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专案组成立
市局刑侦大队会议室里,投影仪上显示着红船和死者的照片。林远站在前面,面对十几名专案组成员。法医陈璐正在汇报初步尸检结果。
死者女性,25岁左右,身高165cm,体重约50公斤。死亡时间大约在48小时前,具体要等毒理报告。死因初步判断是机械性窒息,颈部有扼痕,舌骨骨折,但尸体被发现时却被精心打扮过,死亡后凶手给死者化了妆、换了衣服。陈璐推了推眼镜,最奇怪的是,死者胃内容物显示最后一餐是在死亡前六小时吃的,但口腔和指甲却被清理得异常干净,像是被专门处理过。
会议室里一片寂静。林远盯着照片中死者安详的面容,那种刻意营造的让他感到一阵不适。
现场勘查有什么发现?他转向技术科的小王。
船是普通的木船,油漆是新刷的,没有指纹,没有毛发,干净得不可思议。船桨上有磨损痕迹,说明是被划到湖中心的,然后任其漂流。我们在船底发现了一些沙粒,正在分析来源。小王调出几张照片,另外,那朵白玫瑰是市面上常见的品种,花店都能买到,但花茎被刻意削得很整齐。
副队长张诚举手:林队,死者身份确认了吗?
林远摇摇头:还没有。失踪人口中没有匹配的,指纹比对也没有结果。死者牙齿没有明显特征,dNA检测需要时间。他停顿了一下,但有一点很明确,凶手花了大量时间布置现场,这绝不是冲动犯罪。
会不会是情杀?年轻的女警李雯问道,把死者打扮得那么漂亮,还放白玫瑰,感觉像是有某种情感纠葛。
有可能,但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。林远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:红船、白玫瑰、精心打扮、窒息。我们需要从几个方向入手:一是确认死者身份,二是排查白沙湖周边的监控,三是调查最近购买红船或红油漆的可疑人员。
会议结束后,林远留下陈璐和张诚。这案子不简单,他低声说,凶手太冷静了,处理现场的手法近乎仪式化。我担心...
担心这不是第一起,也不会是最后一起?陈璐接上他的话。
林远点点头:先别对外说,但我们得做好最坏的准备。
第二天上午,案件有了突破。户籍科的同事通过人脸识别系统,在邻市的失踪人口中找到了匹配对象。
苏婷,26岁,阳光幼儿园教师,三天前失踪。家属提供的照片和死者面部特征高度吻合。张诚兴奋地拿着资料冲进林远办公室。
林远仔细对比照片,确实是同一个人。通知家属来做dNA比对,同时调查她的人际关系、最后出现的地点。
下午,苏婷的父母来到市局。dNA比对确认了死者身份。询问中,林远了解到苏婷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,没有债务纠纷,没有明显仇人,只有一个前男友分手后纠缠过一阵子,但半年前就已经去了外地。
婷婷最近有什么异常吗?比如收到奇怪的礼物,或者提到新认识的人?林远问道。
苏母擦着眼泪想了想:她上周说过有个家长总是很晚才来接孩子,还经常找她聊天...但她没说是谁。
幼儿园的监控能保存多久?
一个月左右,张诚回答,我已经派人去调取了。
晚上,技术科有了新发现。通过恢复苏婷手机的部分数据(手机尚未找到,但云端有部分备份),他们找到了一段可疑的录音,日期是她失踪前一天。
录音中,苏婷的声音有些紧张:...我不知道该不该去,但他坚持要见面...白沙湖...红船...他说有重要的事要告诉我...接着是一个低沉的男声,但内容模糊不清。
林远反复听着这段录音,眉头紧锁。查一下她通讯录里最近的联系人,特别是男性。另外,重点排查白沙湖周边最近一周的监控,尤其是能看到湖面的位置。
第三天,调查有了重大进展。幼儿园的监控显示,苏婷失踪当天下午,确实有一位家长在放学后与她交谈甚欢,两人最后一起离开了幼儿园。通过车牌追踪,警方确认这名家长叫周世明,35岁,自由职业画家,有个五岁的女儿在阳光幼儿园上学。
更令人怀疑的是,周世明的工作室就在白沙湖附近的一栋老房子里,从窗户可以直接看到湖面。
查他的不在场证明,林远命令道,苏婷失踪当天和死亡时间段,他在哪里。
张诚很快带回了消息:周世明声称那两天他在邻市参加一个画展,有酒店入住记录。但是...他调出一段监控视频,这是白沙湖景区东门监控,苏婷失踪当天傍晚,拍到一辆和周世明同型号的车驶入,虽然看不清车牌,但时间太巧合了。
林远盯着视频中那辆缓缓驶入的黑色轿车,眼神锐利起来。申请搜查令,我们去会会这位画家先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