!我捐 10 吨小米!熬粥最养人,比沈大厨的银勺补多了!” 他还附了张检测报告,“我家小米是有机的,维生素 b 族含量是普通小米的两倍,孩子喝了眼睛亮!”
“王哥你可别埋汰我!”Id “淮扬菜传承人老陈”(沈亦舟的远房表哥)紧跟其后,带着调侃的语气,“熬粥讲究‘米水比 1:8’,还要用砂锅慢炖才出米油!不过草原没砂锅,用牧民的铜锅也行,沈小子,你可得把你爷爷教的‘文火熬粥’手艺露一手!”
沈亦舟拿着银勺敲了敲镜头,无奈笑道:“表哥别拆台,今天的粥确实要用小米,但得加草原的好东西。” 他举起一把刚采摘的沙棘果,橙红色的果子上还沾着晨露,“这是草原春天最金贵的食材,维生素 c 含量是苹果的 20 倍,维生素 A 含量比胡萝卜还高,正好解决孩子们视力模糊、嘴角干裂的问题。”
李伟蹲下来,把沙棘果放进粉丝捐的滤水篮里:“今天教‘沙棘小米羊肉粥’—— 没有砂锅用铜锅,没有滤渣布用纱布,没有长勺用牧民的木勺,草原上能找到的东西,就能熬出补营养的热粥。这就是邪修厨艺的门道:不挑工具,只挑对孩子好的食材。”
【邪修菜实操细节】
食材预处理
沙棘去核:李伟拿起一个空酒瓶,把瓶口对准沙棘果堆,用勺子轻轻按压:“没有去核器,就用酒瓶口刮!把沙棘果塞进瓶口,果肉会从瓶口缝隙挤出来,核留在瓶里,又快又干净。” 他边说边示范,橙红色的果肉落在瓷碗里,泛着酸甜的香气,“家人们看,这样处理的沙棘没有核,孩子吃着安全,还能保留所有营养。”
羊肉切块:沈亦舟接过盐冻羊肉,用粉丝捐的不锈钢刀切成 1 厘米见方的小丁:“羊肉要切得小,一是容易煮烂,孩子嚼着不费劲;二是能让肉香融入粥里,不用额外放调料。这是淮扬菜‘肉入粥无渣’的技巧,就算用邪修做法,也要保证口感。”
小米浸泡:李伟把小米倒进铜锅,加温水浸泡 20 分钟:“王哥捐的小米是新米,泡透了更容易熬出米油。草原水温低,泡的时候可以把铜锅放在牛粪火边,水温保持在 30c左右,泡 15 分钟就行,不用等 20 分钟。”
熬粥火候控制
大火煮沸:李伟把铜锅架在牛粪火上,先倒足量的水,待水沸腾后下小米:“水开了再下米,小米不容易粘锅底。记住‘三沸三搅’—— 第一次沸腾搅 3 圈,第二次搅 5 圈,第三次搅 7 圈,这样熬出的粥又稠又有米油。” 他用木勺搅动粥底,防止小米粘在铜锅上,“铜锅导热快,要多搅,不然容易糊底,糊了的粥孩子吃了伤肠胃。”
加肉与沙棘:待小米熬至开花(约 25 分钟),沈亦舟把羊肉丁倒进去,用银勺轻轻搅动:“羊肉下锅后要转文火,也就是牛粪火只留内层炭火,避免肉煮老。煮 10 分钟后再加沙棘果肉,沙棘煮久了会酸,10 分钟正好,既能出味又能保留维生素。”
调味秘诀:李伟往粥里加了半勺盐和少量蜂蜜:“盐要少放,孩子肾没发育好;加蜂蜜既能中和沙棘的酸味,又能补能量,比放白糖健康。这是张姐(Id “营养师张姐”)教的秘诀,咱们做邪修菜,也要讲科学营养。”
弹幕里的诙谐互动愈发热闹。Id “医疗器械张姐” 连麦进来,手里拿着维生素片,“李老师!蜂蜜加得好,但还得补点维生素 A!我捐 500 瓶儿童维生素片,每天一片,孩子视力很快就能好!” 她突然话锋一转,调侃道,“不过你熬粥别总用牛粪火,下次我捐个电煮锅,让沈大厨也体验下‘不用看火候’的快乐!”
“张姐你可别害我!” 沈亦舟笑着摆手,“电煮锅熬不出米油!淮扬菜熬粥讲究‘火随粥变’,刚开始用大火‘催沸’,中间用文火‘养稠’,最后用微火‘出油’,就算在草原,也不能丢了这份讲究。” 他舀起一勺粥,展示表面的米油:“你们看,这样的米油才养人,孩子喝一口,抵得上半碗牛奶。”
突然,镜头里传来卡车引擎的轰鸣声。众人抬头望去,一辆黄色铲车正从远处驶来,车身上印着 “工程机械李总” 的字样。铲车开到陷在泥里的卡车旁,铲斗轻轻一勾,就把卡车从泥里拉了出来。李总的连麦申请立刻弹了出来,画面里的男人戴着安全帽,“李老师!我派了三辆铲车过来!专门处理冻土泥浆,保证建材顺利运到学堂!” 他还开玩笑,“你们刚才垫石头的法子太费劲了,我铲车一斗能装 200 块砖,比十个人搬得还快!”
孩子们兴奋地围着铲车,蒙根踮着脚摸铲斗,眼睛里闪着光:“方老师,以后运砖再也不用垫石头了!” 方静蹲下来,帮孩子擦掉脸上的泥,却发现蒙根手里还攥着半袋维生素片 —— 是张姐刚捐的,孩子没舍得吃,“这是给你的,怎么不吃?” 蒙根把维生素片递过来:“方老师,你嘴角也裂了,你先吃。” 方静的眼泪瞬间掉下来,落在孩子的手背上。
直播间的催泪弹幕瞬间盖过诙谐。Id “建材商老郑” 追加捐款:“我再捐 500 块玻璃和 200 扇木门!保证新教室又亮又暖和!” Id “装修公司赵总” 弹出:“我派 10 个工人过来!免费帮着装窗户、刷墙,争取一周内让孩子搬进新教室!” 周小雨的键盘敲得飞快,捐赠台账上的数字不断飙升:“李老师!新增捐款突破 300 万了!老郑的玻璃明天就到,赵总的工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!”
中午十二点,第一锅沙棘小米羊肉粥终于熬好。铜锅冒着热气,橙红色的沙棘果肉浮在粥面上,羊肉丁隐约可见,米油在阳光下泛着光泽。李伟舀起一勺,吹凉后喂给蒙根:“快尝尝,是不是又香又甜?” 孩子咬了一口,眼睛突然亮了,嘴角的裂口被粥滋润,露出笑容:“比青稞砖好吃!我能看见粥里的羊肉了!”
阿古拉捧着粥碗,跑向陷车的牧民:“叔叔,你们快吃,补补力气!” 巴图接过碗,一口粥下肚,眼眶红了:“这粥比马奶酒还暖身子。” 他突然转身跑进蒙古包,抱出一个擦得锃亮的铜锅 —— 锅沿有个小豁口,是他妻子生前用的,“这个锅给孩子们熬粥用,比我的旧锅好。”
沈亦舟舀起一勺粥,对着镜头讲解营养:“这碗粥每 100 克含维生素 A 80 微克、维生素 c 60 毫克、优质蛋白质 5 克,正好满足孩子半天的营养需求。维生素 A 能保护视力,维生素 c 能修复嘴角干裂,羊肉的蛋白质是‘完全蛋白’,吸收率比植物蛋白高 30%,小米的 b 族维生素还能缓解疲劳,让孩子上课有精神。” 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这就是淮扬菜‘食补同源’的道理,一道好粥,既能吃饱,又能治病。”
下午两点,铲车开始转运建材。三辆铲车穿梭在泥浆里,把砖瓦、玻璃、木门一一运到学堂旁,赵总的工人已经开始卸车,测量尺寸、切割木材,忙得热火朝天。孩子们也没闲着,阿古拉帮着递钉子,蒙根帮着擦玻璃,虽然动作笨拙,却格外认真。
“李老师!我有个主意!”Id “餐饮连锁陈总” 突然连麦,背景是装修精美的食堂,“既然有了新教室,不如再建个食堂!我捐 50 万建食堂,再派厨师来教牧民做营养餐!以后孩子不仅能在暖教室里上课,还能在食堂里吃热饭!” 他还调侃,“沈大厨,到时候你可得来指导下,让草原食堂也能做出淮扬菜的味道!”
沈亦舟笑着点头:“没问题!到时候教大家做‘沙棘小米狮子头’,把淮扬菜和草原食材结合,既好吃又营养。” 李伟则补充道:“食堂还要留个小窗口,卖孩子们做的沙棘粥、青稞酥砖,赚的钱用来买食材,让食堂能长期运营。”
傍晚时分,新教室的第一面砖墙终于砌好了。夕阳下,红色的砖块在草原上格外醒目,工人正在安装窗户框架,玻璃反射着晚霞的光芒。孩子们坐在临时学堂里,捧着热粥,看着窗外的新教室,眼里满是期待。
李伟站在临时搭建的直播架前,身后是翻涌着金色麦浪的草原,远处还能看见几个工人在搬运建材。他双手郑重地端起那碗还冒着热气的沙棘小米羊肉粥,碗里金黄的小米粒颗颗饱满,暗红的沙棘果点缀其间,鲜嫩的羊肉片若隐若现,升腾的热气裹挟着浓郁的香气。镜头前,他目光坚定而温暖,缓缓开口:“家人们,瞧瞧这碗沙棘小米羊肉粥。你们看,这小米是咱们当地老乡自家种的,颗粒饱满;沙棘果是从草原上采摘的,富含维生素;羊肉更是新鲜宰杀的,营养丰富。这哪里是一碗普通的粥,这熬的是草原的春天,熬的是大家满满的爱心啊!”
他轻轻搅动碗中的粥,继续说道:“很多人以为邪修厨艺就是偷工减料,糊弄事儿,可在我们这儿,邪修厨艺是一门用心的学问。我们用最普通、最原生态的食材,经过精心烹制,给孩子们最需要的营养。每一口粥,都饱含着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期盼。”
李伟停顿了一下,眼神望向不远处嬉笑玩耍的孩子们,语气变得更加激昂:“再说说公益,它不是非得搞得轰轰烈烈、惊天动地。公益可以很简单,是你捐一勺小米,我派一辆铲车,是每一个平凡人的点滴付出。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汇聚在一起,就能给孩子们搭起明亮的教室、温暖的食堂,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!”
周小雨更新了捐赠台账,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 380 万:“老陈的 50 万食堂捐款到账了,张姐的维生素片明天就能到,还有粉丝捐了 100 套儿童餐具,印着‘烟火厨坊’的 logo。” 她举起一张设计图,“这是食堂的效果图,有厨房、餐厅,还有孩子们的实践操作台,以后能在食堂里学做邪修菜。”
夜色渐深,草原上的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。临时学堂的窗户透出灯光,孩子们在里面写作业,方静在批改试卷,巴图和牧民还在帮着卸建材,铲车的灯光在草原上划出一道道光柱。蒙根趴在窗边,看着新教室的砖墙,小声说:“方老师,等新教室盖好,我们就能在里面吃沙棘粥了吗?”
方静摸了摸孩子的头,目光望向远处的星空:“会的,不仅有新教室,还有食堂,以后每天都能吃热乎的营养饭。” 月光洒在新砌的砖墙上,也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,冻土泥浆带来的困境,在无数人的爱心接力中,正慢慢变成草原上的希望 —— 有教室,有食堂,有热粥,孩子们的春天,终于不再受风沙和严寒的欺负。
直播间的最后,Id “海外留学生小雯” 发来一段视频:留学生们在国外熬沙棘小米粥,分给外国同学,“我们告诉他们,这是中国草原孩子爱吃的粥,是用爱心熬成的。” 弹幕里刷满了 “烟火厨坊,温暖全球”,每一条留言,都像一颗星星,照亮了草原的夜晚,也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