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夫子刚挂掉助理的电话,手指还在手机屏幕上多按了一下。专家委员会明天就要来考察,申报材料必须今晚定稿。他转过身,大番薯正抱着一叠文件站在门口,脑袋卡在门框上进退两难。
“让一下。”老夫子说。
“我正要让呢。”大番薯扭着身子挤进来,脚下一滑差点摔倒,手里的文件全撒了。
秦先生从后面探头,“我说你别抱这么多,非不听。”
“我觉得我能行。”大番薯蹲在地上捡纸,脸有点红。
老夫子没说话,走过去把散落的资料一张张收好。最上面那份是昨天刚整理出来的接口使用反馈汇总表,已经有十二家企业提交了测试记录。其中两家还附了运行日志截图,数据稳定得不像新手能调出来的。
“这几家反应挺快啊。”秦先生凑过来翻了翻。
“人想做事的时候,动作自然就快。”老夫子把材料放进桌上的黑色文件夹,封面写着“行业标杆候选单位申报包”。
大番薯拍了拍裤子站起来,“那我们是不是已经稳了?”
“提名只是开始。”老夫子打开电脑,调出金手指系统界面,“真正的难点是怎么让他们看懂我们的路。”
屏幕亮起,一行行数据快速滚动。系统正在分析历届获奖企业的共性特征,并结合本届专家委员的公开演讲内容进行权重匹配。几分钟后,三项核心指标浮现出来:技术创新性占四成,行业带动性三成五,可持续发展实践两成五。
“带动性分这么高?”秦先生皱眉,“我们才开放接口几天,能算带动吗?”
“不算。”老夫子敲键盘,“但现在开始补,还来得及。”
他点开企业联络数据库,筛选出近期主动咨询的公司名单。十家里面,有三家来自县级能源单位,两家是高校实验室,剩下的是小科技公司。他一条条看下去,目光停在一个叫“陇西微电”的名字上。
“这家昨天提交了试运行报告。”他说。
“真的假的?”大番薯凑过来,“我还以为他们只是问问。”
“他们问完就动手了。”老夫子拨通电话。
接电话的是个年轻男人,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。他说他们镇上电网老跳闸,看了视频后试着改了调度逻辑,前晚第一次实现整夜供电。最后那句让老夫子愣了一下:“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创新,但我敢改了。”
电话挂断,办公室安静了几秒。
“这话得写进去。”秦先生说。
“不止写进去。”老夫子打开文档,“要做成附件。”
大番薯挠头,“可这是个人感言吧?评委会看这个?”
“他们看数据,也看人。”老夫子把那段对话复制下来,“一个技术人员敢不敢动系统,比我们说自己多厉害更有说服力。”
秦先生点头,“那就把‘敢改’变成主线。”
“不只是敢改。”老夫子敲下标题——《一个问题,一条路》。
“什么问题?”大番薯问。
“怎么让创新不止于大公司。”
三人忙了一下午。技术部交来了专利应用案例集,战略组整理了合作企业的效益对比图,公关团队做了新版ppt。初版放上来时,满屏都是奖状、证书、发布会照片。
老夫子看了一眼就说不行。
“像在炫耀。”
“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绩。”公关组长有点委屈。
“成绩要摆,但不能只摆。”他翻到中间一页,“这里应该讲那个西北小镇的事。”
“可是……太小了。”
“正因为小,才说明能复制。”
最终版本改了三次。主线索从技术研发讲起,过渡到专利布局,再延伸到接口开放和中小企业反馈。最后一章放上了那张泛黄的实验日志照片,还有墙上便签的特写:“第十七次失败,明天继续。”
“这张也加上。”老夫子递过手机,是昨晚收到的私信截图。
秦先生看了看,“真要放这个?”
“放。”
大番薯突然举手,“那个……我能提个建议吗?”
“说。”
“咱们能不能加个章节,叫‘大番薯是怎么学会写代码的’?我当初也是从零开始的。”
没人理他。
材料快定稿时,法务送来一份新拟的协议。名字很长,《非核心接口使用反馈征集协议》,内容却很简单: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开放接口,只需定期提交使用情况和优化建议,不签长期合同,不限制用途。
“够松了吧?”法务主任问。
“还不够。”老夫子拿起笔,在末尾加了一句,“任何基于此接口提出的改进方案,知识产权归使用者所有。”
办公室里静了一下。
“这都给他们?”秦先生惊讶。
“我们不怕别人用得好。”老夫子合上文件,“怕的是没人用。”
晚上七点,团队聚在会议室做最后检查。ppt、数据包、附件、视频链接全部打包完毕,命名为“行业标杆候选单位申报包_v3.pdf”。老夫子逐项核对,确认无误后点击上传。
系统提示:提交成功。
他起身走到窗边。城市灯火依旧明亮,远处一栋写字楼外墙上,循环播放着公司的宣传短片。没有夸张标语,只有一行字缓缓滑过:“技术不该是新闻,它该是日常。”
“你觉得他们会认可吗?”秦先生走过来。
“不知道。”老夫子说,“但他们一定会看到有人在改。”
大番薯抱着空文件夹从旁边经过,“那我现在去把打印的副本封起来?”
“去吧。”
十分钟后,助理拿着密封好的纸质材料进来,“明天早上九点前送到评审处。”
老夫子点头,“别迟到。”
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。其他人陆续离开,只剩他一个人坐在电脑前。屏幕还停留在上传成功的页面,进度条已走到底。他关掉系统,抽出那份便签复印件看了看,轻轻放进附件盒里。
窗外风不大,窗帘微微晃动。楼下传来保安巡逻的脚步声,规律而平稳。
他站起身,活动了下手腕。这一天坐得太久,肩膀有点僵。正准备离开,手机震动了一下。
是系统自动提醒:专家委员会七位成员今日均查阅了公司公开技术白皮书,平均停留时间超过二十三分钟。
老夫子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几秒,嘴角动了动。
他重新坐下,打开录音功能。
“明天见面,第一句话别谈技术。”他说,“先问他们最近有没有接到基层单位的求助电话。”
录音保存完毕,他按下发送键,收件人是接待小组。
然后关闭电脑,拿起外套。
走到门口时,他又停下。
“对了。”他回头看向办公桌,“把那张写着‘敢改’的截图,贴在会议室门口。”
说完,他拉开门。
走廊灯光正好亮到第三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