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雾还没散尽,“烟火厨坊” 的卷闸门就被撞得咚咚响。周小雨叼着牙刷冲过去开门,门外瞬间涌进三个 “移动食材库”:刘大婶扛着半扇腊鸭,竹筐上还挂着串晒干的榄角;早餐店王哥拎着个泡沫箱,冰袋里裹着肥瘦相间的广式腊肠;最显眼的是个穿蓝色工装的小伙子,胸前印着 “闪电外卖”,怀里抱着个老式瓦煲,锅底还沾着焦黑的锅巴。
“李老师救急!” 外卖小哥抹了把额头的汗,把瓦煲往案板上一放,“这是我祖传的煲仔饭瓦煲,昨天看直播说备赛缺家伙,我爷爷特意让我送来的!就是上周焖腊肉烧糊了点,刮刮还能用。” 瓦煲盖上的铜环磨得发亮,侧面刻着模糊的 “1982” 字样,看得沈亦舟眼睛直放光,伸手摸了摸煲壁:“正宗清远红泥煲,透气性比不锈钢锅好十倍,焖饭能锁牢腊味的油脂香。”
周小雨赶紧架起手机开直播,镜头刚对准瓦煲,弹幕就炸了:“这煲比我年纪都大!”“外卖小哥是隐藏厨二代吧?”“李老师快教煲仔饭!初赛搞这个绝对惊艳!” 她拢了拢沾着牙膏沫的头发,笑着喊道:“家人们早!今天备战《家常菜争霸赛》初赛,教大家一道‘懒人也能做的腊味煲仔饭’—— 不管是有瓦煲的正统派,还是只有微波炉的打工人,都能学会!”
沈亦舟已经把瓦煲洗得锃亮,白围裙下摆别着把迷你毛刷,正用猪油仔细擦拭煲壁:“正统腊味煲仔饭,锅具是灵魂。” 他举起瓦煲对着晨光晃了晃,“红泥煲透气不渗水,煮米饭时能形成循环蒸汽,锅底才会结出金黄酥脆的锅巴。普通铁锅煮不出这层脆壳,顶多算‘腊味盖饭’。”
李伟蹲在地上拆外卖小哥带来的腊味礼盒,突然举起根腊肠对着镜头:“家人们看这油花!选腊肠要挑‘三分肥七分瘦’的,用指甲掐一下,油能渗出来的才新鲜。” 他转头冲沈亦舟挤眼睛,“但打工人哪有闲工夫挑瓦煲?我昨天试了用微波炉饭盒做,照样焖出锅巴 —— 秘诀在最后三分钟‘干烤’!”
“胡闹!” 沈亦舟手里的毛刷差点掉锅里,“饭盒密封太好,蒸汽散不出去,米饭会粘成坨!而且腊味必须提前用温水泡软,再入锅煸炒出油脂,直接铺在生米上会腥气。” 他往瓦煲里舀入籼米,手指沾水比量着水位:“米和水的比例是 1:1.3,水面刚好没过指节,煮出来的饭才软硬适中。”
【细节提醒】沈亦舟用毛刷蘸着猪油擦锅:“新瓦煲第一次用要‘养锅’—— 装满淘米水煮沸,关火焖一夜,能防止日后漏水。每次用完趁热刷洗,千万别用钢丝球,不然会刮坏煲壁的釉层,下次煮饭就粘锅了。” 他边说边把泡好的腊肠斜切成片,油花顺着刀刃往下滴,“腊味要选广式甜肠配腊肉,蒸之前用高度白酒抹一遍,既能去腥又能增香。”
李建国趴在柜台上记账,蓝色账本新添了一页 “煲仔饭备赛清单”:红泥瓦煲(免费,外卖小哥捐赠)、广式腊肠(15 元 \/ 斤)、泰国香米(6 元 \/ 斤)、榄角(8 元 \/ 袋),笔尖突然停在 “锅巴形成剂” 上,抬头喊:“网上说喷这个能快速结锅巴,要不要买?才 9 块 9!”
“别买!” 老周突然从工具堆里钻出来,脸上沾着机油,手里举着个改装过的微波炉转盘,“我给咱做了‘自动锅巴器’!” 他把转盘扣在饭盒底部,边缘钻了圈小孔,“米饭快熟时,转盘高速旋转能把多余水分甩出去,比什么添加剂都管用。昨天试了三次,次次锅巴脆得掉渣!”
李伟眼睛一亮,抓起腊肠就往微波炉饭盒里塞:“沈师傅你看,这叫‘效率至上’!” 他把淘好的米倒进饭盒,加了半勺生抽和一勺香油,“先高火加热 5 分钟,让米吸饱水分,再铺腊肠和腊鸭,撒把泡软的榄角,最后中火加热 3 分钟 —— 总共 8 分钟,比你守着瓦煲省半小时!”
沈亦舟气得直跺脚,正要用正统理论反驳,直播间突然弹出连麦申请,Id 是 “广场舞厨神张桂芬”,头像里的大妈举着锅铲站在广场舞队伍前排。周小雨赶紧接通,屏幕里瞬间传来震天的《最炫民族风》:“小李老师!你那腊肠切太厚了!” 大妈举着把剪刀对着镜头,背景里十几个阿姨正围着石桌切腊味,“我们广场舞队发明了‘剪刀切腊味法’,不用案板,直接剪成片,还能边切边跳!”
弹幕笑得刷屏:“这是厨神还是舞神?”“求阿姨出同步教学!”“建议直接组队上综艺!” 张桂芬大妈突然举起个不锈钢保温杯,得意地晃了晃:“昨天用你教的方法改了个煲仔饭神器!” 她打开杯盖,里面赫然是分层的米饭和腊味,“早上六点焖的,现在还热乎,跳完舞开盖就能吃,锅巴脆得硌牙!”
【细节提醒】李伟凑到镜头前,对着保温杯拍了张特写:“张大妈这发明绝了!保温杯做煲仔饭秘诀有三:第一,米要提前泡 20 分钟,加水量比平时少一勺,防止煮烂;第二,腊味用微波炉高火叮 10 秒,逼出油脂再放进去;第三,盖紧盖子后倒过来放,利用重力让油脂渗进米饭,出锅绝对油润!”
沈亦舟已经把瓦煲架在煤炉上,火苗舔着煲底发出滋滋声。他往锅里撒了把姜丝,腊味入锅的瞬间腾起白雾,香气顺着门缝飘出去,引得路过的小学生扒着玻璃往里看。“正统做法讲究‘三段火候’,” 他用筷子扒拉着腊味,“先大火煮至米汤冒泡,再转中火焖 10 分钟,最后小火逼出锅巴 —— 火候差一秒,锅巴要么夹生要么焦黑。”
【细节提醒】“判断米饭熟没熟有个窍门,” 沈亦舟掀起煲盖,蒸汽氤氲中露出晶莹的米粒,“用筷子戳一下,能轻松穿透且没有白芯,就说明可以铺腊味了。铺的时候要留空隙,让蒸汽循环,这样每片腊肠都能受热均匀。最后淋一勺生抽和香油,焖 3 分钟再关火,千万别开盖,焖 5 分钟让香味回流。”
正说着,外卖小哥突然指着手机喊:“李老师快看!老赵又来捣乱了!” 屏幕上,“美食评论家老赵” 发了条带图评论,照片里是李伟昨天用微波炉做的煲仔饭,配文:“用饭盒做的也配叫煲仔饭?节目组要是允许这种糊弄人的做法,我当场退赛!” 下面跟着几十个附和的评论,还有人刷 “支持老赵,抵制邪修厨艺”。
周小雨气得脸通红,刚要拉黑对方,李伟却拿起个保温杯递给沈亦舟:“沈师傅,敢不敢赌一把?咱俩同时做煲仔饭,让粉丝投票!” 他往饭盒里打了个鸡蛋,“我这版加个‘流心蛋’,打工人最爱!” 沈亦舟盯着保温杯看了三秒,突然抓起块腊鸭塞进嘴里:“赌就赌!但输的人要帮对方洗一个月碗!”
直播间瞬间涌入十万观众,弹幕刷成了瀑布。李伟把饭盒放进微波炉,设置好时间后,突然想起什么,往里面撒了把方便面调料包:“偷偷加个 buff!这调料包的咸香能中和腊味的油腻,打工人专属秘方!” 沈亦舟则慢悠悠地往瓦煲里铺榄角,还摆了个好看的图案:“正统菜不仅要好吃,还要好看,这叫‘色香味俱全’。”
等待的间隙,周小雨翻出粉丝发来的 “邪修煲仔饭案例”,笑得直不起腰:
外卖小哥阿杰 发了段视频:骑电动车送餐时,把保温杯挂在车把上,颠簸中油脂均匀渗进米饭,配文:“送完三单饭就熟了,客户还以为我带了专业厨具!”
大学生小琳 晒出宿舍杰作:用保温杯焖饭,上面架着个小台灯加热,配文:“宿管阿姨查房时,我谎称是保温杯泡枸杞,成功蒙混过关!”
夜班护士小陈 展示了急救箱版煲仔饭:用消毒盒当容器,酒精炉加热,配文:“夜班饿了随时做,同事们都抢着吃,护士长说要批量采购保温杯!”
“时间到!” 两人同时揭开盖子。沈亦舟的瓦煲里,米饭粒粒分明,锅巴金黄酥脆,腊味油光锃亮;李伟的保温杯里,米饭虽然没有锅巴,但流心蛋戳破的瞬间,蛋黄混着腊味油脂流进米饭,香气一点不输瓦煲版。周小雨赶紧发起投票,弹幕里 “正统派” 和 “邪修派” 吵得不可开交,突然有人刷:“等等!张大妈的连麦申请炸屏了!”
屏幕里,张桂芬大妈举着个巨大的广场舞音响,后面跟着十几个阿姨,每人手里都拿着个保温杯:“小李老师!我们广场舞队集体支持你!” 她把音响凑近镜头,里面传出整齐的喊声:“邪修厨艺,天下第一!” 紧接着,阿姨们集体打开保温杯,几十份煲仔饭同时亮相,场面壮观得让弹幕瞬间静止,随后刷起满屏的 “广场舞厨神万岁!”
就在这时,周小雨的手机突然响了,是《家常菜争霸赛》节目组的电话。她脸色一变,对着大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:“喂?什么?厨具要符合规定?不能用改装设备?” 挂了电话,她垮着脸坐下:“节目组说初赛只能用指定厨具,老周改的那些工具都不能用……”
老周手里的螺丝刀 “当啷” 掉在地上,李建国赶紧翻账本:“那咱买新厨具得花多少钱?瓦煲要五十,蒸笼二十,这备赛预算超了啊!” 沈亦舟突然拍了拍保温杯:“别慌,我有办法。” 他拿起李伟的保温杯,“正统做法的精髓是火候和食材,不是锅具。我们可以把邪修的便捷性和正统的工艺结合,比如用保温杯焖饭,最后用铁锅逼出锅巴。”
外卖小哥突然举手:“我有个朋友在厨具厂上班,可以拿到二手指定厨具!半价!” 张桂芬大妈也在屏幕里喊:“我们广场舞队凑钱给你买新瓦煲!就当赞助厨神出征!” 弹幕里瞬间下起了打赏雨,早餐店王哥直接刷了个 “火箭”:“五十斤土鸡蛋不够我再订!” 刘大婶发了条语音:“腊鸭我再杀两只,保证比老赵的食材新鲜!”
李伟看着满屏的支持,突然拿起保温杯往沈亦舟手里塞:“沈师傅,这煲仔饭咱俩合做吧。你负责选食材定火候,我负责搞便捷改良,保证让节目组眼前一亮。” 沈亦舟握着温热的保温杯,突然笑了:“成交!但洗碗还是要赌,输的人洗一个月!”
夕阳西下时,“烟火厨坊” 的厨房里飘出混合着腊香和锅巴香的味道。老周正在改装节目组指定的铁锅,在锅底加了层可拆卸的聚热板:“这样既能符合规定,又能快速结锅巴,比老赵的瓦煲还好用!” 李建国在账本上画了个举着保温杯的小人,旁边写着 “众筹厨具:235 元(剩余 115 元)”,笔尖还沾着腊鸭油。
周小雨对着镜头鞠躬:“家人们,初赛定在三天后,我们会全程直播备赛!明天教大家做‘微波炉版榄角蒸排骨’,也是初赛备选菜,记得来看!” 她顿了顿,举起手里的保温杯,“特别感谢张大妈和外卖小哥的支持,你们的保温杯煲仔饭,就是我们最好的底气!”
直播结束后,李伟把老赵的评论截图贴在墙上,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。沈亦舟走过来,往他手里塞了块锅巴:“尝尝正统的味道,明天教你怎么用铁锅做出保温杯的便捷感。”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,保温杯中残留的香气和瓦煲的余温交织在一起,在 “烟火厨坊” 里久久不散。
窗外,张桂芬大妈带着广场舞队举着 “邪修厨神必胜” 的灯牌路过,音响里放着改编的《煲仔饭最炫风》。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,车把上挂着十几个保温杯,正挨家挨户给粉丝送 “备赛加油餐”。李伟咬了口酥脆的锅巴,突然觉得,这场综艺比赛,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 —— 是所有普通人用热爱和创意,共同撑起的美食梦想。
而此刻的老赵,正在家里对着昂贵的瓦煲发脾气,他不知道,三天后的初赛现场,等待他的不仅是合璧的正统与邪修厨艺,还有一支由广场舞大妈、外卖小哥、打工人组成的 “厨神后援团”。保温杯里的暖流,正在悄悄汇聚成能掀翻舞台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