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议结束后的办公室恢复了正常节奏。有人讨论预算,有人接电话,键盘声重新响成一片。老夫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手指在笔记本上划了几道线,没写什么,只是让笔尖动一动,像是确认自己还在工作状态。
他看了眼手机。微信群的消息已经不再刷屏,最后一条是财务的小李发的:“以后谁再乱讲,先问问我信不信。”
底下没人回,但也没人反驳。
他知道,事情过去了。可这不等于一切都好了。
大番薯刚才凑过来说了几句,秦先生也敲了杯盖示意,同事们的眼神也不再躲着他。可这些只是“不怀疑”而已。他想要的是“被认可”,不是“没做错”。
他把咖啡杯推到一边,杯子底还剩一点凉水。打开电脑,调出金手指系统界面。屏幕闪了一下,一行字跳出来:
“当前职场形象评分:68\/100(基础可信,缺乏影响力)”
后面跟着两条建议:
1 参与组织型公共事务以增强可见度与责任感;
2 连续达成高价值工作成果以强化专业标签。
老夫子盯着这两条看了两分钟。系统不会骗人,它只分析数据。而数据告诉他,光靠一次当众反击,改变不了长期印象。
他点开记事本,新建一页,标题空着,下面写了两行:
- 加入公司公益项目组
- 提前完成q2核心指标
写完后,他停了几秒,又加了一行:
“目标不是证明清白,是建立信任。”
他合上笔记本,抬头看周围。隔壁工位的小王正在整理报销单,对面的老周在核对报表,走廊上有同事提着文件夹走过。一切如常。
可他知道,有些东西变了。老赵走了,走得匆忙,连文件都没收干净。但他留下的影响不会立刻消失。有些人心里还会嘀咕,会不会还有别的事?会不会他其实也有道理?
要打破这种念头,不能靠再多放几个U盘。
他得做点不一样的事。
比如,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。
比如,做别人懒得做的事。
他想起上周行政部贴的通知——公司要重启公益项目组,招募志愿者参与内部帮扶计划。之前没人报名,大家都说忙,说是“做好本职就行”。
现在,是个机会。
他打开邮箱,找到那份通知,点开联系人电话,犹豫了一下,还是抄送了一份邮件给自己,主题写的是:“关于申请加入公益项目组的初步意向”。
还没发出去,就听见旁边传来声音。
“你真要去搞那个?”大番薯不知什么时候又探过头来,手里捏着半块饼干,“听说去年去了的人都要加班填表,还得写总结报告,比上班还累。”
老夫子看了他一眼,“你觉得我怕累?”
“我不是这意思。”大番薯咽下饼干,“我是说……你现在风头正劲,干嘛去干这个?让他们自己折腾不行吗?”
“就是因为风头正劲,才要去。”老夫子把邮件保存为草稿,“现在大家觉得我没问题,是因为证据摆在那儿。但他们还不觉得我有多好。我想让他们知道,我不只是‘没做坏事’的人。”
大番薯挠了挠头,“可你做了好事,他们也不一定看见啊。”
“做一次看不见,做两次呢?三次呢?”老夫子关掉邮箱页面,“总有人会注意到的。”
大番薯张了张嘴,没再说什么,只是点点头,慢慢退回自己座位。
老夫子重新打开项目进度表。q2的任务节点还没细化,原本打算下周开始调整。现在,他决定提前。
他拉出时间轴,把三个关键交付日往前挪了五天。技术对接、客户评审、最终上线,全部压缩周期。难度不小,但不是做不到。
他一条条标出风险点,在备注栏写下应对方案。做到一半,停下来喝了口凉咖啡,皱了下眉,但还是喝完了。
这时候,秦先生从茶水间回来,路过他桌边,轻轻放下一杯新的。
“刚买的。”秦先生说,“别总喝凉的。”
老夫子抬头,“你怎么知道我那杯凉了?”
“你喝的时候眉头都没动。”秦先生笑了笑,“以前你喝热的,会眯一下眼。”
老夫子没说话,接过杯子,温度刚好。
秦先生没走远,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屏幕,“你要赶进度?”
“嗯。”
“压力不小吧。”
“不大。”老夫子点着鼠标,“做完这一轮,后面就能松两天。”
秦先生看着他,忽然说:“你是不是已经在计划下一步了?”
老夫子抬眼,“哪一步?”
“不只是澄清自己。”秦先生压低声音,“你是想让大家习惯——你一直都在做正确的事。”
老夫子没否认。他把刚写的任务计划保存,然后在桌面新建了一个文件夹,命名为“公益项目跟进记录”。
“人会忘记情绪。”他说,“但他们会记得一个人经常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。”
秦先生沉默几秒,点点头,转身走了。
老夫子继续工作。他把q2的关键指标拆解成七个小阶段,每个阶段设定了检查点和责任人。虽然目前只有他自己在负责,但他写得像一个团队协作计划。
做完这些,他拿出一张便利贴,把刚才写的两项计划抄上去:
“加入公益项目组”
“提前完成q2核心指标”
贴在显示器右上角。位置醒目,一眼就能看到。
窗外阳光斜照进来,落在键盘上。他伸手关掉了台灯。
这时,邮箱弹出提示音。是行政部的自动回复:
“您提交的公益项目意向已收到,后续将安排面谈,请保持通讯畅通。”
他看了一眼,点了“已读”。
然后打开新文档,输入标题:《q2项目执行细化方案》。
手指放在键盘上,准备敲下第一个字。
就在这时,大番薯又冒了出来,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纸。
“哥,这是老赵昨天交的报销单复印件。”他小声说,“我在打印机边上捡到的,还没来得及收走。”
老夫子接过来看了一眼。金额不大,项目是“客户接待餐费”,日期是上周三。
他记得那天,老赵说自己在家吃饭。
他把纸翻过来,背面有一行手写数字,像是计算过程,其中一笔写着“+代购费300”。
他盯着那行字,眼神没变,也没说话。
大番薯等了一会儿,小心翼翼问:“要不要……查一下?”
老夫子把纸折好,放进抽屉里,顺手锁上了。