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个午后,阳光终于挣脱了连日薄雾的束缚,暖暖地洒在校园的草坪上。诗社的成员们却没什么心情享受这好天气,模拟考后的压抑氛围像一层薄纱,轻轻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—— 苏松还在为学生们的古诗文成绩发愁,尤龙虽在宋子充的帮助下调整了复习节奏,但想起考试时的紧张仍有些不安,连向来活泼的宋子都,也少了几分往日的喧闹,捧着《诗经译注》闷头翻看。
白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。周三下午的诗社活动,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带大家梳理知识点,而是抱着一个装满彩色卡片的竹篮走进活动室,笑着说:“今天我们不聊考试,也不搞复习,去户外玩个《诗经》主题游戏怎么样?”
这话像一颗小石子,在沉闷的氛围里激起了涟漪。宋子都率先抬起头,眼睛亮了起来:“户外游戏?是像上次非遗体验日那样的互动游戏吗?” 尤龙也放下了手中的笔记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期待。苏松看着白墨,心里明白了她的用意,温和地附和:“好啊,正好让大家放松放松,总闷在教室里也不利于学习。”
十分钟后,诗社成员们跟着白墨来到了校园西侧的草坪。这里种着几棵高大的香樟树,树下的石桌石凳正好可以用来摆放道具。白墨将竹篮里的卡片倒在石桌上,一一介绍:“今天的活动分两个环节,第一个是‘背诗闯关’,我把《诗经》里的经典篇目做成了关卡卡,每关需要背诵指定诗句才能过关,通关最多的人能获得我手写的《诗经》书签;第二个是‘诗词接龙’,我们分成两组,从‘关关雎鸠’开始接,接不上的组要表演一个小节目,比如唱首歌或者模仿《诗经》里的场景。”
她话音刚落,宋子都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关卡卡:“我先来试试!这张是《蒹葭》的关卡,要背‘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’,这个我会!” 他站直身子,抑扬顿挫地背了起来,声音清亮,引得大家纷纷鼓掌。尤龙也拿起一张《关雎》的关卡卡,深吸一口气,慢慢背诵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……” 虽然刚开始有些紧张,但背到熟悉的诗句时,他的声音渐渐平稳,最后完整地背完了指定段落,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。
白墨看着尤龙的样子,悄悄对身边的苏松说:“你看,尤龙其实对《诗经》很熟悉,就是考试时太紧张了。多搞些这样的轻松活动,或许能帮他克服焦虑。” 苏松点点头,目光落在草坪上认真闯关的成员们身上 —— 宋子充正耐心地帮贺花回忆《桃夭》的诗句,贺花则拿着卡片,小声地重复着 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,两人配合默契;宋子都已经闯过了三关,正拿着卡片向大家炫耀,惹得众人发笑。
“背诗闯关” 结束后,大家按照白墨的安排分成了两组:苏松、白墨、尤龙一组,宋子充、宋子都、贺花一组。“诗词接龙” 从苏松开始,他笑着说出:“关关雎鸠。” 白墨立刻接道:“鸠居鹊巢。”(出自《召南?鹊巢》)尤龙稍微愣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:“巢倾卵覆…… 不对,不对,应该接《诗经》里的句子!” 他急忙纠正自己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巢林一枝。”(出自《庄子》,后常与《诗经》意象关联使用,大家笑着默认通过)
轮到另一组时,宋子充先开口:“枝繁叶茂。” 宋子都立刻接:“茂林修竹。” 贺花则歪着头想了想,轻声说:“竹苞松茂。”(出自《小雅?斯干》)两组你来我往,气氛越来越热烈。有一次,尤龙一时没想起下句,急得抓耳挠腮,宋子都在对面组故意逗他:“尤龙,接不上就要表演节目啦!要不你给我们唱首《蒹葭》改编的歌吧?”
尤龙脸一红,却也不扭捏,清了清嗓子,用不成调的旋律哼起了 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……” 大家跟着一起哼唱,草坪上回荡着欢快的笑声。阳光透过香樟树的枝叶,洒下斑驳的光影,落在每个人的脸上,之前的压抑和焦虑,仿佛都被这笑声和暖意驱散了。
活动接近尾声时,白墨给 “背诗闯关” 的获胜者宋子都颁发了奖品 —— 一张手绘的《关雎》书签,上面画着两只雎鸠鸟站在河边,旁边是白墨清秀的字迹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愿君常伴诗香,心无烦忧。” 宋子都小心翼翼地接过书签,兴奋地说:“我要把它夹在《诗经译注》里,下次复习看到它,就能想起今天的游戏!”
尤龙也收到了一份小礼物 —— 一张《蒹葭》的诗句卡片,背面是白墨写的:“别让考试的紧张,遮住诗句里的温柔。慢慢来,你会发现,《诗经》其实很可爱。” 看着卡片上温暖的文字,尤龙心里暖暖的,他抬头对白墨说:“谢谢你,白墨。今天玩得很开心,我好像没那么怕古诗文了。”
夕阳西下时,大家收拾好道具,并肩走在回教学楼的路上。宋子都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刚才的游戏,贺花则和白墨聊起了下次活动的想法,尤龙也偶尔插几句话,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。苏松走在最后,看着前面说说笑笑的伙伴们,心里感慨万千 —— 白墨策划的这场小活动,不仅缓解了大家的压力,更让他看到了成员们对《诗经》的热爱,只是这份热爱之前被考试的焦虑掩盖了。
第二天早上,苏松走进教室时,意外地发现尤龙正拿着《诗经译注》,和几个同学一起背诵诗句。看到苏松进来,尤龙笑着说:“苏老师,我觉得背诗其实挺有意思的,就像昨天玩游戏一样,越背越熟。” 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:“是啊,我们昨天听尤龙说诗社的游戏,也想试试背《诗经》。”
苏松心里一阵欣慰,他走到讲台前,笑着说:“那今天的选修课,我们就来玩个‘诗句猜谜’游戏,我说出诗句的意境,你们来猜对应的句子,怎么样?”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欢呼声,学生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抵触和焦虑。
课间休息时,白墨来找苏松,看到教室里热闹的场景,欣慰地笑了:“看来昨天的活动没白搞。其实有时候,我们太关注成绩,反而忘了学习本身的乐趣。《诗经》里的诗句,本就是古人用来表达生活、情感的,应该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它的美好,而不是把它当成考试的负担。”
苏松点点头,看着窗外阳光下的香樟树,轻声说:“你说得对。以后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,让更多同学爱上《诗经》,爱上传统文化。成绩固然重要,但让大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,培养对文化的热爱,才是更有意义的事。”
白墨笑着回应:“好啊!下次我们可以搞个‘《诗经》情景剧’,让大家扮演诗里的角色,比如让尤龙扮演追求伊人的君子,宋子都扮演雎鸠鸟,肯定很有趣!”
两人相视一笑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照亮了教室里的《诗经》课本,也照亮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期待。苏松知道,有白墨这样用心的伙伴,有诗社成员们的共同努力,他们一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《诗经》的魅力,让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,慢慢扎根、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