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 ……
这天,瓜尔佳府邸的书房里,气氛压抑得如风雨骤来。
瓜尔佳·三泰眉头紧皱,背着手在书案前烦躁地踱步。
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,更添了几分令人窒息的焦虑。
馨妤端着一盏刚沏好的雨前龙井,脚步放得极轻,缓慢的走了进来。
她敏锐地捕捉到了阿玛身上那股几乎要凝成实质的焦灼。
府里这几日也是很不平静,连最迟钝的下人都知道老爷在工部遇到了天大的麻烦。
馨妤自然也听说了——黄河又决堤了。
今年入夏,雨水格外充沛,黄河水势暴涨,冲垮了多处堤坝。
千里沃野顿时哀鸿遍野。
皇帝龙颜震怒,严词申饬工部的无能。
历年来用于修筑河堤的三合土(石灰、黏土、砂子的混合物),在汹涌的黄河水面前,竟根本不堪一击。
皇上限期工部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,否则……不堪设想。
工部上下,一片阴云密布。
三泰作为工部郎中,也是压力如山。
他连日翻阅古籍、苦思冥想,却始终找不到一种能抵御黄河巨浪冲刷、又便于大量制备的新材料。
眼看期限一日日逼近,他眼底布满了红血丝,整个人都瘦了一圈。
“阿玛,喝口茶歇歇吧。”
馨妤将温热的茶盏轻轻放在书案一角,声音细细软软,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心。
她抬眼,目光怯生生地落在阿玛紧锁的眉头和疲惫的侧脸上,
“女儿……女儿看您这样,心里实在难受。”
三泰停下脚步,重重叹了口气,端起茶盏,却无心品尝,又烦躁地放下:
“唉,黄河水患,关乎国计民生,更关乎万千黎庶性命!工部责无旁贷,可这三合土……”他摇了摇头,后面的话化作一声沉郁的叹息。
馨妤的心,在阿玛沉重的叹息中微微一缩。是时候了。
她脸上适时地流露出更加浓重的忧虑和心疼,贝齿轻轻咬住下唇,眼神闪烁,带着点犹豫和不确定,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,才细声细气地开口:
“阿玛……您别太忧心了,身子要紧。女儿……女儿前些日子整理自己的小书房,在……在箱子最底下,翻到了一本旧书,瞧着破破烂烂的,也不知是什么时候、什么人落在那里的。”
她一边说,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父亲的脸色,声音更低了些,带着点孩童献宝般的忐忑:
“那书……那书里夹着几页纸,上面画着些古怪的炉子和池子,还有些……像是方子的东西,写的……写的是如何用一种叫‘水泥’的东西,混着砂石,造出坚硬如石、不怕水泡的……堤坝?女儿也看不懂,只觉得……觉得写得神神叨叨的。可……可看阿玛这般辛苦,女儿就想……就想把这破书给您看看。万一……万一这上面写的,有那么一丁点儿是真的呢?兴许……兴许能帮阿玛分一点点忧?”
她的话语断断续续,充满了孩童天真的不确定,将一个心疼父亲却又怕自己添乱的小女儿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说着,她从袖子里,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约莫两指厚的小册子。
那册子纸质泛黄,边缘磨损得厉害,上面有些虫蛀的小孔,散发着一股岁月沉淀下的霉味,一看便知是尘封已久的古书古籍。
三泰的目光落在那本破旧的册子上,眉头依旧紧皱。
他本不信这些来历不明的杂书野记,尤其还是女儿从犄角旮旯翻出来的。
但此刻,他被逼到了绝境,看着女儿那双盛满担忧和希冀的清澈眼眸,心头那点烦躁奇异地消散了些许。
“哦?有这等事?”
他强打着提起一点兴趣,伸手接过那本“古籍”,入手的感觉粗糙干硬。
他随手翻开,里面的字迹是工整的楷书,墨色沉郁,笔锋略显圆钝古拙,确实像是古人的手笔。
内容……他目光扫过那些描述“煅烧石灰石与黏土”、“研磨成粉”、“与水砂混合”、“凝结硬化”、“坚逾磐石”、“不惧水浸”的文字,以及旁边绘制得颇为精细的窑炉结构和混合池示意图,心头猛地一跳!
这描述……这构想……闻所未闻!
看似离奇,但细究其理,竟隐隐有种异想天开却又自成逻辑的通透感!
尤其是在“耐水性”这一点上,简直直指当前三合土最大的痛点!
一丝微弱的、连他自己都不敢深想的希望火苗,在这绝望的困局中,被这本突如其来的“古籍”点燃了。
他猛地合上书页,眼神锐利地看向馨妤:“馨妤,此书……你从何处寻得?可还有旁人知晓?”
馨妤被他骤然锐利的目光看得身体微微一颤,像受惊的小鹿,连忙摇头:
“没……没有旁人知晓。就在女儿放杂物的旧箱笼最底下,压在一堆旧画稿下面。女儿……女儿也是今日整理时才无意翻到的。”
她声音带着点后怕的颤抖,“阿玛,这……这上面写的,是不是……是不是假的?女儿是不是做错了?”
看着女儿惊惶的模样,三泰心头一软,强压下翻腾的思绪,语气缓和下来:
“不,馨妤,你做得很好!阿玛……阿玛只是需要验证一下。此事关系重大,你切记,对任何人都不可提起,连你额娘和姐姐也不要说,明白吗?”
他神情严肃地叮嘱。
“女儿明白!”馨妤用力点头,眼神里充满了对父亲的绝对信任和一丝完成任务后的如释重负。
三泰紧紧攥着那本“古籍”,如同攥着救命稻草。
他不再犹豫,立刻唤来自己最信任、口风最紧的长随阿福,低声密语吩咐一番。
当夜,在远离京城喧嚣、位于京郊一处偏僻庄子的后院,一座简陋却严格按照“古籍”图纸搭建的小型土窑被秘密点燃了窑火。
参与试验的,只有三泰的绝对心腹和几个签了死契、身家性命都捏在三泰手里的老匠人。
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过去。
窑火熊熊燃烧,煅烧着特定的石灰石与黏土混合物。
出窑后,那灰扑扑的粉末被小心研磨成细粉。
按照“古籍”所述的比例,与砂砾、清水混合搅拌……
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!
那灰黑色的糊状物,竟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凝结!
短短几个时辰,便从泥浆状变得坚硬!
一天之后,用锤子敲击,发出的竟是清脆的“笃笃”金石之声!
更令人震撼的是,将其浸泡在水中数日,捞起后,依旧坚硬如初,表面毫无松散溶解的迹象!
其凝结速度、硬度和耐水性,远超当前任何一种筑城、修堤的材料,包括那不堪一击的三合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