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夫子盯着那行藏在广告里的字,一动不动。
七秒一次的卡顿,不是技术故障,是信号劫持的节奏。对方在用城市灯光当显示屏,而他刚刚确认了——自己被盯上了。
他没再看窗外,而是起身走到角落的备用电源箱前,拉下又推上。实验室的灯重新亮起,内网终端启动,他输入一段加密指令,发出了一个很久没用的呼叫。
五分钟后,安全门的识别灯由红转绿。
秦先生穿着皱巴巴的衬衫走进来,手里还拎着半杯凉透的豆浆。他把杯子放在桌上,看了看墙上的投影图,又看了看老夫子的脸。
“你断电了?”
“嗯。”
“然后又通了?”
“有话要说。”
秦先生叹了口气,把豆浆放到一边,“你知道我最怕你说这三个字。”
老夫子没笑,指着墙上的架构图:“‘夜枭’是指挥网,‘北纬40’是执行链,‘第七联络站’是开关。我们之前以为是在查商业泄密,现在看,是踩进了别人的系统更新程序里。”
秦先生皱眉:“所以呢?你要怎么办?”
“打进去。”
“全面动手?”
“七天内,所有节点都会休眠。错过这次,他们重启时会换全套协议,我们连入口都找不到。”
秦先生沉默了几秒,走到投影前,手指划过几个连接点:“可我们现在掌握的,只是地图,不是钥匙。你冲进去,人家只要轻轻一关防火墙,你就成了闯空门的。”
“我知道风险。”
“不,你不知道。”秦先生声音抬高了一点,“我们像两个拿着手电筒的人,照到了别人家客厅的布局图。可你忘了,这房子的主人根本不怕你看——因为他早就换了锁,还给你留了陷阱。”
老夫子没说话,打开金手指系统,调出模拟界面。
屏幕开始滚动数据:敌方反应模型、信息扩散路径、己方资源调度效率……参数一项项填入,系统运行起来。
三分钟后,三维推演完成。
成功率:78.6%。
失败主因:内部信息泄露(43%),地理坐标误判(31%)。
“你看,”老夫子指着数据,“不是没机会。”
“可这概率是算出来的,不是试出来的。”秦先生摇头,“万一哪个环节出岔子,整个计划就崩了。到时候不只是任务失败,是我们所有人都会被反咬一口。”
“所以我要提前动手。”
“什么?”
“把总攻时间提前十二小时。”
秦先生愣住:“你疯了?原计划已经很紧,再提前,等于让所有人连夜赶工,出错率只会更高!”
“但他们的预警系统是按原时间布防的。”老夫子盯着推演结果,“我们快一步,他们就慢一步。等他们反应过来,我们的脚已经踩进去了。”
秦先生站在原地,眉头拧成一团。他知道老夫子一向谨慎,从不做无把握的事。可这次不一样,对手不是老赵那样的小角色,而是能操控城市信号的隐形组织。
“你有没有想过,”他缓缓开口,“他们故意让你看到那行字?”
“想过。”
“就是想让你动。”
“我也这么觉得。”
秦先生一怔:“那你还要动?”
“正因为他们想让我动,我才更要动。”老夫子关掉推演画面,重新调出架构图,“他们以为我在明处,其实在暗处的是他们。他们不敢正面交手,只能靠监视和心理施压。说明他们怕暴露。”
“可一旦我们大举进攻,他们就会立刻销毁证据,转移据点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销毁。”
“你说什么?”
“我们不需要他们留下的东西。”老夫子轻声说,“我们需要的是——让他们知道,有人已经开始追了。”
秦先生看着他,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有点陌生。以前的老夫子做事讲究万全,步步为营。可现在,他像是变了一个人,不再等完美时机,而是主动去撞那个不确定的门。
“你变了。”秦先生说。
“不是变了。”老夫子摇头,“是明白了。有些事,不能等准备好了才做。等准备好了,机会早没了。”
秦先生没再反驳,而是走到控制台前,调出行动时间表。
“如果要提前,至少得调整三个小组的轮班安排,技术支援也得重新分配。”
“我已经改好了。”老夫子打开另一个窗口,“人员调度、设备校准、通讯加密,全都更新了。就等最后确认。”
秦先生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调整记录,心里一沉。
这根本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他已经独自推演过好几轮。
“你什么时候决定的?”
“看到广告的时候。”
“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执行,还要叫我来?”
老夫子终于抬头看他:“因为我不想一个人做这个决定。”
秦先生愣了一下。
他想起很多年前,他们第一次联手对付老赵时,也是这样坐在一间小办公室里,争论要不要冒险取证。那时候老夫子说:“一个人扛不住的事,就得两个人一起扛。”
这么多年过去,这句话他还记得。
“如果真要打,”秦先生低声说,“别把我甩在后面。”
“我没打算甩。”
“我不是说配合。”秦先生盯着他,“我是说,如果出事,我们一起担。”
老夫子点头。
两人沉默片刻,秦先生转身准备离开。
“等等。”老夫子叫住他。
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支旧钢笔,递过去。
“这是?”
“拿着吧。”老夫子说,“万一通讯中断,可以用它在纸上写代码。比手机安全。”
秦先生接过钢笔,看了看,放进胸前口袋。
“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谨慎了?”
“刚才。”
秦先生笑了下,拉开门走了出去。
门关上后,老夫子回到终端前,将最新版行动计划加密存入临时缓存区。
屏幕上跳出提示:【是否立即发送至晨会群组】?
他没点确定,而是把文件标记为“待命”,设了六点半自动推送。
做完这些,他走到窗边。
那栋写字楼的广告屏还在闪,节奏依旧七秒一次。
他盯着看了几轮,忽然发现——
这一次的卡顿,多了半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