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悄无声息地翻过一页,当艾雅琳在某节《素描进阶》课的间隙,无意间瞥见手机锁屏上显示的日期时,心头微微一动——一个不长不短、恰到好处的秋日小长假,正带着它慵懒而诱人的气息,在不远处招手。仿佛是为了配合这即将到来的闲适,窗外的气候也变得更加宜人。天空是那种洗练过的、近乎透明的蔚蓝,阳光温暖而不再灼人,空气中漂浮着干爽的、混合着成熟果实与落叶腐败的复杂香气,那是秋天最本质的味道。微风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,穿过教室敞开的窗户,拂动着她额前的碎发,也送来了远处隐约的桂花甜香,像是一首无声的假期序曲。
“嘿,琳琳,看到没?小长假!”旁边的林薇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她,压低的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,“整整七天!有什么宏伟计划没?”
艾雅琳从窗外收回目光,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、带着期待的弧度:“正在构思中。” 她确实已经开始在心里勾勒假期的轮廓了。大二的学业节奏明显加快,小组课题也刚刚步入正轨,这个适时插入的假期,如同乐章中一个精心设计的华彩段落,既是对前一阶段紧张学习的犒赏,也是为后续征程蓄力的宝贵间歇。
放学后,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家,而是骑着车,绕道去了学校附近一家她常去的、充满文艺气息的文具店。店里弥漫着纸张、墨水和新皮革的混合气味,货架上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各种设计精美的日程本、贴纸、彩色笔墨水。她仔细挑选了一本内页设计简洁、留有充足书写和涂画空间的周计划本,又选了几支颜色柔和、书写流畅的荧光笔和一盒充满秋日气息的贴纸(印着枫叶、橡果、热茶杯的图案)。为假期做规划,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仪式感和乐趣的事情。
回到家,别墅里一片静谧。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巨大的落地窗,在浅灰色的长绒地毯上投下清晰的、被窗格分割的光影。团团正蜷在沙发一角,沐浴在光斑里,睡得肚皮朝天,模样憨态可掬。艾雅琳没有打扰它,换了舒适的家居服,给自己泡了一杯温润的蜂蜜柚子茶,然后拿着新买的计划本和笔,在书房那张宽大的实木书桌前坐了下来。
书桌正对着庭院,窗外是她熟悉的秋日景致。她翻开计划本崭新的一页,在顶部郑重地写下:“秋日小长假规划”。笔尖在纸面上滑动,发出令人安心的沙沙声。她并没有急于填充内容,而是先静静地思考了片刻。
这个假期,她不想把它塞得满满当当,像完成另一个任务列表。她希望它是一个有呼吸感、有节奏、张弛有度的假期。如同绘制一幅画作,需要有浓墨重彩的焦点,也需要有留白的意境。她的“假期调色盘”上,应该包含哪些颜色呢?
首先,是代表“责任与延续”的沉稳蓝色。
她拿起一支蓝色的笔,在假期的头尾两天,标注出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。小组课题的资料需要进一步阅读和消化,赵致远分享的文献她还没完全看完;《色彩构成》有一组关于“材质肌理与色彩关系”的练习需要完成;还有,那幅《雨中之窗》已经阴干,可以进行最后的细节调整和上光油了。将这些“正事”安排在假期的开始和结束,既能保证进度,又不会让它们在假期中段成为心头萦绕不去的阴影。她特意将每天处理这些事务的时间控制在2-3小时内,避免侵占假期的松弛感。
接着,是代表“创造与探索”的活力橙色。
这是她最期待的部分。她换了一支橙色的笔。除了完成《雨中之窗》,她心心念念的“时光之扉”系列,或许可以趁着假期开启第二幅的正式创作?那扇想象中的、沐浴在盛夏夕阳下的门,色彩应该更加炽烈、大胆。她还可以利用半天时间,去市美术馆看看那个新开幕的关于“物派与后物派”的展览,或许能带来新的灵感冲击。或者,就在自家的庭院里,对着秋日变幻的光影,画几幅快速的色彩速写,捕捉季节流转的瞬间。
然后,是代表“休憩与滋养”的温暖米色。
她用米色的笔,在日程上留下大片的空白。这些时间,是用来“浪费”的,或者说,是用来真正生活的。可以睡到自然醒,然后在阳光充足的客厅里,就着一杯手冲咖啡,读一本与专业无关的小说;可以花一个下午,精心为自己准备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晚餐,或者尝试烘焙一款新的甜点;可以和林薇约着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,或者就只是煲一次长长的电话粥,分享彼此的生活碎片;当然,还必须留出专门的时间,陪团团玩耍,给它梳毛,享受这个小生命毫无保留的依赖与温暖。
最后,是代表“联结与烟火”的柔和粉色。
她想了想,又拿起一支粉色的笔。或许可以安排一次家庭通话,和远方的父母好好聊聊近况。或者,邀请小组的同学来家里进行一次非正式的工作坊?在轻松的氛围里讨论课题,或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。甚至,只是独自一人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,观察一下假日里放松的人群,感受一下城市里不一样的节奏。
她像一位谨慎的画家,小心地调配着这些“颜色”的比例,让它们和谐地分布在四天的画布上。计划本上,不再是冰冷的时间格子,而是用不同颜色的笔迹、简单的符号和可爱的贴纸装饰起来的、充满个人情感的假期蓝图。她写下的不仅是任务,还有心情的注脚,比如在“看电影”旁边画了一个爆米花,在“睡懒觉”旁边贴了一张打着哈欠的小猫贴纸。
规划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个梳理内心、明确期待的过程。当她放下笔,审视着这本充满了色彩和巧思的假期计划时,心中涌起的不是压力,而是一种轻盈的、充满掌控感的愉悦。她知道,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框架,随时可以根据心情和实际情况调整。但有了这个框架,她就不会在假期结束时,陷入“好像什么都没做”的虚无感,也不会因为过度放纵而感到疲惫。
她合上计划本,走到窗前。夕阳正在西沉,将天际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粉色,庭院里的树木轮廓在逆光中显得格外深邃。团团不知何时醒了,跳下沙发,走到她脚边,亲昵地蹭着她的腿。
“团团,”她弯腰将它抱起来,感受着它沉甸甸的温暖和呼噜声带来的震动,“我们就要有一个很棒的假期了哦。”
小家伙似懂非懂地“喵”了一声,用脑袋顶了顶她的下巴。
晚餐后,她按照计划,开始了假期前的“预热”——整理画室。将需要使用的画具检查一遍,补充消耗殆尽的颜料;把接下来几天可能用到的书籍和资料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;给团团的零食柜补了货。看着再次变得井然有序的空间,她感到一种万事俱备的妥帖。
临睡前,她收到林薇发来的消息,是一张挤满了游客的景区照片,配文是:「预感假期人会超多!还是像你这样在家‘搞艺术’比较明智!」
艾雅琳笑着回复:「各有各的乐趣。我的‘艺术’里也包括了睡懒觉和吃零食呢。」
「哈哈哈,真理!那我们随时线上联机‘云休假’!」
放下手机,艾雅琳躺在床上,听着窗外秋虫最后的、微弱的鸣叫,内心充满了平静的期待。小长假不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,而是被她用想象和规划,填充了具体内容、色彩和情感的、触手可及的幸福时光。她知道,当明天清晨醒来,这个由她亲手调色、精心描绘的秋日假期,就将正式展开画卷。而她,已经准备好了,去享受其中的每一笔色彩,每一种节奏。带着这份满足的期待,她沉入了安稳的睡眠,梦里,似乎已经闻到了假期里那杯手冲咖啡的浓郁香气,感受到了画笔在画布上自由挥洒的流畅快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