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焚化炉
郑氏集团的旧仓库位于城郊工业区,铁皮屋顶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白光。林远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,灰尘在阳光中飞舞。仓库管理员——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——紧张地跟在后面。
就是那个,他指着角落一台大型设备,这几年基本没用过,但上个月郑总突然叫人检修,还亲自来操作过一次。
焚化炉约三米高,外表灰扑扑的,但控制面板明显被仔细清洁过。林远戴上手套,轻轻拉开投料口,一股淡淡的焦糊味扑面而来。
什么时候检修的?
六月...十七号?对,十七号上午。老头肯定地说,第二天郑总一大早就来了,自己操作了大概两小时,不让任何人靠近。
林远和张诚交换了一个眼神——六月十八日,正是徐雅洁失踪的日期。
陈法医,需要你亲自过来一趟,林远拨通电话,带上全套取证工具,我们可能找到了关键证据。
等待法医的时间里,林远仔细检查了焚化炉周围。地面有近期拖洗的痕迹,墙角堆着几袋工业用清洁剂,生产日期都是今年五月。最引人注目的是投料口下方地面上,有几滴深色污渍,已经干涸,但在紫外线灯下呈现出微弱的荧光反应。
像是被清洁过,但没彻底弄干净,张诚蹲下身取样,可能是血液。
陈璐带着团队赶到后,立即对焚化炉进行了全面检查。炉膛内壁刮取的样本中,发现了微量骨碎片和牙齿残余。
人体组织,陈璐的声音因口罩而显得沉闷,高温焚烧过,但有些部位温度不够均匀,留下了可检测的痕迹。
能确定是谁的吗?
需要回实验室做dNA比对,但考虑到发现地点和时间...陈璐没说完,但意思很明确——很可能是徐雅洁的。
回程的警车上,张诚打破了沉默:郑经铭用同样的手法处理了两任受害者?五年前周雯,现在徐雅洁?
不一定,林远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,周雯的尸体从未找到。如果他用焚化炉处理徐雅洁,为什么五年前不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周雯?
也许五年前焚化炉还没安装?
林远摇摇头:查过了,这台设备已经买了八年。除非...
除非周雯没死?张诚惊讶地转头,但那封写给林芮的信...
信是真的,但尸体没找到。林远拿出手机,李宁,查一下周雯有没有近期的银行记录、社保缴纳或者任何生活痕迹。
技术科对李文彬电脑的恢复工作也有了突破性进展——行动方案文件的部分内容被成功还原。那是一个详细的计划:徐雅洁将故意引郑经铭谈论周雯案,而她佩戴的智能手表内置录音设备,会记录下一切。
计划日期是六月十八日,技术员指着屏幕,正是徐雅洁失踪当天。
林远立即召集专案组会议:重新梳理时间线。六月十七日,郑经铭检修焚化炉;六月十八日上午,徐雅洁按计划应该引诱郑经铭坦白;下午她去了蓝天咖啡馆见李文彬;晚上失踪...
手表数据怎么解释?张诚问道,心率飙升和剧烈晃动?
两种可能,陈璐分析,一是计划成功,郑经铭承认罪行后情绪失控伤害了徐雅洁;二是计划暴露,郑经铭发现了录音设备...
第三种可能,林远突然说,计划根本没按预期进行。
他调出蓝天咖啡馆的监控录像——六月十八日下午三点零五分,徐雅洁匆匆进入咖啡馆,神色慌张,不断查看手表。三点二十一分,李文彬到达,两人交谈不到十分钟就匆忙离开。
看徐雅洁的手腕,林远暂停画面放大,她当时还戴着手表。但根据心率数据,剧烈晃动发生在下午四点左右,那时她已经离开咖啡馆了。
她去了哪里?李宁迅速调取交通监控,咖啡馆外摄像头拍到他们上了一辆出租车...往城北方向。
城北...林芮的诊所在城北。
查林芮六月十八日下午的行踪!
调查结果令人震惊——林芮诊所的预约记录显示,当天下午四点至五点半,她有一个标注为张女士的预约。但大楼监控显示,实际进入她办公室的是李文彬和徐雅洁,十分钟后林芮也匆忙赶到。
三人会面,张诚瞪大眼睛,他们在密谋什么?
林远反复观看监控视频——徐雅洁进入大楼时神色慌张,不断回头张望;李文彬扶着她,表情严肃;林芮最后到达,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。最关键的是,徐雅洁手腕上依然戴着手表。
会面持续了多久?
不到一小时,李宁查看着监控时间戳,徐雅洁和李文彬一起离开,时间是五点二十。但...她突然停住,奇怪,徐雅洁离开时戴了顶帽子和墨镜,还换了外套。
你确定是她?
人脸识别系统确认是同一个人,但...李宁放大画面,看她的走路姿势,有点跛,像是受伤了。
林远立即下令追踪两人离开后的行踪。监控显示他们上了一辆停在巷子里的黑色轿车,车牌被故意遮挡。车辆驶向城东方向,之后消失在监控盲区。
黑色轿车...林远想起什么,迅速翻看郑经铭的资料,查查郑经铭名下有没有黑色轿车!
结果出乎意料——郑经铭确实有一辆黑色奔驰,但六月十八日全天都在公司车库,有多段监控为证。然而,李文彬租了一辆黑色丰田,租期从六月十七日至十九日。
李文彬在撒谎,张诚兴奋地说,他说案发当天在家休息,实际上去接应徐雅洁了!
案件拼图逐渐清晰,但核心问题依然没有答案——徐雅洁现在是死是活?如果死了,尸体在哪里?如果活着,为什么要伪装失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