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此刻,曾亲眼见过那艘神奇船只的甘姓将领,正快马加鞭奔向余姚——这个在航海游戏中耳熟能详的港口城市。
或许你对宁波并不熟悉,但定然听说过这座繁华的东海之滨。
余姚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背倚杭州湾,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,天生就是发展的福地。
时任余姚县令的朱桓,正是东吴老臣朱治的长子。
(东汉官制中,虽多以县令为尊,却也有县长之称,此乃郡国并行制度的历史遗留。)
当年孙策本是给朱治情面,让朱桓在此历练,未曾想孙澎主事后,这座海滨小城竟焕发新生。
孙澎给朱桓的第一道命令,便是筑路。
这在古代可是耗资巨大的工程。初期朱桓只能精打细算,靠着县里有限的税赋慢慢推进。
朱家虽富甲一方,却也不会自掏腰包。
就在昨日,孙澎突然拨来巨款,连朱桓都不禁怀疑:主公莫非又劫了哪家豪强?
直到收到父亲书信,才知晓陆氏在吴县与孙澎共创之事,朱家亦参与其中。
手握这笔资金,朱桓暗自发誓要证明自己绝非庸碌之辈。
五文钱办五文事是庸才,
十文钱办十文事是良才,
十文钱办二十文事方显大才之姿。
更令他警觉的是,孙澎不仅调来了蒋钦,连新降的甘宁也派至余姚,这般布局显然所图非小。
这两名将领在水战领域都享有盛誉。虽然甘宁是归降将领,但蒋钦的军功更为显着,曾担任葛阳县尉职务。按照资历,他完全有资格接替余姚长职位。
作为上级,驾驭能力出众的下属始终是个挑战。孙澎将这两位猛将调至麾下,朱桓内心难免忐忑。
然而朱治很快打消了他的顾虑——朱氏家族再次向孙澎提供了资金支持。
与拼实力的甘宁、蒋钦不同,朱桓获得了资本加持。在职场中,投资者与执行者的地位差异不言而喻。
随着时间推移,朱桓深切感受到孙澎对余姚的战略布局。顾雍也开始调配资源,迁移两座县城的人口至此,确保地区发展符合规划。
甘宁到任后立即面见朱桓。根据孙澎命令,两位将领各自挑选千名士兵,组建 ** 水军部队。
兵员已就位,战船何在?甘宁急切询问。蒋钦疑惑道:港口不是现有船只吗?
甘宁暗自腹诽:这位同僚竟不知机密战舰之事?转念想到严密的保密措施,便笑道:公奕尚未见识扬州水军的秘密武器吧?
在蒋钦追问下,甘宁避而不答:此事该由朱大人说明。
朱桓最终揭晓答案:主公有令,十月中旬将交付五艘新型战舰。训练成效更优者可获三艘。听闻此言,甘宁不禁想起昔日遭遇的那种非凡战船。
**
九月已过半,仅剩一月用于操练备战。
届时能分得三艘战船还是两艘,全看这月的训练成果。
他目光一转,落在蒋钦身上,眼中战意灼灼。
蒋钦见状,暗忖能让甘宁如此眼热,主公的新船必定非同凡响。
他当即暗下决心:这一个月定要倾尽全力练兵。
虽不敢与周都督麾下的精锐水军比肩,但只要能压过甘宁练的兵,便算成了。
两位水将的较量之心,就此燃起。
朱桓暗自叹服——仅凭五艘船的分配,便让蒋钦与甘宁铆足了劲。
眼下二人满心扑在练兵上,自己这余姚长官反倒清闲了。
驭人之术,今日算是领教了。
如今余姚钱粮充足,又有政策扶持,若再无所作为,便真是庸才不堪大用。
不可莽撞!朱桓自知经验尚浅,需寻个老成之人指点。
他思虑再三,突然想到一人——
辞官闲居的前吴郡太守,盛宪!
盛宪虽与孙策有旧怨,同孙澎也不过是颜面上过不去。
朱家与盛家皆是江东世族,虽平日往来不多,却也未曾交恶。
既不愿为孙澎效力,来指点我这后辈总无妨吧?
朱桓放低姿态登门求教,恳请盛宪为自己掌舵引路。
盛宪沉吟片刻,心想权当给朱治面子,不算替孙澎办事。
嗯,自然不算。
**光阴似箭,转眼已是建安五年十月。
官渡之战的转折,终在孙澎的焦灼等待中如期降临。
许攸作为关键棋子,完成了其最重要的使命。
乌巢酒仙淳于琼一战,成为官渡首屈一指的陪衬者。
不过若将败局全归咎于他,倒也有失公允。
——————
当初沮授就提醒过袁绍,淳于琼单独运粮风险太大,建议增派蒋奇在外围策应。若形成淳于琼主内、蒋奇护外的双保险,粮草便可万无一失。袁绍固执己见,这事也不能全怪淳于琼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乌巢遇袭时,袁绍的兵力调配:竟只派蒋奇带一万人救火,让张合高览领五千人偷袭曹营。坐拥十万大军却如此吝啬兵力——五千人够干什么?留着主力部队看热闹吗?难怪张合高览半路气得倒戈,但凡多给些兵马,官渡战局或许真要
孙澎对此深表认同:袁绍这种自毁长城的操作,堪称「绝地大厨」。若非如此,江东集团早该打出GG了。如今乌巢粮仓化作焦土,袁绍的压倒性优势瞬间瓦解,曹操抓住机会疯狂反扑。虽然具体战况尚未传回,但孙澎清楚:那个能被他随便敲竹杠的曹阿瞒,即将变成睚眦必报的狠角色。
不过袁绍残余势力足够牵制曹操两年,江东尚有周旋余地。真要开战,孙澎也有制胜底气——虽整体实力稍逊,但咱有秘密武器!大不了把曹操揍到服软,说不定还能顺走几件「曹氏典藏」。
此时官渡战场上的曹操突然连打喷嚏。新收降的张合高览让他的将领天团愈加闪耀。看着汝南陷入胶着的曹仁刘备战场,曹操计上心头:让这两员降将去对付刘备岂不正好?既避免他们与旧主交战时的尴尬,又能速破汝南僵局。
一想到扬州那个孙澎,曹操就头疼欲裂。
我的貂蝉,当初怎么就迷迷糊糊送给他了?
都怪袁绍那个 ** !
要不是他带兵南下,我收拾江东和荆州那两个废物还不是手到擒来?
等攻下邺城那天,非得让袁本初好看!
等等...袁绍的老婆不能动,要冷静。
哎?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给忘了?
哦对!扬州孙澎!
如今打退了袁绍,孙澎,以前吃进去的都得给我吐出来!
我曹操这辈子还没受过这种窝囊气。
等回去后,非得让孙澎脱层皮不可!
报!许昌急件。
呈上来。
荀彧来信说,孙权离开江东后一路北上,穿过徐州、青州,最终在幽州落脚。
孙权投奔了袁熙?
曹操越想越不对劲。袁熙是袁绍任命的幽州牧,官渡之战时负责镇守幽州防备乌桓。
孙权不投靠袁绍,反而去找袁熙?
袁谭是长子,战功赫赫;袁尚最得宠,前途无量。哪个不比袁熙强?
这事蹊跷。
绝对有问题。
不过孙权在袁熙那儿倒是混得风生水起。大概是因为同病相怜,袁熙听说孙权的遭遇后特别有共鸣。
孙权好歹解脱了,可自己呢?
袁谭作为长子立下汗马功劳;袁尚虽然排行老三,但长相俊美最受宠爱。
袁熙夹在中间本无奢望。
可袁绍这一通骚操作,硬是又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。按照袁绍的算盘,他坐拥四州之地,正好四个儿子各管一州!
**袁氏诸子分据四方**
袁尚镇守冀州,袁谭统领青州,袁熙驻守幽州,袁买掌管并州。
这本是一场父亲精心安排的权力分配,却让袁熙陷入尴尬境地——他本无意参与兄弟间的 ** ,奈何袁绍一纸调令,硬是将他卷入旋涡。这位父亲只顾着雨露均沾,哪里理会儿子们的心思?
**三子的怨怼**
袁谭怒不可遏:我随父亲出生入死多年,岂能与袁熙平起平坐?
袁尚满腹委屈:父亲素来最疼我,如今竟要平分秋色?
袁熙更是哑巴吃黄连:我安分守己,倒被生生推上风口浪尖。
这满腹苦水无处倾诉,直到遇见孙权——两个在家族内斗中失意的年轻人,竟生出同病相怜之感。
**幽州的新气象**
袁熙秉持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信念,全然不顾外界非议。他将孙权安置在蓟县任县丞,实属无奈之举:袁绍分配资源时,优先考虑袁尚、袁谭,留给他的所剩无几。
孙权的才干在袁熙麾下尤为突出,假以时日,未必不能在幽州东山再起。
**许都的风云**
官渡战局牵动天下人心。汉帝刘协忧心忡忡——衣带诏事发,董承等人惨遭毒手,连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也未能幸免。
朕该如何抗衡曹操?刘协暗自思忖。伏皇后亦惶惶不可终日,唯恐曹操对她下手。她私下写信给父亲伏完,道出皇帝心意,恳请其设法除掉曹操。
伏完读罢信,不由苦笑:女儿,你这是让为父去送死!他自知无力对抗曹操,却将目光投向了南方……
**江东,吴郡。
诸葛亮离开孙府时,手中握着几页雪白的新纸。
这些纸张是孙府历经数月研发,在蔡侯纸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新品。
其造价介于普通蔡侯纸与名贵左伯纸之间,虽不算廉价,但尚在可接受范围。
对孙澎来说,既然能用上纸张,自然不会再碰那些笨重的竹木简牍。
回到宅院时,诸葛亮恰遇正要外出的兄长。
见弟弟神色匆忙,诸葛瑾不由询问:手里拿的是什么?
诸葛亮递过纸张:主公出的算题,兄长可要试试看?
诸葛瑾顿时兴致盎然。毕竟孙澎的算学造诣早已闻名江东,连张昭都自称是其门生,可见其学术地位。
展开白纸,只见首题写道:
今有笼中鸡兔同处,计首三十,足八十六。问鸡兔各几何?
诸葛瑾掐指推算片刻,顿觉棘手——这般难题,实在令人无从下手!
见兄长愁眉不展,诸葛亮默默翻至下一页。
第二题赫然是:
九头鸟九首一尾,九尾鸟一首九尾。今有两头神鸟首共五百八十,尾共九百。问各几何?
诸葛瑾只觉头晕目眩。
前题已够刁钻,此题简直匪夷所思!近期诸葛亮常向孙澎请教算学,偶尔也会与他探讨,故而这些数目符号他尚能辨识。
但此刻他宁愿自己全然不识——至少不必面对这般窘境。
将神话生灵编作算题?
莫非要去蓬莱仙岛捉来神鸟清点不成?
诸葛亮瞥了眼兄长,默默将白纸叠好收起,剩下的题目还是别拿出来为难他了。
诸葛瑾甩甩头,把那些数字抛到九霄云外,迈步走出家门。
来到官署却扑了个空,朱太守竟不在衙门里。差役禀报说朱大人天刚亮就急匆匆往孙府去了。
这位朱太守向来是雷打不动坐镇衙门的,今日突然登门孙府,准是出了什么变故。
孙府内院,孙澎正捏着一封密函,脸色忽明忽暗。
朱治垂手立在阶下,屏息等着主公看完密报。
足足过了半柱香时间,孙澎才抬起眼皮:消息可作得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