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三的清晨,是在一片近乎奢侈的宁静中缓缓铺开的。没有刺耳的闹铃,只有透过厚重遮光帘缝隙钻进来的、越来越明亮的秋日天光,以及身边团团那均匀而温暖的呼吸声。艾雅琳自然醒来,慵懒地伸了个懒腰,骨骼发出轻微的脆响。她侧过身,看到团团正四仰八叉地睡在枕头边,雪白的肚皮随着呼吸轻轻起伏,模样憨态可掬。
她轻轻起身,没有惊动小家伙,赤脚踩在温润的地板上,走到落地窗前,“哗啦”一声拉开了窗帘。瞬间,盈满室内的阳光让她微微眯起了眼。天空是那种秋高气爽的、澄澈的蔚蓝色,几缕薄云如同画家随手抹上的白色油彩。后院草坪上的露珠尚未完全蒸发,在阳光下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。空气清新微凉,预示着今天又会是一个干爽舒适的好天气。
“真是个好日子,”她深吸一口气,心情如同这天气一般明朗,“属于我的日子。”
她换上舒适的家居服——一套柔软的纯棉运动装,然后下楼准备早餐。厨房里,咖啡机工作的嗡嗡声、烤面包机“叮”的一声脆响,以及煎蛋时油脂细微的滋滋声,交织成一首愉悦的晨间交响曲。她给自己做了个简单的牛油果吐司,搭配溏心蛋和一杯黑咖啡,端到中岛台上慢慢享用。团团也被食物的香气吸引,迈着优雅的步子走过来,蹭着她的脚踝讨要早餐。
照顾好自己和团团的五脏庙后,艾雅琳正式进入了“创作日”的模式。她并没有急于一头扎进画室,而是先花了一点时间进行整理和规划。她拿着一个速写本和一支笔,走进了她的画室兼手工室。
晨光正均匀地洒满整个北向房间,光线稳定而柔和,是进行精细创作的最佳天然光源。她环顾了一下这个属于自己的“创意工厂”。巨大的工作台上,昨晚临睡前翻阅的几本关于中世纪建筑结构的书籍还摊开着;裁剪台上,一块精心挑选的、带有微妙肌理的亚麻布已经铺好,旁边放着划粉和裁剪剪刀;那个巨大的微缩模型依旧蒙着防尘布,像一个等待被继续讲述的故事。
她坐在人体工学椅上,翻开速写本新的一页,写下今天的日期和“周三创作日计划”几个字。这是她和林薇在自习室商量后的实践——即使是在自由创作日,也需要有清晰的意图,避免时间在漫无目的的摸索中溜走。
“上午,”她写下,“优先处理‘圣罗兰小姐的裁缝铺’微缩模型项目,重点攻克二楼起居室的家具制作和软装。” 这个项目是她大二个人创作的重点之一,灵感来源于一本复古时装画册,目标是创造一个极其精致、充满细节的19世纪末欧洲小镇上的裁缝铺场景。
“下午,”她继续写,“如果上午进度顺利,则开始新的油画小品《秋日窗景》的底色铺设。或者,阅读《造型艺术中的空间与情感》前两章。” 她刻意安排了两种不同性质的任务,一种动手,一种动脑,可以根据上午的疲劳程度和下午的精神状态灵活选择。
合上速写本,她感觉目标明确,动力十足。她走到材料架前,拿出准备好的巴尔沙木、微型木工工具、以及各种布料、线材和小配件。首先,她需要为裁缝铺的二楼起居室制作一张小巧的沙发和一把扶手椅。
打开专业的工作灯,调整好放大镜眼镜,她瞬间进入了心流状态。世界仿佛安静下来,只剩下她、手中的材料以及脑海中的设计图。测量、划线、用微型线锯小心翼翼地切割木料,再用砂纸细细打磨每一个边角,确保光滑无毛刺。木屑的清香淡淡弥漫开来。她的动作专注而稳定,眼神锐利,呼吸平缓,所有的注意力都凝聚在指尖那方寸之间的创造上。偶尔,她会停下来,拿起微型部件对着光仔细检查,或者参考一下旁边的资料图片。
团团不知何时也溜达了进来,跳上窗台,找了个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团成一团,金色的阳光把它雪白的毛发照得几乎透明。它偶尔抬起眼皮瞥一眼专注的主人,然后又懒洋洋地闭上,只有尾巴尖时不时悠闲地晃动一下,像一个小小的节拍器。
时间在静谧而高效的创作中悄然流逝。当艾雅琳感到脖子有些酸胀,抬起头活动一下时,发现竟然已经快中午十二点了。她惊讶地看了看时间,感觉自己才工作了不到两小时。这就是沉浸式创作的魔力,时间感会变得模糊。
她满意地看着工作台上已经初具雏形的微型沙发骨架,虽然还未上色和包裹面料,但结构精准,比例协调。她放下工具,做了几个伸展运动,决定休息一下,准备午餐。
午餐很简单,是昨晚特意多做的便当,加热即可。她端着饭盒,没有在餐厅吃,而是走到了后院的小木平台上。秋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热,洒在身上舒服极了。她坐在户外沙发上,一边吃饭,一边看着草坪上跳跃的小鸟,任由思绪放空。这种短暂的休息和与自然的接触,对于缓解创作疲劳、激发新的灵感非常有益。
饭后,她没有立刻回到工作台前。她给自己泡了杯花果茶,然后舒服地窝在客厅的大沙发里,拿起了那本《造型艺术中的空间与情感》。这是下午计划的备选项之一。她发现经过一上午高强度的专注手工,大脑似乎需要一些不同的刺激。阅读理论书籍,虽然也需要思考,但是一种相对被动和吸收的状态,正好可以作为调剂。
她读得很慢,不时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想或疑问。阳光透过落地窗,在地毯上投下温暖的光斑,室内的温度恰到好处。团团也从画室跟了出来,跳上沙发,挨着她趴下,发出满足的呼噜声。一室静谧,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。
大约阅读了一个小时,她感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和补充。合上书,她决定还是去画架前完成下午的第二个计划——为那幅《秋日窗景》铺个底色。这幅画的灵感就来源于她此刻所在的客厅,窗外是秋意渐浓的庭院景色。
调色,挤颜料,选择合适的画笔。她站在画架前,用大号的板刷蘸取稀释的钴蓝色和钛白色,快速而大胆地在画布上铺开天空的背景。接着是远景树木的灰绿色,中景草坪的黄绿色……她不需要思考太多,只是凭着直觉和早晨观察到的印象,将大致的色彩关系和明暗基调确定下来。这是一种不同于上午精细手工的、更加奔放和感性的表达,让她感到另一种创造的快意。
当画布上铺满了大块的色域,窗景的构图初步显现时,下午的时光也悄悄溜走。她放下画笔,退后几步,审视着这幅刚刚开始的画作。底色比她预想的要明亮一些,充满了秋日的通透感,她很满意这个开端。
“叮咚——”门铃响了。艾雅琳有些意外,这个时间会是谁?她走到门禁对讲机前,屏幕上出现了林薇笑嘻嘻的脸。
“琳琳!开门!我给你带了好吃的!”林薇的声音充满活力。
艾雅琳笑着按下开门键。很快,林薇拎着一个精致的纸袋走了进来,身上还带着室外的微凉空气。
“哇,你还在干活?也太拼了吧!”林薇看到画架上未干的画布,惊叹道。
“没有,刚铺完底色,正好休息。你怎么来了?”
“我下午去图书馆查了点资料,回来路过那家你超爱的甜品店,就买了他们新出的栗子蒙布朗,想着你今天肯定宅在家里搞创作,就来投喂一下你!”林薇晃了晃手中的纸袋,“顺便视察一下你的‘周三创作日’成果。”
两人说笑着走到中岛台。艾雅琳拿出碟子和叉子,林薇则将精致的蛋糕拿出来。金色的栗子蓉如同瀑布般覆盖在蛋糕上,看起来诱人极了。
“快来尝尝!”林薇迫不及待地说。
她们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甜品,一边交流着今天各自的进展。林薇分享了她在图书馆找到的关于插画风格的资料,艾雅琳则给她看了上午做的微型家具和下午铺了底色的画作。
“进度不错嘛!”林薇赞道,“看来我们的计划很有效果。我明天也打算宅一天,把插画比赛的草图构思出来。”
“嗯,这种整块的时间真的太宝贵了。”艾雅琳深有感触地点点头,“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,像你这样突然出现带来惊喜,就很好。”
“那必须的!我们是可持续发展的手工艺人,不是苦行僧!”林薇叉起一大块蛋糕,满足地送进嘴里。
夕阳西下,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粉色。林薇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,说明天再联系。艾雅琳送走好友,回到屋内,感到一种充实的疲惫和满满的幸福感。
她简单整理了画室,将工具归位,给团团圆了晚餐。然后,她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简单的晚餐,坐在窗前,看着夜幕缓缓降临。
回想这一天,从晨光中的规划,到上午心无旁骛的手工制作,午后的阅读调剂,再到下午率性的绘画铺垫,最后以好友的意外来访和甜蜜的茶歇结束。节奏张弛有度,内容丰富多彩。她不仅完成了计划内的创作任务,更享受了整个过程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她意识到,理想的“自由”并非无所事事,而是在清晰的框架内,自主地安排时间,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去,并且不忘记生活本身的美好与连接。
夜晚,她泡了个舒服的热水澡,早早地上床休息。团团圆在她身边,发出安稳的呼噜声。窗外,秋夜静谧,繁星点点。
艾雅琳闭上眼,嘴角带着一丝微笑。大二的第一个“自由创作日”圆满落幕。她不仅没有虚度光阴,反而比上了满满一天课感觉更加充实和愉悦。她知道,这只是开始,未来的许多个周三和周五,都将在这间充满阳光和创意的画室里,奏响属于她自己的、充满律动的创造乐章。明天,又是新的一天,或许会有新的挑战,也可能有新的灵感迸发。而她已经准备好了,去迎接,去创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