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央宫侧殿,刘协特意设下小宴,款待风尘仆仆赶来的徐荣。菜肴不算奢华,但分量十足,很对武将的胃口。
“徐将军,一路辛苦。星夜兼程,驰援京师,将军忠勇,朕心甚慰。”
徐荣受宠若惊:“陛下言重了!荣乃败军之将,蒙陛下不弃,授以重任,赐以爵禄,恩同再造!为国效力,为陛下分忧,乃末将本分,岂敢言辛苦?”
他仰头将酒一饮而尽,陛下不仅赦免了他的过去,还将接收整编李傕、郭汜部众这等关乎长安安危的重任交给他,这是何等的信任!士为知己者死,这一刻,徐荣觉得就算陛下立刻让他带兵去平了袁绍的老巢,他眉头都不会皱一下。
“陛下放心!”徐荣放下酒爵,抱拳道,“末将此去,必尽快整肃军纪,将李、郭所部练成一支忠于陛下、忠于汉室的可战之兵,绝不辜负陛下信重!”
刘协满意地点点头。看看!这才是忠臣良将该有的样子!比某个动不动就高血压的倔老头强多了!
【长安城外,李傕、郭汜、贾诩三人行】
另一边,李傕和郭汜收拾好细软,准备动身前往长安。临行前,两人一合计,心里还是有点发虚。
“阿多,长安城里都是文化人,咱们俩大老粗,万一说错话做错事,被人坑了咋办?”李傕搓着手,一脸担忧。
郭汜深以为然:“是啊稚然,牛辅是没死,可谁知道朝廷那帮人肚子里卖的什么药?要不……把文和先生叫上?他脑子好使,有他在旁边提点,咱们也踏实点!”
两人一拍即合,立马跑去拽贾诩。
贾诩此刻正在帐中悠闲地看书,听闻二人来意,心里那是一百个不情愿。他本想低调做人,等风头过去再说。但架不住李傕郭汜软磨硬泡,毕竟现在人家还掌管着三万大军。
转念一想,牛辅都能在长安活蹦乱跳,他贾文和区区一个谋士,名声不显,在董卓集团里也就是个边缘人物,去了长安,估计也没人在意,正好可以去亲眼看看那位少年天子究竟是何等人物,顺便观察一下长安局势。
于是,贾诩便“勉为其难”地答应同行
【樊稠、段煨、张济:惊喜来得太突然】
就在李郭二人出发一日后,樊稠、段煨、张济也先后接到了朝廷的旨意。
樊稠看着那“嘉其忠悃,各依旧镇守防区”的字眼,乐得大嘴咧到了耳根子:“哈哈哈!俺老樊还能继续带兵!陛下圣明!陛下万岁!”他觉得自己简直是西凉诸将里最靓的仔,地位稳了!
段煨接到旨意后,则是长舒一口气,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地。能继续镇守华阴,说明朝廷对他还是信任的。
张济的反应则复杂一些。能继续带兵,看来张家富贵还能延续。他一边美滋滋,一边又有点担心侄子年轻气盛,在长安那种地方会不会惹祸。
数日后,张绣、李傕、郭汜、贾诩几乎前后脚抵达长安,被引至宣室殿觐见。
四人一进殿,就看到牛辅那胖子穿着议郎的服饰,站在文官队列末尾,正偷偷冲他们挤眉弄眼,看气色居然还挺红润。
李傕、郭汜心下大定,有样学样,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声音比牛辅当初还要洪亮凄惨几分:
“罪将李傕(郭汜),叩见陛下!陛下万岁!罪将糊涂,助纣为虐,罪该万死!蒙陛下天恩浩荡……”(此处省略磕头及谢罪词八百字)
张绣也紧随其后:“末将张绣,代叔父张济,叩谢陛下不罪之恩!陛下万岁!”
贾诩混在最后面,也跟着躬身行礼,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声音平和:“草民贾诩,叩见陛下。”
刘协高坐龙椅,看着底下这几位历史上差点把汉室彻底玩完的“人才”,心情复杂。他按捺住情绪,依照前例,温言抚慰了一番,重申了宽大政策。
“李傕、郭汜,既已知罪来朝,朕便授你二人为议郎,于京师居住,静思己过。”
“末将(罪将)谢陛下隆恩!”李傕郭汜大喜过望,又是砰砰砰几个响头。议郎好!不用打仗还有俸禄拿,美滋滋!
“张绣,”刘协目光转向这位年轻的将领,“朕闻你骁勇知兵,乃凉州俊杰。年少有为,正当精进。便命你暂入皇甫嵩将军军中,担任校尉,随老将军学习战阵韬略,恪尽忠君爱国之本分,他日为国效力。”
张绣闻言,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!不仅能留在长安,还能在皇甫嵩这等名将麾下学习!这简直是天大的机遇!“末将谢陛下!必刻苦习练,不负陛下厚望!”
处理完这三人,刘协挥挥手,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。李傕、郭汜、张绣躬身行礼,贾诩心里也松了口气,暗自庆幸没人注意到自己这个小透明,跟着转身就想溜。
“贾文和,且留步。”
贾诩身形猛地一僵,脚步顿在原地。他缓缓转过身,心中惊疑不定:陛下……叫我?单独留下我?为什么?怎么可能?
刘协看着殿下那位看似普通、眼神却深邃的中年文士,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“朕,听闻故太师董卓在时,麾下有一谋士,姓贾名诩,字文和。虽名声不显,然诸多计策,皆出自其手,可谓算无遗策,智计百出。”刘协语气平淡,仿佛在闲聊。
贾诩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背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冷汗。陛下怎么会知道这些?他在董卓麾下一直刻意低调,出谋划策也多在幕后,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!
刘协没给他思考的时间,继续慢悠悠地说道:“朕还听说,此次若朝廷拒不招降李傕、郭汜等人,似有人曾向其进言,曰‘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……诸君若弃军单行,则一亭长能束君矣。不如率众而西,所在收兵,以攻长安,为董公报仇……’此计,甚毒啊。若行之,则长安必遭兵燹,百姓涂炭,社稷动摇。文和先生,可知此言出自何人之口?”
“轰——!”
贾诩只觉得脑袋里像是有惊雷炸开,震得他神魂俱颤,四肢冰凉!这件事,他只对李傕郭汜二人隐晦地提过,陛下怎么可能知道?难道陛下在军中安插了密探?
无数的念头和恐惧瞬间淹没了贾诩。他自诩算尽一切,行事隐秘,却万万没想到,自己最深藏的谋划,竟被这位深宫中的少年天子一语道破!
“陛……陛下!”贾诩再也维持不住镇定,“草民……草民惶恐!此……此皆坊间误传!草民……草民万万不敢有此祸国之念!求陛下明鉴!求陛下饶命啊!”
刘协看着历史上着名的“毒士”此刻吓得魂不附体的模样,心里暗爽,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。
“哦?是误传吗?罢了,是也好,不是也罢,都过去了。朕,只是觉得,文和先生如此大才,埋没于市井,实在可惜。”
贾诩伏在地上,心脏狂跳,不知道陛下到底想干什么。
“这样吧,你就留在朕身边,做个侍中吧,随时以备咨询。”
贾诩一愣,侍中?皇帝近臣?这……这转变也太快了!从待宰羔羊到天子近臣?
还没等他谢恩,刘协又补充道:“哦,对了,如今世道不太平,文和先生乃国之大才,安危至关重要。朕派十名羽林卫,贴身护卫先生安全,切记,无论何时何地,都不可让至少三人离开身边,以免给宵小可乘之机。”
十名羽林卫?贴身护卫?这是护卫还是监视?这是怕我跑了啊!贾诩瞬间明白了,陛下这是不仅要用人,还要牢牢把人控在手里!这十个人往身边一站,他贾文和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出长安城了!
“另外,”刘协图穷匕见,“朕欲筹建一署衙,专司搜集天下情报,察查百官吏治,刺探四方动静,名曰‘绣衣府’。朕思来想去,此事非心思缜密、洞察人心如文和者不能胜任。便由你,暂领绣衣使一职,负责筹建,直接对朕负责。”
绣衣府?情报组织?贾诩心里更是叫苦不迭。他当然知道这类机构的厉害,也知道这类机构头目的下场往往极其悲惨!知道的秘密太多,本身就是取死之道!这简直是个大火坑!
“陛下!臣……臣才疏学浅,恐难当此重任啊!”贾诩还想挣扎一下。
“诶,文和先生过谦了。”刘协笑得人畜无害,“此事朕意已决,先生就不必推辞了。那十名羽林卫,即日起便听你调遣,也算给你打个下手。好了,下去好生歇息,明日便开始着手办差吧。”
贾诩看着陛下那“和善”的笑容,又瞥了一眼旁边那十位已经目光炯炯锁定他的彪悍羽林郎。
天下之大,他还能往哪跑?天子点名要他,他能跑到哪里,如今天子如此果决,看人如此之准,日后大汉中兴,他能跑到哪里!
“……臣……贾诩……领旨……谢恩……”贾诩几乎是咬着后槽牙,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。他感觉自己不是来长安旅游考察的,是来自投罗网的。
他颤巍巍地站起身,在那十位“贴身护卫”的“簇拥”下,恍恍惚惚地走出了宣室殿,背影凄凉,仿佛不是去当官,而是去刑场。
刘协看着贾诩那生无可恋的背影,心情大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