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一”号的成功诞生,标志着帝国触碰到了第七维的门槛,但其内部蕴含的力量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,尚是一个未知数。在完成了基础的规则屏障测试,确认其能够在外界规则紊乱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稳定后,李信及其团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探索——主动行使第七维的权能,对局部区域的物理常数进行定义和修改。
测试场地被设定在“太一”号所在的隔离星域内,一片被清空、绝对控制的虚空。这里部署了大量高精度的物理常数监测探头,从测量光速、引力常数、普朗克常量,到检测电磁力强度、弱核力耦合系数,乃至时空曲率的细微变化,构成了一个无比灵敏的“宇宙参数感应网络”。
李信作为“太一”号的首任舰长兼首席科学官,与核心团队成员一同位于那可以随心意变化的舰桥空间内。他们围坐(或者说,以一种更舒适的意识链接状态存在)在一个由纯粹光芒构成的环形控制界面周围,界面上流动着的是外界监测网络的实时数据流和“太一”号自身的状态参数。
“第一次主动规则编织测试,目标:修改局部光速。”李信的声音在意识链接中回荡,清晰而沉稳,“设定范围:以本舰为中心,半径一百公里球型区域。目标值:光速降至每秒十米。持续时间:三标准秒。准备启动‘传国玉玺’次级连接,申请帝国精神网络同步支持。”
命令通过加密的精神网络频道传回帝国中枢。尽管不是举国规模的“意志熔铸”,但仍需要调动相当一部分精神网络资源,为“太一”号提供稳定的意念能量供给,作为“编织”规则的“燃料”和“针线”。
随着嬴政的远程授权,一股虽然远不如建造时磅礴、却依然精纯而庞大的意念能量流,跨越空间,注入“太一”号的“传国玉玺”核心,再经由李信团队的集体意志引导,开始聚焦、塑形。
舰桥内,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奇异的“张力”,仿佛空间本身正在被无形的力量拉扯、重塑。“太一”号外部那流动的星云状舰体,辉光变得内敛而稳定,其轮廓微微收缩,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威严。
“规则编织……开始!”
没有声光效果,但在所有监测探头的读数上,以及舰桥内众人那超越常规感官的灵能感知中,一场无声的巨变正在发生。
以“太一”号为中心,半径一百公里的球型空间内,那维系着宇宙信息传递极限速度的常数——光速,被强行改写了!监测数据显示,该区域内的光速数值,从每秒约三十万公里,断崖式地跌落至每秒仅仅十米!这甚至比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还要慢得多!
几乎在光速被修改的瞬间,部署在该测试区域内的几个作为标靶的、处于待发状态的能量武器测试平台,其炮口凝聚的能量光芒骤然变得极度黯淡、迟缓,仿佛被冻结在了时间中。它们试图发射的能量束,即使被激发出来,其传播速度也慢得如同蜗牛爬行,在真空中形成了一道道扭曲、缓慢延伸的诡异光带,毫无威力可言。任何依赖光速进行锁定、通讯、能量传递的系统,在这个区域内都已彻底失效。
三秒时间到,“太一”号解除了规则编织。区域内的光速瞬间恢复原状,那几道被“冻结”的能量束如同挣脱了束缚般猛地加速,射向了遥远的虚空,但已毫无意义。
“第一次测试成功!光速修改达成预期目标!”监测团队的报告声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。
短暂的休整和数据记录后,第二次测试开始。
“第二次主动规则编织测试,目标:修改局部万有引力常数。设定范围同前。目标值:引力常数归零。持续时间:五标准秒。”
再次调动意念能量,聚焦意志。“太一”号周围的星云光芒流转,散发出一种“轻灵”的波动。
监测探头的读数再次剧变!那片区域内,无所不在的万有引力消失了!原本在微引力环境下保持着相对位置的几个测试物体——包括几个金属球和探测器——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引力束缚,它们不再环绕“太一”号做任何轨道运动,而是按照之前瞬间的惯性,沿着绝对的直线,向着虚空深处匀速飘去!这片区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、绝对的“无重力区”!任何依赖引力导航、引力平衡乃至引力相互作用存在的结构,在这里都会瞬间失效。
五秒后,引力恢复,那些飘远的测试物体重新被“太一”号的微弱引力场所捕获,开始缓慢地调整轨迹。
测试一项项进行下去。“太一”号成功地在小范围内,将电磁力强度短暂提升至足以让空气电离成导体的程度;将强相互作用力削弱,使得一小块作为测试的“维度基岩”样本变得酥脆如饼干;甚至短暂地扰乱了时间的均匀流逝,让一小片区域的时间流速比外部快了百分之一。
每一次成功的规则修改,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与精神消耗,但其所展现出的力量,让所有通过观测频道目睹这一切的帝国高层和顶尖科学家们,感到了灵魂深处的震撼。
这不再是利用规则,也不是防御规则,这是……创造规则!是神明般的权柄!李信团队证明了,“规则编织”理论并非空想,第七维的力量真实不虚,其潜力近乎无限。帝国,终于掌握了一种能够从根本上,而不仅仅是从表象上,应对“现实重构者”乃至其背后“终末管理员”的终极手段。尽管目前范围有限,持续时间短暂,但这扇门已经被推开,门后是一个由帝国自行定义法则的全新世界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