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静远堂的回响
晨雾笼罩着静远堂遗址。周思雅站在锈迹斑斑的铁栅栏外,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。尽管这里已经被改建为文物保护单位,但残存的青砖地基和半堵老墙依然能勾勒出当年宅院的轮廓。
许可拿到了,卜梅大步走来,手里晃着一张纸,不过遗址管理员警告说地窖结构不稳,要小心。
陈璐递给周思雅一瓶水:你还好吗?脸色很差。
周思雅摇摇头,无法用语言描述此刻的感受。自从踏入这片区域,她的脑海中就不断闪现零碎的画面:朱漆大门上的铜环,院子里的青石板路,还有那棵早已不存在的槐树...更可怕的是,她开始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槐花香,尽管周围根本没有槐树。
我们进去吧。她声音嘶哑。
遗址内部比想象中保存得要好。虽然主建筑已经坍塌,但地基清晰可见,甚至还能辨认出正房、厢房和后院的位置。周思雅像梦游般走在这些残垣断壁间,每一步都踩在记忆与现实的交界线上。
这里...是西厢房,她停在某处,指向一块突出的地基,窗前放着我的古筝。夏天的时候,阳光会透过槐树叶在琴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...
卜梅迅速对照手中的老地图,惊讶地点头:完全正确。根据资料,林静月的闺房确实在西厢房,窗外曾有一棵老槐树。
陈璐担忧地看着周思雅:你的记忆...现在很清晰吗?
不是记忆,周思雅轻声纠正,是回忆。我能感觉到林静月的感觉,记得她的记得...她突然转向东南角,厨房在那里,地窖入口在厨房后面!
她快步走去,几乎是小跑。卜梅和陈璐交换了一个眼神,急忙跟上。果然,在指定位置有一块明显不同的石板,旁边立着危险勿入的警示牌。
卜梅招呼现场的管理员过来帮忙。两个壮实的小伙子费力地撬开石板,露出一个黑洞洞的入口,一股霉湿的冷气扑面而来。
我先下,卜梅打开强光手电,照向狭窄的砖砌台阶,结构看起来还算稳固,但一次只能一个人。
周思雅却已经等不及了。她几乎是滑下台阶,双脚刚触地,一阵强烈的眩晕感就席卷而来——
——黑暗。令人窒息的黑暗。胸口火烧般的疼痛。手指摸索着潮湿的砖墙,用尽最后的力气刻下和...翡翠戒指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...
周思雅!陈璐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。她发现自己跪在地窖中央,双手紧握成拳,指甲深深陷入掌心。
卜梅的手电光照亮了四周。这是一个不足十平米的空间,砖墙斑驳,角落里散落着几个腐朽的木架。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入口的墙面上,有几道明显的刻痕。
卜梅走近查看:有人在这里刻了字...太模糊了,只能辨认出和,还有一个日期...1942年3月20日。
周思雅浑身发抖。她知道那些刻痕是怎么来的——林静月在生命最后时刻,用戒指上的翡翠尖角刻下的。她摇摇晃晃地站起来,走向那面墙,手指轻抚那些刻痕。
这里...她指向墙角一块松动的砖,后面有东西。
卜梅戴上手套,小心地撬开那块砖。后面的空隙里有一个小小的红布包,已经几乎烂光了。布包里是一块翡翠碎片,在灯光下泛着幽绿的光。
戒指的一部分,卜梅轻声说,和档案照片上那枚翡翠戒指的缺失部分吻合。
周思雅接过碎片,一股电流般的感觉从指尖窜向全身。刹那间,她看到了最后一幕——林静月蜷缩在这个黑暗的地窖里,胸口被子弹击中,鲜血浸透了浅蓝色的上衣。她用最后的力气将戒指砸向墙壁,藏起一块碎片作为证据...然后黑暗永久降临。
她死了...周思雅喃喃自语,泪水滚落,林静月死在这里...不是被抗日武装杀的,是日本人...他们发现了她帮赵黎明传递情报...
卜梅震惊地看着她:你怎么知道是情报?档案里只提到林进荣可能涉及间谍活动,没有确切证据。
因为我记得!周思雅几乎是喊出来的,我记得林静月偷看父亲的文件,记得她将日军的运输路线告诉赵黎明,记得...记得那个日本军官开枪时的冷笑!
地窖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陈璐迅速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周思雅:我们上去吧,这里太压抑了。
回到地面,阳光刺得周思雅睁不开眼。她踉跄了几步,靠在一口古井边喘息。井水已经干涸,但当她探头看去,却在井底倒影中看到了两个面孔——一个是现代装束的自己,另一个是穿着民国学生装的林静月。两个影像交替闪现,就像信号不稳的电视屏幕。
她猛地后退,差点跌倒。
怎么了?陈璐紧张地问。
周思雅摇摇头,不敢再看那口井。她的太阳穴突突直跳,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争吵:
我是周思雅,一个普通的现代女性...
我是林静月,我死了,但我的记忆还活着...
不!这太荒谬了!
那你怎么解释那些记忆?那些从未公开的历史细节?
周思雅?卜梅的声音打断了她内心的对话,我们该回去了。这些发现已经足够惊人,我需要向上级汇报。
回程的车上,周思雅一直沉默不语,紧握着那块翡翠碎片。陈璐不时担忧地看她一眼,但什么也没问。直到车停在周思雅家楼下,陈璐才开口:
需要我陪你上去吗?
周思雅摇摇头:我想一个人静一静。谢谢你,陈医生。
公寓空荡荡的,张大伟显然还没回来。周思雅机械地给自己倒了杯水,坐在沙发上发呆。阳光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就像...就像槐树叶的影子。
她突然想起什么,拿出手机搜索坊县 赵黎明 档案。几经周折,在一个地方文史论坛上找到一条模糊的信息:赵黎明(1920-1942),坊县医院医生,抗日志士,1942年被日军逮捕杀害。有传言称其与林家小姐有私情,无确证。
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附在旁边——赵黎明穿着白大褂,面容俊朗,眼神坚定而温柔。周思雅的手指轻触屏幕,一种难以形容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,强烈得让她几乎窒息。
我认识你...她轻声说,我记得你的手抚过我头发的感觉,记得你在雨中将怀表塞给我的温度...
门锁转动的声音惊动了她。张大伟走了进来,看到沙发上的周思雅,明显愣了一下。
你回来了,他生硬地说,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手机上,在研究什么?
周思雅下意识锁屏,但这个动作反而引起了张大伟的怀疑。他大步走过来,伸手要拿手机:给我看看。
张大伟,别这样...
给我!他几乎是吼出来的,一把抢过手机。屏幕亮起,赵黎明的照片赫然在目。
张大伟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。又是他...他的声音颤抖,你去静远堂了?找到什么了?更多的?
周思雅站起来,试图解释:我们发现了林静月临死前藏的证据,证明林家灭门是日军所为,不是抗日武装...
够了!张大伟将手机狠狠摔在地上,我受够了这些鬼话!你看看你自己——满嘴都是八十年前的事,为一个死去的男人流泪!我的妻子去哪了?周思雅去哪了?
我就在这里!周思雅也提高了声音,这些记忆是我的一部分,无论你接不接受!
张大伟摇头,眼中的怒火变成了彻底的绝望,你不是周思雅。我的妻子不会用那种眼神看另一个男人的照片,不会为了八十年前的鬼魂抛弃现实生活...他走向卧室,开始往行李箱里扔衣服。
你要干什么?周思雅跟过去,突然慌了。
我要离开,张大伟头也不抬,去我父母家住一段时间。我需要...远离这一切。
张大伟,求你了...周思雅抓住他的手臂,我们可以谈谈...
谈什么?张大伟甩开她的手,指向墙上他们的结婚照,谈你怎么爱上了一个死人?谈我们的婚姻怎么输给了一段前世记忆?
他的声音哽咽了,转身继续收拾行李。周思雅站在原地,感到一种奇怪的抽离感,仿佛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戏剧。
如果你走了,她轻声说,就别回来了。
张大伟停下动作,缓缓转身。两人对视良久,他最终点点头:也许这样最好。
他拿起行李箱走向门口,突然停下,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放在鞋柜上:这是王教授的联系方式,神经科学专家。如果你...如果你想摆脱那些幻觉,他可以帮你。
门关上的声音在空荡的公寓里回响。周思雅机械地走到鞋柜前,拿起那张名片:王立群教授,脑科学与记忆干预研究中心。
她突然笑了,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。张大伟到最后都不明白,这些不是,而是她灵魂深处的真实记忆。将名片撕成两半,她走向阳台,看着张大伟的身影消失在小区门口。
夜风吹拂着她的脸庞,带着初夏的温热。远处城市的灯火如繁星般闪烁,而她的心却像那个干涸的古井,空空荡荡。
手机突然响起,是卜梅。周思雅,我查到了重要线索。英国教会档案显示,赵黎明和林静月在1941年圣诞节秘密结婚,史密斯牧师主持的。更重要的是...她停顿了一下,我找到了赵黎明最后的下落。不是枯井,周思雅。他死在日军宪兵队的监狱里,死前遭受了残酷的刑讯,但没吐露任何情报。
周思雅的心揪紧了:你怎么确定的?
教会记录。史密斯牧师冒着生命危险去认领了尸体,秘密安葬在教会墓地。卜梅的声音变得柔和,周思雅,我认为赵黎明和林静月都是英雄。他们传递的情报拯救了很多生命,但真相被历史掩埋了。
挂断电话,周思雅望向夜空。一颗流星划过,转瞬即逝的光芒照亮了她泪湿的脸庞。在那一刻,她做出了决定——无论要付出什么代价,她都要为林静月和赵黎明讨回公道,让历史记住他们的牺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