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: 双雄并立
在冯进等人的不懈努力下,加上刘老爷子事件带来的持续性舆论压力,街道办事处的批复终于下来了:同意召开首次业主大会,筹备选举业主委员会。这像一剂强心针,让那些支持更换物业、渴望改变的业主们精神为之一振。
核心小组立刻行动起来。他们在小区公告栏、各单元门口张贴了街道的批复文件和李老师等人精心起草的《致全体业主的一封信》,并建立了专门的业主大会筹备微信群,邀请所有业主加入,承诺过程公开透明。
然而,物业公司的反击,也如同预料中的那样,立刻升级了。他们不再满足于暗中散布流言蜚语,而是开始了有组织、有步骤的“实质性”行动。
首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“物业服务质量提升”紧急行动。坏了一年多的门禁系统,突然有工人前来维修了,虽然只是简单地更换了几个老旧零件,指示灯亮了,但刷卡功能时灵时不灵;堆积了好几天的生活垃圾被加班加点地清运走,甚至破天荒地用水冲洗了垃圾桶周边的地面;王经理还亲自带队,在小区中心花园搞了个小型的“便民服务日”,摆开桌子,免费给业主磨刀、测量血压、提供简单的法律咨询。
王经理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,变得更加“亲切”和“诚恳”。他逢人便说,遇到在楼下聊天的业主就主动凑上去递烟:“我们听到了大家的声音,看到了大家的诉求!公司高度重视,正在投入资源全力整改!请相信我们,给我们一个改进的机会!换物业牵扯精力、耗费资金,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,还是大家吃亏啊!”
这一手“糖衣炮弹”加上恐吓战术,确实动摇了一部分原本态度摇摆的业主。不少人觉得:“好像最近是有点改善了嘛,楼道也干净点了。”“王经理态度也好了不少,也许真的会改?”“换物业太麻烦了,万一新来的更差,物业费还涨了,不是自找苦吃?”
紧接着,物业公司开始暗中支持另一批与物业关系密切、或曾被小恩小惠收买、或本身就害怕改变的业主,迅速组建了一个所谓的“业主联谊会”,公然与冯进他们正在筹建的业委会筹备组打擂台。
这个“联谊会”的核心成员包括几个被物业承诺减免物业费的商铺业主、几个担心换物业会导致小区混乱房价下跌的房东、以及几个与王经理私交不错、常年享受“特殊服务”(如优先使用公共车位、帮忙处理装修垃圾)的业主。他们的核心主张非常明确:现有物业虽有不足,但正在积极改进,且价格实惠。成立业委会、更换物业程序复杂、耗时耗力、成本高昂(他们夸大其词地说业委会运作需要大量经费,最终要业主分摊),且存在未知风险,呼吁广大业主“维稳”,不要被“少数别有用心的人”煽动和利用。
于是,小区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。业主微信群里更是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,各种信息、截图、争吵日夜刷屏,火药味十足。
“业委会筹备组”派(冯进等人)发布法律法规解读、公布筹备进度、揭露物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此次“临时抱佛脚”的表演性质。
“业主联谊会”派则不断强调“稳定压倒一切”、“未知风险巨大”、“业委会谋私利”,并时不时晒出物业刚刚修补好的路面、清理干净的垃圾桶照片,问:“这不是在改吗?为什么要否定别人的努力?”
双方的支持者经常在群里争论得面红耳赤,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。邻里关系变得空前紧张和分裂,平时见面打招呼的邻居,因为立场不同而变得冷漠甚至怒目相视。王经理则偶尔在“联谊会”的言论后面点个赞,或者发一个“感谢理解支持”的表情,巧妙地躲在后面煽风点火。
尽管阻力巨大,污水泼身,但在赵娜律师(另一位被争取过来的业主,专业是公司法务)的远程专业指导和冯进、李老师等人的不懈努力、耐心解释下,业委会的筹备工作仍在艰难中一步步推进。他们顶住压力,按照街道的要求,公示筹备组成员名单、起草管理规约和议事规则草案、一家一户地上门发送选票、解释选举细则。
这个过程耗费了核心小组成员巨大的心血。李老师的嗓子说哑了,冯进和赵哲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个周末的休息时间,孙大姐的超市生意都受到了影响。但他们坚持着。
终于,在街道办事处的监督下,首次业主大会克服重重干扰,得以召开。会议当天,现场充满了火药味。支持与反对的业主争论不休,物业公司的人也混迹其中,不时提出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试图搅局,甚至有人故意大声喧哗打断流程。但在街道工作人员的主持和监督下,会议最终还是成功地投票选举出了首届业主委员会的正式成员。冯进、李老师、赵哲、孙大姐等几位核心成员均以较高票数当选。
业委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根据《物业管理条例》,启动更换物业的程序。他们严格按照法规,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现有物业的服务进行评估(结果毫无悬念是不合格),然后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新的物业公司。
整个过程,现物业公司极不配合,设置了各种障碍:拖延提供小区规划图纸、管网线路图等必要资料;拒不配合核对公共能耗账目和停车费收入;甚至暗中鼓动少数保洁、维修员工消极怠工,导致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、公共照明损坏无人修,环境一度又倒退回到解放前,试图以此证明业委会“胡搞”导致小区管理恶化。
但业委会咬牙顶住了压力,他们及时在业主群和公告栏发布情况说明,揭露物业的卑劣手段,赢得了大多数业主的理解和支持。招标流程终于在磕磕绊绊中走完,一家资质齐全、口碑良好、服务方案细致优厚的新物业公司中标了。
新旧物业交接的日子,在一种极其紧张和对峙的气氛中到来了。
那天早上,小区里的气氛异常凝重,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。新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带着一支精神抖擞、穿着崭新制服的队伍,准时到达小区门口。而现物业公司的人,在王经理的带领下,也一个没走,聚集在物业办公室楼下,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。
“根据合同,你们还有部分公共能耗费没有结清,部分设施设备需要重新核验清点,在问题解决前,我们不能撤离,这是对总公司资产负责!”王经理拿着一份事先精心罗列的、吹毛求疵的“问题清单”,态度异常强硬。
新物业的项目经理据理力争,出示中标文件和交接通知:“费用结算和资产清点可以后续按法律程序进行,但不能成为拒绝交接的理由。我们现在必须进场,确保小区正常运行!”
双方僵持不下,言语冲突越来越激烈。业委会和闻讯赶来的街道工作人员极力协调,争吵从早上持续到中午,又拖到下午。看热闹的业主围了一圈又一圈,心情复杂。
最终,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强行干预和警告下,现物业公司极不情愿地撤走了大部分行政和保洁人员,但却拒绝交出配电房、水泵房、监控室等关键设施的控制权,留下了几个心腹保安和维修工,美其名曰“看守公司财产,处理未尽事宜”。
于是,小区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荒诞一幕:
新物业公司的保洁员开始清扫路面、清运垃圾,而旧物业的保安依旧像雕塑一样守在空荡荡的岗亭里(虽然已无人听他们指挥);
新物业的维修工准备检修电路和供水设备,却无法进入关键的配电房和水泵房,只能干着急;
两家物业的工作人员在小区里相遇,眼神冷漠,互不理睬,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敌意。
公告栏里,一边贴着新物业的《服务承诺书》和联系方式,另一边还残留着旧物业那张早已过期的《关于应对极端天气的紧急通知》。
一个小区,两个“管家”,一种前所未有的混乱、割裂和滑稽状态,形成了。业主们感到困惑、不安,又哭笑不得。
冯进站在自家阳台,看着楼下这怪异而又令人忧心忡忡的情景,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,只有深深的疲惫和巨大的忧虑。他知道,通过合法程序赶走旧物业,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而如何彻底清除这颗盘踞多年、根系复杂的毒瘤,如何顺利完成所有实质性的交接,如何让新物业顺利接手并真正还全体业主一个安宁、整洁、安全的家园,这场更加艰难、更加复杂的战斗,才刚刚开始。
旧的秩序已被打破,但新的秩序,远未建立。前路依然迷雾重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